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歌吟詩

    鄉愁

    鄉愁在城裡人矯情的深處

    從不願意回去看看

    村頭那棵古柳

    鄉愁是異國遊子的專利

    只能在夢中見到爹孃

    和爹孃的墳墓

    我就住在你的鄉愁裡

    我情願與你置換

    你可以報完故鄉的深恩

    我的鄉愁是進不了的城

    和遙遠到太空的國門

    我也想有專利的矯情

    我的鄉愁是孩子們沒有了鄉愁

    可以驕傲地說

    他是城裡的土著

  • 2 # 逗趣時刻開心一笑

    鄉愁?哪還有。從農村搬離在城中買房:走的是柏油路、開的是進口車、看的是3D電影、逛的是高檔商場,走出去了就註定不會回頭。去留念滿是垃圾的臭水溝,還是農藥化肥的空氣?吋代在進步,那些無病呻吟的人就只能活在自己的夢中。

  • 3 # 潤物細無聲的愛

    一輪滿月掛在天上,相思有多長。秋風勁處桂花香,天涯人斷腸。漂泊如鴻無定所,流年苦旅一身傷。年華如夢醒來早,塵滿面鬢如霜。現實太瘦理想太胖,承載不了碎了滿地香。把酒臨風飲盡三千愁惆,仰天長嘆忘了少年模樣。我欲乘風風不起,瓊樓玉宇誰家鄉?長鬚飄飄故事厚,石榴裙下做君王。夕陽西下仍未醒,蟲兒鼓舌:誤了秋光。《鄉愁》

  • 4 # 千夜行

    這個提問讓千夜尋有些糾結了,若是說文學作品如何表達“記住鄉愁”倒是能讓人理解,但要加一句文藝批評如何“記住鄉愁”,確實有點讓我費解了。難不成“記住鄉愁”還要讓文藝來批評一下?問主是不是要別人寫一篇文藝批評的文章來加深對鄉愁的記憶!

    鄉愁如同愛情一樣是歷代文人筆下的情懷,是永恆的主題。鄉愁有美好的記憶,有深情的眷戀,更有無奈而悲傷的企望。一向沉重的杜甫對故鄉的依戀也曾展開過想象的翅膀,明麗的春光會伴隨著他“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輕快節奏回到家鄉。雖然後來願望沒有實現,但是讓天下人看到了一個曾經快樂的杜甫。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是懷念親人之作,又豈不是泛著濃濃的鄉愁!兒時在家鄉與眾兄弟親熱嬉鬧的場景怎能令詩人忘懷。

    最具代表意義的是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把個人的鄉愁情懷融入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層面,是真正的“大鄉愁”,比席慕容的鄉愁格局可要高了許多。餘先生的鄉愁不是囿於個人情懷,而是迸發出深厚的家國情懷,渴望著民族團結,國家統一。這是一種何等高尚的“鄉愁”。

  • 5 # 熱愛紋身

    “鄉愁”直白的一面是感情、是思念、是眷戀、是記憶,更是永恆和願望。還有另一面隱含的是激勵、是進取、是改變、是報效、是感恩。

  • 6 # 空氣樂隊

    我認為年華如夢醒來早,塵滿面鬢如霜,現實太瘦理想太胖,承載不了碎了滿地香,把酒臨風飲盡三千愁惆,仰天長嘆忘了少年模樣,我欲乘風風不起,瓊樓玉宇誰家鄉?長鬚飄飄故事厚,石榴裙下做君王。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有故鄉的房屋,還有風土人情,故鄉的經歷,故鄉的天空。

    還有故鄉的雲,故鄉的夜空,都構成了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形成了每個人不一樣的獨特的鄉愁。

    我認為鄉愁情結,主要在於每個人鄉愁的獨特性,也正因為這種的獨特性。

    我認為所以才形成了文學作品的差異性,讓讀者透過作者的文章去體會作者鄉愁背後獨特的人文經歷。

    以上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小c雜文

    真的是非常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

    記得有一次在家裡,我和哥哥爺爺在田間勞作,爺爺突然對我們說一句話“你們以後千萬不要忘記家鄉啊”我不知道爺爺為什麼突然說這句話,爺爺只有小學文化,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為爺爺突然的這一句話想笑,但是馬上就怔了一下,因為那言語中的慈祥,以及鄉音語氣中帶著一絲的渴求。我沒有笑,也沒有說話,只是略有所悟的繼續帶著朦朧的眼睛繼續勞作著,只是在心裡說道,“爺爺,放心吧,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

    我很慶幸,風雖然吹拂著樹葉,但是我們一家人都身體安康,故鄉還是我的故鄉。

    如果有條件,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常回家鄉看看。

    家中的親人,年歲已大,時常驚恐,夢迴午夜,怕流年似水,光陰難測。

    念故鄉舊土,那三月春風如舊,不見細柳河塘,怕匆去匆來,有些地方卻在記憶中沉睡。

    嘆人生如戲,嬉笑怒罵看不穿,年年辛酸苦辣,盼親手微拂,故土輕揚慰心靈

    這裡,我感到了一陣風,帶我吹過海邊瓜地上的果葉,帶我浮動那故鄉古船下的河水。如此清涼。如此搖曳!

  • 8 # 笑看人生202712927

    你還想文藝表達,又想文藝批評,你手中握有多少話語權?你表達,批評了,誰認同你,所以,話語權很重要,明白嗎?

  • 9 #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記住鄉愁“的文學表達在農村城鎮化面前己處尬尷地位。

    題主這個問題提得好,它真擊當代文學表達與藝術批評的軟助。在鎮化曰益改變農村"田園詩"般的原始鳳貌時,文學寫作者想要繼續表現`鄉愁"主題己顯力不從心。原因是"鄉愁"的地域載體已被現代城市的諸多元素磚壞了。"鄉愁”的記憶在文學寫作者頭腦中再現時已經找不到對應的地域風貌,只得浩嘆道;"物非人非也!"比之"物是人非"更其無奈,更其傷感,更其悲崔。

    文學表達找不到表現鄉愁的地域文化,文藝批評找不到批評表現鄉愁的藝術作品,二者殊途同歸。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文學寫作者可以採訪老農,發堀出他們的鄉愁記憶,拼湊出過往那個陶淵明式的田園風光。但是一旦這些老農逐漸老去後,表現鄉愁主題的文學作品將永久地退出歷史舞臺。正如柳青浩然那一批書寫農業合作化的作家群已經淡出當代文壇一樣,"記住產愁"這個主題將隨同老一輩作家的逝去也會逐漸淡出文學書寫,甚至波及其它芝術作品,比如繪畫、音樂與舞蹈藝術品。當然文藝批評也可以克服諸多困難繼續對過往的鄉愁藝術品進行無病呻吟式的批評,但卻會遭受年輕受眾的牴觸與嘲諷:"古董己經死去,評判古董的文章還有用嗎?"

  • 10 # 信君創意

    問題是,鄉村的發展變化仍然在進行,曾經的鄉村面貌已經開始被打破和拆解,如果繼續以原有的方式來唸鄉愁、論鄉愁,只怕是“刻舟求劍”了。怎麼辦?所以,必須面對一個問題:與時俱進。

    這並不是說:隨鄉村舊貌的遠去,而鄉愁的載體也一同消失,不是,決不是。因為,追逐鄉愁的本義是廣義上的鄉愁,鄉愁是人性的自我反觀,是對生命本身的思考,是地地道道的不忘初心。

    與將要初淡化的那種鄉愁相比,一種鄉愁也會在文學作品中呈現,這也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只有這樣重新理解詮釋鄉愁的意義,才會讓新時代記住鄉愁。當年詩人余光中寫《鄉愁》的時候,他筆下的昔人與舊物應該是象徵性意義會更多一點吧!

    隨著社會的進步,鄉愁的內涵也會隨之出現新面貌。中國的發展,無可厚非地會參照國際上其他地域的情形,人家是怎麼對待“鄉愁”借鑑一下又未嘗不可,當然,中國有中國的特色,這個不能丟。鄉愁意義也將隨之升高到某種程度上的文化反哺。

    那麼,大義上的鄉愁還是鄉愁嗎?也算吧。只是方式有所調整,但反思與眷顧的物件會有所改變。請相信,這也是一種鄉愁,一種更接近人類共通的鄉愁,也是中國與世界接軌的一句微妙的潛臺詞。

    從這層面上來看,鄉愁是不會消失的,無需過分擔心。只有在文學作品中強調人性本意,記住生命的出發點,那麼,鄉愁依然在文學作品中存在,所以,對鄉愁的理解、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都同時在歲月的長河中相伴相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七年級學生,我是奮鬥組成員,求一個押韻的,霸氣的口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