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頭豬從賺600元到賠300元,一頭仔豬價格僅為兩年前的四分之一,價格跌得“一天三個價”。2016年以來國內蒜價上漲,農戶種蒜熱情高漲,國內大蒜種植面積增加,市場供過於求,由此導致今年大蒜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在衢州,5分錢一斤的椪柑竟沒人要,已經幾乎免費的這些衢州椪柑卻仍舊賣不出去,最後成噸成噸的腐爛在了土裡。農產品如何走出“大漲傷民,大跌傷農”的漲跌怪圈?
5
回覆列表
  • 1 # 糧小咖

    《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解釋來說,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穀賤傷農、米貴傷民”。

    這就需要調控的政策要科學合理,選擇的時機、力度和方式要恰當,特別是要提高政策調控的前瞻性、及時性和有效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一、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和投入,特別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投入、生產資料補貼以及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和科技水平。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工業化越發達,越需要保護農業;農業越有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越有底氣。這就從根本上提高農產品的抗風險能力。

    二、要加快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加快完善集體經濟組織和合作社,透過產業化規模經營降低務農成本、增加農業效益。只有當習慣了“弱勢”的上游主體,也就是農民真正掌握市場變化、提高市場地位,才能夠更好地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

    三、要釐清農產品價格走勢的機理和環節,合理調控農產品價格水平,避免人為打壓農產品價格合理上漲、打擊農業生產積極性。尤其是要進一步加強農業產後服務,治理農產品流通、銷售環節,防止農業效益更多流入非農環節,損害農民利益和增加消費者不合理的食品支出負擔。

    四、要科學合理運用進出口貿易手段,加強對本國農業的保護。適度進口,一定要在確保不對國內農業生產和市場造成較大沖擊的情況下。經驗表明,一國農產品價格上漲,形成了價格高地,容易受到國外農產品的衝擊,應該及早防範,積極應對。

    五、對於生活困難群體,應建立健全相關補貼和保障機制。前幾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便提出,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優撫物件、城鄉低保物件、農村五保供養物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增加對大中專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學生食堂的補貼。

  • 2 # 海海147035523

    農產品大漲大跌、傷農又民傷,唯獨喂肥了投機商!

    造成農產品大漲大跌的主要原因:

    ①、農業及農產品主菅部門,應及時公開各類農副產品的出口、進口行情;進口、出口的數量與品種應充分考慮農民與種植戶的利益;以利農民及時調整種植品種與種植面積;

    ②、作為農民與種植戶應科學種田,提高自身的農技水平;要運用網路現代資訊作指導、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目跟風上,避免重大失誤;鄉鎮、村組農技人員,應加大對種植戶品種與種植面積的指導;

    ④、農業和市場主菅部門,應根據季節變化,及時組織力量收購、調運、週轉農副產品,保障農民的權益!

    ⑤、農村、農業、農民還是要走大集體,大農莊、合作社的道路,單打獨鬥贏不了市場!

  • 3 # 韓一軍

    謝謝小秘書的邀請。首先我們需要先弄明白“大漲傷民、大跌傷農”的內在邏輯,在我之前關於“穀賤傷農的經濟學邏輯”的回答中已經提出農產品價格彈性低,是導致“穀賤傷農”的主要原因,這一點在這個問題上也同樣適用,由於消費量對於價格波動的反應並不明顯,所以影響因素都會聚焦到價格這個單一要素之上。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如何減少農產品價格波動是走出“大漲傷民,大跌傷農”這一怪圈的關鍵所在,而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的原因一是因為農產品培育週期長,生產期與消費期間隔時間太長,並且面臨風險較多,所以會導致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錯節;二是因為現在中國農民小農經營,很難與市場形成有效對接,很多農戶在進行生產行為決策時並不能參考到具備時效性的市場資訊。

  • 4 # 楊致運

    謝邀回答 大漲傷民,實際上是生產少了,滿足不了需求,因此上漲,影響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和資金的增長慾望。同樣的道理,生產者的產品是靠消費者來消化的,需求不旺,產能過剩,消費心理向觀望,等待傾斜,產品便會頓積,消費觀念更加消極,銷路不暢,產品的價格自然下跌,生產者為了減少損失,還會損價而沽,這就是大跌虧農。如何改變現狀,我們的生產者事前應對生產的專案進行調研,瞭解庫存,瞭解需求是否強勁,這是我們生產者首先必修課程,另外國家也要從政策上指引,調節供需矛盾,涉及重大民生問題,國家已有惠農政策補貼,我們生產者也應明確方向,瞭解剛需,然後才確是規模,制定目標,方可驅利避害,實現豐收贏利。

  • 5 # 現代農大

    造成“大漲傷民,大跌傷農”其實是受市場規律的影響,怪不了誰。若真要怪那也只能怪自己不懂市場規律。在此,我真誠地希望農業生產第一線的朋友們要懂得一些農產品銷售的市場規律,不要盲目跟風種植、養殖,一定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創”的思維來指導自己、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產。想到上圖此情景我真的很心痛。我喜歡探究農產品銷售的市場資訊和規律,希望從事農業生產第一線的朋友們能多多交流、共同進步。

  • 6 # 蒐藏夾

    如果不跳出農產品這個圈子,從農民,農村,農業的角度,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去分析,永遠也跳不出這個怪圈。當農民佔各業還是多數的時候,當農村人口還遠遠多餘城市人口的時候,當農業還形不成集約化,產業化的時候,探討這個問題以及建議永遠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美國,日本走過的 路可以作為參考(這裡不詳細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總而言之,只有隨著中國現代化程序,農業,農村,農民比重的降低(不是產量的降低),農業集約化,現代化的提高,才能消滅這個怪圈,當然這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 7 # 豫東小農

    作為一個親身經歷大蒜價格由五六元每斤到如今的八九毛一斤。我是一個不是畢業於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只想談談自己這幾年種植大蒜的經歷。首先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就是說自己的能力有限看法也可能不會那麼的準確!望大家見諒!

    我是14年開始小規模的種植大蒜的,那時候我們這裡種植大蒜的人比較少。我是因為媳婦家是杞縣的,所以自己也想試試看種植大蒜的效益怎麼樣!大蒜收穫的時候記得當時賣的價格是1.65元每斤。(當時2.2畝地賣了將近一萬元)最後可能漲到了2.5元每斤左右。自己當時有蒜種,覺得應該包地擴大種植大蒜的面積那樣的話就能賺更多的錢。2016年大家都知道了“蒜你狠”重出江湖啊!我也是小賺了一些錢。在當時我賣蒜主要是聽從我杞縣岳父岳母那裡的資訊!網上也沒有一個網站可以查詢。在2016年種植大蒜的時候我們這裡的每一個村莊的人都開始了瘋狂的買蒜種種植大蒜。(當時的蒜種一斤5.5元左右)那個時候想想都讓人激動啊!大蒜成了金疙瘩。到2017年大蒜蒜薹收穫的時候便宜的讓蒜農無法接收,種大蒜的投資太大了。我在那一年種植了十幾畝地,由於自己有的經驗因為可以透過網路知道大蒜的大概的價格!所以在2017年我的大蒜分兩批出售的。一次2.1元每斤,第二次2.3元每斤。在種植大蒜的時候我把自己留得蒜種也賣了一部分,所以2018年我種植了2畝大蒜。可能是有感情了對大蒜,如果是按理性的來說今年不應該種植大蒜。無論今年大蒜價格如何它都已經進入了低三年的階段!

    現在我們老百姓搞種植太容易盲目跟風,不瞭解市場經濟的規律。物以稀為貴永遠都是檢驗一個商品價值的試金石!簡單的說就是種的好不如人家賣的好。其實統計出來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和市場調節都需要國家政府部門的參與。其實訂單種植也是一種農業發展趨勢!

  • 8 # 古城淺吟

    其實說白了,還是對市場不太瞭解缺乏對風險的規避,盲目投資看見別人掙錢了眼睛就紅了起來,也忘了曾經的風險。一窩蜂的蜂擁而上光怕自己跑在別人後頭。這樣一來本來還算穩定的貨源一下子出現過盛。人們爭相壓價怕自己的東西賣不掉,這樣一來人們的恐慌心理佔據上風。互相拋售讓本來好好的市場變得混亂不堪。等下一年人們吃過虧了,好多人都撤出來了,又造成貨源緊缺。價格也水漲船高一路飆升,還在堅持的人賺的盆滿缽滿。這樣一來二去,形成了一個無法逾越的怪圈。

    如何才能防範這樣的盲目性投資,人們需要一個冷靜的大腦和敏銳的思維。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須把市場行情調研清楚。一步一步的來,不要急於求成。在一個就是當地政府需要出面引導,把各類的市場資訊及時的傳送給農民。讓他們知道今年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好資訊的傳送員,給農民保駕護航。

    這樣的事情一句話二句話也說不清楚,農民兄弟只要謹記一下幾點,多看,多聽,多問,多想,不讓事情牽著鼻子走。

  • 9 # 雨淋斐

    我個人認為,要想解決這種怪圈應該努力做到供需平衡,一旦供需失衡就難免會出現大跌或是大漲;然後我們應該盡力做到控制好成本,加強監督調控補充,並多種手段綜合運用,如此一來一定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因此,我個人建議:

    第一,相關政府部門或組織,建立健全農產品供需引導機制,促進農產品平衡發展,避免農產品的盲目種植;

    第二,加大扶持資金的投入,重點發展集約化經營和專業性生產;

    第三,促進資訊的流通,將各地區的農產品規模情況全面、準確、及時的向社會發布,並大力發展交通運輸,能快速的將農產品從農民手中運出;

    第四,增加農業設施保障,增加應急儲備規模等可以有效的控制物價的抬升等問題。

  • 10 # 追夢人133639901

    農產品作為商品,其價格變化是受經濟規律支配的,受供求關係影響,前兩年賣一頭生豬能賺六、七百元是因為生豬供不應求,今年養豬戶每出售一頭生豬要賠二、三百元,是因為養豬場、散養戶盲目擴大生豬生產而造成的生豬產能過剩,供過於求。商品經濟無論是供不應求,還是供大於求,都會影響人民的生活,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也是同理,農產品必須走出‘‘大漲傷民,大跌傷農"的漲跌怪圈。

    農產品之所以有“大漲傷民,大跌傷民的漲跌怪圈,就是因為:農民不瞭解市場,盲目跟風,農村資訊不靈,盲目種植或養殖,風險意淡薄,對政策理解不透。要想使農產品"走出“大漲傷民,大跌傷農“的怪圈必須做到:①瞭解市場行情,對某種農產品的種植或養殖情況,市場前景做出預判,不要盲目跟風,看啥貴就種啥,養啥,這樣必然導致供大於求,出現“大跌傷農"的結局。②加大資訊量的採集。現在是網路時代,獲取資訊比較容易,不能盲目生產。③要支援國家政策引導,使農產品做到供求平衡,不但自己獲利,還利國利民。④國家要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對部分農產品價格進行宏觀調控,使其達到供求平衡,加快合作社的建設步伐,集約化生產,降低成本,增強抗風險能力。⑤農民普遍文化不高,對經商方面知識貧乏,必須努力學習,加強對市場經濟的瞭解,不斷提高文化技術水平,加弦對市場的自我保護意識,才能在競爭中保持不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信讀的什麼兵法啊!請具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