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剛剛幻想影視
-
2 # MG搜影
作為一部雪藏五年的“禁片”,它未上映就在豆瓣獲得了8.5的高分。大眾有個潛意識,越是被禁的,越是引人好奇。被禁,說明至少它有特質:要不是題材大膽,要不就是畫面尺度大膽。
首先,我認為所謂“最好”是比較出來的。近年來的中國產青春片(《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之類),狗血太多,共鳴太少,甚至引發了“不墮胎不青春”的群嘲,真正立足現實、拍出青春心境的青春片太少了,所以但凡有點骨骼清奇的同類作品,自然會被口碑熱捧。《狗十三》是以少女李玩和兩隻狗的聚散,來展示中國式“聽話”教育對青春成長的禁錮,沒有墮胎、沒有三角戀、沒有車禍、沒有打群架,它甚至沒有搭載一首流行金曲來強行懷舊。
優秀的卡司陣容是“好作品”的前提,也是大眾對作品有信心的保障,《狗十三》的導演曹保平近年因為《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等中國產佳片聲譽正盛,男主角是拿過華表獎的果靖霖,女主角張雪迎是新生代小花,在去年《演員的誕生》裡被章子怡的金手指點撥過。
-
3 # 山東泰安特發心音
作為一部雪藏五年的“禁片”,它未上映就在豆瓣獲得了8.5的高分。大眾有個潛意識,越是被禁的,越是引人好奇。被禁,說明至少它有特質:要不是題材大膽,要不就是畫面尺度大膽。
首先,我認為所謂“最好”是比較出來的。近年來的中國產青春片(《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之類),狗血太多,共鳴太少,甚至引發了“不墮胎不青春”的群嘲,真正立足現實、拍出青春心境的青春片太少了,所以但凡有點骨骼清奇的同類作品,自然會被口碑熱捧。《狗十三》是以少女李玩和兩隻狗的聚散,來展示中國式“聽話”教育對青春成長的禁錮,沒有墮胎、沒有三角戀、沒有車禍、沒有打群架,它甚至沒有搭載一首流行金曲來強行懷舊。
《狗十三》的導演曹保平近年因為《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等中國產佳片聲譽正盛,男主角是拿過華表獎的果靖霖,女主角張雪迎是新生代小花,在去年《演員的誕生》裡被章子怡的金手指點撥過。《狗十三》是近年來最好的一部華語青春片。十三歲的少女李玩剛上初中,與年邁的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親再婚與繼母生了一個弟弟。試圖用一隻小狗來緩和父女關係的李玩爸爸,未曾料到就是這隻叫做“愛因斯坦”的狗給這一家人帶來了不同的煩惱。這部片子讓我們看到了目前中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種事情,不僅是李玩與父親,更是我們與我們的父母之間也發生過的故事。所以說《狗十三》是部有力量的電影,而且是滿滿的正能量。不僅讓我們回憶起十三歲時候的自己,更能夠讓我們後知後覺地發現原來小孩和大人的煩惱在那個時間裡並不等同,並非僅僅是父母不理解我們,我們也未曾理解過父母。
也可以說成一部教育片吧!
-
4 # 電影悵客
這個電影拍攝完畢後塵封了五年才得以和觀眾見面,只因太過於真實,真實之後除了壓抑,還有心痛,我們多麼不想要這樣的成長,但是,一代代,又都是這樣長大的。
《狗十三》的故事很平淡,就像我們十三歲的時候生活的場景,灰色的小巷,煙火氣息濃厚的菜市場和雨後泥濘的回家小路,還有爺爺奶奶家的風格,那麼親切,因為,這些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擁有過。
這個叫李玩的少女是影片的主角,圍繞她和周圍人的關係以及一隻狗的感情展開了敘述。李玩的內心世界因為家庭的緣故,是孤獨的。父母離異後,父親有了新的家庭,又生了一個弟弟。
大家都瞞著李玩,讓她繼續在爺爺奶奶家生活,父親送給她一隻小狗,起初她也不喜歡這隻小狗,漸漸地,小狗總是粘著她,眼神中的無依無靠感染了她,同樣是內心無所依靠,兩個被“拋棄”的生命就這樣有了感情。她給小狗取名“愛因斯坦”。
接下來,圍繞爺爺在遛狗的時候不小心弄丟了“愛因斯坦”,影片展開了描述,李玩的敏感不安,傷心欲絕和易怒易躁,這些好像我們那個年齡都有過。但是身邊的人不會理解她的內心,身邊人感覺一個畜生丟了就丟了,他們不理解“愛因斯坦”的丟失,對於李玩來說,就是天塌了。
狗沒找到,爺爺的腳扭傷了。後來,繼母給父親出了個主意,再買一隻一樣的,就騙她說是愛因斯坦。這種伎倆是中國父母慣用,但為什麼就不能陪伴她承受失去呢?新買來的小狗,李玩一眼就看出它不是自己的愛因斯坦。但是,周圍人非說它就是愛因斯坦……
於是,李玩慢慢接受了周圍人賦予她的理念,她自己不可以喝酒,但是和父親出席飯局卻非要“喝酒”、第一次見到他們隱藏的弟弟的時候,所有人都以為她會情緒暴躁,但是她的表情卻很平靜。
沒有自我,沒有任性,雖然這份成長很“殘忍”,當週圍的“大人”滿口詩書禮儀,仁義道德,批判李玩讀的《時間簡史》是沒有營養的書時候,她也能坦然面對……
李玩不想要成人世界的虛偽,阿諛奉承,不想要認命、屈服和妥協,但是,周圍的人要求她必須這樣,這個世界要求她必須這樣,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伴隨著撕裂般的苦楚,伴隨著內心的痛苦,伴隨著李玩內心“痛恨”卻不得不偽裝的“懂事”,李玩真的懂事了,她能面對紅燒狗肉,大口吃下,能融入到伯伯們的世界裡。
一個人就這樣在13歲的時候“成熟”了,一步步的陷入了成人的社會,帶上溫順的假面,學會瞬間燦爛和平靜,只有在黑夜獨處的時候,才能真實的面對自己,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許就漸漸淡忘了真實的自己,因為,成人的世界就是這麼“精彩”,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成長,都必須融入到“精彩”中去。
影片的最後,李玩和爸爸在車裡接到媽媽的電話,爸爸在告訴媽媽李玩一切都好的時候,淚流滿面,這時候,電影的音樂是姜育恆的《再回首》,這是成年世界對美好純真最真切懷念。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是陌生而新鮮的,每一段旅程的結束都是下一短旅程的開始,一起成長,無論大人還是少年的世界,希望歸來時仍是少年……
-
5 # 未來電影局
《狗十三》是一部原生態現實題材的青春片,電影意圖以平和的方式去展示少女李玩被迫害的青春。
這部電影的片名是很有內涵的,筆者一直思考為何片名叫《狗十三》,原來數字“13”的組合正是英文字母B的外部輪廓,所以片名真實的含義是“狗B”,同時是曹保平對李玩“狗B”式青春爆的一句粗口,這也是導演對成人世界的怒吼。
《狗十三》所表達的是一種父權獨裁式的教育,一種被精神霸凌的青春,當叛逆的孩子轉變為成人眼中的“乖孩子”時,青春已經逝去,留下更多的只是世故。
狗與少女
在父親還未重組家庭以前,李玩或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繼母生下弟弟昭昭後,本屬於她的父愛蕩然無存,家或許只是軀殼的收容所而已。
李玩的內心世界是一個複雜轉變的過程,從開始反抗到被迫接受,從被迫接受到屈從,從屈從到迎合。原本的倔強、純真、率直蛻變成了世故。
李玩之所以給狗取名愛因斯坦,是因為她對數學物理有過人的天賦和狂熱的痴迷,而父親卻為了逢迎老師,從未照顧李玩的感受,當面對李玩一頓拖拽與羞辱,毫無顧慮地寫下英語補習班的報名單,出了老師辦公室後,企圖用金錢化解他對女兒魯莽行為產生的隔閡,
因為父親做事是有兩套方法,辦公室裡的霸道是成人世界的規則,他先以犧牲女兒利益去擺平刁難他的老師,門外是孩子的世界,再用物質補償受傷的孩子,可惜孩子再也不是三歲時傻乎乎的孩子了,根本未買父親的賬。
所以父親最終買下一條狗送給女兒,企圖換取女兒的原諒,但是李玩一開始是拒絕這條狗的,父親根本就不瞭解孩子想要的東西,包括家裡的爺爺和奶奶也不瞭解李玩的喜好,他們只知道牛奶有營養,根本不知李玩喝不了牛奶的習慣,一喝就會吐,所以李玩把奶給狗喝了,平日裡許多她不喜歡的菜照樣偷偷扔給狗了,她和狗的關係越來越親密了。
從丟狗到尋狗,家裡的人被劃分為兩派。狗丟了後,家裡所有人都沒有尋狗的覺悟,父母再次想以一雙旱冰鞋收買李玩,李玩孤身一人闖入深邃的衚衕,發瘋一般怒吼著愛因斯坦的名字,可惜尋遍了所有角落也沒找到,只有李堂和爺爺擔心她的安危,去勸說她回家,也就是其他人已經站隊成人世界了,李玩的陣容只有爺爺和李堂。
指鹿為馬的二次站隊。繼母買回一隻和愛因斯坦同品種的金毛狗,宣佈愛因斯坦找到了,這是全家的一次陣容劃分,也是成人世界對孩子世界發起的挑戰,首先爺爺這次站隊繼母的陣容,李堂是介於兩個世界之間的人,
在大人的眼中她是一個乖孩子(除了隱瞞早戀的事),一開始她也說那狗不是愛因斯坦,後來看了大人們的眼色,也附和著說那就是她的狗,李堂也站隊成人世界了,姐妹的感情就此破裂,她絕望的眼神望著爺爺受傷的腳,離開了。
親情隔離,青春逝去
其實那隻狗的命運就是李玩人生的投影,狗從被買回那一刻,就失去了自由,它的命運是任人擺佈的,正如李玩被迫的人生,狗是作為禮物送人的,她的名字“李玩”也是隨意取的,補習班是父親強制安排的,狗丟了沒有人去尋找,她受了委屈也沒人理睬,父親覺得狗礙眼,就想把它送到餐館,父親心煩了,就在全家面前暴揍她一頓。
一開始李玩是反抗一切家人強加給她的意志,後來屈從了,性格也變得冷漠了,從假狗被送入動物收容所後,李玩徹底完成了蛻變。
人總喜歡將自己最糟糕一面暴露在親人面前,也習慣將情緒釋放在家人身上,當面對親人時,一個人學會了偽裝,學會了隱藏情緒,那麼她也將親人當作了外人,血緣的紐帶斷裂,與家人內心世界隔離起來了,真誠變為了世故。
當父親強迫她給叔叔敬酒時,她一飲而盡,宴會上叔叔讓他吃餐桌上的紅燒狗肉,她不動聲色的吃了一大口。前後發生顛覆性變化,她學會了隱忍、偽裝、冷漠,將真實的自己隱藏於黑夜之下。
成人都喜歡將自己裝入套子裡,當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將自己裝入套子裡,這是一件觸目驚心的事,大人眼中的他們是乖孩子,實則他們只是裝作大人們想要的樣子,這比將一個精神病人前額葉切除還要殘酷,孩子將永遠失去青春才具有的鮮活生命力。
人類歷史最大規模的精神屠殺不是瘋人院,而是李玩式的精神霸凌。
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公平對他們也是一種奢侈品,只有利害,沒有對錯。當李玩和李堂再次偶遇愛因斯坦時,李堂讓她叫一聲“愛因斯坦”,看有迴應嗎?她冷漠的說了一句,你認錯了,那不是,頭也沒回的離開了。
這句話正好對應了李堂那句“那就是愛因斯坦,它餓瘦了而已。”,這種好萊塢慣用的結尾,深深震撼到了觀眾,角色早已完成顛覆性成長,可是觀眾還停留在固守的過去。
李玩早已明白讓狗留在自己身邊不會有好下場,所幸忍痛假裝不認識,反正它已經找到了合適的歸宿,總比交給一個連自己也無法保護的弱者手中要強,跑入小衚衕痛哭的她,是對逝去的青春最後的告別。
荒誕的個人宿命
時隔5年,被禁的《狗十三》能再次迴歸銀幕,確實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筆者推測這部電影之所以不過審,可能是寫實成分太多,對現實批判過於激烈。
近年來中國的獨立電影中現實題材的種類大量湧現,如賈樟柯的《江湖兒女》、畢贛的《路邊野餐》、忻鈺坤的《暴裂無聲》、李揚的《盲山》等等,包括國外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李滄東的《燃燒》,這些電影有一個共性,都是社會邊緣人的舞臺,和流水賬式的生活細碎,落腳點都會導向小人物無法掌控的荒誕式宿命的結局。
《平凡世界》有句話是:人們寧願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而不願意瞭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
而喜歡現實題材的導演總喜歡挖掘平凡人細膩的內心世界,因為那些我們從不在乎的內心,總是隱藏著一個波濤洶湧的世界。正如《狗十三》中李玩宿命式的人生,她正是來自最基層的吶喊,熱鬧總是屬於成人世界的殿堂,而不屬於李玩這個局外人。
每一個來自青春世界的吶喊,換來的都是成人世界的裝聾作啞,與現實妥協是他們無奈的歸宿。
《狗十三》中那句「認錯了,那不是」和《小偷家族》中祥太那句「我是故意被抓的」有異曲同工的點題效果,那兩句話都是主人公成長的標誌,電影的昇華的神來之筆。
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這就是我們的生存法則。望著滑冰場跌倒的昭昭,李玩明白了,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與全世界為敵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將再次重複她的人生,是最沉重的收尾。
-
6 # 最強羊毛社
因為在zg,有很多太現實太真實的事情,是不能公佈與眾的,你要明白中國的教育其實就是這樣,不要認為只有希特勒的閃電戰才是暴力,有時候政治的管控和娛樂的管控才是真正掩人耳目和可怕的地方
而今天能夠被放出來公映,一個是被刪減了很多細節;另一個是大眾的包容度和社會的進步,這個大家應該感到高興。
那麼為什麼口碑獲贊,那就是說真話和現實的電影太少了,特別是反應那些年最真實的中國教育和家庭。
-
7 # 影汁源85
大家看到圖片知道,這是一部2013年拍攝的電影,直到最近才在影院熱映,因為從小範圍上映之後,一直被封殺至今,歷經不斷要求刪減,改名,甚至封殺,但是導演依舊不忘初心,堅持以原片放映。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海報,狗13連在一起很像“狗B”?你沒有看錯,這是導演曹保平故意為之
這個是口碑獲贊之一
第二因為共鳴
自古以來的重男輕女封建思想在影片中體現淋漓盡致,李玩名字隨便取得,弟弟名字要好好的取,家裡一切以弟弟為中心,哪怕成績突出也抵不了弟弟一個生日
巨嬰們習慣性的自我為中心,不顧我們的感受,認為牛奶是好東西,我們就該喝,殊不知壓根不能喝,爸爸認為就是愛,我缺的不是錢,是愛,
巨嬰們說的話永遠自相矛盾,不讓我喝酒卻要我喝酒敬酒,後媽一副很有愛的樣子,卻在弟弟惹狗後非要送進狗肉館
根本不知道我心裡所想,確強迫我服從你們,我要的是愛因斯坦,不是這條狗,你們說什麼是什麼,知道愛因斯坦在我心中的位置嗎?
酒席上張哥一直強調低調,卻無時無刻不在推銷自己,展示自己,虛偽的巨嬰們
第三我居然在這樣的狗比世界屈從了
我懂得了爸爸痛哭的心情
我會微笑的去敬酒
我會去吃我十分討厭吃的狗肉
我會不去認相對於我最好的狗狗愛因斯坦
一切都美其名曰,我長大了
所以所有閱讀玩的小夥伴們,這個就是我們這樣的狗比世界,影片給了我們啟示,給了我們展現了我們從不認真思考的狗比世界,也許你們不甘如此,不想變為自己討厭的模樣,但是生活就是這樣,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只願你們保持一顆平常心,赤子之心,不被生活擊垮,努力過好每一天
-
8 # 花李說電影
這部電影為什麼獲得口碑?
先從題材說起,在我們的眼裡,女人,小孩,小狗是弱勢群體,再加上悲慘的經歷,會讓人感到同情。而且,影片更加貼近生活,所以,更能引起大眾的共鳴。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影片。在過去的年代裡,重男輕女的觀念還是十分深入人心的,小男孩的出生帶走了一大部分單親家庭李玩所剩不多的愛。愛的中心從李玩轉向了弟弟,弟弟喜歡的,姐姐要謙讓。弟弟不喜歡的,姐姐要送走,丟棄。由於父權的壓迫,接受虛假的事實(接受一條新的狗就是她丟失的那條),面帶笑容的去吃不忍心下口的狗肉。。。只因,這一切我們無能去改變,所以,只有妥協,退讓。這一切,讓我們成長,代價狠慘痛,過程很痛苦。
雖然影片最後,李玩的父親和李玩達成了,諒解。但回首看看弟弟在溜冰場不停的摔倒,李玩卻面無表情。他知道了,其實每個人都差不多,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
9 # 武俠小王子
作為在2013年便完成的電影,《狗十三》遲遲五年後才與大眾見面,期間經歷的曲折可想而知。作為犯罪專長的導演曹保平,以一部青春電影呈現給世人的時候,更顯露出他一如既往的高超才華。
電影巧妙的把搖滾樂以及少女叛逆聯絡在了一起。值得稱讚的是《狗十三》展現出太多現實主義的色彩,而主角李玩面對成長的陣痛以及對成人世界的反抗,更體現出電影的獨特氣質。
影片一開始便描述了少女李玩的內心世界。從她所在意的平行宇宙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主角,叛逆中帶著幻想;隨後在女孩與狗之間的感情脈絡塑造中,李玩的形象被進一步立體化,尤其在後段自我世界與父權世界的抗爭中,李玩複雜的一面更被激發了出來。
不論是閨密間的親密感情還是與未成年男友間的斷舍離,都可以堪稱是少女成長的一部分。當兩個寵物狗愛因斯坦皆離她而去時,李玩的少女氣質更被一點點的消磨,在李玩的懂事歷程中,成人世界的殘酷更一點點把她吞沒。
《狗十三》的厲害之處在於看破不說破,其中不論是對李玩的情緒展現還是對父親的複雜人性都是點到為止,而含蓄內斂的表達更增加了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
比起劇本,電影的原聲同樣值得稱讚,原聲出自於白水老師之手,而空靈和冷靜的配樂更豐富了每個人物的內心表達,堪稱近幾年最佳電影原聲。
-
10 # 魔鬼中的美美女
看了網上對《狗十三》的影評,感覺市面上終於有一部電影是真的貼合我的成長,感覺裡面的橋段與我小時候的生活很相像(我家庭是很完整的,只是某一些情節),我一直很不贊同一句話:懂事的成長的標誌;“懂事”這個詞我已經聽了幾十年了,可是我並沒有感覺自己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成長了,這一些所謂的標籤都是人家貼給你的,你也沒有拒絕的權利,因為話是人家說的,那你能怎麼辦呢,去撕爛人家的嘴巴,那是不可能,畢竟我們還是個和諧社會。
“妥協是成長的必修課”這句話,我還是挺如同的,俗話說:不聽話的孩子有糖吃,對於一下聽話的孩子來說,當看到那些死纏爛打的孩子鬧兩句就能獲得糖果,而他卻只能看著一直很想吃的糖果流口水,這不是誇張的,這完全是我小時候的一個縮影。
如果長大,是變成大人們喜歡的樣子,那我寧願選擇一直不要長大;“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已經聽到耳朵出繭了,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緣故,而導致了社會上出現了那麼多中形形色色的人,俗話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這難道不應該是家長們好好思考的問題嗎?
電影《狗十三》是由曹保平編寫的,並由曹保平執導。這部電影剛上映沒兩天豆瓣評分就達到了8.5分,許多網友表示,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某些情節的時一度的憤怒,沒有哭,倒是變的很沉默。
回覆列表
現在的電影講述的都是愛情故事和戰爭、科幻題材的、沒有一部好的電影電視劇(個人認為暫時沒有一部比較完整的展示一個人成長)展示一個人成長過程所經歷的種種困難和所遇到感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