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成相偵察是一種主動偵察方式。它透過向目標發射微波,收集反射的回波,經過處理變成可見光訊號,記錄在膠捲上。
進行微波成相偵察的裝置叫“雷達”。飛機成相偵察的“雷達”是向飛機兩側“看”的,所以又叫“側視雷達”。
微波成相偵察有許多優點。一是不受可見光的制約和天氣的制約,可以在晝夜和任何氣象條件下進行。二是微波有較強的穿透能力,不僅可偵察表面的情況,還可偵察經過隱蔽和偽裝的目標。三是微波傳播距離遠,偵察範圍比較廣。四是利用“側視雷達”偵察時,可以沿邊界線,不進入敵區,即可偵察敵縱深目標,也比較安全。
製造專用的偵察機,技術複雜,研製週期大,生產數量少,成本高,一般國家搞不了。所以,多數國家都是用其他飛機改裝為偵察機。
大體可分為兩種型別。
一種是由轟炸機、運輸機改裝。這種飛機具有裝機容量大,偵察能力較強,航程遠,留空時間長等特點。主要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如RB—57、RC—13O、RC—135等是由轟炸機B—57、運輸機C—130和C—135改裝的。
另一種是由殲擊機、強擊機改裝。這種飛機具有高空、高速、機動性好等特點,主要執行戰術偵察任務。如RF—4、RF—104、EA—6等是由殲擊機F—4、F—104,強擊機A—6等改裝的。
空中指揮所——預警機
“居高望遠”很早就成為軍事偵察用的一種手段。現在,有了偵察機和偵察衛星,人們“站”得更高了,“望”得更遠了。據有關報道說,從距地面幾萬米的偵察衛星上拍攝的照片,能清楚地看到敵方的調動情況,分清各種人員和武器裝備,甚至連士兵是否刮鬍子都能區分清楚。值得提出的是,為了更好地在高空偵察和監視敵方的活動,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預警飛機。
在以色列襲擊敘利亞導彈基地的那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在預先派出無人駕駛飛機進行誘騙的同時,還派出了一架E—2C空中預警飛機,飛到黎巴嫩西海岸9000米高的上空,直接監視貝卡谷地的導彈發射基地和敘利亞國內機場的情況,竊取薩姆導彈制導雷達的頻率,並引導以色列的戰鬥機在適當時機截擊敘利亞的飛機。敘利亞的飛機一起飛,以色列的預警飛機就及時發現,立即將敘機的機型、飛行速度和高度等資料,傳送給以色列的作戰飛機,從而使以色列完全掌握了作戰的主動權。結果在短短的幾分鐘裡,瘋狂的以色列飛機就將敘利亞的19個導彈基地200多枚地對空導彈全部炸燬了。接著還擊落了幾十架敘利亞飛機。
這種預警飛機從外表上看,和普通飛機沒有多大差別,只是機身上多背了一個蘑菇狀的大圓盤。這個大盤子實際上就是特製的天線罩,它的直徑有7米多,飛機上的搜尋雷達和敵我識別器的天線就安裝在這裡。
別看大圓盤的個頭大,它每分鐘還能繞軸旋轉6圈,可以進行360°的各個方向的掃瞄搜尋。也就是說,它的“眼睛”很敏銳,只要來回掃瞄幾圈,就能快速地發現在山區、平原和海洋上空作低空飛行的各種活動目標;而且還能夠看到地面的坦克、卡車的調動,以及雷達和導彈陣地的佈防等情況,甚至能看到潛水艇的通氣管和潛望鏡。向上它還可以同在太空裡飛行的人造地球衛星聯絡,進行協同配合。
預警飛機可在高達10多公里的空中飛行,其巡航速度達每小時700多公里,續航時間為12小時左右。它在飛行時載運兩個乘員組,每組有10多個人,輪流值班。在機上裝有先進的電子裝置,自動化程度很高,可以承擔戰略防禦和戰術指揮雙重任務。
打仗時,在高空飛行的預警飛機,可跟海、陸、空軍各參戰部隊直接聯絡,協同作戰,統一指揮,以最快的速度協調整個戰場的活動,諸如進行防空、偵察、空運、營救、護航和空中支援等各種活動。實際上,等於把一個指揮中心搬上了天空,成為兼管“警戒、控制、通訊”三項任務的空中指揮所。
由於它站在高空中,看得又遠,所以它指揮的範圍就大。對高空目標,它的探測距離是500~600公里,最遠可達900多公里,對低空目標,為300~400公里。它還能同時發現300個機載或地面雷達,準確地測定它們的方位,指揮無人駕駛飛機進行電子干擾,或者指揮反雷達導彈摧毀敵方雷達陣地。它上面裝的電子偵察裝置,能同時跟蹤和識別250個目標,並能很快地計算出其中的15個目標的各種引數,引導自己一方的飛機對目標進行攻擊。這種預警飛機能看到的範圍,最大可達50多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於中國四川省面積那樣大。對於這麼大的地盤來說,如果採用普通的雷達來探測警戒,大約需要30多部,而且使用很不方便。因此,預警飛機是現代戰爭中一座比較理想的空中指揮所。
微波成相偵察是一種主動偵察方式。它透過向目標發射微波,收集反射的回波,經過處理變成可見光訊號,記錄在膠捲上。
進行微波成相偵察的裝置叫“雷達”。飛機成相偵察的“雷達”是向飛機兩側“看”的,所以又叫“側視雷達”。
微波成相偵察有許多優點。一是不受可見光的制約和天氣的制約,可以在晝夜和任何氣象條件下進行。二是微波有較強的穿透能力,不僅可偵察表面的情況,還可偵察經過隱蔽和偽裝的目標。三是微波傳播距離遠,偵察範圍比較廣。四是利用“側視雷達”偵察時,可以沿邊界線,不進入敵區,即可偵察敵縱深目標,也比較安全。
製造專用的偵察機,技術複雜,研製週期大,生產數量少,成本高,一般國家搞不了。所以,多數國家都是用其他飛機改裝為偵察機。
大體可分為兩種型別。
一種是由轟炸機、運輸機改裝。這種飛機具有裝機容量大,偵察能力較強,航程遠,留空時間長等特點。主要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如RB—57、RC—13O、RC—135等是由轟炸機B—57、運輸機C—130和C—135改裝的。
另一種是由殲擊機、強擊機改裝。這種飛機具有高空、高速、機動性好等特點,主要執行戰術偵察任務。如RF—4、RF—104、EA—6等是由殲擊機F—4、F—104,強擊機A—6等改裝的。
空中指揮所——預警機
“居高望遠”很早就成為軍事偵察用的一種手段。現在,有了偵察機和偵察衛星,人們“站”得更高了,“望”得更遠了。據有關報道說,從距地面幾萬米的偵察衛星上拍攝的照片,能清楚地看到敵方的調動情況,分清各種人員和武器裝備,甚至連士兵是否刮鬍子都能區分清楚。值得提出的是,為了更好地在高空偵察和監視敵方的活動,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預警飛機。
在以色列襲擊敘利亞導彈基地的那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在預先派出無人駕駛飛機進行誘騙的同時,還派出了一架E—2C空中預警飛機,飛到黎巴嫩西海岸9000米高的上空,直接監視貝卡谷地的導彈發射基地和敘利亞國內機場的情況,竊取薩姆導彈制導雷達的頻率,並引導以色列的戰鬥機在適當時機截擊敘利亞的飛機。敘利亞的飛機一起飛,以色列的預警飛機就及時發現,立即將敘機的機型、飛行速度和高度等資料,傳送給以色列的作戰飛機,從而使以色列完全掌握了作戰的主動權。結果在短短的幾分鐘裡,瘋狂的以色列飛機就將敘利亞的19個導彈基地200多枚地對空導彈全部炸燬了。接著還擊落了幾十架敘利亞飛機。
這種預警飛機從外表上看,和普通飛機沒有多大差別,只是機身上多背了一個蘑菇狀的大圓盤。這個大盤子實際上就是特製的天線罩,它的直徑有7米多,飛機上的搜尋雷達和敵我識別器的天線就安裝在這裡。
別看大圓盤的個頭大,它每分鐘還能繞軸旋轉6圈,可以進行360°的各個方向的掃瞄搜尋。也就是說,它的“眼睛”很敏銳,只要來回掃瞄幾圈,就能快速地發現在山區、平原和海洋上空作低空飛行的各種活動目標;而且還能夠看到地面的坦克、卡車的調動,以及雷達和導彈陣地的佈防等情況,甚至能看到潛水艇的通氣管和潛望鏡。向上它還可以同在太空裡飛行的人造地球衛星聯絡,進行協同配合。
預警飛機可在高達10多公里的空中飛行,其巡航速度達每小時700多公里,續航時間為12小時左右。它在飛行時載運兩個乘員組,每組有10多個人,輪流值班。在機上裝有先進的電子裝置,自動化程度很高,可以承擔戰略防禦和戰術指揮雙重任務。
打仗時,在高空飛行的預警飛機,可跟海、陸、空軍各參戰部隊直接聯絡,協同作戰,統一指揮,以最快的速度協調整個戰場的活動,諸如進行防空、偵察、空運、營救、護航和空中支援等各種活動。實際上,等於把一個指揮中心搬上了天空,成為兼管“警戒、控制、通訊”三項任務的空中指揮所。
由於它站在高空中,看得又遠,所以它指揮的範圍就大。對高空目標,它的探測距離是500~600公里,最遠可達900多公里,對低空目標,為300~400公里。它還能同時發現300個機載或地面雷達,準確地測定它們的方位,指揮無人駕駛飛機進行電子干擾,或者指揮反雷達導彈摧毀敵方雷達陣地。它上面裝的電子偵察裝置,能同時跟蹤和識別250個目標,並能很快地計算出其中的15個目標的各種引數,引導自己一方的飛機對目標進行攻擊。這種預警飛機能看到的範圍,最大可達50多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於中國四川省面積那樣大。對於這麼大的地盤來說,如果採用普通的雷達來探測警戒,大約需要30多部,而且使用很不方便。因此,預警飛機是現代戰爭中一座比較理想的空中指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