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487147798

    尊德性而道學問,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

    “中庸”裡的這幾句已經把學習的精要明明白白的指出來,要有誠意,然後談學習,要有戰略的系統思考能力,也要有把握細節的能力,複習舊的,悟出新的,這就是學習。

    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正如吃飯、看電影一樣,是你應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想追求學以致用,但很多人片面和狹隘的理解這種“用”,他們認為能快速變現、掙錢的那才是“用”?其實學習的用處又何嘗是侷限在那一點小小的“用”上呢?學習至少是能幫助你提升某些方面的認知、理解的,這樣你就在這個方面比很多人強了一點,比較的優勢出現了。雖然你不知道近期、眼前這些能給你帶來什麼,但你怎麼知道哪一天這些認知和理解不會造福於你呢?

    天下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這是從學習的實用性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

    如果不那麼功利,學習本身其實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關鍵你怎麼看待它。也許很多人被小時候學校的那種填鴨弄得對學習產生的抗拒和厭惡感,那實在是一種偏狹的理解。不是說看書才是學習,聽課才是學習,受教才是學習。

    學習不是與考試、聽課這些必然相關的,不是全部與這些設定了人為標準的,讓你產生壓力和不適感的系統相關的。

    其實每天,我們都有無數的機會去學習,小到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的道理和規律,等待著用心的人去發現,發現了一點,突破了一點,掌握了一些規律,那自然就會形成正向反饋,啟用你的內部系統,去進行更多的學習。

    學習源於觀察,成於思考,最終體現在內外之道上,從你的內心,到你的外在行為,都依著你所明白的規律去前進。

    如果學習有了自發的動機,那將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明白這些,堅守這些,才能步入持久的學習、成長之路。

    再來看,如何使你學習的成果最佳的呈現出來,達到如臂使指的效果。

    君以為難,其易也將至也。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也。其實很多人對即便是極為日常的常識、場景和事物,在事情發生之前,於腦海中進行判斷的時候,都會發生很大的偏差,即便是這些常識、場景、事物已經在其身上千百遍的發生過,但每次在預判的時候,很多人將它們片面化了,極端化了,因此會導致事中的措手不及,預期不至。

    對於多數人來說,瞭解的道理已經足夠多了,甚至誇張一點說,一個成年人從小到大,在各種教育、引導、暗示下,這些道理如果都學透了,常識成為意識,你能隨時從外部場景的觸發中抽取這些早已藏於你腦海中的道理和常識,並靈活運用,那就相當、相當的了不起了。

    這首先需要的是一種認識,認識而後成為意識,意識然後指導行為。許多人是停留在認識和淺認識的層面,當其他人提到某個道理的時候,他會不屑的一句“這我早就知道啊”,是的,他早就知道了,但他只能靠這種語言式的最直接的刺激和提示,才能想起他聽過這個道理。他並不“真正”覺得這個道理重要,或者根本沒有理解這道理成其為道理的原因是什麼,當然就更不可能成為一種意識,也不可能在遇到具體的事情的時候,去提取和運用這些道理了。只有等別人說出來,他才會有反應。

    天下的道理很多麼?是的,如果你要那蒼天大樹的每一片枝葉的話。但別忘了,你的根本,根本多嗎?一棵樹有幾個根呢?從根出發,才能成就那繁茂的枝葉。

    這根本的道理,其實也就是自覺的學習了,那就是從觀察到認知到意識到行為的一個系統的過程。每一個步驟都不可或缺,這才能夠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不一定要到孔子說的70歲,但這確需要一個漫長的修煉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築工程關鍵工序控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