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局勢君英國的政治體制是議會內閣制,英國每年大選的時候並不是直接選出首相,而是選出議會的議員,哪個黨派在議會佔領了多數席位,那個黨派就是執政黨,那個黨派的老大就是首相。首相會從自己黨派裡挑選一些任命為部長,然後再找人組成內閣政府來執政。現在英國的執政黨是保守黨,保守黨的首相是特雷莎梅,梅姨手下的部長們都是來自保守黨的成員,他們共同組成了內閣政府執政。英國最大的反對黨或者在野黨是工黨,既然做不了執政黨那麼就沒有執政的權力,共黨就只能監督臺上的保守黨並不斷給他們找麻煩,削弱他們的支援率,期待著在下一次大選的時候能順利佔領議會多數席位變成執政黨。在野黨在還沒有執政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會按照執政的配置選出自己的首相,各部門的部長,組成一個虛擬的政府,平時沒事的時候進行各種鍛鍊,讓他們提前掌握執政的流程,這個就叫做影子政府,也叫影子內閣。因為沒有執政的權力,所以影子內閣並不負責政府的具體事務,他們負責的就是他們黨內的的事務。比如共黨要跟執政黨保守黨討論或者制定什麼協議的話,影子內閣的相關部門就要負責對相應的議題進行研究並給出建議。只有當下次大選來臨,在野黨成功上臺變成執政黨的時候,影子內閣才會轉正,變成真正的內閣政府,在此之前它們只是作為一個虛擬的政府存在,發揮一些間接的作用。
-
2 # 薯烤條
英影子內閣,保守黨和工黨哪家在野就輪流作影子,雖不執政但能互相監督,在議會提出不同見解爭取提案,為下次大選輿情支援率利於本黨。
-
3 # 閒看秋風999
閒看秋風為您答疑解惑:
影子內閣源於英國威斯敏斯特政府體制,它由一些資深的反對派人士組成,他們在反對派領導人的領導下,組成一個可替代政府的內閣;這個內閣和現任政府如影隨形,所以稱為“影子內閣”。
按照英國議會的慣例,反對黨組成的影子內閣是女王陛下忠實的反對黨的高階成員,他們審查相應的政府部長,制定替代政策,並要求政府對其行動負責。
自2010年5月以來,工黨一直就是女王陛下的忠實反對黨,其領導層因此組成了目前的影子內閣。
不過,並非所有的反對黨“前排議員“都是影子內閣的成員,影子內閣由最資深的反對黨成員組成(通常約20人)。
在野黨領袖、在野黨首席督導和在野黨副首席督導是正式在野的成員中,除了作為議會成員的領取薪金之外,反對黨領袖和上議院的反對黨首席督導也會領到薪水。
英國現在的反對黨領袖傑里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在2016年1月進行了一次小規模改組後宣佈成立影子內閣。
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後,大批影子內閣部長辭職。6月26日(週日)凌晨,科爾賓解僱了希拉里·本(影子外交部長),原因是她顯然領導了一場反對他的政變。
緊接著,一系列工黨議員辭去了影子內閣的職務。截至2016年6月27日下午三點左右,工黨31名影子內閣成員中有23人辭職,7名議會私人秘書也辭職。科爾賓很快填補了一些空缺,並努力填補其他空缺。
在英國、加拿大和紐西蘭等國家中,被稱為“女王陛下的忠實反對黨”。使用形容詞“忠誠”,是因為雖然反對黨的作用是反對女王陛下的政府,但它並不質疑君主的王權和政府的合法性。
一些議會黨派,尤其是澳洲工黨,透過黨內投票選舉出所有影子內閣成員,然後由反對黨領袖將內閣成員分配給影子部長。在其他議會黨派中,影子內閣的成員和組成通常完全由反對黨領袖決定。
成員
-
4 # 詹思丁
感謝邀請。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其政治制度在西方國家中頗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我們都知道很多以英國為代表的議會制國家中,議會就是國家實際上的權力中樞,在議會下院中佔大多數席位的政黨就成為執政黨,由執政黨領袖負責組織內閣,行使國家的各項權力,但在英國除了內閣也就是執政黨的政府外,還有另外一個內閣,被稱作是“影子內閣”,它在英國的政治舞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所謂“影子內閣”是指在野黨為準備上臺執政而設的預備內閣班子。它往往由下議院中最大的反對黨領袖,按內閣形式組建而成。一般來說,“影子內閣”接受政府補助,成員都是有薪水的。遇到議會辯論時,各“影子大臣” 就會踴躍發言,在闡述本黨觀點的同時,專挑當任內閣的毛病和缺點進行攻擊,其建議是建設性的。 說白了,影子內閣就是在野黨建立的一套與執政黨內閣向對應的行政系統,就好比球場上的替補隊員,時刻做好準備在內閣出現問題上上臺頂替內閣執政。這實際上是英國的政治安排中,把在野黨的作用發揮到了非常高的程度,這對執政黨來說是一種更大的壓力,也是一種鞭策。所以,“影子內閣”雖名為 “影子”,但無論它對國家政治生活的實際作用,還是它的前途和歸宿 ,都遠非 “影子”可比。 “影子內閣”不但不附和當任內閣,反而以同它鬥爭為 己任。“影子內閣”負責領導下院中本黨成員的一切活動 ,議會在進行政策辯論時 ,各 “影子大臣”(ShadowMinisters)就會踴躍發言,在就各自相關的部門事宜闡述本黨觀點的同時 ,專挑當任內閣的毛病和缺點進行批評。
英國的影子內閣的出現和發展史英國政黨制度在政治上的集中體現,為的是讓在野黨,特別是最大的在野黨也能夠在議會中發揮實質性的作用,特別是在和執政黨內閣的對話和辯論中,讓問題被看得更加清晰和全面,這對最終的的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英國民主制度的優點之一。這大概也是歷經幾百年,英國的政治比較穩定,縱使有再多的政黨參與到政治中來,也不會對政治的穩定產生大的影響。
-
5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內閣-由國家元首任命負責政府行政部門並擔任官方顧問的人員
影子內閣-一群失去權力的政黨高階成員;如果他們的政黨當選,這些成員可能會在英國內閣中擔任相應的部長職位
在英國議會實踐中,官方反對派影子內閣(通常簡稱影子內閣)是英國忠誠反對派的高階成員,他們審查相應的政府部長,制定替代政策,並要求政府對其行動和反應負責。自2010年5月以來,工黨一直是女王陛下的忠實反對派,因此其領導層組成了目前的影子內閣。
並非所有反對黨的前議員都是影子內閣的成員,影子內閣由最高階的反對黨成員組成(通常大約20名)。
反對派領導人、反對派首席黨鞭和反對派副首席黨鞭是官方反對派中除了他們作為議會成員的工資之外,唯一獲得反對派角色報酬的成員。上議院的反對黨領袖和反對黨領袖也領取工資。
反對黨領袖傑里米·科爾賓在2016年1月的一次小改組後宣佈成立影子內閣。在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後,大量影子內閣部長辭職。6月26日週日凌晨,科爾賓解僱了希拉里·本(影子外交秘書),因為他顯然領導了一場針對他的政變。緊接著,一系列工黨議員辭去了影子內閣的職位。截至2016年6月27日下午中旬,工黨31名影子內閣成員中有23人辭職,7名議會私人秘書也辭職了。科爾賓很快填補了一些空缺,並努力填補其他空缺。
-
6 # 喜喜羊羊喜喜人
也是有些媒體經常會自問,資本主義社會為何有些人完全沒有執政過的經驗,都可以上臺馬上執掌政府政權運作,英國和美國一般都是兩黨輪流執政,英國是典型的內閣制模式,美國就是典型的元首制模式了,現時世界潮流都以元首製為主了,十年前法華人也拋棄了半元首半內閣制度,實行了真正的元首制了,西方大國要嘛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天生就要實行下去的內閣制,要嘛就基本上只剩下德國和義大利還實行內閣制了,義大利上一任很年青總理耶倫,嘗試過努力過要義大利實行元首制的改變,但失敗了,本人也闇然下臺,從這例子也可以看出,不是兩黨輪流執政,換上一個完全沒有執政經驗的上臺執政,執政的基礎執行力都非常碎弱,容易經不起大考驗的。
-
7 # FUNY星球
據說:“影子內閣 ” 源自寡頭克倫威爾時期。
既然說是影子內閣,那就是上不了檯面的事情。還負責具體的事物?
內閣負責哪些事物?影子內閣都負責。
如果你真的對英國政治架構、權利格局感興趣。
不妨看一下這部喜劇。
是,首相 第一季 Yes, Prime Minister 這個80年代的電視劇。
內容不多說,網上一搜多的是。
大致上影子內閣和內之間的權利鬥爭。
一些經典的橋段在今天真實的英國政壇還在上演。
-
8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英國是現代憲政制度的發源國:1215年6月15日金雀花王朝的國王約翰在大封建領主、教士、騎士和城市市民的聯合壓力下被迫簽署《自由大憲章》:明確了未經貴族會議的決定不得徵收額外稅金的原則,以此作為對王權的限制。1265年英國召開了第一次由貴族、僧侶、騎士和市民等不同階層參加的會議,這被視為是英國議會制度起源的標誌。1689年10月《權利法案》的頒佈標誌著英國正式確立君主立憲政體。作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的英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國王(包括女王),然而國家實際的政務運作卻並不由國王處置,而是由經議會選舉產生的內閣負責處理。具體的選舉方式是:先選出議會的議員,哪個黨派在議會佔領了多數席位則該黨就成為執政黨,由執政黨組織的內閣實際操持國家政務,而執政黨的最高領導人就成為內閣的首腦人物(稱為首相)。
長期以來英國政壇實際上形成了兩黨爭雄的競爭格局:17世紀英國的政黨制度萌芽之時英國議會就出現了兩大政黨爭鋒的格局——其中一個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輝格黨,另一個是代表地主階級和封建貴族利益的託利黨,兩黨交替執政並逐漸形成英國政壇的慣例。1832年議會改革後輝格黨逐漸轉向自由主義,而託利黨則傾向於保守主義。1833年託利黨改稱保守黨,1839年輝格黨改名為自由黨,於是輝格黨與託利黨的爭鋒一變為自由黨和保守黨的角逐。1886年自由黨因愛爾蘭自治問題發生內部分裂,此後自由黨在英國政壇日漸式微。1924年1月工黨在自由黨的支援下首次組閣並從此開始與保守黨輪流執政,由此在英國又形成了工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的局面。
縱觀英國自17世紀以來的政局一直呈現出兩黨交替執政的局面:先是輝格黨和託利黨輪流執政,後是自由黨和保守黨交替執政,1924年後工黨取代自由黨與保守黨輪流執政。每次大選後執政黨上臺組織內閣,那麼競選失利的一方呢?競選失利的一方就成為最大的在野黨,由於在政治理念上多與執政黨處於對立狀態,因此也稱反對黨。反對黨會時刻監督這執政黨的一舉一動並試圖從中找出錯漏之處,以爭取在下次大選時給予反戈一擊。反對黨也會模仿政府的配置選出自己的首相以及各部門的部長,從而組成一個虛擬的政府,平時沒事的時候進行各種鍛鍊,為將來上臺執政做準備。由於沒取得執政權,所以這個由反對黨組織的虛擬政府實際上並不能處理國家政務,只能處理本黨內部事務。這個虛擬政府就被稱為影子政府或影子內閣。
目前英國的執政黨是保守黨,其黨首特雷莎·梅就是英國的現任首相,而工黨則作為與之對立的反對黨處於在野狀態。如果工黨需要跟作為執政黨的保守黨討論或制定什麼協議的話,那麼影子內閣的相關部門就要負責對相應的議題進行研究並給出建議。一般來說影子內閣同現任內閣一般處於對立狀態,因此在議會辯論時影子內閣的成員除了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外另一項主要任務就是攻擊現任內閣成員的觀點。“影子內閣”往往會給現任內閣施加種種壓力,以促使其倒臺並最終取而代之。如果在野黨在下次大選中得以成功上臺執政,那麼由其組織的內閣往往就是在野時的影子內閣的翻版——有時全套班子照搬,有時略作調整,但施政方略基本上不會有根本性變化。
-
9 # 澹奕
影子都有什麼特點呢:如影隨形,與本體相伴相生,永遠無聲的跟隨著本體。
英國的影子內閣雖然叫“影子”,也的確像影子一般對內閣如影隨形,不過影子內閣絕非影子一樣默默跟隨寂靜無聲,反而是專跟內閣唱反調的群體。
第一,英國的影子內閣就是專為在野黨所設立,是其準備上臺的預備內閣;第二,影子內閣參與議會辯論,問責議案,也可在在野黨成為多數黨後迅速組建正式內閣。最早使用“影子內閣”這一名詞的就是當年綏靖之策的主要倡導者,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1907年,作為在野黨魁的張伯倫正式組建了英國曆史上的第一屆影子內閣。
光榮革命以後,正式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與議會制的英國,其議會包括了上議院與下議院。上議院成員不需要選舉,也沒有實際權利,自然也只是個擺設;而成員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是英國的核心所在,多數黨黨魁就是英國首相,首相挑人組建內閣做事。而反對派一方也就是所謂的在野黨,專門給內閣挑刺。
被在野黨質詢、問責、刁難是英國的傳統,影子內閣的出現其實也並沒有改變什麼,只不過是將這一傳統更加制度化、體系化,讓在野黨跟內閣唱反調的模式有了更加明瞭的顯示。
用比較簡單明瞭的話來比喻一下就是,內閣就是表演者,在野黨就是挑毛病的觀眾,觀眾挑表演者的毛病很正常,而後來專門設立了個“挑刺群”給觀眾們用,讓雙方的對立擺到了檯面上。
自然,反對派做的事情影子內閣都做,而影子內閣的閣臣們也都有正式的工作,領有對應的薪水,接受英國官方的補助,“影子內閣某某部大臣”,也就是在野黨負責該領域事務的成員。
在議會制的國度裡,在野黨的直接目標自然就是對臺上者取而代之,所以影子內閣對於內閣非但不會像影子那樣跟隨符合,反而處處作對處處唱反調。遇到議會的辯論,影子內閣專門挑內閣的缺失進行攻擊。如果最終影子內閣成功了,那麼就可以迅速組建自己的內閣直接完成交替——由替補預備迅速轉正。
影子內閣制度自英國誕生以後,也被加拿大、紐西蘭等英聯邦各國所廣泛接受,影響相當深遠。影子內閣,是作為監督者、質詢者以及替補者的角色而存在的。
-
10 # 史座
所謂影子內閣,就是虛擬存在的內閣政府,與議會選出的內閣政府完全不同,影子內閣是不行使國家最高行政大權的,但他往往又給人一種一個國家存在兩個內閣政府的假象,影子內閣政治制度的安排一般僅存在於英國及部分英聯邦國家。
我們就以英國為例。我們知道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全國最大的權力不在英國女王手裡,而在於英國議會手中。
目前,英國的議會分為上議院和下議院,上議院的議員是由王室、貴族、神職主教等人員組成,一般經過皇家委員會推薦,而不是由英國普通老百姓直接選舉產生,因此上議院幾乎沒有政府的行政大權。
英國的下議院就不同了,英國的下議院的議員是由選民選舉產生,並且下議院又有多個政黨共同參與議會活動,選舉下議院議員時各個政黨共同競選議員。目前,英國下議院席位佔據多數的主要有保守黨和工黨兩大政黨。
在議會中,無論哪個政黨在選舉中勝選的議員席位最多,誰就是議會的最大政黨,並由最大政黨的領袖擔任政府首腦,也就是英國首相。然後再由首相挑選本黨的優秀黨員提名為內閣各部的部長大臣,這些大臣和首相就共同組建了英國的內閣政府,從而運作施行英國的最高行政權。
勝選議員席位較少的政黨,自然就成了在野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反對黨,專門跟執政黨作對,挑執政黨的毛病。為了能有效地以在野黨的身份和執政黨拼個高低,往往最大的在野黨就會參照現有內閣政府的模式組建一個影子內閣。
在野黨組建的這個影子內閣裡,同樣會挑選一些本黨優秀黨員充當內閣大臣,比如:影子內閣外交大臣、影子內閣教育大臣等等。比如2010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作為保守黨的領袖,還未正式成為首相時,他就是影子內閣的首相,後來成為首相的特蕾莎·梅當時就是在卡梅倫影子內閣裡擔任過文化大臣等職務。
影子內閣雖說在英國中央行政管理政體系中是虛擬的,不能插手,但在議會中反而又像是真實存在運作一般。
看過英國議會下議院辯論的朋友都知道,英國議會大廳的佈局是長方形設計,左右兩邊分別為執政黨議員和在野黨議員,中間就是主持議會工作的議長。通常坐在第一排的都是執政黨內閣或在野黨影子內閣的主要部長,後面才是一些各黨資深議員。
當執政黨內閣有大政方針需要議會辯論時,在野黨的影子內閣就會出來挑刺,影子內閣大臣基本上都會踴躍發言,就執政黨的政策措施進行抨擊,雞蛋裡挑骨頭,有時會爭得臉紅,甚至攻擊對罵。
現在英國的執政黨是保守黨,保守黨領袖就是約翰遜,同時擔任首相,而在野黨是工黨,工黨領袖是科爾賓,近段時間可以經常看到約翰遜和科爾賓兩派經常在議會就脫歐事務爭來爭去,互不相讓。保守黨提出多種版本的脫歐協議都被在野黨的工黨給否了,就是不想讓保守黨政府幹成大事。
工黨及其影子內閣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搞臭執政的保守黨,給內閣政府施加壓力,加快內閣政府的垮臺,好讓自己的在野黨上位成為執政黨。
影子內閣之所以成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以後自己所在的黨派一旦選舉成為議會多數黨時,影子內閣自然會升級成為真正掌權的中央內閣政府,那些影子大臣也會順位成為掌握實權的部長。
從這種角度來看,影子內閣就像一個“預備內閣”,終極目的就是要上位,一旦成功上位,內閣政府就會立刻形成,不至於還要臨時挑選內閣大臣,這樣也是避免了外部因素對英國新生政權的衝擊。
-
11 # 我在東南亞
影子內閣是指某些行議會制的民主國家,其在野黨為準備上臺執政而設的預備內閣,設有與內閣當局各部對應的諸位“影子大臣”或“影子部長”;往往由下議院中最大的反對黨領袖,物色下院中有影響力的同黨議員,按內閣形式組建而成。這種制度由英國保守黨首創,後為一些英聯邦西敏制國家所採用。
英國是典型的議會民主制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其議會包括英國上議院和英國下議院。上院與君主並非選舉產生,下院由單一選區選舉產生。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英國首相,並由他負責挑選本黨人員組成內閣。而最大的在野黨隨之成為正式的反對黨,並組織“影子內閣”。一般來說,“影子內閣”的成員都是議會議員,與其他所有議會議員領取一樣的薪水和補助。常出現的稱某人為“影子”貿易與工業大臣,實際是指他為在野黨負責貿易與工業的議員。
“影子內閣”通常不會符合內閣大臣的觀點,反而會與之唱反調。“影子內閣”負責領導下院中本黨成員的一切活動,當遇到議會辯論時,“影子大臣”往往會踴躍發言,在闡述本黨觀點的同時,指出並攻擊時任內閣的問題與缺陷。影子內閣的比喻恰如光源照射物體,在其後方形成影子;亦即影子永遠站在光明的另一面或反對面。
“影子內閣”會給當任內閣施加種種壓力,其存在是為了制衡當任內閣,並最終取而代之。在野黨在野時的“影子內閣”往往也就是該黨執政時的當任內閣,全套內閣有時照搬,有時略作調整。因而,稱“影子內閣”為“準內閣”、“預備內閣”或“在野內閣”可能更為確切。
此外,不同於總統制國家,因已組建“影子內閣”,因此當任內閣下野後會隨即上任,無需時間再籌組政府。
-
12 # 四川達州人
影子內閣,是議會內閣制度下最大反對黨或反對黨聯盟為下屆選舉組建的一個仿內閣組織,實際是在野黨為選舉上位提前建立的內閣領導班子。
英國首創這個制度,而影子內閣也是接受國家財政補助的,主要工作是針對對應的政府各部政策進行分析,挑刺,攻擊。
影子內閣是在野黨核心骨幹力量,下屆選舉勝利,大體就會轉變為正式內閣,也可以說,影子內閣其實就是在野黨的備份政府機構,成員擁有當前政府不得不重視的重要地位。
回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