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31822359598

    中醫同樣要分科認識疾病,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

    中醫診斷治療綜合考慮,外因自然變化的風寒溼氣,內因水谷津微。經絡氣血阻滯瘀堵,溼氣轉變溼熱。是影響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的辯證與施治的基礎。

  • 2 # 雙千童叟對不起條友們

    中醫一開始分內科,外科。內科又逐漸分了各位醫者側重的婦科,小兒科。至於刮痧,拔罐,艾炙,針刺,都屬於中醫必備的救急之法,這些都是浩瀚的中醫藥中每個醫者根據愛好而側重的各人獨特治療和精湛的科屬。

  • 3 # 春榮2091

    中醫也有分科,但相對西醫要簡單很多。原先的全科自明代開始有了分科,清中葉各科都成為獨立的專科,分別有內科、女科、傷科、針灸科,建國後傷科屬外科,增設了推拿科和骨科。內科分設傷寒科和腸道消化科,總體內科還是核心。

  • 4 # 無憂草2775

    古代中醫是家族傳承方式流傳。以各醫家自行的形式,有專科方式,也有全科方式。傳統開診以全科居多。中醫正規學習是全科。這也是中國中醫的獨特之處。只有全科學習,才能整體掌握中醫學理論,更能參透醫學理論,有効全面醫治病患。

    中國中醫,本來就是全科醫學。老一代名醫,都是全科醫師。從外科,內科,兒科,婦科,精神科,都得全面能醫。這才是中醫應具備的特色。

  • 5 # 北中醫北辰中醫博士

    自古以來,中醫是分科的。儘管中醫理論具有自成一體的完整性、系統性,但不同科具有不同特點,還是要分科的,比如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推拿科等。不過,此分科不同於三甲中醫院的分科:中醫消化科、中醫呼吸科、中醫腎病科...它屬於“以西律中”的分科,比照西醫內科的分科,是對中醫內科的閹割和異化。

  • 6 # 老翁56

    中醫原來是不分科的,後來隨著發展,有些醫者進行了專項研究,才有分科目。但目前而言,除了牙科和骨科,其它應該不用分科的。

  • 7 # 胖哥按摩

    我的中醫老師告訴過我這個問題,中醫嚴格意義上是不分科的,中醫是以天人合一的叄個哲學觀的整體理念與辨證論治、相似觀(分形觀)的循證觀點為最大特色的祖國傳統醫學體系的基礎與核心。中醫基礎理論的學說主要包括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五運六氣學說,氣血精津液神學說,經絡學說等,根據這些學說來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人體所有的病對於中醫來說都包含在這些基礎理論中。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衝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也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把中醫也開始進行分科,效仿西醫模式,把中醫分為中醫骨科,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以及針灸推拿科,中醫外科等等。

    我的老師說過,一個好的中醫大夫是全科的,在他們眼裡人體的病發病原理是相通的,所以治療方向都是一樣,有的大夫會對某些疾病拿手,這裡面有臨床經驗的問題,也有個人理解能力的問題,中醫是中國的瑰寶,一顆明珠,希望我們的中醫事業越來越好。

  • 8 # 觀易國學

    分科,是指把每個部分單獨拿出來,醫生單獨治療這一方面的疾病。

    這種在西醫方面比較常見,比如現在西醫科室分為:消化科、呼吸科、骨科、神經科等科室。

    因為對於疾病的認識不同,所以治療的方式也不同。

    西醫是對症治療,頭痛治頭、腳痛醫腳。

    西醫分科的目的,就在於會在對於疾病的治療,更有專業性。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面板問題,在西醫得去面板科,經過現代科學儀器的化驗,找出原因。

    或由於細菌的問題,或是真菌問題,然後採取治療手段。

    而中醫則不然,中醫講究對於疾病的整體性把握。

    它更側重於五臟六腑陰陽五行的作用關係。

    比如同樣是面板問題,在中醫看來,或許引起這個面板問題的,不單單是因為面板,或許是因為體內的五臟六腑之間的陰陽,或五行不協調的原因。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醫是無法像西醫那樣把科室分的那麼細的。

    但是如果非要去給中醫分科室的話,或許也只是分一個大致的科室。

    比如分成內科、外科兩個科室。

    畢竟中醫整體性的特質決定了這一方面。

  • 9 # 使用者3579152312597

    中醫還是要分科的,我認為分成內科,婦科,兒科,五官科,外科,針灸推拿科,正骨科為好。因為術有專攻,技有所長。任何醫生都不可能是全材。

  • 10 # 仙佛神光

    據《周禮·天官》記載,當時宮廷醫生就有食醫、疾醫、瘍醫及獸醫的分科。

    據醫學史料,唐代太醫署設有“醫、針、按摩、咒禁”四科,宋代太醫局設有“方脈科、針科、瘍科”3個專業,元代太醫院設有“大方脈、雜醫脈、小方脈科、風科、產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瘡腫科、針灸科、祝由科、禁科”等13科,明代太醫院亦設有“大方脈、婦人、小方脈、口齒、咽喉、眼科、針灸、祝由、接骨、按摩、金鏃、傷寒、瘡瘍”等13科。

    清代太醫院醫學分科曾多次改制:順治間分為大方脈科、小方脈科、痘疹科、傷寒科、婦人科、瘡瘍科、針灸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正骨科等11科。嘉慶二年,痘疹科併入小方脈科,口齒咽喉合為一科成為9科。同治五年,改為大方脈科(傷寒科、婦人科併入)、小方脈科、外科(即瘡瘍科)、眼科、口齒咽喉科等5科。中醫以全科為主(因為是治未病為主)。明確疾病理應分科的有:內科、外科、傷科、骨科、針灸科、小兒科、婦產科、眼科、咽喉鼻耳科、口齒牙科、理療按摩推拿科等。再分細了,如肝,胃,腎…等專科就已經西化了,跟西醫接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些適合中學生觀看的經典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