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順子聊農業
-
2 # 吳家小四
糧食,於人於事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一年的糧食產量就能關係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那麼在2016年的上交的糧食產量試卷中,有什麼變化嗎?
糧食種植面積、總產、單產都呈現下降趨勢,其原因是什麼?
首先來看種植面積的變化
2016年,因為播種面積的減少,導致產量減少到34億斤,佔了糧食減產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三點二,導致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各地糧食品種的供需矛盾,主動最佳化其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佈局,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其中,結構調整的重點品種是玉米,區域是“鐮刀彎”等非優勢區,重點是調減籽粒玉米,擴種市場需求大的大豆、馬鈴薯、青貯玉米和優質飼草等作物。今年非優勢區玉米麵積調減三千萬畝,超過年初一千萬畝的預期。這是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
再來看單產減少的原因
一是高產作物面積減少。我們知道,玉米是高產作物,平均畝產是大豆的3倍多。今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5.51億畝,比上年減少2千多萬畝,減少3.6%。而大豆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1千多萬畝,增長10.7%。僅玉米改種大豆,就拉低糧食畝產約1.7公斤。
二是全國農業氣象災害比去年嚴重。夏糧、早稻因為天災而發生減產現象。秋糧在生長前期,南方多地遭受強降水,湖北、安徽等地受災較為重,部分農田也是反覆受淹,作物倒伏發生嚴重。2016年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時期,南方部分地區又遭遇持續的高溫天氣,導致水稻空殼率增加;東北、西北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對於玉米後期的生產和灌漿十分不利。據民政部統計,今年1-10月份,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近4億畝,比去年同期增長25.7%;絕收面積6200多萬畝,增長70.9%。
基於以上幾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今年糧食的總產稍有下降。
為什麼全都減了,還算豐收年呢?
糧食產量有所減少,但國家統計局為這篇訊息擬的標題是“2016年全國糧食再獲豐收”。為什麼糧食減產了還說是豐收呢?糧食的減產是否會影響到中國的糧食安全呢?
中國鄉村之聲評論員王豐認為,今年的減產是在中國主動調結構的基礎上出現的,在可控範圍內。我們淘汰了低效、市場飽和的品種,改為種植高效、市場需要的農產品。雖然產量下來了,但農民的收入卻會增加。同時,今年糧食總產仍然超過了一萬兩千億斤,是在國家的糧食產量的安全線以上,屬於穩定性產量,因此得出仍然算是豐產年。
糧食減產會不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資料公佈後,不少人都提出了這樣的顧慮:糧食的減產是否會影響到中國的糧食安全?大家也很關心,未來糧食結構要如何調整呢?
華人民大學農業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認為,我們國家的糧食這兩年是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出現“三量齊增”趨勢,因為去庫存是個很大的壓力,所以國家在主動地採取了結構調整後,對糧食的產量應該是有影響,但是又不至於影響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因為,這是一個主動調整的結果,另外導致減產的一點應該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畢竟目前,我們的糧食庫存還是很充足的
-
3 # 張正軍2號
關於糧食減產原因,我來說一說我的觀點。
1.糧食的種子與當地氣候有密切的關係。
2.在種殖糧食插種的季節黃金時間錯過。
3.在培育中施肥和管理不到位。
4.氣候和溫差太大也是不可小視原因。
-
4 # 我總是忘記
大規模的氣候變異模式可能迫使廣泛的作物產量異常,因此,往往被視為糧食安全的風險。而中國又是一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家,今年有些地區倒春寒加春旱是減產的主要原因。化肥漲價和地下水壓採加重了趨勢。小麥保護價格下調減少化肥農藥使用的宣傳使得情況進一步惡化。各區域的原因不同,減產的原因就不同!
-
5 # 難以抗拒你容顏79
今年的糧食減產主要是天氣太旱了,就像大豆品種長的快的還行,種子笨的今年的不行,一畝地打二百多斤,嚴重的減產
-
6 # 70後農村人
我來回答
糧食,於人於事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一年的糧食產量就能關係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那麼在2016年的上交的糧食產量試卷中,有什麼變化嗎?
糧食種植面積、總產、單產都呈現下降趨勢,其原因是什麼?
首先來看種植面積的變化
2016年,因為播種面積的減少,導致產量減少到34億斤,佔了糧食減產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三點二,導致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各地糧食品種的供需矛盾,主動最佳化其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佈局,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其中,結構調整的重點品種是玉米,區域是“鐮刀彎”等非優勢區,重點是調減籽粒玉米,擴種市場需求大的大豆、馬鈴薯、青貯玉米和優質飼草等作物。今年非優勢區玉米麵積調減三千萬畝,超過年初一千萬畝的預期。這是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
再來看單產減少的原因
一是高產作物面積減少。我們知道,玉米是高產作物,平均畝產是大豆的3倍多。今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5.51億畝,比上年減少2千多萬畝,減少3.6%。而大豆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1千多萬畝,增長10.7%。僅玉米改種大豆,就拉低糧食畝產約1.7公斤。
二是全國農業氣象災害比去年嚴重。夏糧、早稻因為天災而發生減產現象。秋糧在生長前期,南方多地遭受強降水,湖北、安徽等地受災較為重,部分農田也是反覆受淹,作物倒伏發生嚴重。2016年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時期,南方部分地區又遭遇持續的高溫天氣,導致水稻空殼率增加;東北、西北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對於玉米後期的生產和灌漿十分不利。據民政部統計,今年1-10月份,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近4億畝,比去年同期增長25.7%;絕收面積6200多萬畝,增長70.9%。
基於以上幾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今年糧食的總產稍有下降。
為什麼全都減了,還算豐收年呢?
糧食產量有所減少,但國家統計局為這篇訊息擬的標題是“2016年全國糧食再獲豐收”。為什麼糧食減產了還說是豐收呢?糧食的減產是否會影響到中國的糧食安全呢?
中國鄉村之聲評論員王豐認為,今年的減產是在中國主動調結構的基礎上出現的,在可控範圍內。我們淘汰了低效、市場飽和的品種,改為種植高效、市場需要的農產品。雖然產量下來了,但農民的收入卻會增加。同時,今年糧食總產仍然超過了一萬兩千億斤,是在國家的糧食產量的安全線以上,屬於穩定性產量,因此得出仍然算是豐產年。
糧食減產會不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資料公佈後,不少人都提出了這樣的顧慮:糧食的減產是否會影響到中國的糧食安全?大家也很關心,未來糧食結構要如何調整呢?
華人民大學農業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認為,我們國家的糧食這兩年是生產量、進口量、庫存量出現“三量齊增”趨勢,因為去庫存是個很大的壓力,所以國家在主動地採取了結構調整後,對糧食的產量應該是有影響,但是又不至於影響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因為,這是一個主動調整的結果,另外導致減產的一點應該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畢竟目前,我們的糧食庫存還是很充足的
-
7 # 立正叫英雄哥
至於糧食減產的科學原因我是不太清楚的,我知道的是我們老家(湖北)這幾年糧食產量是很慘的!連續5-6年的乾旱缺水,糧食不減產才怪呢,就說今年不到現在就下了一次雨,你說這樣的情況產量能好到哪去!糧食減產,除了缺水還有很多的科學原因,大氣候之類的原因我也不太瞭解就不瞎說了。還是就是病,蟲害等因素也會導致糧食減產。
-
8 # 村花小波
糧食生產受外界環境影響很大,說到底農業就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的年景,即使村裡的懶漢也能有個好收成,反之再好的農藝措施再好的農資產品也是徒勞。
這幾年溫度對於糧食產量的影響表現的很明顯,2018年山東地區小麥普遍產量很低,除了後期赤黴病的影響,主要是天氣作怪。在播種期連續幾天的降雨,使小麥播種推遲一週,錯過了小麥的最佳播期。同時溫度忽熱忽冷,在4月1號溫度高達30度,而到4月7號溫度驟降到零下一度,是小麥遭受嚴重冷凍害,菏澤部分地區部分農田減產70%以上。
今年德州部分地區在夏種的時候遭遇嚴重乾旱,樂陵慶雲等縣乾旱面積超過30萬畝,好多農戶都在7月以後播種玉米(當地每年播種不晚於6月25號),導致現在好多玉米由於積溫不足而無法正常成熟,農民損失嚴重。而最近三年山東等地區玉米成熟期出現大量的花粒、突尖、畸形穗現象,都是因為玉米在孕穗期或者授粉期遭受高溫乾旱導致的,而且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夏季高溫乾旱估計成為常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家庭工作日常
大地之殤一·黑土地之悲
佔全國糧食總產五分之一的東北黑土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一個並不為多數人瞭解的嚴峻事實是,支撐糧食產量的黑土層卻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減少了50%,並在繼續變薄,幾百年才形成一釐米的黑土層正以每年近一釐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層或將在幾十年後消失殆盡,東北這一中國最大糧倉的產能也將遭受無法挽回的損失。
毒土:G D P至上的惡果
當前,中國土壤汙染出現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屬汙染由工業向農業轉移、由城區向農村轉移、由地表向地下轉移、由上游向下遊轉移、由水土汙染向食品鏈轉移的趨勢,逐步積累的汙染正在演變成汙染事故的頻繁爆發。
日益加劇的汙染趨勢可能還要持續30年
國土資源部統計表明,目前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汙染。環保部南京環科所研究員單豔紅說,華南部分城市約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鎘、砷、汞等有毒重金屬和石油類有機物汙染;長三角有的城市連片的農田受多種重金屬汙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喪失生產力,成為“毒土”。
農藥化肥汙染同樣嚴重。張維理說,中國農藥使用量達130萬噸,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黑龍江農業監測站杜桂德站長說:“目前,農藥和化肥的實際利用率不到30%,其餘70%以上都汙染環境了。”雲南農業大學測算,每年大量使用的農藥僅有0.1%左右可以作用於目標病蟲,99.9%的農藥則進入生態系統,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屬、激素的有機汙染。
“不僅汙染加重,而且還在轉移擴散。”潘根興說,當前,中國土壤汙染還出現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屬汙染由工業向農業轉移、由城區向農村轉移、由地表向地下轉移、由上游向下遊轉移、由水土汙染向食品鏈轉移的趨勢,逐步積累的汙染正在演變成汙染事故的頻繁爆發。
2008年以來,全國已發生百餘起重大汙染事故,包括砷、鎘、鉛等重金屬汙染事故達30多起。其中瀏陽鎘汙染事件不僅汙染了廠區周邊的農田和林地,還造成2人死亡,500餘人鎘超標。
頻繁爆發的汙染事故損失慘重,不僅增加了環境保護治理成本,也使社會穩定成本大增,而土壤汙染修復所需的費用更是天價。常州農藥廠土壤修復需2億元,無錫胡埭電鍍廠重金屬鉻汙染修復費用890萬元,蘇州化工廠需數億至數十億元。
每年因土壤汙染致糧食減產100億公斤
汙染的加劇導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減少,土壤質量下降,自淨能力減弱,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出現環境報復風險。
潘根興教授說“許多土壤汙染地區已超過土壤的自淨能力,沒有外來的治理干預,千百年后土壤也無法自淨,有的地塊永遠都無法自淨,甚至出現環境報復。”
一是,生態關係失衡,引起生態環境惡化。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在長江三角洲等地調查的主要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率高達16%以上,致使稻田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系統穩定性不斷降低。
“吃土吐土,淨化土壤,作為土壤的‘義工’,蚯蚓的存在是土壤重要的環境指標,對土壤具有重大意義。”令潘根興教授憂心的是,現在,土壤中的蚯蚓、土鱉及各種有益菌等大量消失,農作物害蟲的天敵青蛙的數量大減,自然生態面臨危機。
雲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周江鴻等人在湖北、安徽等地的農田裡發現,殺蟲劑的使用對稻田節肢動物物種有損害作用,使得稻田天敵和害蟲的平衡關係被打破。
二是,土壤質量下降,使農作物減產降質。
重金屬汙染的增加,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板結,導致農產品產量與品質下降。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高階農藝師陳志群認為,由於農藥、化肥和工業導致的土壤汙染,中國糧食每年因此減產100億公斤。
環保部門估算,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汙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三是,重金屬病開始出現,人們身體健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汞、鎘、鉛、鉻、砷五種重金屬被稱為重金屬的“五毒”,對人有致命的危害。蘇州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楊積德說“這些汙染嚴重影響兒童發育,使人致病、致癌,危及人體生命健康。”上世紀70年代,日本曾出現“痛痛病”,是鎘對人類生活環境的汙染而引起的,影響面很廣,受害者眾多,所以被公認為是“公害病”。
四是,自然災害,如洪水、乾旱、大風等不良天氣。
-
10 # 鄉草小宋
近來 有的地方、 有的領導產生了忽視糧食生產的苗 頭, 不適當地“壓糧擴經” 。這是農業和糧食基 礎地位不牢固的反映。
二是, 糧食主產區種糧積極性受挫。在糧 食總量供過於求、 糧價長期低迷、 糧食銷售艱
一難的形勢下, 主產醫不僅農民收入下降, 而且 出現 “窮財政補富財政” 的問題。這導致糧食 主產區利益受損、 積極性下降。
三是, 深化糧改需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 近年來, 許多地方未能完全落實按保護價敞開 收購農民餘糧的政策, 壓級壓價、 限收拒收也 多有發生。此外, 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滯後. 人 員依然過多, 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四是, 糧食市場管理薄弱。多年來, 中國 商品市場一直處於混亂狀態。就糧食市場而 論, 存在“ 三亂” : 交易主體亂. 交易行為亂, 交 易價格亂 。主要原 因有= : 一是工商 部門 “ 以 罰代管” , 只收 費不 管理 ; 二是市場法規體系不 健全 , 無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現象普遍存在。
五是,農業和糧食結構調整出現盲目性、 趨 同性 。由於市場資訊不及時 、 不準確 , 不少 地方對農業和糧食結構不知如何調, 所以不得 不跟著別 人調 , 出現盲 目 調 、 趨 同調 , 使 不少 地 方在結構 凋整 中未發揮出優勢和特色 。
回覆列表
糧食生產受外界環境影響很大,說到底農業就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的年景,即使村裡的懶漢也能有個好收成,反之再好的農藝措施再好的農資產品也是徒勞。
這幾年溫度對於糧食產量的影響表現的很明顯,2018年山東地區小麥普遍產量很低,除了後期赤黴病的影響,主要是天氣作怪。在播種期連續幾天的降雨,使小麥播種推遲一週,錯過了小麥的最佳播期。同時溫度忽熱忽冷,在4月1號溫度高達30度,而到4月7號溫度驟降到零下一度,是小麥遭受嚴重冷凍害,菏澤部分地區部分農田減產70%以上。
今年德州部分地區在夏種的時候遭遇嚴重乾旱,樂陵慶雲等縣乾旱面積超過30萬畝,好多農戶都在7月以後播種玉米(當地每年播種不晚於6月25號),導致現在好多玉米由於積溫不足而無法正常成熟,農民損失嚴重。而最近三年山東等地區玉米成熟期出現大量的花粒、突尖、畸形穗現象,都是因為玉米在孕穗期或者授粉期遭受高溫乾旱導致的,而且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夏季高溫乾旱估計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