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盧秀輝侃侃詩書畫印

    甲骨文是自然美,不做作,只在意結構。華人的審美具有很長的歷史,華人審美典籍存在具有很長的歷史。甲骨文作為審美標杆靜靜地在那裡待了幾千年,而幾千年來只有反覆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從未!大美就是這樣!

    現在為什麼不能超越?審美!對,就是審美。現在的審美在“模”字上做文章,缺失了文字學的基礎,猶如問:你是左腳先邁還是右腳先邁,頓時不知所措。邁步都難,創造安在?

    這年頭,裝神弄鬼的人太多了,大約如此,只剩不勝唏噓了!

  • 2 # 狂喜淡墨a

    感謝相邀探討

    甲骨文在書法史的地位很重要,這是中國文字的鼻祖,研習甲骨文,一則識讀,二則書寫。

    識讀困難,皆為文字學家及考古學傢俱備研究,屬於資深玩家。學寫甲骨文,也是近年來書法愛好者的涉入。本人理解,甲骨文屬於高古厚典,不具備韻之致,同時文字筆畫屬鍥而成,一般書寫都是以寫篆籀筆法,或者金文筆法。

    因為自己沒有躬身習之,也沒有啥體驗。

    淺顯理解,甲骨文,冥冥之中自有一種遙遠的稚意形貌的曠達。因了久遠,感覺除古典之外,沒有美麗的享受。這是對甲骨文的不瞭解所致,大概很多書法愛好者,都有這樣的感慨,知其貌,不知其內在的美。

    因此學書甲骨文,需要扎堆與古文字學中,首先了解其結構,音與義,以及形成文字的背景。才可能有興趣追尋其妙處。受到其侵淫,而由衷的愛好,便可以鑽研創作。其實讀了好多甲骨文的書寫作品,一般都是籍以行書筆法,其中少數人以篆籀筆法。

    建議,學甲骨文,只有涉獵瞭解,不必要深究。因為在這方面有大成者,非常少之又少。不具備資深的文字學及考古知識,豈能盡如人意。

  • 3 # 泉城文東

    甲骨文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精髓,更是書法藝術的巔峰,由於甲骨的面積形狀的特殊和不同,字的大小章法非常自然,達到了美的極致,學習中首先要研究它的寫法是現在的哪個字,逐步研究它的章法,有條件可以結合篆刻進行學習去體會刀法與筆法的不同和相同處,自己的看法,勿當真

  • 4 # 詩情畫意ll

    隨手發幾幅學習一下

  • 5 # 筆墨情懷我的愛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

    甲骨文的書法特點

    甲骨文是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記錄了大量上古語言的早期漢字,它象形、象意的“圖畫性”還比較強,並且尚未定型。一個字往往有繁有簡,異構很多,還有不少的合文(即兩個字合為一個字寫),偏旁部首的寫法及位置也常不固定,字的長扁、大小,反正也略無定則。但從總體上看,它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從書法的角度來觀察,甲骨文質樸、古雅、自然,很有自己的特色。甲骨文的結體比較自由活潑,有較大的隨意性,不像後世一些字型那樣法度謹嚴,但也注意筆道分佈的均稱、平衡、疏密,講求字的體勢美。特別是對那些還保留著繪畫筆意的象形字,既注意到作為文字的筆畫安排,又不失卻其素描式的寫意神態。例如“虎”字、“來”字(見圖),雖為文字之形,卻有圖畫之神。

    甲骨文的用筆

    甲骨文的用筆如何,由於寫而未刻的甲骨文墨跡發現得極少,而且又多不清晰,還難以直觀而知,不過我們“透過刀鋒看筆鋒”,從契刻(特別是那些大字刻辭)所留下的刀痕的不同,還是可以間接地窺探出當年書家的用筆也是有輕重、粗細、以至剛柔的不同變化的。

    我也是剛開始學習,年前才接觸甲骨文,學習時間不到兩個月,下面是自己的部分習作,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 6 # 詩禮悅書院劉東

    這個問題學術性有點強,身為學習過甲骨文書法的後輩,可以試著捋捋我接觸過的知識點。

    從近代考古學家陳夢家資料獲知,甲骨文發現與鑑定的第一人不是那位清末抓中藥抓到“龍骨”的王懿榮,而是書法家孟廣慧與天津人王襄,是他們把“龍骨”以三千金賣給富裕的慈禧御用書家王懿榮,才有前面的誤傳。

    從史書和考古發現至今看來,甲骨文是中國漢字的童年時代。比河姆渡和良渚的刻符要晚一點,目前被認為第一套系統漢字,也符合“六書”造字法,可見倉頡可能真有其人。目前發現甲骨文主要來自河南殷墟,是商末古都城。內容主要是卜辭,矇昧時代的一種認識自然的方法。距今甲骨文發現超過5000字,破譯只有1500左右,還在挑戰“自詡網路萬能”的現代人的智商。

    甲骨文可以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通“硬筆書法”字帖,甲骨文來自3600年前(現代鋼筆,鉛筆發明區區二百年)。因為甲骨文都是用硬質的刀刻出來的,有點像現在鋼筆硬度。由此可見我們祖先3600年前就會製造堅硬刀具,足夠“牛逼”了。從此說來,如果您要把硬筆書法吃透,甲骨文是需要去研究一下的!

    下面說說甲骨文研習和創作要點。

    甲骨文的特點有圖畫性強、筆畫繁多、線條細瘦、筆畫多放折等。 骨文是用刀刻成的,刀的鈍或尖,骨頭硬和軟 ,由此刻出的筆畫粗細不一,甚至有的纖細如發,筆畫的連線處又有剝落,渾厚粗重。結構上,長短大小均無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參差錯綜;或是密密層層十分嚴整莊重,故能顯出古樸多姿的,或奔放自如。

    由此臨摹甲骨文必須抓住三點,一,用筆率真自然。二 ,結構疏密有度,不求字大小一致。三,狼毫筆和硬一點的仿古紙 寫比較好,有金石刀功味。一定寫出矇昧又期待,有法而忘法的“臨界”狀態。學好甲骨文,有點難!呵呵

  • 7 # 墨之客江南煙雲1

    週日本要外出,未想回答!然有失邀情。甲骨文,原殷商人涉水捕魚、狩獵所行占卜的卦辭記錄(刻龜板)。清末,國子酒監王懿榮在中藥“龍骨”上發現有文字記錄。一時興起甲骨收藏熱。民國在一九二四年(?)在河南對殷虛進行了考古挖掘。發現有數萬片甲骨文。一時鬨動世界!甲骨文入書法始從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興書法又多引書者涉及。去年又有甲骨文書法特展。甲骨文入書必須先通金文再回朔研甲骨文。還得有《甲骨文詞典》支援,參考。不可草盲!否則出現錯誤笑話。習書甲骨文需解刀刻入筆。亦如篆刻研究看漢鑿印鑄印得法度方能入印門徑。……本人才疏學淺亦門外漢也。謹以同好者切磋發隻言片語。謹此而已。

  • 8 # 春明講中國故事

    甲骨文和象形字都是早期文字,同一字的繁簡皆不相同,也有筆畫有多少不一的情況,但已具有對稱、均衡的規律,以及用筆或刻刀結字、章法的一些規律性因素。而且,線上條的組織、筆畫的起止變化方面已有墨書的意味。

    “用筆、結字、章法”三大特徵全部具備,因此,甲骨文不但是最早的文字,也完全可以視作中國書法文化的起源。

    文字是語言的表象。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語言一樣,是勞動人民在勞動生活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頭嘗試到約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選練,發展出來的,它決不是哪個人,在特定時間的產物。

    甲骨文是中華民竣祖先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燦爛文化。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文字。它的形成、發展源遠流長,它的文化內含博大精深,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的根基。認識甲骨文,研究甲骨文,傳承甲骨文,不僅是考古王作者,古文化研究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書法愛好者的責任。書法家應把書寫、詮釋甲骨文,研究分析甲骨文,並把這古老的中華原始文化發揚光大,傳承下去,我們責無旁貸。

  • 9 # 看懂書法

    甲骨文是文字形成的早期,沒有書法的概念,不屬書法範疇,只可作為文字學研究。況且認識不全,無法使用,練習書寫更無意義。嚴格地講篆隸書也不屬於書法範疇。書法成為藝術落名收藏是從東漢後期逐漸形成的,楷書集篆隸書的大成,形成了書法藝術延傳至今。所以看不到大書法家隸書、篆書的收藏作品。

  • 10 # 墨香飛筆

    甲骨攵是漢字的鼻祖,也是書法的鼻祖,這是打結記事後形成的,除語言交流以外的最廣泛的交流`記事的符號化,是象形文字的皺形,也是漢字發展的根基。

    甲骨攵的形態是以形畫象,以形表意的,本身就是符號化的資訊,就是書法文化的開端。書畫同源,書畫同工就是這個道理,只是繪畫趨於藝朮門類,而書法則是以大眾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象形文字的形成和發展包含著古人對美的追求,合乎自然的重疊,和內心世界的共鳴,才有了意象等等功能。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尋求汊字的自煞形態。因為自然界沒有雷同的東西。都是千差萬別,,各具特色的,所以每個漢字都有千姿百態的形式和表現力,我們正是在追求這種無法重合的形態,天人合一地展現書法的千奇百怪的美。,道法自然,字如其人,就是漢字美的個性展示。只有把字畫象了,才能寫出神態,表現精神,這種畫是用線條來展現的,線條美要合乎自然,要有張力,有彈性,有質感,更要有美感。

    任何書體都要堅持臨帖,持之以恆,久而久之,自有悟性,終茅塞頓開,自成一家。只有手不離筆,終生學習,你就是書法大家,成為書聖皆有可能。

  • 11 # 夜雨隨緣1

    個人看法,話不多,您想吧

    甲骨文到大篆在到小篆

    對應的,幼兒園,初小,初中,

    你認為幼兒園和初小會寫出初中的作業嗎?

    這是兩個文字不成熟期,或發展期,要真成熟了大篆的字不會不全的,甲骨文不至於還不少不知道意思的,

    自己想這時書法會是什麼樣吧,

    你認為幼兒園小朋友,可能寫出小篆來嗎?你說,你讓古人寫出在甲骨文大篆時,就拿出楷體書法風範來,可能嗎?

    到秦朝李斯才是頭個有名有姓有書寫的人,還問甲骨文和大篆嗎?李斯最出名的是小篆了,

    你能拿出證據說甲骨文是書法嗎?還是說你能證明大篆是書法,

    來吧,誰寫過什麼,這才是最好的證據,

  • 12 # 波行

    先說我不是書法人,只是憑著字好愛看這樣感覺,認為甲骨文是文字的初始文字,如做比喻,是樓層中的一樓,其地位,應該是為小篆提供了廣闊的文字統一的素材。

    由於甲骨文字存在地域性,在象形造字中沒有統一過程,因此,沒有創作的可行性,特別當今社會生產方式和人們的思維邏輯,對甲骨文的任何創作,都會脫離其歷史存在的邏輯關係,不可避免帶有現代痕跡,決不可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語文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