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絮絮

    現在還真說不出來,那一本書對自己啟蒙有多大。知識是需要綜合運用到生活中的,我也沒看過一本書就可以包括全面的。

  • 2 # 時雨醉翁

    鳩摩羅什所譯《金剛經》。

    有道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附: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好好做人!

  • 3 # 明貞

    我從小記憶力較好,未上學前就在爺爺教導下背三字經。那時我們村書記是個上過戰場負過傷的老八路,抓著我就讓背,在那小村莊裡號稱"神童″。又特別親人,所以莊上老年人大都喜歡我。那時候雖然窮,但社會風氣極好人與人之間也溫曖,人情味很濃。記得有一回我鄰居要去趕集,囑我給她看家,她走了沒一會她家雞下蛋了,我就在那院子裡一直盯著,怕別的小孩拿走直到她晌天趕集回來。現代生活比以前豐富多了,但人情味愈來愈淡,人與人之間幾乎純粹利害關係,即便兄弟姊妹夫妻之間也少有真情,讓人難過。那時候人真的很幼稚純潔,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回和同學去大明湖玩,害渴了就買了二瓶汽水喝。結果住了一會想起忘了要退瓶錢了,就和賣主說,結果他搪塞我說等賣完了算算賬多了就給我,我真信了。結果,我同學過後說我太愚蠢了被騙了也信,最後找不到那人了。那時我都快二十了,還那麼信實。那時侯人雖然窮,但小孩都活得挺快活,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社會發展了,物質生活較之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性卻日漸物慾利益化,這並不是好現象,長此以往人將不人,家將不家。

  • 4 # 雪兒83266

    我很愛看書,尤其上學的時候,由於我離家遠在學校住宿,有時週末不回家,就去圖書室多借幾本書看。

    其實我這個習慣是小時候養成的,我三四歲的時候,媽媽在學校教學前班,那時還是生產隊,大人們都要去下地掙工分,孩子們不夠上學年齡的就都送到學前班了。我歲數太小,但是很聽話,於是媽媽就給了我幾本小人書看,那會兒的我可能只是看圖而已,可也看得很有意思,據我媽媽說能坐著看睡著了。晚上拿回家媽媽就指著圖給我講是什麼意思。估計我也記不住,反正就那麼幾本來回看了好幾年。

    也記不住到底是什麼給我的啟蒙,只是後來識字了,自己倒也看得津津有味。全村也沒有多少的小人書,都被大家輪流傳看爛了,記得也就地道戰,平原游擊隊,劉胡蘭,王二小一些。其實學校有圖書室的,但是肯定不會給我們這群小豆子看的,那會兒一本書多金貴了,撕壞了都沒處賠。

    後來上了初中,住了宿舍,自習課老師來了,拿來了圖書室的目錄,讓班長統計誰都想看什麼書,開始每人一本看完再換,如果被別人借走了,只能等著,我們就幾個人借了一起傳看,看完了再去換一波。於是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原來還有那麼美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童話世界裡的故事真的存在嗎?原來偉人也遇到過這麼多有趣的事啊……一些世界名著我們是看不懂的,當時只當瞭解了外華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好景不長,因為發現有同學上課還看課外書,同學們都被停了借書。

    到了高中的時候,圖書室是開放的,辦個圖書證就可以去借書,於是住宿舍的我又開始了書蟲的生活。由於書少人多很多時候沒有書看,我倒是不太挑,雜誌報紙也能抱著看,最後圖書室的老師,讓我幫著辦理借書,好處就是我有了圖書室的特權,想看的書我可以先看了再借出去了。

    後來上班了,我們老闆有一書櫃子的書,我那會兒的工作是去貨場提貨,看工人裝車運回來,有時在貨場一待就一天,就帶一本書厚厚的書,坐在陰涼的地方看書。看不完就摘一片樹葉夾在哪裡,再開啟的時候拿著葉柄慢慢開啟。在哪些似水流年的歲月裡,那些書填滿了無聊的時光,沒有讓我被生活的洪水淹沒。

  • 5 # 巴爾扎克的粉絲

    我至今印象很深的是初中二年級,有一個女生借給我一本書,叫《宋詞三百首》。那是一本紙張開始泛黃,還有些殘缺的書。以前從未接觸過宋詞,一下子就被它的那種長短不一,朗朗上口的形式吸引。記得開篇第一句是“叵耐靈鵲多漫語,報喜何曾有憑據?”我是如飢似渴把上面許多詞背會的。然後就按照詞牌,胡亂的填詞。填好了,給同桌看,他笑我,從哪想的這些個怪名字。因為他也不知道那是詞牌名,像《浪淘沙》,《浣溪沙》。

    每個寫作愛好者,都會有一本引他走上這條路書。因為有愛好,有崇拜,才會才模仿的衝動。開始只是探路,漸漸的就深陷其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有些人還在路上。沒關係,也許我們的拙作無人欣賞,自己喜歡就行。

  • 6 # 肖金講故事

    看到這個題目不由得想起我初中一年時的一位老師,現在已經想不起他叫什麼名字,只記得這位男老師,他姓李!講課非常有理性,二且非常有人文關懷!

    當時,它使我的語文老師,那時一個班有八九十人是來自全鄉20多個村的學生!當時我的個子也比較小,經常坐在前面。老師全部來自全鄉的優秀老師,李老師講課時揚仰頓挫!而且說話非常乾脆利索。

    當時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學習成績並不是太好在全班屬於中下游,當時,學校讓每一個學生出一期報紙,堅持寫日記!沒有想到我的一片日記,老師批語說加油,繼續加油!僅僅六個字,讓我充滿了激情!

    如今已經過去30多年了當年老師的那句批語,以致珍藏在我的心底!也改變了我後來的人生規矩!讓我想起這位老師,如今心裡都是暖洋洋的老師,當年的一個舉動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

  • 7 # 坐井觀天蛙

    小時候,家裡很窮。但永遠不會忘記父親給我講《水滸》的故事。

    記得,我們住在一間很小的木板拼就的屋裡,屋子很小,幾乎只能剛好放下一張木床,而木床的周也都是堅著的木板。那時候,感覺最開心的事就是被父親摟著,坐在木床上,聽父親給我講《水滸》的故事。故事裡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楊柳、黑旋風李達。父親一邊講,一邊比劃著,往往講到精彩處,稍停片刻,打量著瞪大了眼晴充滿好奇心地注視著他的兒子,然後突然比劃出主人公的一個經典動作,把我唬得一怔一怔的。最後,父親又用母親做裁縫用的泥畫塊,把武松的刀、李逵的斧子、魯智深的鐵禪杖等兵器一一畫在板屋壁上。那時,我家的板屋壁上畫滿各種父親故事裡圖畫。

    接下來,我把從父親那裡聽來的故事,添油加醋地講給村裡的小夥伴們聽。大家蹲在地上家族祠堂前的空坪上,圍成一圈,而這時就成了他們領袖人家。我一也講,一邊用泥塊畫出李逵像掃把一樣的鬍子,畫了兩個菜飯般大的圓圈,說那是老虎的眼睛,接著,拿著泥塊蹲行著劃了一個斗箕大的圓圈,說是老虎的嘴巴,唬得大家目瞪口呆,其中一個膽小的,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許多過去了,父親對的影響讓我對故事的痴迷一直不減,期間閱讀了不少國內外的各種書籍。後來又迷上了自己寫故事,編故事,講給喜歡聽故事的朋友們。陸續在《故事會》、《上海故事》、《今古傳奇》、《新故事》等刊物上發表了不少故事。

    聽故事、講故事伴隨我度過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 8 # fieryu

    明朝某一年華山寺中曾養過一頭豬,這頭豬在寺中活了很長的時間,身上的毛都已經掉光了,這豬在寺廟中只吃齋食素飯,從來不吃骯髒汙穢的食物,每當它聽到誦經的聲音就會像人一樣磕頭行禮,整個寺裡的僧人也都以“道人”來稱呼它。

    這寺中的住持是個頗有道行的大和尚,法號湛一。有次湛一要出門去往別處講經說法,而正趕上這豬已經病倒,時日無多了,湛一走之前就把徒弟們召集起來說道“豬道人如果死了,你們務必要把肉割碎成小塊,分給寺周圍居住的人家讓大家食用。”眾僧雖然表面都答應了,但是心裡卻覺得這樣做很不妥。等湛一走後不幾天這豬果然就死了。眾僧想到住持臨行前的囑咐,可是不忍下手割肉,於是便把它給埋了。

    等湛一講經回來後詢問豬死之後是怎麼處理的,眾僧就把實話告訴了住持,而且還說道“住持的囑咐我們沒忘,可是佛法中本就有殺戒,我們又都不忍心動手做這樣殘忍的事所以我們就把它埋了。”湛一聽後大驚失色,趕忙跑到埋豬的地方,用禪杖敲著地面哭道“是我辜負了你,是我辜負了你呀。”眾僧感覺很奇怪就問怎麼回事,湛一就說“三十年後,某個村子裡將會出現一位清廉有為的好官,然而他會無辜的受到極刑的處罰,而那官,就是這豬的轉世。這豬前世是個宰相,做了壞事知道自己在劫難逃,於是就託生為豬來我這裡,求我超度。所以我答應他等它死後用刀肢解他的辦法來幫他贖清前世罪孽,可是沒想到還是被你們這群肉眼凡胎的人給耽誤了,到了這時候說什麼也來不及了,他命中註定有此一劫,誰也幫不了他。”

    後來到了崇禎年間,有個村子出了一個叫鄭鄤的人,他品行端莊,為官正直清廉。他做官至翰林,是東林黨的人,後來被他舅舅吳某陷害誣告杖打自己母親,因此坐了監獄!並被判處凌遲處死的極刑,這是當時有名的大冤案。那時候湛一和尚早就已經圓寂了,眾僧知道這件事後才明白,原來住持早就已經看透了因果。

    因果不虛,只是我們眾生愚昧,所以當我們看到有好人遭惡!有惡人享福時就會抱怨天道不公!其實天道輪迴,一直有它的規則!只是我們的生命太短!看不清楚啊!

  • 9 # 用命奮鬥的

    狼道

    真真切切寫盡了,經濟時代下的人們!

    如何去生存!

    如何去生活!

    如何去發展!

    如何去壯大!

    如何去戰勝!

  • 10 # 書築小隱

    我是在看了路遙的《人生》之後,才開始看《平凡的世界》。

    看《人生》的時候,感覺到自己就生活在路遙所描述的世界裡。高亞林的生活環境、經歷和我們何其相似,同樣都是農村青年,同樣都有脫離農村、進入大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嚮往的同時,又時時刻刻面臨著諸多誘惑。這種誘惑,足以矇蔽年輕人的雙眼。

    看了路遙的人生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人要學會懂得感恩,人應該追求至真至善的一種美,而不是盲從於自己內心的迷失。

    唯有如此,才能對得起生你養你的這片土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調歌頭蘇軾明月幾時有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