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旅行和讀書

    文學,藝術可能不能帶給我們財富,不能讓我們一夜暴富。很多文學家,藝術家,甚至是清貧的。

    那麼,我們還要文學,藝術幹什麼?

    是的,我不得不承認,推動這個世界進步的力量,是農業,是工業,是建築業,是科技。是發明家、工程師、匠人、程式設計師……然而,給予這個世界方向的,是文學和藝術。沒有文學和藝術的指引,技術只是工具,它可能將人類帶向光明,也可能引向毀滅。,而文學和藝術,傳遞美、照亮人性、重溫歷史,展望未來,讓人們去往更好的地方。我想,這應該是文學和藝術帶給我們最大的好處。

    其次,我們為什麼要來到世上?我想,最基本的,就是每個人,要最大程度去感受這個世界,享受生命的過程,而不是始終勞碌地過完藝術,科學技術極大加強了生產力,而文學和藝術拓展了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對世界有了更美好的體驗,這也是我們重要的人生意義之一。

    最後,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文學和藝術都能帶給我們對美的感知、對人性的體察、對歷史的思考、對未來的預測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以上。

  • 2 # 墨言情

    文學、藝術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情意世界,一種在體驗中湧起的關於生命的深思,一種融進靈魂覺性活動的獨特心理形式。

    你不必是一位文學家或者藝術家,僅僅是用心去欣賞,便足以讓我們在這個無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便足以給我們短暫而脆弱的人生增添真實的意義。人類只有徹底超越了人的形而下屬性——物性時,才能還原為人的形而上屬性——神性,使自己抵達純粹的精神高地。

    柏拉圖說,人類都是不完整的,每個人都是被劈開的一半,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另一半。為什麼在喧囂熱鬧、聯絡緊密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感覺到心境上難以言喻的“孤獨“?也許,我們仍然走在尋找完整自我的路上。讓我們獲得新生之感的事物有很多,可是這些東西,你可以稱它漂亮,卻不配說是美麗;你可以稱它乾淨,卻不能說是純粹;你可以稱它文明,但不好說是本色。所有進化的外在飾品,只會讓我們在尋找自我的路上迷失方向。

    我想起了一段歲月,一個民族最苦難深重的歲月,和那些歲月中閃爍在人們心靈深處的燈火和神明。俄羅斯散文家阿.茨維耶娃在自己的書中,以凝練樸素的文筆記錄下了這段歲月——

    那些歲月的莫斯科!半飽的人們,擠著、爭著、湧著去聽詩歌朗誦,聽音樂會,聽報告、學術辯論和演講,不可思議的俄羅斯人民!

    這是人類的精神生命一次朝霞般的現身。文學和藝術,是怎樣閃耀著神性的光輝召喚著苦難的人群重新獲得尊嚴, 是怎樣成為希望的飛翼帶領著流浪的難民負重前行。

  • 3 # 鰲佔

    傳承!文學與藝術都是生活的具體體現,只不過是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文學與藝術表達出來,更方便後人去了解,少走彎路。

    無論什麼樣的工藝、科技都需要用文字和藝術去表達。這個表達的過程就是把繁瑣的事情簡單化,能讓即使不懂,也不是這個專業的人能夠清楚明瞭。

    這樣就需要透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與新產品、新科技相結合,並且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儘可能用當地人能夠接受的語言,與圖畫表達出來。讓夠更好的讓更多的人們瞭解新技術,並且能夠傳承下一代。

    做文學與藝術的人是非常辛苦的。人們經常談修養,其實修養就是從做文學與藝術的人們開始的,他們需要對一個事物做細緻入微深入的瞭解與觀察,並用文字與藝術表達出來,讓普通人願意接受,是一個非常枯燥乏味的過程。沒有強大的內心是很難完成的。這也是一般人不願意去做的原因。

  • 4 # 青石文傳

    文學藝術帶給我們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為生計奔波、為目標奮鬥的俗世生活,

    如在荒漠中行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口唇焦灼,滿目黃沙,

    肉體疲憊不堪,精神無處安放,

    此時,文學藝術猶如口渴時的甘露,絕望時的綠洲,

    讓人可以暫時拋卻生活的苟且,得以暫時的安歇,

    以此積蓄力量,繼續人生的路程。

    當你處於事業的低谷時,

    李白從文學中走來,為你奉上一樽酒,勸慰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貝多芬從藝術中走來,為你彈奏一首命運交響曲,告訴你生命本來就有高潮有低谷。

    甚至,你只是看看下面這幅圖片,也會為你積蓄東山再起的力量。

    這,就是文學,這就是藝術。

    如果沒有文學藝術,你又該如何表達自己、安慰自己的情緒呢?

    蓬頭跣足,以頭搶地嗎?

    沒有文學、藝術的人生,雖然也不能說是絕對蒼白的,但總是缺少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有了文學藝術,才讓世界有了溫暖的底色,才讓人類得以詩意地棲居。

    同時,莫要把文學藝術看得過於簡單和狹隘,以為文學藝術僅僅是我們感情上的需要。

    事實上,今天的人類文明,包括科技,正是基於文學藝術的發展和促進,才得以有今天的成就。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文學藝術,文學藝術反過來又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沒有文學藝術,就沒有今天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和廣度。

    有了文學藝術,才讓人類有了對自身命運的關懷和探索,才讓人類、讓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顯得那麼地與眾不同。

  • 5 # 在生命中追逐愛

    不請自來!

    查了查專業術語,藝術:透過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是不是不好懂?對於文學藝術,我的感受就是她是人們在滿足身體基本的吃喝拉撒需求後衍生的精神需求!

    文學藝術是人們基於現實生活的一種補償!當然,這種補償肯定有幻想成分,現實並不完美,但是我們天性又想得到更多,於是就創作出來各種文藝形式,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慰藉!

    文學具有記錄傳承功能!所有的詩詞裡,小說裡,乃至表演的劇目裡,我們都能看到當時社會的風貌,即使昇華,也有相當一部分真實的體現!

    文學藝術可以溫暖激勵人的心靈,現在都提倡不看雞湯文,其實這不能一刀切

    ,所謂雞湯必有影響,掌握度就可以了!

    幾點看法!

  • 6 # 晚睡人憔悴

    就好比一碗白飯加上了美味可口的配菜。人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從小父母對我們的教育,社會的教育等不斷給我們潛移默化染上了文學藝術的氛圍。問最大的好處,我想很難說的清楚,就我說出來這些觀點,也是受文學藝術影響下才能泛泛而談。

    中華幾千年文明傳承,文學自帶藝術氛圍,小時候我們常常背古詩詞“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後來慢慢長大背“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從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隨著年齡的長大,從原本的朗朗上口慢慢越來越理解古詩裡面情緒,每一首詩每一篇詞都在你眼前呈現一幅幅精彩絕倫的畫面。文學藝術很難說對我們有什麼直接的影響,它們只是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隨著你不斷的吸取文學藝術,你每個時間段回首一望都會發現現在的自己跟以前是有多麼的不同。

    暫且不說這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就現實,你的日常生活是離不開它的。想你的住所的裝飾,你穿的衣服, 你的日用品等等 ,其實都用上了你被文學藝術薰陶下形成的風格。有陽春白雪,有下里巴人,有清晰素雅,有華麗雍容每一個個性都是被文學藝術深深地影響著。

    所以說,真要說清楚最大的好處是什麼?不如說文學藝術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每個人的腦思維不一樣,從小受到的氛圍不一樣,文學藝術不止會給人帶來好處,也會帶來壞處。往好處影響的,大影響成為德高望重,德藝雙馨或者大隱於市的文學家藝術家,小影響就如普普通通小老百姓自娛自樂。往壞處影響的,不乏一代梟雄,或者聰明絕頂的犯罪者,或者暴力野蠻,用所謂的一點知識作奸犯科。

    當然了,以上都是我自己的觀點,個人文學藝術素養閱歷有限,暫時的理解是這樣的。

  • 7 # 國家一級聊天師李素均

    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

    ——莫言

    文學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匱乏,還有生活中那些已經削弱我們並正在讓我們氣喘吁吁的東西。文學能夠讓我們明白,像一個人一樣活著並非易事。 ——雷蒙德·卡佛

    以上是兩位重量級文學的大師。但他們對文學的看法卻截然不同。

    對一個作家來說,對文學的理解,會把他們引導到不同的方向。而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一樣,他們對文學的理解,也會影響文學的意義。

    文學要對人產生影響,它首先的必要條件肯定是讀者必須接受它,有條件接受它。

    其實人們選擇文學的同時,文學也在選擇讀者。

    不同的文學對讀者的要求不同,具有深度的文學作品對人的文學素養會有較高的要求。只有我們看懂了,我們認同了它,它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對人生產生意義。

    文學是沒用的,若純粹在實用意義上來說,它既不能填飽肚子,又不能賺大錢改變生活,在物質的世界它一無所用。看得書多又怎麼樣,還不是給人打工,還不是在沒有看書的人手下打工。有人會這樣說。

    從物質世界的確是這樣說。

    但是世界並不是單純的由物質構成,它還有另外一面——精神的世界。文學所影響的正是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被我們所忽略的世界,它沒有實體的形態,碰不到摸不著。我們有些人一直以為它不存在,或者不重要。我們被外界的五光十色所吸引,被能夠真切感受的事物所吸引。

    事實上,有形態的,看得出結果的東西總會比概念的無形的東西,模糊不定的東西更能夠被人認識。

    所以人們現在更為關注的是有用的實際技能和知識,而把“沒用”的文學棄之如履。

    但文學的“沒用”正好是它的作用。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文學的作用正在於如此。

    它以現實世界的素材為基礎,向我們描繪了世界的可能性,被發現的,或者未被發現的。

    我們跟隨著作者的描寫,進入了另一種生活——世界的眾多可能性之一。

    在那裡,我們得以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還有我們自己。這不是一種價值觀的強制傳遞,而是一種引導,讓我們能夠得以思考,反思。

    文學之所以震撼人心,其實都是因為它給讀者帶來的每一個發現。

    發現自己的懦弱,發現自己的軟弱,發現自己勇氣,發現自己的豁達。

    文學是對生活的發現,對自身的發現。

    讓人成為他自己,我認為這才是文學真正的意義。

    風雅人文觀察 文學博士

    答主前日曾有幸到劉禹錫謫居十年的朗州(今湖南常德市),作了一場關於文學價值和意義的講座,今天,把講座的提要分享於此,還望讀者諸君多多批評。

    1. 文學是參與政治,改變命運的手段。

    在中國古代,參與政治的途徑有三種:世襲、選舉和建立王朝。

    世襲,是貴族的特權。皇族的核心成員,世襲政治權力,處在權力遊戲中心,一般皇室宗族,則只能享受榮華富貴,反而難以政治參與政治了。

    建國立業,乃非常之人才能夠成就的非常之業。尋常百姓,既無此才能,更無此膽量了。成功了是建國,失敗了就是造反篡逆!這條路,不是常人常走的。

    只有選舉制度,是普通人有可能走得通的。

    選舉制度中,隋唐至清末的科舉等考試,對普通人進入統治集團,參與國家和社會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科舉考試,如今天的高考,可能是普通人改變自身命運的唯一途徑。

    而科舉考試,特別是唐宋時期,多考察詩歌和辭賦,其時,文學對士人乃至其家族的意義就非常重大了。

    1905年,張之洞廢除科舉制度後。科舉之途便被廢棄了,而讀書特別是文學,仍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參與政治、改變自身命運的作用。今天的公務員考試,考察內容包括對歷史文化知識的掌握,申論的寫作,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對考生文學水平的考察。

    2. 文學是表白心曲,傳達意願的工具。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劉禹錫的這首《視刀環歌》,把目成心許的暗戀情狀呈現出來。當處在暗戀之中,不知如何表白自我時,可以此詩傳情。

    情詩在人們傳情達意時具備日常語言難以替代的作用,達到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而含蓄有節的文字表達,對朋友之間,上下級之間,尊卑之間的交往,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今日華人之粗鄙的一大表現是,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欲求時,非常直露,缺乏一種含蓄文雅的氣度,有些言語彷彿出自衣冠禽獸,其人似未嘗被文化薰染過。

    舉個例子,戀愛之中,一方熱切思念對方,自己常主動聯絡對方,時間久了,內心可能有所不平——你就不能主動點兒?你就不想我嗎?不要老讓我主動,好嗎?

    周代的人這樣表達:“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詩經·鄭風·子衿》)

    翻譯成白話: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現代人這樣表達:

    我(我)

    我要(我要)

    我要你(我要你)

    我要你的(我要你的)

    我要你的愛

    你為什麼不走過來

    我(我)

    我要(我要)

    我要你(我要你)

    我要你的(我要你的)

    我要你的愛

    你為什麼不說出來

    我愛你我愛你(葛蘭《我要你的愛》)雖然這兩首詩(歌)內容略有差別,但兩首作品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子衿》含蓄委婉,而《我要你的愛》直露奔放,都是文學化的表達,然而前者更為文雅,是經過昇華的藝術,而後者略顯粗俗,近似於發洩的情慾。前者更具有文學性!

    3. 文學是融入歷史,豐富傳統的津渡。

    文學創作是作者進入歷史的方式,屈原被流放到南方,他的詩文就寫了曾在南方巡遊的舜帝。劉禹錫被貶謫到常德時,便想到曾經流放於此的屈原,並模仿屈原,改造當地的民歌,寫出了《竹枝詞》《楊柳枝詞》《競渡曲》等作品。

    文學作品可能促進歷史的變化,有些作品催生景觀的產生。劉禹錫曾到過的地方,大多修建了與其作品相關的景觀:1986年,安徽和縣修葺了“陋室公園”;1990年,南京市在石頭城舊址上興建了石頭城公園,2017年,常德修建了柳葉湖大唐司馬城。

    文學作品和作家言行也可能成為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精神,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精神,都豐富了中國的文化傳統。

    4. 文學是抒情言志,表達自我的載體。

    詩言志,歌詠言。

    這點幾乎是常識了,就不作展開了。

    5. 文學是自我救贖,堅守自我的媒介。

    文學是弱者的職業,在人生低谷,作家用創作突圍,以文字自我救贖。蘇東坡最偉大的作品,多半在貶謫失意的人生階段寫出。

    失意的阮籍,寫作《詠懷詩》,追懷歷史,把內心的積鬱、失望、痛苦傾瀉而出。五百多年後,劉禹錫亦步武前賢,寫了《學阮公體三首》:

    “少年負志氣,通道不從時。只言繩自直,安知室可欺。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

    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

    昔賢多使氣,憂國不謀身。目覽千載事,心交上古人。侯門有仁義,靈臺多苦辛。不學腰如磬,徒使甑生塵。”

    劉禹錫一生70多年,有20多年貶謫在地方,如果不是文學,他將怎樣安放自己的內心呢?

    強弱並非絕對的,強者也有失意之時。處在低谷的強者,也是弱者,文學可能成為他們找到生命新的平衡的砝碼。

    6. 文學是維護公正,守衛道義的堡壘。

    文學是弱者的職業,更是維護弱者權益,守護社會公正和人間道義的堡壘。

    孟子說,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古代計程車大夫,與現代意義的知識分子,在精神氣質上近似。能夠超越一己之利害,甚至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7. 文學是記錄生命,抗拒死亡的利器。

    生命短暫,時光飛逝,死亡無法避免。怎麼才能死而不朽呢?

    《左傳》給出了答案: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立德是極為罕見的聖賢們的事業,立功是人中龍鳳的帝王將相的職業,而立言則是眾多在現實社會中缺乏行動慾望,渴望在精神過度封王成聖者的追求。

    何況,相對德業和功勳,文字更能傳之久遠。文學家透過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自己的生命,傳播了筆下人物的生命,也延續民族的文化生命。

    8. 文學是豐富生活,滋養生命的源泉。

    與其他動物一樣,人有食色的生理追求。然而,人又不能停留在動物階段,還應當有一些精神性、超越性的追求和價值實現。這種價值,主要透過藝術、哲學、宗教和文學等來達成。特別是文學和藝術,以較為直觀感性的方式,豐富了塵世凡夫們的生活,滋養了被瑣碎庸常所消磨的生活。

    “只有一個今生是不夠的,人還應該有個詩意的世界。”文學便是通往詩意世界的大門!

    更多人文精彩,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 8 # 闖哥3D列印

    科技和文學藝術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基石,只發展科技,就會出現歷史上幾次窮兵黷武,各次大戰對人類文明的摧殘。只發展文學藝術,又會造成沉溺詩詞歌賦,醉生夢死,不思進取,這點南宋便是明證。

    拿我們現代老百姓來說,科技屬於理工科,早些時候,學好數理化,走邊天下都不怕。現在的趨勢,文娛至上,那些大藝術家,無論美術還是歌曲舞蹈,一出手就進賬豐厚。尤其短影片的時代,這些學藝術的只要耐得住前期的寂寞和不小的投資,後來在各種平臺和影視節目都風生水起,因為文字藝術觸動人類的精神世界,時代不同了,對精神世界要求更高。

    文學也不差,各種網路小說都賺的不少。比如我們出了六本3D列印科技方面的書籍,結果這類科技書籍回報很低。和那些霸道Quattroporte愛上我之類的,和D墓筆記,gui吹燈之類的,神秘玄幻之類的根本沒法比。

    所以,要有科學的研究精神,也要有文學藝術的思維和修養,就像是左右腦,具備邏輯思維判斷力,也要有很高的情感智商。就像一個段子,人有了藝術修養,對一杯茶的評價就不再是,我擦,真tm好喝,而是回味無窮,餘韻嫋嫋。有科技和文學藝術的配合,人類社會的發展就像DNA螺旋上升。形象吧。

  • 9 # 蔚蘭藝術

    繪畫、書法、雕塑都屬於空間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則屬於是時間藝術,人存在於時空之中,因此人生與藝術密不可分。從小堅持不懈的藝術薰陶,能夠讓一個人形成審美的能力,養成審美的習慣,脫離低階趣味,成為一個有著高尚情趣的人,具有美的修養。藝術還可以養成一個人的善心。從小接受過藝術教育的人,他(她)看問題會有一種美的觀點、美的傾向,人生也會更加完美;沒有接受藝術教育的人,則缺乏對美的感悟能力,人生始終是殘缺的。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長時期的用雙手使用樂器,能夠讓人的大腦兩半球合理開發,和諧發展。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許多大科學家同時又是藝術家。例如愛因斯坦就是一個音樂家,他有較高的音樂素養,能夠在樂隊中演奏,他曾說過:“死亡就是意味著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由此可見他對音樂的摯愛。思想家、哲學家尼采也酷愛音樂,他說:“沒有音樂,生命是一個錯誤。”

    從民族的角度來看,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喜愛音樂的民族,音樂的普及程度很高,就連鄉村小學都有很多少年合唱隊。音樂藝術有著很大的生命力,也給這個民族注入很強的生命力,所以,他們能夠在兩次戰敗後迅速崛起。

    音樂能夠帶給人們的東西很多,音樂可以陶冶他們,可以提升他們,可以讓他們充實,讓他們擺脫平庸和無聊。

  • 10 # 版言片語

    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可怕,是值得質疑的。我們這個社會常常以擁有財富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但常常也聽說金錢買不到幸福,有的人甚至窮到只有剩下錢了。如今,人們保證了溫飽,進入了小康,買車又買房,做美容做按摩,買名牌買時裝,這就是幸福了嗎?很有可能的是這些都有了,仍感覺到還差一點什麼。而差的那一點可能就是“詩意”,是物質享受之外的那些東西。

    在所有藝術中,文學堪稱是最無實用價值的。然而,文學又是所有藝術的心臟和靈魂,作家也是所有稱號中最耀眼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個民族的精神、意志和魂魄的雕塑者。所以,幾乎所有國家都把文學放在所有藝術門類的首位。從諾貝爾文學獎可見一斑。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失去一個莎士比亞。英國的斯特拉特福小鎮,人口不足三萬,但每年吸引的遊客人數超過300萬,只因為莎翁誕生於此。可見文學(詩歌)對一個人的影響,對一座城市的影響,對一個民族的影響,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是難以言喻的。難怪乎近代大學者王國維說,一百個政治家也不如一個文學家。從大歷史大文化的眼光看,這一說法並非誇張。試想,從唐代到近代,從皇帝到大臣,從諸侯到地方官員,我們能記住幾個,但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蘇東坡、李清照、唐宋散文八大家等等,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和詩文篇章還將一代代流傳下去。證明文學遠遠大於政治,的確比政治豐富可愛得多。蓋其源在於文學不僅是超越現實功利的,而且可以超越時 代、超越生死、超越時空。因此,我們完全不必擔心文學後繼無人,因為人生由物質和精神兩大塊構成,真正有天賦,有愛好的人,就會在打理好物質生活的同時,自覺去追求精神生活,進而追問生命的終極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護膚品套裝有什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