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初心理

    《聖經》中"馬太福音"一章裡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美國著名哲學家羅帕特·默頓發現了同樣的現象,即榮譽越多的科學家,授予他的榮譽就越多;而對那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對其作出的成績往往不予承認。他於1973年把這種現象命名為"馬太效應"。

    在團隊合作或學習中,我們常碰到這樣的情況,能力較高的成員受到尊重,並取得領導地位,甚至搶盡風頭或犧牲其它組員的利益來自我獲益;而能力較低的成員則完全喪失了合作學習的興趣。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馬太效應”是既有消極作用又有積極作用的社會心理現象。其積極作用是:“馬太效應”使能力強的人獲得越來越多的榮譽和越來越高的評價,這對團隊內表現一般的成員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他們去努力,從這個意義上講,“馬太效應”將客觀上促使團隊內競爭的產生,而合作學習並不排斥競爭,這是符合合作的精神的。其消極作用是:獲得高評價的人,如果沒有清醒的自我認識和沒有理智態度容易產生居功自傲、遭小組成員非議等不利合作行為的現象。很顯然,如果一味放任小組成員的自發無序地競爭只會導致不均衡的加劇。

    消除合作中 “馬太效應” 的消極作用,要求我們努力實現評價的社會公平感。“馬太效應”的導致成員參與度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個人職責不明確,以及大家只關注小組的成績結果,不注意過程和個人的進步和付出。所以,在團隊合作的評價中,領導者或者團體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其過程,還需要講究評價策略,做到指導與激勵相結合,對不同發展水平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應關注每一人,特別是對小組中能力較差的人更應注意到他們的點滴進步。

    以上是在團體小組的關係處理,而在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促進積極的方面,消除馬太效應的消極作用,即也可以關注到你不那麼瞧得上的人的優點,這樣便可以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附魔怎麼才能讓裝備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