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使不曾離開9

    我們時常聽到這樣這樣一句話,叫得中原者得天下。按照古代的說法,中原一般是指現在陝西關中、河南,還有山東一帶。中原地區是東西南北經濟交通的樞紐,又是東西南北文化的交匯點。以社會綜合發展程度而論,春秋以降,秦漢以前,中國政治大舞臺是中原一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楚漢之爭,主戰場都在中原。戰國時期全國有較為著名的經濟都會26個,其中22個在黃河流域,如長安、咸陽、洛陽等,長江以南僅有姑蘇等四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崛起,百家爭鳴,從老莊、孔孟到申韓,其代表人物都主要集中在魯、齊、楚、魏等中原地區。最適合耕種的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特別是黃河流域內的中原,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氣候適宜,經濟發達。自古有“得中原者的天下”的說法。

    在古時,中原可以說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說"得中原者得天下"!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過衛,衛文公不禮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這是“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典故性出處。

    晉文公逃命,來到今天的濮陽南邊兒一個叫五鹿的地方,餓了,向老百姓伸手要吃的。人家正在勞動,伸手拿起一塊土坷垃送過來:吃吧,就這個了。

    晉文公很憤怒,卻被子犯攔住:土地就是國家,給土地就等於給地盤給地盤就等於給國家,這是好兆頭!

    晉文公“稽首”——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把那個土坷垃裝在車上,高高興興而去。不覺得餓了。

    晉文公是春秋第二霸,算是“得天下”了。

    濮陽,在中原!

  • 2 # 這麼近那麼遠F4

    “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句話,沒有明確公認的出處。那麼它的前一句是什麼呢?“得大別山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在古時,中原可以說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說"得中原者得天下"! 那麼“中原”到底指的是哪裡呢。在古代中國,中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中原大概指現在的河南省,古時又稱中州,有九州之中的意思;廣義的中原指華北大平原,也就是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而成的大平原,沒有明確的界限劃分,包括現在的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只是河南在這裡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可謂是中國歷史文明之根源所在。中原,地勢平坦,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蠻夷之邦窺視中原已久,邊陲戰爭不斷。這句話的出處所在,誰說的呢?現在有很多種說法,比較認可的是:戰國末期,秦平定統一六國戰略時,戰略家范雎向秦王獻策:“今夫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樞也,王其欲霸,必親中國以為天下之樞,以威楚趙,這可能是 “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最早出處,《史記》中也有所記載。在今天,中原也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京首都位於此地,如今又成立了“雄安新區”,足以證明中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祝願中原地區,明天會更好。

  • 3 # 翰林院修撰

    這句話只是一句俗語,並沒有真正的出處。中原這個說法從詩經就有了。

    我來講講為什麼有人會說這句話。

    首先,古代交通不便,古代的戰爭與現代不同,受運輸能力的歷史條件限制,作戰半徑是有限的,而中原地處中國地理位置的中央,這樣從中原而征戰四方,到哪裡作戰半徑均不會太遠,佔有了中原,作戰半徑的問題就解決了。

    其次,打仗需要人,河南一帶到現在都是人數最多最密集的區域,在當時人口還很稀少的情況下,中原無疑是戰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最後,打仗最需要的其實糧食,糧草一直是古代戰爭的重中之重,有句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河南一帶自古是糧食產量的大區。

    交通便利,人多,糧食多,這就是為什麼古代很多人逐鹿中原的原因。

  • 4 # 愛音樂愛生活

    陸游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古有:逐鹿中原 問鼎中原 得中原者得天下 之說。中原之 河洛周圍。

  • 5 # 白石61

    歷史上定都洛陽的統一建國只有兩個,東漢與西晉。無不給國家帶來動盪與恥辱。建都洛陽的東漢的兒皇帝一大把。漢殤帝,安帝,順帝,衝帝,質帝,桓帝,靈帝。都是十歲以下的兒皇帝。宦官干政,黃巾起義,分裂三國。西晉建都洛陽不思進取,只能鬧內訌。製造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災星。其後十年,宦官弄權,愈鬥愈烈。朝政更替頻繁,朝政日益衰敗。加上地方豪強橫徵暴斂,兼併土地和連年天災,使平民百姓在飢餓的死亡線上掙扎。八王混戰軍民死傷數十萬。人民飽受戰爭的摧殘。曾經繁華的京都洛陽已是滿身蒼痍。戰爭以及相伴而來的天災,迫使人民大規模流亡。原有的社會秩序在動盪中解體。流民眾多,盜賊群起,而州郡缺乏軍隊和武器。無法控制局面。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暴發。奔突於社會矛盾地殼下的巖槳找到了發洩不滿的突破口。公元299年在益州暴發了大規模流民反抗。八王之亂進入尾聲的時候。流民領袖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稱帝,統一的西晉王朝開始分裂。西晉的內亂,給晉朝境內的諸多遊牧民族武裝以可稱之機,他們紛紛開始建立自己的政權,率先發難的是匈奴貴族劉淵。身為貴族的劉淵,長期居住在漢族政治文化中心,孰讀史書,兵書,儒家精典。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八王之亂中劉淵趁機逃離洛陽,跑到左國城,五部匈奴共同推舉他為大單于。公元304年劉淵建立漢國。從劉淵開始百餘年間,生活在西部,北部和東北部的遊牧民族,匈奴,鮮俾,揭,羌,氏。先後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於中原王朝對持。這就是後人說的五胡亂華。造成了中華民族百年的災難,五胡亂華進入中原後殺中原漢族人民及乎百分之七十。當時河南十室九空。生靈塗炭,漢族人流離失所,黨時漢人從2400萬減少至400萬,造成了漢族人在中原及乎滅絕,這是歷史上華夏民族最黑暗的300年時期。漢族在中原已經不存在了,橫行在中原大地上的都是五胡人以及他們的後代使中華民族文明道退了300百多年。歷史再一次證明,任何朝代與洛陽有瓜葛的立馬衰敗,滅亡,

  • 6 # 丶滿山猴子我腚最紅

    我就想問問 得過哪些天下了 ? 一個四戰之地 古時候的戰場 被你們河南人吹的 能不能讓牛歇會 ?太能吹了。

  • 7 # 諸葛不太亮2011

    應該是得陝西者得宇宙!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很認同“得陝西者得宇宙”了?

  • 8 # 愛祖國愛文明

    得中原者得天下,天下人之共識也。如同公理。

    公理,還要誰來證明?

    還要非得找出個這句話的最早的出處?

    哪個變態小丑、無聊之徒非要抬這個槓的?

    二十四史,眾多史料,字裡行間到處都是。

    試舉一例晉朝《蜀記》:自古聖帝,爰逮漢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以興洪業,其不由此,未有不顛覆者也,隗囂憑隴而亡,公孫述據蜀而滅,皆前世覆車之見也。

    小丑們,休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照豆腐涼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