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例如法律風險、合夥人背叛等
6
回覆列表
  • 1 # 河南大承遊樂

    創業之路,是一把心酸一把淚。

    要說遇到的坑爹的事,感覺很多。

    隨便列幾條吧。

    一個是欠款不還裝龜孫的人。有一個朋友,欠三萬多塊錢,欠了幾年,最後要耍賴,跑了很多趟,最後堵到家裡,才給錢。而且只給了一萬四。說沒錢了。

    二個是,一個客戶,說的天花亂墜的,貨給他了,結果款沒拿全,最後還欠了20多萬。到現在都沒有要回來。

    三個是租賃的廠房,後面別人搞了個肥料廠,整天弄得臭烘烘的,都影響到我們生產,產品上都有氣味了。而且環保查他的時候,把我們也拖累了。所以不得不把廠搬走。

    其他還有,不想多說。

  • 2 # 苗樹生

    如果擺地攤也算創業的話,那麼我可以給你們講講我擺地攤時候遇到的坑爹事。

    高中時期,我為了勤工儉學跟一個玩的很好的朋友做起了擺地攤生意,就是晚上去夜市裡擺攤賣衣服。

    坑爹事:雙重收費

    在擺攤之前,我們就已經打聽好了夜市擺攤的行情,所以第一天晚上我們就早早的把攤位管理費交給了來收錢的市場管理人員,收費標準一月一百塊。

    然後就在我們晚上收拾攤位要走的時候,又來了幾個自稱是市場管理人員的小青年來收錢。聽隔壁攤位的大姐說,他們是附近的一批無業小青年,沒事就來看場子收保護費。夜市裡擺攤的都是為了養家餬口,忍一時風平浪靜也就把錢交了。

    但是我倆沒交,當時把那幾個小青年氣的非要拆了我們的攤子,年輕人嘛,火力旺盛。就在我倆跟他們來回周旋,拖延時間的時候,街口刷刷的湧過來了幾十號我們班的男生,反過來就把那幾個小青年給圍住了。嚇得那幾個小青年差點一屁股坐地上,保護費也不敢收了,最後要不是有人報警,我估計那幾個小青年沒啥好下場。

    後來我們的攤位只擺了一個月就結束了,因為夜市裡同行之間勾心鬥角,水太深,不適合我倆這種社會經驗淺薄的學生,所以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 3 # 糖人食驗室

    我經歷過三次創業,有以下幾點和大家分享:

    1,不要認為在公司你負責的客戶就是你的。

    2,不要相信完美的事業。

    3,和政府部門打交道不要去拼價格。

    4,只做自己熟悉的行業。

    5,不做太超前的生意,否則會成為先烈!

  • 4 # 蔣軍

    創業過程中你遇到過哪些坑?

    所有的坑,都是自己挖的,也許自己不知道罷了。

    剛開始,想當然,過於自信和自負,把創業想得太簡單,太理想化!

    然後,認為客戶好對付,還忽悠,麻痺大意,輕視和忽視客戶的需求和反饋;

    第三,輕視競爭對手,認為人家不行,幹不過自己,沒想到陰溝裡也會翻船;

    第四,專業知識不過硬,沒有發展升級,被客戶和市場拋棄;

    第五,業務不聚焦,沒有核心競爭力,不實戰,不落地,價值低;

    第六,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團隊出問題,某些人出賣公司利益;

    第七,以上可能都是錯的,一切原因都是你自己的原因;

    第八,創業不易,且行且珍惜!

  • 5 # 小安哥看電影

    前方有坑,注意避讓

    一、找錯合夥人

    很多人都知道,我在最開始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單幹的。和很多人一樣,想創業和搭建團隊的原因也不過是因為幹出了一點成績,嚐到了一些甜頭: 節目錄了,書出了,錢賺了,全球各個國家也都玩了。

    所以想著由單打獨鬥升級成集體作案,期待著多找幾個人陪我一起玩。有酒一起喝,有肉一起吃。這時候,我就遇到了創業路上的第一個坎:找錯合夥人。

    我的第一個合夥人,是一個我玩的很好的朋友,那時候對業務上的事也沒做過多的探討,就為了兩個人能常在一起,彼此有個依靠,就貿然的確定了合作關係。當時沒覺得會有什麼問題,畢竟我們關係好,知根知底,都知道彼此是負責任的人,都對彼此有信心。

    然而,到了真正處理業務的時候,我們之間隱藏著的問題逐漸的顯露了出來,就是因為我們固執而強烈的責任心——我們對一件事的認知完全不同,卻又都堅持自己的主張,誰都不肯讓步,這直接導致了我們之間密集的爭吵,記得那時候,大到選題策劃的把控,小到今天該用什麼封面,這都能成為我們爭吵的原因。

    選錯合夥人,這會讓你不得不把精力內耗在人際關係和觀點一致上,把產品的未來葬送在無意義的虛度光陰裡。最終結果,留下一堆爛攤子,和幾個充滿委屈,劍拔弩張,恨不得再不聯絡的熟悉的陌生人,還有一個身心俱疲,萬分壓抑的自己。

    二、對環境的認識和自身的情況分析不透徹

    其次,第二個坑是對環境的認識和自身的情況分析的不透徹,想當然的去做。我們要確定一點,理解和認知是不同的,很多事你明白,但是做不好,你知道應該向北走,但是不清楚到底該怎麼走,走多遠,走的角度是多少度,走到哪裡應該轉換方向換路走。

    就像《創業時代》中最開始的郭鑫年,滿含熱情地向溫迪展示自己的專案,卻很快被她指出了缺點和不足。

    簡單來講,就是市場分析和理性分析欠缺太多。這點在我身上的體現在於,還沒做好公號的前提下就盲目的想聚焦電商,做電商就要有貨源和產品,所以我又一頭熱的去找渠道,而忽視了自己擅長的內容領域。

    那時候電商經濟這個概念炒的特別火,我看了很多關於它的資料和報表,對整個模式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為了不錯過時代的“風口”,在缺乏足夠的認知下,我就著急忙慌的馬上扎進這個深坑裡,期待做風口上面那隻飛起來的豬。然而還是那句,理解和認知是不同的,認知和實踐更是天差地別的。

    整個供應鏈的結構遠比我想的要複雜得多,貨源的水很深,物流總是出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不同批次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售後服務不滿意,就這樣,我身心俱疲後,終於無功而返。

    而這段虛度的時間裡,我的同行們堅守原有陣地,透徹的分析了市場與自身的關係,定位準確,響應迅速,在很快的時間內完成了爆發式的使用者增長,我的自作聰明,讓我再次失去先機。瞭解和精通,根本就是兩回事。

    三、沒有中心意見

    第三個坑,期待盡善盡美,參考所有人的意見,而最終導致自己根本沒有中心意見。這是初次創業的人身上最明顯的特徵,大家都像是處女座,嚴重強迫症,希望自己把產品做的美輪美奐,天衣無縫,為了實現自己思維的廣闊性,這部分人往往還特別願意聽從別人意見。

    當然了,這些“別人”也是真的敢說,什麼亂七八糟的意見都給你提上來,都管你要解決方案,這時候你就懵了,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常常是東一下,西一下,什麼都有所涉及,又什麼都沒有做好。

    但是東西多了,人的精力也就分散了,每一個部分最終呈現出來的形式和效果都和預想中的完全不同,而這個時候即使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裡,大致上應該怎麼解決,但是我已經累的不行了,一心兩用都難,何況是一心多用。所以只能含淚砍掉那些多餘的部分,保留自己最擅長最得心應手的東西。

    然而在我忍痛做完減法之後,卻驚喜的發覺,使用者評價和整體效果比之前什麼都略有涉獵時好多了。

    這時候我意識到:與其廣泛的做一百件事,不如低頭深耕,把一件事做精。

    四、資源不足下的信心損耗

    第四點是一個不算是坑的天坑——資源不足。大部分創業者其實都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不然誰也不會貿貿然然的就開始實踐,只不過很多問題,我們不知道應該怎麼實現,這件事該找誰實現,從哪兒拿錢實現,在拼搏路上缺少相應的必要資源。

    充分驗證那句老話,心有餘而力不足。在資源不足,信心受損的情況下,心態這件事就顯得格外關鍵。如何和自己和解,如何安慰自己像個傻逼一樣繼續走下去這點簡直是所有人都會遇見的困難。

    那時候被生活不斷暴擊的我,一天也就想過200多次放棄,但是想著想著,卻還是堅持著挺了過來。其實工作和生活一樣,一時的熱血很簡單,長期耗損下的堅守特別難。堅持不住的人都得死,而能撐著走下去的人,就能活過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儒家要拿項羽當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