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抱著大黃看夕陽
-
2 # 邊境行者X飛翠中國
三體系列是中國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長篇科幻小說系列,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該系列包括《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三部。
故事概述
第一部(三體)
人類對太空發射的訊號,被四光年以外的三體文明截獲。由於三體行星隨時面臨毀滅的危險,三體人決定入侵地球。450年後,三體人將降臨地球,人類必須為此開始準備。為防止450年後,地球科技超過三體科技,三體人使用“智子”技術將地球文明的基礎科學鎖死。一群地球人發起成立了三體組織,旨在毀滅地球文明,迎接三體文明。葉文潔是該組織的精神領袖。同時,三體人利用“智子”技術與三體組織聯絡,暗殺全球的科學家。地球文明以“古箏計劃”瓦解了三體組織。
第二部(黑暗森林)
由於三體人利用“智子”持續監視地球,地球人只能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缺陷,制訂“面壁計劃”來對抗三體人。最後一位面壁者羅輯發現了宇宙社會的“黑暗森林”法則,並透過廣播一顆恆星的座標驗證了其猜想。先期抵達太陽系的三體探測器“水滴”幾乎將地球人的太空艦隊摧毀殆盡,併成功阻止了地球人向太空廣播。最終,羅輯利用“雪地計劃”成功逼迫三體人妥協,贏得了暫時的和平。
第三部(死神永生)
人類利用“階梯計劃”將雲天明的大腦發向三體艦隊,後被三體艦隊截獲。三體人對地球發動突然襲擊,成功摧毀了地球上的廣播系統。而太空中的地球人利用四維碎塊成功阻止了“水滴”對太空中的最後一套廣播系統的破壞,並向太空廣播三體恆星的座標。同時,三體第二艦隊已經以光速向地球進發,並強迫所有地球人移民澳洲。然而,由於三體恆星的座標被廣播,三體世界被徹底摧毀。三體第二艦隊也認為地球不再安全,放棄地球,轉向其它方向。雲天明被三體人克隆之後,融入三體社會,並透過三個童話故事向地球人傳遞先進科技的資訊。但在地球人尚未完全解密出其中隱藏的資訊時,更先進的文明即已將太陽系二維化,僅有極少數人逃離太陽系,延續著地球文明。
多維空間,是指由4條或者更多條維度組成的空間。
我們通常的空間概念,是指由長、寬、高組成的三維空間。時間本身具有維度的某些特點,例如一條時間軸可以連線無數個3維空間,因此可以認為我們生活在3+1維時空(4維空間)中;但時間與長、寬、高卻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例如時間單位與長度單位是不一樣的,因此這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多維空間。由於光子只能在三維空間中傳播,人的肉眼無法看到其他可能存在的維度,這就使得對多維空間的探尋非常困難。但是,眾多的科學家、物理愛好者和科幻迷還是提出了各種有關於多維空間的理論。
在平行宇宙理論中,由於存在著無數多個3維宇宙,這些宇宙並不能透過長、寬、高或者時間進行相連,只能透過另外一條維度進行連線,因此平行宇宙本身至少就是一個4+1維時空(5維空間)。
在弦理論中,認為各種基本粒子都是由很小很小的線狀弦組成的,在眾多現象難以用理論解釋的情況下,愛德華·維頓提出了11維空間的概念。
有些人認為,進入黑洞就可以見到神秘的多維幾何體。
如果確實存在多維空間,那麼世界上可以存在以下這些現象。
絕對隱身:
普通的隱身僅僅是指一個事物不發光、不反光而使得別人無法看見它,但任何人都可以摸到它。絕對隱身下的物體卻是既不能被看到,也無法被摸到的。如果把螞蟻假設為只能在兩維的地面上移動的生物,再假想有一隻能在三維空間中自由活動的蜻蜓飛在螞蟻的上方,那麼蜻蜓可以看見螞蟻,螞蟻卻無法看到或摸到蜻蜓,蜻蜓就對螞蟻實現了絕對隱身。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多維空間中自由運動,他就可以對那些只能在三維空間中自由移動的人做到絕對隱身。
抄近道:
假設某人沿著地面從地球上的南極點步行到地球北極點,顯然要走很長的路,但是一箇中微子可以直接從南極點經過地殼、地幔、地核穿到北極點,走的路就近了許多,這正是因為它巧妙地運用了第三條維度。根據廣義相對論,空間是彎曲的,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三維空間很可能是一個四維幾何體的封閉曲面,直接透過長、寬、高的方向從一個天體到另一個天體有很長的距離,如果能借助第四條維度,那麼就節省了一定距離,也就是抄了近道。在量子物理模型中,多維空間中這種很近的通道又被稱為蟲洞。
多維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投影:
一個圓片穿過一條線,在這條線上的投影會先變長後變短;一個球體穿過一個平面,在這個平面中的投影會由一個點變成一個越來越大的圓,再重新縮小成一個點。在一個四維空間中,一個點為中心,向各個方向延伸相同的距離,可以形成一個密閉的四維幾何體,我們不妨把這種四維幾何體稱為“四維球”;如果有一個“四維球”穿過我們所生活的三維空間,我們可以看到它在這個三維空間中的投影:首先是一個點,隨後是越來越大的三維球體,球最後又重新縮小成一個點,直至消失。
亞空間(英文:Sub-space)即次空間、超空間、子空間,是科幻小說及物理學用語,是存在的非正物質空間也就是反物質空間中間的一層阻隔界,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得出現有世界存在屬正(反)物質世界那必定有另一(反)正物質世界。相互作用從而保持宇宙拓展並不崩潰收縮。如正反物質世界相撞(中間界受損或人為製造反物質)亞空間可使雙方空間時間扭曲從而達到瞬間到達或瞬間消失的效果。也就是說,亞空間是一個完全包含在另一個空間中的空間,或者其中的點和元素都在另一個空間中的空間。
簡單來說,亞空間意思是“與同一空間並存,但又不屬於其空間的空間”,而這概念與分級層次的“多維空間”很像,但不同的是,是四維空間比三維空間多出一條線、要素(但是這條線與要素絕不可能是時間),那四維空間就是比三維空間高出一個階級。但“亞空間”卻跟“一般空間”一樣,絕不會多也不會少,只是兩個空間不會相交也不能從“正常管道”進入。空間與亞空間的關係就像照鏡子的關係,鏡子裡面的空間外部既非“三維空間”而內部也非“二維空間”,這種同處卻不同世界的空間就叫做“亞空間”。亞空間在科幻小說中也可以解釋作一個假想的時空連續體(時間與空間共同組成的四維時空結構)。
以愛因斯坦所提到的“四度空間”模型,我們所身處的三度宇宙空間亦會向第四度(時間軸)彎曲,一如二度空間的平面向三度空間彎曲, 而形成一個球形。把我們所身處的宇宙想像成這樣的一顆球,只差是向時間軸彎曲而不是向Z軸彎曲。我們所處的空間即是球體的最表面,而從表面往球中心點算進去,就是所謂的亞空間。所以,科幻中提到的“亞空間旅行”,是在球內部的同心球體表面上前進。以星際旅行中的曲速為例,曲速越大,就是在更小的球表面運動。而曲速就是圓心本身。
-
3 # 九宵神鵬
目前而言,多維空間只是一個假設。並且這個假設並不合理,主要是四維空間引入的時間軸並不具有空間同步性。也就是說,時間並不存在,或者說時間並不是一種可描述的物質。所以,科學所描述的空間存規律是不成立的。
對空間的描述,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不然,科學早就弄清楚了。應當承認的是,我們的空間是複合空間,而不是維度空間。複合空間的本質是中國古人的陰陽學說。這兩種不同的空間比如陽空(光)與陰空(暗空)相互作用才能產生萬物,即三生萬物。
那麼,人類是否存在外星生物危脅呢?這個問題不好定論,也許存在,也許並不存在。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複合空間存在規律。
對於一個太極陰陽場來說,存在一個能量性邊界,這個邊界會拒絕一部分物質的進入,但不反對能量的進入。所以,一般來說,有形的物質是無法進入另一個太極陰陽場的。
此外,如果存在一個高等級生命,除了爭奪生存能量,沒有別的因素可以導致入侵地球。因為,不同的生命會有不同的文明。我們的文明對他們無用,如同我們不會把螞蟻文明當成敵人一樣。
僅從能量的角度來說,高等生命必然存在領先於地球文明的因素,一個是誕生的早,另一個是能量供給方式與地球不同。在廣闊的宇宙中,他們隨便可以獲得能量,沒有必要一定要毀壞地球文明而獲得能源。事實上,地球能源在慢慢消耗,也未必會是高等生命覬覦的目標。所以,小說只是小說,不是科學定律,也不是宇宙規律。
-
4 # 貓先生內涵科普
影視作品有一種表達叫做藝術表現形式,換成白話叫做,逗你的,別當真。
科幻小說,重點在於幻想,而不是科普;真要能落到實處的,它就不是小說,而叫做論文了。
多維空間首先我們構架一個“多維空間”的概念。
畫一條x軸和一條與其垂直的y軸,並加上箭頭和刻度,這就是一個二維的笛卡爾平面。在這樣一個平面系統裡,每一個點都可以用一個包含兩個變數的座標(x,y)來表示,這兩個數字分別表示該點在x軸和y軸上的投影,對於2維平面來說,用兩個數字就可以唯一地指明一個點了。如果要描述三維空間中的一個點,那麼我們的座標裡就要有3個數字,比如(1,2,3),這3個數字分別代表該點在3個互相垂直的維度方向的投影。
這時候,假如要描述一個四維空間的點,我們就用含有4個變數的座標,比如(1,2,3,4),如果我們用的是直角座標系統,那麼這4個數字便代表該點在4個互相垂直的維度方向的投影,推廣到n維,情況也是一樣。
事實上這只是我們在數學上構造的一個假想系統而已。我們可以得出:n維空間中的一個點可以用n個變數來唯一描述,而反過來,n個變數也可以用一個n維空間中的點來涵蓋。
數學和現實世界大家看完上面的有些懵,那就再讀一遍,其實具備初中文化都可以看完。
但接下來才是正題,數學上的描述,一定就是現實中存在的東西嗎?
或者換個提法,數學上的模型描述,一定可以機械轉化為現實中客觀的存在嗎?
我舉一個例子:1+1=2
1個蘋果+1個蘋果=2個蘋果,沒錯吧,數學與現實完美的劃上等號了。
1杯水+1份奶粉=1杯牛奶,啊?!我們是否已經推翻了上面的數學等式,創立了全新的數學模型1+1=1了呢?還是1份奶粉,進入了1杯牛奶的高維度,不再佔用其本來的三維空間了呢?
多維空間和現實世界同學們不要慌張,其實道理很簡單,多維空間只是數學上的存在,它和現實世界沒有任何的實際聯絡。
作為一個生活在三維世界的生物,你是無法理解和觀察到更高維度的存在,你想破腦洞也不行。
數學只是一個工具,怎麼方便怎麼來用,硬要從中具象化出現實對應的實在存在,有時候可以;更多時候,是無意義的。
結語那麼,《三體》中的多維空間是不是真實的存在呢?
目前人類沒有任何方法證明,或許在我們解開引力之謎後,會有更深的認識。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
5 # 林間靜
俯仰君陪你解答科學問題
《三體》是科幻小說,有一定的幻想元素。
在小說中,大劉描寫的四維空間確實非常奇妙,充滿科幻的美感。
從四維能看到三維的所有細節,那是一個在三維空間中完全不存在的角度,是一個我們難以理解的角度。但是,科幻畢竟是科幻,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尚未發現其他維度的空間,這一切都只存在於假設和理論階段。
對空間維度的研究是一個純粹的數學問題,並不是物理問題。科學家們無法在現實實驗中對其進行論證,只能創造一些假設的概念來進行研究。
不要以為這樣的研究就是無用的,任何前沿的數學問題將來都可以在現實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向這些智商爆表的科學家致敬。
四維空間相比於三維空間多了一個維度,這個維度並不是人們所說的時間軸,而是和三維空間的長寬高一樣的量。
四維空間的時間和三維空間的一樣,逝者如斯,不捨晝夜。
很多人認為四維空間的第四維是時間,這種說法大錯特錯,當然這一切都是科幻作品的誤導,以致於以訛傳訛。
-
6 # 老三看歷史
本文很長,蒐集整理了很多資料,請耐心看完,必有收穫和思考!
作為一個佛弟子,以我對於佛學的認知,以及20多年的世間大學知識,我相信多維世界的存在!只是我們凡夫俗子無法感知,或者說,即使有時候感知到了,卻處於一種懵懂狀態,不知其意罷了。
簡單一個例子,我們常有一種感覺,似曾相識似曾經歷。也許是夢中,也許是前世,也許是未來某時某事。我們對說不清楚的事情,就當做奇異之事,一晃而過了,並沒有深究,也沒能力和智慧去深究。
而對於高智商的那些世界大師,比如愛因斯坦之流,他們是更接近於宇宙真相的人。但是,科學界有一句話:科學能解釋的,交給科學家。科學不能解釋的,只能交給宗教。
我說的不是迷信,而是很多科學家在達到頂峰後,所有的實驗條件或環境都無法支撐他的判斷、驗證他的想法後,最後只能在理論上進行闡述。
一 佛教對於時間的認識和概念——顛覆你的時間理解!
1
多維空間,對於人類來說,最關鍵的是時間!我們看看人類對時間的認識吧,高下立判!
在天文曆法方面,漢地常有所謂“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現象,因為曆法本身有一定的誤差。藏地通行的日曆,是按《時輪金剛續》排定的,是當今世界上最準確的歷法。令當今掌握了先進科技手段的天文學家大為驚詫的是,它不借助任何科學儀器,但在計算日食、月食等天文現象時卻不差一秒。
西方人幾百年前才有“日心說”,之前一直以為世界是一個平面,而佛經在兩千數百年前就揭示瞭如此宏大、精深、不可思議的宇宙真相,這不禁令當今最權威的天文物理學家們都要瞠目結舌了。所以近些年一些天文物理學方面的學者最終皈依佛門,也就不足為奇了。
2
佛教的多維空間,與其理論體系中的橫三世佛和縱三世佛的思想是相通的。
橫三世佛為東方琉璃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中間釋迦牟尼佛,闡述的是空間維度,弘揚的是凡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世間無不可度化之人的思想。
縱三世佛為過去燃燈古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闡述的是時間維度,弘揚的是因果迴圈、六道輪迴及修身級別的思想。
凡成佛者,必須拯救萬民之苦難、廣度佛家有緣之人,並歷經億萬年大大小小的無數災劫之後方可成就永世不壞金身,由凡人、神仙、羅漢、菩薩最終成佛。
佛教中對於時間和空間的看法,也可以用一個著名的佛教偈語來概括: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
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
也就是說,時間本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分別,都是當下一念;空間也沒有上下、左右、前後、遠近,也是當下一念。 這與現代物理學中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講時間可以倒流,空間可以拐彎的道理很接近。
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海森伯、愛丁頓、薛定諤等物理學巨人,各以自己的研究成果,證明了物質、時空的相對性。
3
我們常說的“剎那”、“剎那間”,其實就是來自佛教用語。那麼剎那是多少秒?
關於剎那的長度,佛經中有多種解釋:
1、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2、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又有九百生滅;3、剎那,是算數譬喻所不能表達的短暫時間。公制換算1 剎那 = 1/75 秒 = 13.33 毫秒。
因此可以瞭解到:一剎那是十分短暫的時間,大約是照相機快門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根據“一彈指六十剎那”可以算得一彈指大約為0.8秒,可見這個比喻相當準確.很長的時間,用”劫”表示。又分:小劫、中劫、大劫、無量劫、塵點劫等.(1)小劫:從人壽十歲算起,每過一百年增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然後再從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總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小劫。以此往上推,則為:一小劫=1千六百八十萬年(2)中劫:經過二十個小劫,稱為一箇中劫。據佛典中說,我們所處的地球,共分「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每一階段的時間過程,均為二十個小劫,在這四大階段中,唯有「住」的階段,可以供人類生存。初「成」的階段是由氣體而液體。再由液體而凝固,所以不堪人類的生活。到了「壞」的階段,正在劇烈的破壞之中,也不適合人類的生存;據說是經過四十九次大火災,七次大水災,一次大風災之後,地球便歸消失。壞劫終了,「空」劫開始,在空無一物中再經過二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漸形成,進入另一期的「成」的階段。佛教把這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稱為四個中劫,分別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3)大劫:四個中劫=1個大劫,經過成、住、壞、空的四個中劫,便是一個大劫;換句話說,地球世界的一生一滅,便是一個大劫。壞劫中的每一次大火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燒到色界的初禪天;每一次大水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淹到色界的二禪天;最後一次大風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吹到色界的三禪天。也就是說,每一次大劫的範圍,除了色界的第四禪天及無色界的四空天,三界之內的動植飛潛,一切萬物都是在劫難逃。不過,不用悲哀,當壞劫來臨,此界的眾生,或者已轉生他界,或者已直升四禪天,不會有一個眾生沒有安身之處。(4) 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即指阿僧祇個大劫。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阿僧祇= 10^(7.1×10^31)(即1的後面跟著7.1×10的31次方個0)一般,從凡夫修行成為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是多長,可想而知.(5)無量劫:無量劫即指無量個大劫。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無 量 = 10^(2.8×10^32)。(6)塵劫:塵點劫的簡稱.即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為微塵,每經過一千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便下一微塵,微塵盡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些微塵的個數全部加起來作為劫數,就稱塵點劫。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是不是比你所理解的分、秒、小時、天、月、年的時間概念更精細和宏大?
二 佛教對於空間的認識和概念——顛覆你的空間理解!
1
我們常說的“大千世界”,也是來自佛教。什麼意思呢?
1000個太陽系為一個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為一箇中千世界,1000箇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
這樣,因為其中重複了三個“千”數,故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大約有10億個太陽系。
經中說,一佛教化的區域為一個、二個,乃至無數個大千世界。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教化的地方,名叫娑婆世界。如此大千世界無量無邊,一時生,一時滅。
2
大乘佛教所描述的世界則更不可思議。
《華嚴經》說,10000億個三千大千世界組成一個“華藏世界”,而華藏世界也只是大雪海遍照佛手心的一個微塵團而己。
《華嚴經》還指出,在無邊的世界中有世界名為“普照十方世界種”,上持二十重華藏世界,即有二十層結構,其中第十三層共包括十三個佛剎微塵數的世界在內,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以及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相距十萬億佛土)皆是這第十三層之中的一塵而已。
如是在“普照十方世界種”周圍還有無垢世界種、因陀種、法界種、廣大種、善建種、恆出種等無邊無際的世界種,一一種上,各有二十重華藏世界次第安立。
《華嚴經》又說:“一一微塵中,各現無邊剎海;剎海之中,復有微塵;彼諸微塵內,復有剎海;如是重重,不可窮盡”。如因陀羅寶珠網,一珠現萬珠之影,萬珠含一珠之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現萬珠之影,互相輝映,重重無盡。
這種“一多相容、大小相即”的全息理念,也為現代科學所證實: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世界並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個粒子都包含著其他粒子的某些個性。若干粒子在一個自洽狀態中生成自己,並彼此關聯構成動態的有機網路。每一個粒子都幫助產生其它粒子,其它粒子反過來又生成它。
佛教說,佛與眾生是同體的,佛菩薩視人溺如己溺,視人苦如己苦,為眾生毫無條件地奉獻一切,這就是“同體大悲”
3
這種互滲相成的義理在量子物理學的一項著名實驗中得以體現。阿斯佩克特1982年的實驗證實,確有一種超光速的聯絡存在於遙遠的時空區域之間,兩個被分離到宇宙兩端的粒子部分,可以某種方式組成單一的有機整體,即時感應。這個令科學界感到困惑與震驚的實驗結果,以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滲的理念來觀照,亦屬法爾自然之事……
現代物理學的超弦理論認為:我們很可能生活在更高維的時空中,只是除了現有的四維時空外,其它的維次被捲縮成了很小的閉合圈,不為人所注意。類似花園裡的一條尼龍水管,平時靜靜地放在草地上,遠看好像是二度空間平面圖,近看才見到它是圓管形的三度空間立體物,再細看,它是無數圓圈的連線體——五維時空的空間類似這尼龍水管的圓周,由於太細小,以致我們在正常情況下,觀察不到它們的存在。這個觀點首先由德國物理學家卡魯扎於1921年提出,曾得到愛因斯坦的支援......
到了八十年代,多維空間構想獲得了更多的證據。十一維時空交叉互滲的數學模式令人暇想翩翩。物理學家亦提出多重世界量子力學詮釋,支援獨立存在著無數“平行的”宇宙,它們包含所有星系,所有恆星以及所有的行星,全都在相同時間甚至在同一空間中真實存在著。
這些空間(世界)通常互無聯絡,然而在量子層面,卻互為影響(編者:佛菩薩法界對凡夫法界的影響,是透過雙方的因緣。佛菩薩的大悲願力與眾生的信心契合,眾生才可從窒礙重重的低層空間解脫出來。又如:如果把某人寫了字的紙扔進糞坑,表面上當然沒有什麼影響,但在深層面肯定有影響。一般人的身影被人踩到沒有什麼感覺,但證量高的人卻能感覺到。
4
在牛頓的經典力學中,時空是硬性的;在相對論中,時空是有彈性的,就象一塊平鋪的布放上一個鐵球,任何一個物體的存在對另一個物體都存在著不同影響。假如一個彗星飛過太陽系的附近,它的途徑就受到空間褶皺的影響。 相對論認為二維空間的物體是三維空間的點組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同樣,三維空間的物體是四維時空中的點組在三維空間的投影。但這種時空觀依然是非常膚淺的,
時空不僅是有彈性的,高維的、複合的(多個三維空間平行存在)、超連線的,而且可能是更復雜、乃至不能用空間概念想象的結構(摘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楊新宇《量子力學與唯了別學》)。 怎樣才能進入多維時空乃至超時空呢?只有從心而入,向內而入,從靜態思維而入。靜態思維不是純然的靜止不動,而是讓思維深層透達了知,它排除了內在七情六慾,外在的聲光音色,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高其志《佛學與科學》語)
人們習慣於在一定的時空概念的框架下認識世界,這樣認識到的世界必然是扭曲的。
佛教的修行人在開悟前的一剎那還是以執取實有的觀點來認識世界的,天地萬物、時空結構儼然是真實的,後一剎那則發生了徹底翻轉。這種翻轉不是概念上的,而是破執後產生的根本翻轉,所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時就不再是戴著有時空、動靜、好壞、是非、善惡等二元對立的有色眼鏡來看世界。虛雲和尚當初在禪堂開悟時,口說偈雲:“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虛空粉碎,則是放棄了二元對立,狂心頓息,則是斬斷輪迴之根。
在科學與佛學的是否對立問題時,孫中山先生說:“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愛因斯坦說:“完美的宗教應該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個人格化的神,揚棄了死板的信條教義及宗教理論,涵蓋著整個自然與精神,它應該是建基於對萬有的體會而生起的宗教意識,將自然與精神結合成一個有意義的統一體,佛教就正符合這些條件”。
回覆列表
個人臆想:有。
科學與神學其實並沒有差別。現在的尖端科技在過去嚴重不就是神嗎?既然神都是存在的,那有什麼不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