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容我漫溯
-
2 # 厚道書情
428450
厚道1388
5天前
這兩天法國聖母院著火了,舉世嘆息!法發起募捐,要讓世界為其買單。雖然也表可惜,畢竟再造也不如原生好。此一時,彼一時,文物損傷的痛聯廣及久,思我圓明園毀壞的雖久,英法國博物館裡,至今擺設圓明園遺失文物。不能說遺失,是掠奪,是搶卻,誰又為當年的災難買單?
火燒圓明園的時候,他們考慮過華人的感受嗎?雖那時我們極貧積弱,那會兒可任人載割,可事後道歉也應該有。歷史的悲劇我們不想重演,也表同情。這個可是自然災難。法國的痛苦心可理解,畢竟千年文物毀是所有用心之人都不想見到。換個思唯,圓明園之痛誰又能給個評價?那個可是人為所致,在一幫大講特講人民民主的人,幹了土匪流氓都不敢幹的事!誰給個解釋!?
這幾天網上吵成一片,有些議提捐助,媒體火成一片,如同自家後院失火。請把英法搶走圓明園文物還回來,然後讓當初八國聯軍按當初原貌重建。然後再議聖母院捐助一事,畢竟口頭文明或書面都一而再,再而三的在一些文明的國度提起著。咱也文明一回!
編輯
相關問題
巴黎聖母院會不會消失?
巴黎聖母院被大火毀之一旦,大家是惋惜?還是怎樣?
-
3 # 標哥佛緣
做為一個有良知的華人應該惋惜31位犧牲在烈火中勇士們,外國的事倫不到你狗拿蠔子多管閒事,那些崇洋媚外的敗類
-
4 # 簡單117834251
誰再在媒體平臺釋出這個問題,就是西方的狗,如果是華人就不會對西方的一個教堂這麼上心,哪怕它有幾百年了,哪怕它的文化底蘊再怎麼深,那也不該是華人當自己的孩子死了一樣去嚎啕大哭。你是華人應該尊重華人的文化底蘊,我家的狗看到電視裡唱進行曲時都不敢瞎鬧。
-
5 # 張衛東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嗎?還是應該有外交詞令來表達一下的。表示中國對受害國的自然災害,人員傷亡、歷史古蹟損害等表示我們遺憾。
這個事情鋪天蓋地一面倒的態度,讓人慾說還休,天然的“站位”真的無力辯駁。拿些資料吧:
“It"s very sad that these people have to suffer from the incompetence of their government; unfortunately they build their buildings like the products they make. Cheap and with no regard for human life.”
這個世界上再強大的政府也沒法與地震談判,卡特里娜颶風時新奧爾良不也一塌糊塗,在自然災害前也沒見美國政府又多麼地強大,也沒見到competence of your government。
“How many of our own buildings in the US would be able to withstand a 7.9 Earthquake?”
“It"s not time to debate about which country has the best building or not...AND IT"S REALLY NOT TIME TO BE SO ARROGANT...I don"t know MANY or PLENTY building which could withstand a 7.9 earthquake even in the US!!! So stop that ARROGNACE TOWARD THE REST OF THE WORLD!”
不明白這個與出口的商品之間又有著什麼關係:
“Tell me do your thoughts also go out the American families who"s children have been injured and poisoned by Chinese made products.”
有本事別用貼著“Made in China.”的產品,你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寶貝啊,那些在被埋在廢墟地下的學生他們同樣是父母的孩子,而且不像美國一家有好幾個孩子,這些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是父母的唯一!!!
不瞭解中國的不要在這裡胡說:
“It is absolutely true that the Chinese do not value life, and that they have been dishonest on so many levels, as a way of life.”
想想自己911那個時候吧。
說話時不要忘了人性深處共有的偉大的高尚的東西——愛(love)
以上是中國汶川地震時美國部分網友的話,當然也存在負面不理智的部分。想想很多華人在911、新奧爾良海嘯和此次巴黎火災的言論,不多說。歷史的仇恨是不能忘卻的,我們的自強、自尊、自愛、自立,很多來自於歷史的教訓。但是如果非要時刻以興災樂禍的形式表現出來,未免太過家家了。我們一直在努力試圖營造包容、多維的宏觀國際態勢,可不是靠整天活在對其他人類的災難的喜躍裡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