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玄學之智劉大懶人
-
2 # 愛國精忠分子
我覺得武松一人足夠了,宋江主要就是奔著他富豪的名頭去的,把他騙上山就可以了光大梁山的門面!李逵這個不會武功亂殺亂砍的人就能跟他打幾回合,試問李逵能在魯智深和武松面前打幾個回合,有宋江那種獻媚的心態,不讓那些好漢傷到盧俊義,所以才有了……如果讓盧俊義走飛雲浦,打蔣門神試試看!我也不想往後評論了!
-
3 # 田獲三狐
盧俊義上梁山前還真分別和武松,魯智深交過手,兩戰全勝。不過,這全都是吳用的誘敵深入之計,相當於“逗你玩”,全不算數。盧俊義號稱河北三絕,棍棒天下無對,也就是說已經確定他就是水滸裡的“單挑王”,這是硬實力,不是蓋的。從他一個照面拿下水滸中的另一個神秘高手史文恭的戰例可見一斑。
那他就是超級無敵無解的存在嗎?
也不見得。
特別是在魯智深和武松這兩位超級悍將夾攻的情形下。
魯智深雖說是步軍老大,但是他完全可以上馬作戰,而且成績不俗。
三山聚義打青州前,他就在桃花山下和五虎將中排名第四的雙鞭呼延灼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讓呼延灼頭疼不已。
武松最擅長的就是步戰,而且他在瀕臨絕境狀態下爆發出來的能量巨大,景陽岡打虎,大鬧飛雲浦幾乎都是在把自己置於死地而後生的情境下展開的反擊。特別是他們兩個的兵刃,一個是重達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一個是雪花鑌鐵雙刀。
一個滯重,一個輕靈,對於聯合作戰的方式特別搭對。
如果雙方交戰,魯智深在馬上,武松在步下,只要魯智深能在馬上纏鬥住盧俊義幾個回合,武松趁機對盧的坐騎下手,然後借盧俊義跌下馬之機兩人同時攻擊盧俊義的要害,也不是沒有取勝的可能。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假設的情境,不是技術分析帖,另外一個情境就是:如果盧俊義就是已經強大到可以秒殺魯智深的話,那麼武松根本就來不及對他的坐騎下手,那也只能是聽天由命了。
-
4 # 博超簡談
能打得過,盧俊義又不是神人,而魯智深和武松武藝都很高強,盧俊義和武松魯智深的武功差距應該不是很大,所以武松和魯智深聯手,一定可以打敗盧俊義。
-
5 # 潮千躍
要看怎麼打。
首先要了解下幾位選手的特點:
盧俊義馬上作戰是絕頂高手,長短兵器樣樣精通,還能射箭。
魯智深主要是步戰厲害,騎馬也可以,但非一流水準。主要特點是力大勢沉,兵器沉重。
武松只能步戰,使用雙刀。一般能用雙手武器的武將,都是身體協調性極好的,以靈巧見長。而武松本身力大,又具靈活性,這是極難得的練武天才。可惜武松沒有經過科班的系統訓練,騎射都不會,短板明顯。
看他們對戰的幾種情況:
第一種:沙場馬上對決,盧俊義贏。
如果是沙場對沖,盧俊義藉著馬力,拿著長兵器,帶著弓箭,那麼魯智深和武松基本沒救。
盧俊義是器械全能戰將,長短兵器,弓箭暗器無一不通。就是為了適應沙場征戰訓練出來的。
魯智深雖然也能騎馬,但仍然以步戰見長。雖然曾在馬上對戰過雙鞭呼延灼,但兩人都是力量型選手,魯智深不虧。但對上盧俊義就難了,因為盧俊義用槍,靈巧且長。魯智深的武器笨重,說不好就給秒了。
而武松就純步戰,短刀。這種配置對上騎將的長槍,基本沒救。
如果是在廣闊區域對沖廝殺,魯智深如果不捨棄馬匹,他和武松很難協同作戰,等於這兩人分別單挑盧俊義。但捨棄馬匹,又會失去機動性。盧俊義直接拿弓箭射,就必定虐死這兩位。
而武松和魯智深都不會射箭,因此也沒有辦法弄死盧俊義的馬。
所以,這種情況盧俊義贏。
第二種,地上兵器對決,魯武勝率大。
沒有馬,盧俊義要損失六成戰力,哪怕有弓箭,也無法奈何這二人。而魯武的兵器很合適步戰,況且兩人實力超群。即使是其中一人在地上對抗盧俊義,贏面都不小,若是兩人,則必勝。
第三種,比拳腳,魯武必勝,單挑也必勝。
-
6 # 懶得睜眼
那能打得過嘛。一個腦子正常的人不可能和倆殺人犯對打吧,,更何況人家盧俊義好歹財主出身是從小見過世面的人,你是想贏對方而對方根本不在乎輸贏只想殺了你
-
7 # 文化一家人
關於這種假設的問題,必然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本人認為,武松若是和魯智深聯手對付盧俊義,勝算還是比較大的。
理由如下:
1、盧俊義是人不是神。儘管他被吹噓得棍棒功夫天下無敵,但要同時對付兩個武林高手,尤其是像武松和魯智深這樣的高人,想輕易拿下是不可能的。
2、再看魯智深,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仗使得出神入化,馬上功夫可與五虎將呼延灼不分上下,馬下功夫更是力大無窮,能把一棵大柳樹連根拔起。這樣的人,既便和盧俊義單打獨鬥,也必然會難解難分。
3、武松在《水滸傳》中已經被描寫得近於神人。他赤手空拳打死吊睛斑斕猛虎,僅憑這一點就不是常人能為。另外武松的特點是特別擅於單打獨鬥,屬於遇強更強越戰越勇的型別。僅從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 ,血濺鴛鴦樓等經典橋段就可以看出,武松不僅有勇,更加有謀,在武打場合裡,幾乎難以找出他的破綻。如果是遇到盧俊義,武松運用的就不僅是武鬥,而是智鬥了。
總結:
綜上所述,武魯二人如果和盧俊義鬥武,只要魯智深利用身大力不虧的優勢纏住盧俊義,武松就可在較短時間內發起攻擊。盧俊義難免顧此失彼,首尾難顧,敗下來恐怕是機率較高的事情。
-
8 # 逆天戰帝1
武松和魯智深都是步軍頭領,以臂力著稱,以腳力見長。給我們應象最深的是:
一,武松,騎到300多斤重的白額吊眼虎身上,雙臂將虎頭直按入泥,然後一手抵住,一手揮拳猛擊,三拳五拳竟打得老虎七竅流血而死。――這得多大的力氣才有這結果?!300斤的老虎憑自重掙扎一下也得抵消武松三百多斤的力量!
其次,武松為證明自已身體康復了,就地隻手提起一個陷入泥中一尺深的500斤重的石墩,向上摔出一丈多遠。這是何等的神力!
其三,武松與方臘對戰,被方臘砍掉一隻臂膀。“獨臂擒方臘”。被砍掉一隻臂膀,得流多少血,會有多疼痛!武松在這樣的狀況下,把方臘打下馬,並用剩下的一隻臂膀死死夾住方臘。這須要多大的毅力和體力?!
二,魯智深。初到相國寺看守菜園,遭到一群潑皮的騷擾。為了鎮住這群潑皮而又不傷其性命,魯智深硬生生的把一棵老柳樹連根拔了出來。
其次,大鬧野豬林。為了使解差不敢再生謀害林沖之心,魯智深一禪杖劈斷了一棵巨大的松樹。這一招產生的震懾力,降服了兩個解差,使林沖平安進了牢城營。
而玉麒麟盧俊義,是馬上將軍。馬給他帶來的能量要勝過十八般武藝。並且,馬適合平原、禿崗、開闊乾硬之地;馬最怕泥沼、密林、險峻障礙之地。
如果武松和魯智深把盧俊義引入不適合馬戰的地方,如密林,馬力施展不了,就算盧俊義武藝高強到第一的地步,也會變成一隻死虎,被武松收拾掉。或變成一棵呆樹,被魯智深一禪杖給劈了。
-
9 # Eleazarchen
你覺得武松和魯智深聯手能打過盧俊義嗎?為什麼?
1武松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①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百斤力氣。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猙獰,短矮可笑,諢名“三寸丁谷樹皮”。
②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場,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蹟在後世廣為流傳。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漢,十員步軍頭領第一名。①魯智深原名魯達,宋渭州經略使种師中帳下提轄官,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園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鬍須,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鎮關西,為避禍出走,後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因背上刺有花繡,故此江湖上人送綽號“花和尚”。
②魯智深原本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後又因搭救林沖,流落江湖,與楊志、武松一同在二龍山落草。
盧俊義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綽號“玉麒麟”,排位第二,天罡星。①儀表堂堂,重情重義,感情內斂含蓄,武藝高強,棍棒天下無雙,江湖人稱“河北三絕”。武功天下第一。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有妻子賈氏、管家僕人李固和燕青。
②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財主、員外,被吳用等人利用李固與賈氏的姦情,使計騙上梁山,後來成為梁山第二首領,上應天罡星。盧俊義和宋江一同受招安後,征討了遼國、田虎、王慶、方臘,加授武功大夫、盧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武松和魯智深聯手會險勝盧俊義的。因為:
①盧俊義棍棒天下無雙,活捉史文恭,因為史文恭在水滸裡排第三,盧俊義在水滸裡武功排第一沒有爭議的。一個人單挑了耶力四子,因為耶力四子是五虎將裡的門面擔當,盧俊義的單挑取勝在梁山武將中排第一。
②魯智深武功可算是武功在五虎將裡,與延灼馬戰四五十個回合沒有勝負之分,步戰與楊家將後人楊志開打沒有勝負,魯智深的戰績,卻是卓卓有餘魯智的進入五虎將。武松江湖人物,若有人犯在武松手下,不會有好下場的,西門慶、蔣門神、飛雲浦~戰績會讓人膽小如鼠的,可以說真正的英雄。
③武松和魯智深是梁山好兄弟,武松的危機是有包道乙暗算時砍斷了手,好兄弟魯智深不顧安危救下武松,可算是久經沙場的好兄弟。如果這兩兄弟聯手打盧俊義,能否打贏盧俊義?先安排魯智深和武松去打耶力四子,會在戰爭中的一個來回作戰,有戰績時再和盧俊義打,會在多回合的時戰中,去體現盧俊義梁山武功第一的資本,那麼可能會使魯智深和武松險勝盧俊義,會求一下武松與魯智深的陰影面積。
cr: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回覆列表
盧俊義給的詞是棍棒天下無雙,河北三絕,戰績就算不看平西征北滅田虎也是爆炸式的存在。
林沖是實打實打出來的戰績,從無敗績。
魯智深黑點有點多,比如餓著肚子被路人甲乙丙丁打跑,被幾十個人抓走之類……不過這和尚爆炸力太強,buff一起各種啪啪啪根本攔不住。
武松寫的就有點bug了,比盧俊義還bug,什麼把一刀劈了馬頭然後把人家從馬上扯下來一刀劈死(這特麼得多大勁啊?),又什麼一刀砍斷馬腳,後期打方臘幾乎見誰都是一刀秒殺,這戰力已經完全逆天了。
個人覺得:
馬戰盧俊義第一,林沖第二。
步戰武松第一,魯和尚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