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陽陽0911

    德國、奧匈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於1914——1918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這場戰爭。

    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故中文又常稱為“歐戰”。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

    在戰爭期間,很多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加入協約國。中國於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左右的人喪生,2,000萬左右的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損失約1,700億美元。

    戰爭的導火線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塞爾維亞對奧匈作戰),其中又以西線最慘烈。

  • 2 # 舞落葉

    德國工業和英國差不多了,英國有全球殖民地消化工業產品,德國呢,非洲有幾塊殖民地,太平洋上有幾個小島,全球都是英法殖民地,美洲是美華人的美州,非洲好地方在英法手裡,亞洲不說了,日本沙俄美國等等,加拿大,澳洲也是英國的,所以,你懂的

  • 3 # duh23333

    主要是奧匈帝國挑起。導火索是波斯尼亞的"薩拉熱窩刺殺事件",事件中訪問波斯尼亞的奧地利皇太子和太后在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被幾個有民族主義思想的青年學生槍殺。隨即奧匈帝國向被認為支援了這次暗殺事件的塞爾維亞宣戰,緊接著各方的盟國都抱團向對方盟國宣戰。德國當時作為奧匈帝國的盟國參加了戰爭。可歷史教科書確將一戰的發動國歸罪於德國應該不是很嚴謹,奧匈帝國(一戰後解體成若干個民族的國家)才是一戰的挑起者。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全歐洲共同燃起的,只是因為戰爭的勝利,許多責任被協約國扣到同盟國頭上。表面上的所謂“德國挑起”並不恰當,“薩拉熱窩”事件從常理來說也完全無法構成全歐大戰。

    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日趨膨脹的產業力量和資本發展就已經令列強們互相變得愈發咄咄逼人,一切不過是水到渠成,隨著巴爾幹的一聲槍響,人們瞬間從抽屜中拔出槍互射,這件事情其實不存在什麼絕對的挑起者,只有動手先後的區別。

    直白點說:這場戰爭根本不止1根導火索,它有多個起火點。表面上你可以說是薩拉熱窩事件點的火,可塞爾維亞基本是懵的。總體看,薩拉熱窩事件主要是奧匈帝國的內部爭端,看到破綻的俄國急吼吼的跑來搶食,又引出奧匈背後的德國,德國為解決後患一錘子敲昏了法國,為了打法國順帶轟趴了比利時,比利時又扯出英國...這種亂賬拋開表象,跟本就是火藥包集體炸了。

    說一戰必須得聯絡著歐洲史來看,歐洲人,或者說這種源自歐洲的文化,雖然沒有形成大一統的國家,卻總是爆發全區域的大型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次的大型戰亂是拿破崙戰爭,最後以拿破崙的復出和滑鐵盧的多國圍剿告終。

    此後的19世紀,歐洲忙於工業化發展和基礎建設以及海外殖民地的掠奪,勢力範圍也劃分的比較好,所以歐洲總體維持了戰略均勢,故而保持了相當長時間的和平。

    那個年代的歐洲人就是地球之王、文明核心。他們掠奪了地球上超大面積的殖民地,擴充著自己的原料產地和傾銷市場,堅船利炮摧毀了一個又一個國家的大門。這讓他們愈發的輕狂,在工業浪潮開始渴求更多的市場和原料地後,他們的心態裡只剩下鬥雞一樣的情緒,任何東西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彼此之間因為這種心態以及全球事務方面的衝突,積怨越來越深。

    當時的英國擁有百倍本土的殖民地,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也不差;俄羅斯卡住了西邊,佔據了往東一直到大海的超大土地。他們普遍將力量重心放在對殖民地的控制和搜刮上,或者努力消化自己的勢力範圍。一開始並沒有太大的爭端,但資本和自傲令他們愈發的希望透過技術和戰爭來實現“霸主”地位。今天的美國,其實也是歐洲當年思維的一種延續。

    唯獨後起之秀德國,雖然透過威廉一世和俾斯麥等人的勵精圖治,國力和地位上升的非常迅猛,但到威廉二世時,他們已經按捺不住了。本就透過容克地主等結構和戰爭進行統一的德國,更青睞用戰爭解決問題,看到列強們吃肉,垮了600年“站起來”的日耳曼民族豈有心甘情願。

    威廉一世和俾斯麥還在的時候,德國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是歐洲的“四戰之地”,不可能在爭霸上獲得實質好處,一味強上只會走拿破崙的老路,因此一直維持著“鄭政治主動、威懾為主、提升國力、緩稱霸”的策略。但1888年,雄才大略的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太子僅當政100余天也死了,孫子威廉二世繼任後很快就把俾斯麥請出了朝堂,從此德國的軍國主義勢力和擴張野心一發不可收拾。

    被列強“瓜分完畢”的世界此時已經沒有多少德國能撿漏的地方,然而剛愎自用的威廉二世採取了“霸強”的做法硬懟老牌帝國們,他認為德國的軍事、經濟都已經足夠強大,故而一反前朝政策,到處插手他國政治,拉幫結派製造糾紛,破壞老牌帝國們的“遊戲規則”,結果很快德國便拉出了一幫對手。可這位二世不僅無視了德國形象的改變,反而總想透過戰爭來超越一世“普法戰爭”的偉績,連線得罪了有盟約的俄國和一貫關係較好的英國。

    政治從來就是這樣的,你失去的陣地我就會搶過來,本來笑看德國懟法國,自己還偷偷使上幾分力的英國,看到德國居然腦抽跑來妄想挑戰自己的海上霸權,直接就跑去支援了法國,而一直期盼被西方承認的沙俄,得到法國這種“正統大國”的承認後,自然也是巴巴的湊成了一坨。

    德二世玩來玩去,最後德國依然還是那樣的德國,殖民地沒見增加幾分,國力沒見增長多少,敵人卻豎了一大排。

    日耳曼人悲憤莫名啊,這豈有此理,一個個都和我揹著鬧是吧?兩面夾擊我是吧?於是他們也開始到處找盟友拉幫結派,結果旁邊的怪胎“奧匈帝國”與德國一拍即合。

    這個奧匈帝國呢,是個共主聯邦國家,意思就是說我幾個國家共用一個主子,形式上成為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在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但今天的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等很多東歐及巴爾幹地區的國家都是它的領地。

    奧匈帝國的國家矛盾非常多,尤其是民族矛盾嚴重,哈布斯堡家族的血緣紐帶幫它拉了不少關係,但不公平的民族政策卻造成了國家愈發的不穩定。奧匈帝國能做的只有兩點:1.對內鎮壓民族分裂勢力 2.對外戰爭轉移矛盾。

    尤其是巴爾幹和原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領地上的紛爭,令奧匈帝國對東邊的威脅非常看重,這就給了德國以結盟的機會。同時奧斯曼帝國強大的軍工業簡直堪稱東歐的精華,無論是奧地利還是捷克斯洛伐克,奧匈帝國經濟體制一般、社會結構混亂、執政腐敗,唯獨軍工廠堪稱一枝鮮花。

    兩邊的同盟一達成,這可不得了。本來歐洲格局自拿破崙戰爭後,是有其一定的戰略均勢的。小打小鬧有,大打大鬧像普法戰爭那樣的也有,但總體來說分成兩派接著幫互懟這是頭一回。雙方都是信心倍增,互相輕蔑,心想“我有神隊友,瞧你那幾個豬隊友能當幾個尿泡踩?”。在這種同盟的情況下,本就劍拔弩張的各國關係被徹底鬧僵了。

    這就像交流,1V1起碼能說清楚事情,2V2湊合能表個態,一群V一群,沒準就因為誰看誰不爽掐起來了。

    本來嘛,歐洲列強們就都不是良善之輩,彼此恩恩怨怨數不勝數,這臉皮徹底撕破後,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連幾百年前的事情都能拿出來扯皮,幸好英法是一邊的,不然嘴炮怕是能扯到聖女貞德。一群人罵來罵去,你說xxx偷了我家東西,他說xxx小時候崩了我家玻璃,最後大家不想吵的時候,不代表事情完了,而是紛紛撿磚頭去。

    偏偏撿磚頭這個關頭冒出個意外,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街上坐車搞親善的時候,讓突然竄出來的刺客給斃了。

    奧匈帝國的皇上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是老淚縱橫啊,這位“茜茜公主”的丈夫除了老婆外一生都是悲劇,甚至可以說他後半輩子的悲劇就是老婆帶來的。奧匈帝國的腐朽沒落與“茜茜公主”這位老佛爺的窮兇極奢脫不開關係,她甚至因為不滿意造型而表示要炸掉他老公修建的奢華宮殿;此外什麼帶血小牛肉麵膜、草莓牛奶洗臉、讓裁縫在身上做衣服,穿完撕掉、蘋果醋瘦腰、1個小時穿胸罩,1天時間化個妝等等都是這位女神的豐功偉績,很值得現代的敗家女學學。

    不多扯,總之因為斐迪南大公遇刺的背景許多人都知道,無非是牽扯到塞爾維亞分離主義者,王儲大一統的開放聯邦執政思想影響了某些人的獨立建國夢。

    斐迪南大公死後,歐洲那些撿磚頭的紛紛一片譁然,這是徹底的火上澆油。奧匈帝國本就陳了重兵演習,還拿了塞爾維亞分裂分子當假想敵。這下捅了弗朗茨一世的馬蜂窩,奧匈帝國開始對塞爾維亞動手。

    結果如此好事怎麼少的了虎視眈眈,本就覬覦奧匈帝國土地的沙俄?他們順勢支援起暴亂的塞爾維亞,讓他們與朝廷對著幹。

    問題是從一開始奧匈帝國的對塞族軍演就有德華人的摻和,這下你沙俄耐不住寂寞,就別怪我德意志開葷了。奧匈找德國撐腰,這腰不撐德國也要來呀!不過威廉二世還沒傻到底,他假惺惺的給表兄沙俄尼古拉二世發了個短訊息,依然是此前超強硬的那種風格,大致意思是:給爺停下!皮完了快滾,鬧大了你hold不住!

    在這種徹底沒有轉圜的情況下,德華人很乾脆的對俄國和法國宣戰了。並且第一下就把法國給揍了。為了揍法國,他們強行透過“中立”的比利時,英華人一看,這我罩的地方你們也弄?是不是要挑戰本老大的地位?於是在對德喊話,要求德國撤出比利時。

    但這個時候的德國在幹什麼?他們在用克虜伯公司的420mm巨型臼炮“大貝爾莎”轟擊比利時列日要塞,戰爭打到這個份兒上,雖然仍然是區域性的,但烈度已經牽扯到全歐洲。很快,英華人加入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你覺得這是誰故意挑起的呢?還是某個國家持續惹事?或者大家一起犯衝?

  • 5 # 依花依世界依葉依追尋

    1914年 6月28日,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Sunny明媚,奧地利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攜妻索菲亞來這裡作特別訪問。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皇室榮譽。然而他卻忘記了,這塊土地是奧地利 6年前才吞併的,對他充滿了仇恨,刺殺他的陰謀正在醞釀著。當槍彈打穿斐迪南的脖頸和他妻子腹部的時候,隨著兩股鮮血的噴出,一場把全世界都捲入的戰爭開始了。普林西波成為永載史冊的人物,歷史的程序往往充滿了偶然因素。

    開槍打死斐迪南皇太子的是一位名叫加費格里普林西波的塞爾維亞青年,當時他只有19歲,還是個中學生。普林西波其實並不機警,完全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使他成為刺殺斐迪南的塞爾維亞民族英雄。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兩大集團之間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範圍和霸權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捲入戰爭的國家達38個,雙方動員總兵力達7000萬人,死亡約 800~1000萬人,傷至少2000萬人。戰爭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敗而告終。英、法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實力受到削弱,而美、日地位開始上升。與此同時,大戰導致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世界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不斷強大的蘇聯,世界格局由此發生了重大變化。

  • 6 # ZEDUC

    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槍殺,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 7 # 信仰先烈

    1914年6月28日巴爾幹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槍殺。這次事件導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而根本原因,就是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由於德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軍事、經濟國力大大增強,一舉超越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原有“均勢”遭到破壞,於是他們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這影響到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終釀成戰爭。

  • 8 # 你只是我的代號

    由德國引起的,最終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 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援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援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國以及支援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等國。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德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它想透過武力進行崛起,從而達到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嚴重損害了英、法、俄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戰爭無法避免。

  • 9 # 夢的告白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薩拉熱窩費迪南大公遇刺為起因。於1914年7月28日正式爆發-到1918年11月11日結束。這次戰爭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獲勝。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失敗告終。但最終的結局卻是歐洲整體衰敗,美國全面崛起而結束。這場戰爭導致兩個帝國崩潰,(奧匈帝國,沙皇俄國)三頂王冠落地(德國帝制完結)

  • 10 # 人走茶涼194120723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性質: 第一次世界大戰(11張) 第一次世界大戰(The Great War)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除塞爾維亞等少數國傢俱有民族解放和自衛的正義性質外,其他都是非正義的。他們的正義不能根本改變整個戰爭的性質。 持續時間: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波及地區: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東 結果:協約國獲勝 直接原因/ 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大約15億人捲進戰爭 死亡(約數):1669萬人=將士:900萬+平民:700萬 發起國家:同盟國、協約國 主要參戰國: 協 約 國 一戰資料(6張) 俄國 法國 塞爾維亞王國 比利時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日本 義大利王國(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羅馬尼亞 希臘 美國 義大利 中國等 同盟國 </B>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奧斯曼帝國(又稱奧斯曼土耳其) 保加利亞 戰爭的背景普法戰爭 歐洲火藥桶——巴爾幹 巴爾幹半島向來都被稱為歐洲火藥桶,當時巴爾幹半島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了兩次巴爾幹戰爭,並使得奧匈帝國和俄 “一戰”後殘缺的戰場國的衝突又加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深厚的導火線。波斯尼亞事件 1908年10月6日,奧匈帝國以保護僑民為理由派兵吞併了原由其託管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這激起了想獲得這兩地(因有較多塞爾維亞人)的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奧情緒。因為塞爾維亞作為斯拉夫國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羅斯擁有),極度渴望統治全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但奧匈帝國的出兵令其希望毀滅,因而反對此行動。 普法戰爭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於是在1870年 - 1871年與法國爆發普法戰爭。這場戰爭以法國大敗,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而普法停戰的和約極其苛刻,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 11 # 劉豐果

    大背景是歐洲進入帝國主義終極階段,同盟國和協約國矛盾日趨尖銳。導火索是奧匈帝國皇儲夫婦被塞爾維亞青年殺害。從而導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緊接著協約國和締約國相繼參與進來,一戰正式爆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麻三妮石頭是什麼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