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丁影視
-
2 # 夜半喃喃
年輕人需要空間去成長和被接受,承認自己老了不難,這已經不我們那年代了,終究是要被新鮮給取代的,就像曾經追一個女孩還得讓人給遞紙條,慢慢後來只要一條資訊便解決了,本是一個拼特效,拼顏值的年代,你們非要去打情懷牌,就算導演演員願意投資方能願意?還是給人留條路,多給年輕人些空間,說實話能看的武俠劇已經不多了,說不準以後你兒子會喜歡這版呢?!
-
3 # 河東獅吼HY
其實!也沒什麼好吐槽的,老版顯然成為了我們8090心目中的經典,但年代感不同了,這些新劇早晚也會成為新一代人的回憶
-
4 # 愛回收網
這兩年的電視劇,其實有幾點是非常影響大家的觀感的。
調色太過濃豔,服飾太過美豔,髮飾太過妖豔和以前樸素的風格,追求中國風的淡雅相比,如今的古裝劇在於正先生的帶領下,走向了花團錦簇的風格,全屏阿寶色就不說了,這濃濃的高光對眼睛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還有服飾,不求還原朝代,能不能不要五顏六色、奇裝異服、混搭亂搭。髮飾能不能不要千奇百怪,而眉毛卻又一成不變,韓式大平眉。
紂王肩上扛著這一坨不累嗎?
這頭上的是盆景嗎?
這難道不是印度風嗎?
演員追求年輕化,CP亂湊愛情成唯一無論電視劇中的角色年齡是多少,統統用帥氣年輕的演員來扮演。而且無論主旨是俠義兄弟江湖豪情武林,最後統統都給你來一鍋愛情亂燉,狗血偶像瑪麗蘇。男二男N都愛女主,女二女N都愛男主。武俠都變成了一鍋古裝版的愛情狗血大戲。彷彿電視劇除了愛情,就沒有其他的。
這樣的姜子牙不好看嗎?
動作戲瞎拍,完全沒有意味現在的武俠動作戲都變成了對波,拿起武器瞎比劃幾下,來一個五毛錢特效。擺脫,武俠動作戲就是我大天朝的特色好嗎,這麼多優秀的動作指導,現在裝置這麼好。能不能把動作戲拍的用心一些。不要求這個水平。
起碼得有這個水平吧!
很不幸,我覺得我說的這幾個點,新版倚天屠龍記都會被言中,因為如今如此浮躁的影視圈,是很難出精品的,這幾年的古裝精品電視,除了正午Sunny之外,就只有《將夜》等寥寥幾部了。
-
5 # 偏愛江南
估計很多人看都沒看過,哪裡還有東西吐槽哦。那麼多經典的版本,隨口能說出來的版本就有蘇有朋,吳啟華,鄧超,馬景濤,當然每個人心裡的經典版都不一樣。。。。對新版提不起絲毫的慾望啊。近年來除了新版的《射鵰英雄傳》,沿用了老版的經典音樂,演技線上的新新演員讓人耳目一新之外,其他的翻拍,都讓人提不起精神。
-
6 # 奕粒饅頭
新版的《倚天屠龍記》頂著偌大的名頭開播了。說起來,這部劇的宣傳頗有獨到之處,別人家的劇在宣傳的時候都是主角如何如何,這部劇的宣傳重點卻貌似更多落在了配角上。比如滅絕師太、比如成昆……
就拿滅絕師太來說,老版的周芷若這回演起了滅絕,被冠上了最美滅絕的名頭。不過對於看過了趙雅芝演《白蛇》,苗僑偉演《射鵰》的我來說,看多了這樣的宣傳反倒不自覺的生出一股厭煩的感覺。
但是我對金庸還是有著深深感情的,所以心裡對新版《倚天屠龍記》的開播是有種頗為糾結的心態。一方面是對第N次翻拍的不安,一方面是對經典故事再演繹的期待。
在看過新版《倚天屠龍記》的前兩集以後,對這部劇有了一些窺斑見豹的感覺。畫面的處理上頗為舒服,服化道方面也比較用心,特效上更是值得一書。不過,雖然這部劇的特效很有種牛氣的感覺,我卻對劇里人物打鬥時的慢動作感到特別無奈。
無論是開頭搶奪屠龍刀,還是謝遜大鬧王盤山的這些橋段。乾淨利落的打上一段多好,偏偏要時不時的就出一個慢動作,這種風格對於喜歡打戲的我來說,簡直是種精神上的折磨。一拳一腳的打來打去縱然知道是假的也看著爽快,慢動作的飛來飛去總覺的透著一種審美上的尷尬。
就拿謝遜用“獅子吼”震傻了王盤山的武林人物這段來說,那特效牛不牛?牛!但是你看著被震飛的武林人士在空中盤旋的時候,你尷尬不?
縱然武功的特效加得再自然,但是飛起來慢慢滑翔,被打飛了還慢慢的在空中翻滾,刀劍相撞的時候也要慢慢的讓人看清刀上的花紋。武戲反倒沒有文戲來得暢快。以至於我在看打戲的時候直接用2倍速去試著看了一下,反倒覺得那種武打節奏正合適。
如果非要形容一下這種感覺的話,就好像小時候看動畫片。每次到了要開打的緊要關頭,動畫片裡的英雄總要各種變身個N分鐘。這種撐時長的感覺,和打戲中的慢動作一樣讓人感到無奈。
慢動作這東西其實能拿捏好的真沒幾個人,或許張藝謀的慢動作還能稱得上有些美感,但是慢動作太多了,一是讓人懷疑片方想要多撐一些時長,另一方面還會讓不習慣這種風格的人感覺有做作的嫌疑。畢竟武俠劇不是駭客帝國。
新《倚天屠龍記》在開篇看來還是很尊重原著的,甚至用《刀劍如夢》來做主題曲更是充滿了一種慢慢致敬的情懷。但是初期的這種慢動作武打風格估計是會一直延續到結尾的。希望後面隨著劇情衝突的加強,能讓人慢慢淡化慢動作給人帶來的彆扭感吧。
-
7 # 閱來閱八卦
發現當今武俠劇有這樣的通病:
一、武俠拍成玄幻,玄幻劇的場景,後現代感的服裝,言情化的臺詞,左手一個慢動作,右手一個慢動作。原著是武俠小說,背景是元末明初,那是個什麼時代,元朝末期,病入膏肓,餓殍遍地,就算做不到百分之百還原,也不能拍出這樣脫離時代背景的感覺,演員都是面板白皙,衣著亮麗,江湖人士臉上颳得乾乾淨淨,絲毫沒有風吹日曬、刀頭舔血的感覺。最突出的就是武當七俠,個個都是小白臉,一水的官家衙內,花花公子的形象。張三丰就更不用說了,老道士的滄桑和仙風道骨呢?看這劇給我的感覺,這哪是天下大亂的年代,分明就是我們還沒實現的魔幻盛世,根本沒有絲毫代入感,劇名換一個瑪麗蘇的稱呼,也絲毫不影響觀看,不說原著,誰能看出這拍的是倚天屠龍記。
二、遠的不說,看看日韓拍的古裝劇,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最近南韓的《王國》,人家是怎麼拍的。古代北韓是怎麼樣的,貧窮、弱小,受大國欺壓。看看人家拍的王城是怎麼樣的,城牆沒有三丈高,還是土牆,街道是怎麼樣的,房屋低矮,路面凹凸,還全是土路,石頭都找不出幾塊。老百姓家是怎麼樣的,矮圍牆、紙糊的破窗戶,像樣的傢俱的都沒有。場景的年代感,很容易把觀眾代入其中,這些都很符合古代的實際背景,加上劇情的用心和考究,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一看就知道這看的不就是古代北韓嗎?
至於武俠劇的動作和精神,你不能滿屏都是美圖秀秀的既視感,大俠沒事水上來個蜻蜓點水,水面上、樹尖上勝似閒庭信步,武俠可以誇張,但不能太不科學,這簡直就是違背牛頓定律、地心引力的存在。打鬥更是,慢動作、慢動作、再來特寫、然後再慢動作、再特寫。特寫嘛,最常用的有兵器、暗器、鐵鏈、水花、雨滴、木棍、竹竿、人的腳等等,觀眾想看不是你鏡頭有多麼漂亮、特寫有多麼迷人、慢動作有多麼優美。觀眾要看的是一氣呵成、節奏扣人心絃的動作,以及刀劍、拳頭到肉的質感和感覺。打鬥不是要把每一個動作慢放讓觀眾看清楚,而是要隨著動作體會到武俠酣暢淋漓的快感,動作可以快、可以看不清,但是一定要連著觀眾的心跳,讓觀眾拔不開眼睛。至於武俠的精神更不用說了,這玄幻劇的畫風,觀眾能體會出武俠的快意恩仇、為國為民的精神嗎?參考日本的武士電影《十三刺客》,整整有將近50分鐘的打戲,但是看一下簡直就是扣人心絃,一氣呵成,隨著打鬥和死亡,觀眾的心也跟著走,時而緊張、時而過癮、時而痛苦、時而悲傷,沒有過多的電影對白,卻能牢牢抓住觀眾的心和眼睛,讓觀眾在大呼過癮的同時,感受到人生的滋味和意義,這才是武俠劇應有的東西。
至於演員,看了八集,印象最深的卻是這位說話歪脖子,鬥雞眼咕嚕轉,肢體動作奔放的崑崙派西華子道長。
不愧為此劇的表情擔當,清流界的一股泥石流,演技瞬秒眾主演,一句“福生無量天尊”瞬間被圈粉。
有人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是浪漫武俠,讀金庸的原著不難發現,其作品體現的都是時代背景下的武俠人文情懷,每一部武俠小說都有獨特的精神核心,講的是世情、人情、人心。射鵰突出的是奮鬥,神鵰突出的是感情,天龍八部突出的是佛理,鹿鼎記突出的是現實,笑傲江湖突出的是權謀。倚天屠龍記通篇看下來,浪漫兩字哪裡看得出來,整部小說主要突出講的是選擇,男人的選擇、女人的選擇、男人對女人的選擇、女人對男人的選擇以及人在兩難境地下如何選擇。比如謝遜是選擇繼續報仇還是放下仇恨、張翠山是選擇保全師門還是出賣義兄,紀曉芙是選擇師門還是楊逍,張無忌是選擇化解仇恨還是和正大門派硬剛到底,選擇爭奪天下還是退隱林泉,最後是選擇趙妖女還是周妖女。假如要看浪漫武俠可以去看古龍,如果要讀懂金庸,建議看電視的同時讀讀原著,不同閱歷的人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收穫。
看到12集,不出意外,基調偏了,核心偏了,再強調一下武俠劇的精髓在於動作和精神,這才是觀眾的需求。關於整體觀感除去之前說的,有三個問題:
第一:節奏失衡:該快的時候不快,該慢的時候不慢,跟著劇情走彷彿在讀一本流水賬,看過以後就忘,人物、故事沒哪些場景留下深刻印象,除了西華子道長。尊重原著並不是照抄,文字畢竟和視覺感受不一樣。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在不影響原著本質的前提下,可以做恰當的增減,令電視劇更加飽滿、立體、完整。成功的例子不是沒有,看看隔壁的《怒晴湘西》,同樣是小說改編的,有的人物和情節相比原著做了調整。整個劇節奏把控合適,故事完整,能吸引觀眾目不轉睛看下去,至少在看的時候捨不得快進。
第二:武打慢動作和特寫:這個就不多說了,看的眼睛累、頭暈,沒有看動作戲的質感。
第三:沒有張力:劇情沒張力、演員沒張力、對白沒張力。劇情沒張力,原著讀起來,情節跌宕起伏,裡面人物、故事的發展變化、情節的曲折這些都在電視劇裡沒體會出來,給觀眾的是沒代入感,沒有緊張、喜悅、擔心、暢快等等情緒變化。演員沒張力,大部分都在尬演,有的在背書、有的在朗誦、有的在演講、有的全程沒表情、有的哭不像哭、笑不像笑,哭戲都是雙眼通紅,擠兩滴眼淚,讓觀眾會覺得做作。對白沒張力,瑪麗蘇臺詞亂入,配音差,人物會突然冒出與身份不符的話。舉個例子,小張無忌和周芷若被元兵在大街上追殺這一段,兩個人逃命,悠哉的拉著手,彷彿小學生郊遊一樣,元兵也是不緊不慢,讓人感受不出什麼叫窮兇極惡,和被追殺的緊迫感。
-
8 # 大橘的影片
最近大家一直都在吐槽新版的《倚天屠龍記》,甚至人民網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深有體會,裡面的劇情中過多的慢放鏡頭,各種打鬥之中的慢動作也太多了,太拖時長,看著真的難受,每次看電視劇感覺都要快進看才算正常。還有就是很多女演員妝容都差不多,化的都是現代妝,缺少辨識度,要不是看髮型和服飾都有點分不出來,而且,感覺用新人的話,感覺演技不是很理想,大都是面無表情的殭屍臉,有時覺得張無忌最大的表情似乎就是皺眉和大喊。甚至覺得自己看的是偶像劇而不是武打戲。
-
9 # 美食不動嘴
這部劇我還真看了,最近賦閒在家,家中小朋友在追,便跟著看了一些,其實整體的劇情發展是沒有大的出處的,肯定是按照原著發展的,那就簡單說一下想吐槽的。
這個三分撞臉吳磊的男主角,不說演技,劇中人物設定簡直就是渣男養成記啊!見一個愛一個,情感毫無區別,總而言之我都想要。而且,毫無腦子,所有的決定和想法,都是其他人在推動,男主很被動。
別的不說,追這個劇的女生偏多吧!這看完一集下來,不得深深地愛上楊逍啊!成熟大叔,嘴角邪魅一笑,說話慢腔慢調,真的是很逍遙啊!
範瑤,也是苦頭陀,為了明教,為了抗元,深明大義,犧牲自己,潛伏汝陽王府多年,自毀容貌和聲音,很佩服,可是,最新一集,教主結婚,竟然他來主持,聲音確實不是很方便,可能原著就這樣吧!
靈蛇島殷離“犧牲”,周芷若暈倒,所有人中毒,趙敏不見了,然後劇情推推推,來了一波人到島上救他們(後來才知道是趙敏派來的),謝遜和周芷若認定趙敏派人來害他們,全給殺了,這期間出現了一波箭雨,重傷這一波人,這一波箭雨也不知道是誰射的!
不管怎樣,還是能看的,消遣一下時間,為什麼經典總被翻拍,因為受眾不一樣啊,現在的年輕人能有多少接受得了老版的,不管是人物、服裝、造型等等,沒辦法啊!圓圓鎮樓!
回覆列表
對於新版的《倚天屠龍記》,我只簡單的看過前期宣傳介紹,所以在此只發表對演員陣容的看法。
翻拍劇,一般年輕的男女角色都會選用一些當紅小生和小花,而一些中老年角色,往往選用老戲骨。
這次新翻拍的《倚天屠龍記》也不例外,劇中主要角色張無忌、趙敏、周芷若全用了新人,至少對於我來說是新人,一個都不認識。(我是多麼孤陋寡聞啊!)
我認識的演員中,據說周海媚扮演滅絕師太,樊少皇扮演成昆。
1、張無忌,由曾舜晞扮演。曾舜晞是誰?他曾在《擇天記》一劇中曾飾演過唐三十六,恕我只看過《擇天記》的小說,沒看過電視劇。(不認識,資料是百度的,下同)
2.趙敏,由陳鈺琪飾演。這個小花曾在《錦繡未央》中飾演九公主拓跋迪,她是唐嫣公司旗下演員。
3.周芷若,由祝緒丹飾演。此小花是楊冪公司旗下演員,曾在仙俠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飾演過玄女。
4.滅絕師太,由周海媚飾演。
終於遇上一位不用百度資料的演員了。相信不知道周海媚的人不多,曾經也是女神級別的,也曾飾演過周芷若一角,如今終於熬成師父了。不過從劇照來看,周海媚真的老了,歲月真是把殺豬刀啊!
5.成昆,由樊少皇飾演。樊少皇是功夫巨星,以往扮演的都是正派人物,這次飾演成昆這個狡猾奸詐的角色,是不是有些不搭調啊?
雖然主要角色的演員我都不熟悉,但從放出的劇照來看,演員的扮相倒是挺不錯的。這部新翻版的《倚天屠龍記》應該是由於正導演的吧。在我的印象中,於媽好像擅長拍女人勾心鬥角的戲,這次翻拍經典電視劇,難道是挑戰一下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