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妖說點文化

    聞一多先生在西南聯大開設了"詩經"、"楚辭"、"周易"、"爾雅"等近10門課。"詩經"和"唐詩"最受學生歡迎。他講課極為生動,介紹詩歌的時代背景如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介紹詩人生平如講自己熟識朋友的趣事逸聞,分析內容形式又如詩人在談自己的創作體會。  

    聞一多講唐詩是聯大叫座的課。如果說朱自清沉靜似水,聞一多則熱烈如火。他原來就是詩人,對唐詩的理解,其見解和感受有別於其他學者。聞一多最讚賞五言絕句,認為五言絕句是唐詩中的精品,二十個字就是二十個仙人,容不得一個濫竽充數。汪曾祺說:"能夠像聞一多先生那樣講唐詩的,並世無第二人。因為聞先生既是詩人,又是畫家,而且對西方美術十分了解,因此能將詩與畫聯絡起來講解,給學生開闢了一個新境界。"他講唐詩,不蹈襲前人一語。講晚唐詩和後期印象派的畫一起講,特別講到"點畫派"。中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講唐詩的,聞一多當為第一人。  

    1939年5月25日,聞一多講《詩經·采薇》,他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千古名句,寫出士兵戰時的痛苦,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他講時還摸著抗戰開始時留下的鬍子,流露出無限的感慨。  

    聞一多講《古代神話與傳說》吸引了工學院的學生,他們穿過昆明城,從拓東路趕來聽,昆中北院大教室裡裡外外都是人。他把自己在整張毛邊紙上手繪的伏羲女媧圖釘在黑板上,相當繁瑣的考,講得有聲有色,非常吸引人。  

    聞一多西南聯大的學生李凌後來回憶,聞一多講《楚辭》有一個特點,他往往等天黑下來的黃昏,在教室之外,點個香爐,拿個菸斗,然後開始念《楚辭》的名句。《楚辭》很複雜,但句子很優雅。每逢講一些悲痛的詞句時,學過戲劇的聞一多總能朗誦得特別感人。而且因為聞一多每次講課都有新的內容,所以很多人趕著來旁聽,儘管這樣沒有學分。  

    聞一多特別欣賞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宮體詩的自贖》一文中,曾把這首詩評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首詩有濃厚的唯美傾向,卻帶有幾分人生幻滅、虛無頹唐的意味。讓我們看到他作為民主鬥士金剛怒目的另外一面。何兆武認為:"聞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貫之的,本質上還是個詩人,對美有特別的感受,而且從始到終是一包熱情,一生未曾改變過。"  

    唐詩中有這樣空靈唯美的詩意,有人生幻滅的虛無感,更重要的是,唐詩中的人間疾苦更能引起聞一多的感觸。聞一多經常跟李凌和他的同學們說起這樣的事情,說完以後就講唐詩,講杜甫的三吏三別。他憤怒地說:"為什麼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國的事還是這樣悲慘,比那時候�**蝗紓�"李凌和他們同學還因此有這樣一個作業"給蔣委員長的一封公開信",令李凌記憶深刻。  

    聯大中文狹書報告不重抄書,而重有無獨創性的見解。有的可以說手論。有一個學生交了一篇關於李賀詩歌的閱讀報告(汪曾祺代作)給聞一多,說別人的詩都是在白底子上畫畫,李賀的詩是在黑底子上畫畫,所以顏色特別濃烈,大為聞一多激賞。  

    聞一多的課程之所以吸引人,一方面是其學識淵博,見解獨到,分析精闢;另一方面則是他的人格魅力,疾惡如仇,詩人和鬥士的雙重身份,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年輕學子。聞一多在思想轉變之前,還有濃厚的名士派頭。他在清華大學講楚辭一開頭總是"痛飲酒熟讀《離騷》,方稱名士"。他上課,抽菸。上他的課的學生,也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會娶不到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