回覆列表
  • 1 # didididi336

    供參考 一、除權除息的概念 上市證券發生權益分派、公積金轉增股本、配股等情況,交易所會在股權(債權)登記日(B股為最後交易日)次一交易日對該證券作除權除息處理。

    除權除息的基本思想就是"股東財富不變"原則,意即分紅事項不應影響股東財富總額,這是符合基本財務原理的。

    依據此原則,交易所在除權前後提供具有權威性的參照價格,作為證券交易的價格基準即除權除息報價。

    在除權除息日交易所公佈的前收盤是除權除息報價而非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當日的漲跌幅以除權除息報價為基準計算,所以能夠真實反映股民相對於上一交易日的盈虧狀況。

    交易所依據"股東財富不變"原則制定除權除息報價計算公式,目前滬深交易所除權除息報價的基本公式如下(在具體操作中可能會有所變動): 除權(息)報價=[(前收盤價-現金紅利)+配(新)股價格×流通股份變動比例]÷(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二、復權的概念 除權、除息之後,股價隨之產生了變化,往往在股價走勢圖上出現向下的跳空缺口,但股東的實際資產並沒有變化。

    如:10元的股票,10送10之後除權報價為5元,但實際還是相當於10元。

    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部分投資者的正確判斷,看似這個價位很低,但有可能是一個歷史高位,在股票分析軟體中還會影響到技術指標的準確性。

    所謂復權就是對股價和成交量進行權息修復,按照股票的實際漲跌繪製股價走勢圖,並把成交量調整為相同的股本口徑。

    例如某股票除權前日流通盤為5000萬股,價格為10元,成交量為500萬股,換手率為10%,10送10之後除權報價為5元,流通盤為1億股,除權當日走出填權行情,收盤於5.5元,上漲10%,成交量為1000萬股,換手率也是10%(和前一交易日相比具有同樣的成交量水平)。

    復權處理後股價為11元,相對於前一日的10元上漲了10%,成交量為500萬股,這樣在股價走勢圖上真實反映了股價漲跌,同時成交量在除權前後也具有可比性。

    三、向前復權和向後復權 向前復權,就是保持現有價位不變,將以前的價格縮減,將除權前的K線向下平移,使圖形吻合,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

    向後復權,就是保持先前的價格不變,而將以後的價格增加。

    上面的例子採用的就是向後復權。

    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向前復權的當前週期報價和K線顯示價格完全一致,而向後復權的報價大多低於K線顯示價格。

    例如,某隻股票當前價格10元,在這之前曾經每10股送10股,前者除權後的價格仍是10元,後者則為20元。

    四、自動復權和精確復權 所謂自動除權,指股票軟體自動確定當日是否有除權發生,根據今日收到的昨收盤和上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對比,若二者不等,則能肯定今天有除權,進而推算送配方案,進行復權處理。

    這種方法有很多問題,不能做到準確復權。

    精確復權是根據上市公司的權益分派、公積金轉增股本、配股等情況和交易所的除權報價方案精確計算復權價格。

    精確復權的計算公式: 前復權:復權後價格=[(復權前價格-現金紅利)+配(新)股價格×流通股份變動比例]÷(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後復權:復權後價格=復權前價格×(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配(新)股價格×流通股份變動比例+現金紅利 五、為什麼股票軟體之間的復權報價千差萬別 股票軟體之間的復權報價差別很大,有些是因為除權資訊有誤,在除權資訊完全正確的情況下產生的差別,其原因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 1、復權基準不同。

    向後復權時有的軟體是以上市以來第一次除權前的報價為基準,有的軟體是以最後一次除權前的價格為基準,大智慧採用的是以畫面中能看到的第一次除權前的價格為基準。

    向前復權沒有這種差異,都是以最後一次除權後的價格為基準。

    2、有些軟體在多次復權時,復權計算的巢狀次序有錯。

    這種錯誤的明顯特徵是向前復權和向後復權的股價走勢線形有差別,正確的復權方法是兩種復權的線性應該完全相同。

    3、對配股的處理方法不同。

    我們上面給出的復權公式是依據交易所的除權報價演算法得來的。

    但有些軟體認為,這種復權方法在對待配股時不能真實反映投資者的資產盈利率或虧損率,它把投資者在配股時投入的那部分資金所帶來的贏利或虧損加到了初始資金上,所以這類軟體採用了另外的計算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舉起了手中酒今生就做朋友歌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