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
又名:南五加皮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
祛風溼強筋骨
五加皮善祛風除溼,補益肝腎,強健筋骨。《名醫別錄》記載,五加皮“療男子陽痿、囊下溼、小便餘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痺風弱、五緩虛贏、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五加皮還具有抗疲勞、耐缺氧、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另須注意,五加皮與北五加皮不同,二者科屬不同,功效不同,北五加皮強心利尿而有毒,切不可視為一物。
【五加皮小檔案】
五加皮又叫做五皮風、刺五甲、南五加皮,生於林緣、路邊或灌叢中。主產於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屬五加科落葉小灌木,其中細柱五加的根皮可作為中藥材使用,一般夏、秋二季採挖根部,洗淨,趁新鮮時剝取根皮,曬乾。現代研究發現,五加皮中主要含有刺五加苷、棕櫚酸、亞麻酸、鞣質、維生素、揮發油等。根皮含異貝殼杉烯酸、紫丁香苷、異秦皮定苷、β-谷甾醇、棕櫚酸、亞油酸、維生素B1等。
【功效主治】
功效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利尿。
主治1.用於風溼痺痛、四肢拘攣等症。2.用於肝腎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軟、小兒行遲等症。3.用於水腫、腳氣等症。4.可用於降低自發性腫瘤的形成。5.用於緩解關節疼痛。
【真偽鑑別】
1.五加皮,呈細捲筒狀,單卷或雙卷,少數呈碎片狀,長短不一,外表麵灰褐色,有橫向皮孔及縱皺,內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淡灰黃色,略平坦;香加皮為蘿蘼科植物槓柳的根皮,呈捲筒狀或槽狀,少數呈不規則的塊片,外表麵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鬆軟常呈鱗片狀,易剝落,內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較平滑,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黃白色,有特異香氣。
2.五加皮的主要作用是祛風寒溼邪,能補肝腎,強筋骨。對風寒溼痺、筋骨軟弱、四肢拘攣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同時,五加皮還能治療水腫、腳氣浮腫等症;而香加皮則有毒。對風寒溼痺、腰膝痠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其善治水腫、小便不利。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慎用。
五加皮
又名:南五加皮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
祛風溼強筋骨
五加皮善祛風除溼,補益肝腎,強健筋骨。《名醫別錄》記載,五加皮“療男子陽痿、囊下溼、小便餘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痺風弱、五緩虛贏、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五加皮還具有抗疲勞、耐缺氧、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另須注意,五加皮與北五加皮不同,二者科屬不同,功效不同,北五加皮強心利尿而有毒,切不可視為一物。
【五加皮小檔案】
五加皮又叫做五皮風、刺五甲、南五加皮,生於林緣、路邊或灌叢中。主產於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屬五加科落葉小灌木,其中細柱五加的根皮可作為中藥材使用,一般夏、秋二季採挖根部,洗淨,趁新鮮時剝取根皮,曬乾。現代研究發現,五加皮中主要含有刺五加苷、棕櫚酸、亞麻酸、鞣質、維生素、揮發油等。根皮含異貝殼杉烯酸、紫丁香苷、異秦皮定苷、β-谷甾醇、棕櫚酸、亞油酸、維生素B1等。
【功效主治】
功效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利尿。
主治1.用於風溼痺痛、四肢拘攣等症。2.用於肝腎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軟、小兒行遲等症。3.用於水腫、腳氣等症。4.可用於降低自發性腫瘤的形成。5.用於緩解關節疼痛。
【真偽鑑別】
1.五加皮,呈細捲筒狀,單卷或雙卷,少數呈碎片狀,長短不一,外表麵灰褐色,有橫向皮孔及縱皺,內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淡灰黃色,略平坦;香加皮為蘿蘼科植物槓柳的根皮,呈捲筒狀或槽狀,少數呈不規則的塊片,外表麵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鬆軟常呈鱗片狀,易剝落,內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較平滑,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黃白色,有特異香氣。
2.五加皮的主要作用是祛風寒溼邪,能補肝腎,強筋骨。對風寒溼痺、筋骨軟弱、四肢拘攣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同時,五加皮還能治療水腫、腳氣浮腫等症;而香加皮則有毒。對風寒溼痺、腰膝痠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其善治水腫、小便不利。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