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文學作品或者電視劇,發現古代人喝酒都講究溫酒,為什麼我們現代人沒有這種習慣呢?
7
回覆列表
  • 1 # 茅臺醬酒唐瑭

    溫酒斬華雄,現在為什麼不溫了?

    中國酒文化的歷史淵遠流長,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很多文化傳統在遺失,生活喜歡也在發生變化。

    現在不溫酒有以下原因:

    1.歷史文化遺失,很多人對飲酒的一些小知識並不清楚,根本不知道喝酒還需要溫酒這件事兒。

    2.生活習慣發生改變。現在是一個快消費時代,生活節奏特別快,人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在意這些細節之處。

  • 2 # 這個手剎不太靈G

    其實,現在的人們在喝白酒之前之所以不溫酒了,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所以,人們在喝酒的時候也加快了節奏,將一些不必要的步驟直接省略掉了。畢竟,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白天需要工作,聚會就安排在了晚上。所以,晚上的時間是比較緊張的,人們在聚會的時候除了吃飯、喝酒之外,還會聊天。這樣,人們在一定程度上便會加快節奏,而溫酒會在一定程度上浪費掉一些時間,人們便直接選擇不溫酒。

    另外,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白酒也已經不再是人們的唯一選擇了。在喝其他酒的時候,很多酒是不用加熱就可以直接喝的。所以,在喝白酒的時候,人們自然認為不必再加熱了。而且,現在的白酒也比以前的黃酒口感好了很多,不需要再進行加熱了。時間長了,人們就直接省掉了“溫酒”的步驟。

  • 3 # 青雲R

    先說,在古代煮酒確實是一種特別健康的飲酒方式。雖然古代的酒都是純糧釀造,但因古人的釀酒、蒸餾技術有限,酒水裡面的有害雜質比較多,比如乙醛、甲醇等,飲用過多會影響健康,(當將酒加熱至50~60°C,酒中甲醇等雜質就能揮發)從而保證減少對人體產生傷害。當時的科技水平雖不發達,具體有害物質不能知曉,但是“溫酒能去除雜質、使得有害物質揮發”這一點古人還是很確定的。同時煮酒後更容易入喉口感更佳,有觀點稱煮酒還能起到一定保健養生的作用。

    而在當代,釀酒工藝逐漸成熟化,加之如今的白酒市場上,中低端白酒幾乎完全是酒精酒,而酒精酒顯然是不適合加熱的,如果是劣質的酒精酒假酒,加熱後甚至會有怪味。

  • 4 # 美業媒體

    在以前,我們看到的酒都是那種經過土裡去深藏過的。喝酒的時候,豪放的人都是會將整個酒瓶子拿起來一起喝,但是一般都是會將酒倒在杯子裡去喝。在以前,我們是經常看到喝酒都是會溫一下才喝的,像是古代的曹操不也是會拿青梅先煮酒之後才享用的嗎?但是我們現在喝酒都是不會對酒在進行加熱了。古代製作的酒的技術是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以前去造酒也是技術不好,每次做出來的酒都是含有很多的雜質,不只是這樣子,這些酒裡面也是會含有很多的甲醇還有超標的重金屬。這時候古人也是很聰明,透過煮酒的方式可以讓就裡面的這些不好的物質,像是甲醇還有重金屬和其他的雜質分解出來,或者是揮發出去。這樣子下來酒也會口感更好,還會更加衛生。但是換成我們現在的白酒,是不可以去加熱的。我們制酒的技術和以前是不一樣的,現在的製作酒的技術都是透過蒸餾的方式去釀造出來的,裡面含有的雜質這些都是很少的,還有口感不經過溫水去溫都是會很好的。市場上面的酒也是現在也是都是酒精去調出來的。酒精的話要是有高溫去加熱的話,是會揮發掉的,從而會讓這些酒精失去原本的味道,會失去酒味。揮發之後的酒也是會口感也會變得非常的差。而且加熱過後的口感也會變得更難喝。現在我們的生活壓力都是比較大的,很多時候都會要求快速度,就沒有將精力放在後面去煮酒享受生活了,一般都是買了就直接喝了。就像是冬天喝溫酒可以熱身,我們都是會很少拿酒去加熱取暖了,都是會喝啤酒或者是直接喝白酒了。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很少看到有人拿白酒去溫的原因了。但是不管怎麼樣,喝酒都是對身體不好的。無論是煮溫酒還是去喝正常溫度的酒,我們還是要少喝一點的,不然對我們身體也沒有什麼好處的。

  • 5 # 使用者我心也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都在追求快節奏的生活,只有偶而閒暇聚會,喝點酒助興,大多時侯在飯店裡,一個是沒時間,(溫酒需要時間)再一個飯店也不一定允許,怕影響生意。所以,大多時候忽忽忙忙吃個飯,就回家了。

    酒這種東西,不只一次有報道說百害而無一利,和香菸一樣,想想也確實如此。究竟好在哪裡呢?喝得是面紅耳赤,心跳加快,頭暈眼花,不只舌頭不聽使喚,大腦彷彿也缺根弦,經常做出利令智昏的事情,醉後惹出多少禍端,釀成多少千古恨。既便如此,人們還是樂此不疲,主要是流行千年的酒文化,就像過年放鞭炮,帖對聯,沒有這東西,彷彿在某中場合,某種時間缺點什麼。從而也滋生了許許多多貪杯成癮的酒鬼。

    一旦成了酒鬼,嗜酒如命,見了酒如見了親爹,哪還顧得上溫酒,恨不能馬上一醉方快。

    酒鬼的家庭一般是不幸福的,容易產生家暴,使多少好妻子,好媽媽蒙受不白之冤,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過早的產生逆反心理,對將來成長也造成不良影響。

    大量喝酒對身體的危害也是極大的,什麼脂肪肝,高血壓,心臟病,過早的發生,由其是喝多了,呼息不暢,有猝死的風險。

    因此,勸君莫貪杯,遵循小喝貽情,大喝傷身的原則,由其現在飲酒歸法了,萬不可酒駕,酒桌上更不能勸酒,以免觸犯法律,遺恨終生。

  • 6 # 當熊愛上了巧克力

    1、口感上:古代都是糧食酒,溫酒後口感潤口,酒精勾兌的白酒溫酒就不如糧食酒好;2、喝酒的目的:古代生活節奏慢,是酒文化,叫品酒。如今人們生活節奏快,是酒桌文化,叫飲品。3、習慣性:古代溫酒的情況多,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共性,喝酒前溫酒,如今這個習慣幾乎看不到了。4、歷史上:華雄被斬首了,封建社會也推倒了,西方的工業化釀酒傳入中國,客觀上影響了當時學習西方文化的那一批人,那一批人由上到下帶領整個社會朝流,而且在古代只有富貴人家才有條件溫酒。

  • 7 # 梧桐樹邊羽

    為什麼大家現在喝酒大多都不溫酒了?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源於那些演義故事裡各種渲染。如“溫酒斬華雄”,“青梅煮酒論英雄”,這幾千年來的飲酒習慣已經沉浸到社會各層人士的生活之中,甚至成為了一種詩詞意象。只要是帶有古意的飲酒方式,必然是“紅泥小火爐”,“青梅嘗煮酒”,不論是才子佳人,還是將相英雄,這酒都得溫了喝。

    如今大家喝酒確實不溫酒了。只是我們有時候深夜在夜宵攤吃燒烤的時候,如果有店家自制的米酒——其實更類似於甜酒——就會讓店家裝在小壺裡,加熱了送上來。

    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天寒地凍,避免酒水過於寒涼刺激胃部引起不適,和姿態、儀式感並沒有關係。

    那麼溫酒這種傳統的飲酒習慣到底是如何丟失的呢?

    我剛剛提到冬天吃宵夜讓老闆溫酒一般都是民間自制的米酒。

    這就是原因所在。

    因為咱們今天一般情況下喝的酒並不是在演義、古詩、歷史記載裡面那些英雄好漢,才子佳人們喝的酒。

    中國的酒有兩種釀造工藝,一種是過濾,另外一種就是蒸餾。古人喝的都是過濾酒,而咱們今天喝的白酒,都是蒸餾酒。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我們都知道酒是糧食發酵而來,也就是酒的生成和這兩種方式都沒有關係。所謂過濾和蒸餾都是將酒提純為適合我們飲用標準的方式。

    過濾酒

    即穀物或其他含糖原料發酵完畢產生酒水後,再經過濾而成的酒。因為過濾手段有限,這種酒殘留的糧食雜質是非常多的,所以又稱為“濁酒”、“黃酒”。

    陸游詩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渾,就是不清澈,因為過濾的不精細。

    “篩酒”是一種簡單的過濾方法,是飲用者自己動手去除雜質的手段。我們看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什麼是綠蟻?其實就是新酒的雜質小而密,像螞蟻一樣漂浮在酒的上面。喝的時候是不是得先自己動手搞乾淨一下呢?因為是糧食酒,而造酒的糧食大都收於未完全成熟時,雜質還帶著地裡田間的綠色,所以是“綠蟻”。

    當過濾工藝高一些之後,過濾出來的酒清潔明亮了許多,就叫做“清酒”。

    清酒雜質雖然篩除了,但是酒內的甲醇這些古人看不到的東西並沒有去除,這些雜質不但對身體有害,關鍵是非常破壞口感。這是最直觀的古人能體會到的感受,也許是在偶然中,古人發現將酒加熱到一定溫度,這種異味就消失了,口感變得柔和、更適合飲用了。

    實際上是低沸點的甲醇被溫酒的過程給揮發掉了。

    所以喝過濾酒,必先溫酒。

    為的還是口感,喝得舒適。至於暖胃,那是附加功能。

    那為什麼現在又不用溫了呢?因為咱們現在的制酒工藝基本上都是蒸餾法。

    蒸餾酒

    就是白酒,又名燒酒,其實就是黃酒、濁酒透過蒸餾法精煉出來的酒精濃度更高的酒。據明朝《本草綱目》記載: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中國元朝時期就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白酒。

    蒸餾酒的出現不但大幅度提高了白酒中酒精含量,還完全去除了原本造酒過程中殘餘的糧食雜質。同時在蒸餾過程中也揮發掉了甲醇,口感失去了甜味,變得和色澤一樣清冽、辛辣,已經和原來的糧食酒味道發生了大的改變。

    經過高溫蒸餾提成的白酒,再用低溫加熱酒水,口感沒有任何改變,又何必再多此一舉呢?

    何況我們如今的白酒有很多不同的配方香型,說不定一加熱反而破壞了香味和口感,那就不只是多此一舉,反而是得不償失了。

    現代人,是不會為了所謂儀式感丟掉口感的。

    但是,古人倒是會的。這也是為什麼白酒元朝就出現了,卻直到近代才開始流行。

    因為上層文人一直很看重溫酒的儀式感以及濁酒度數不高的微醺狀態,方便吟詩作對,同時保證“酒醉心裡明”,不至於失態。所以直到晚清之前,黃酒還是上層飲酒主流。而白酒只是普通老百姓、販夫走卒,用來只圖一醉的下等酒。

    為什麼?因為隨著製作工藝的提升,白酒成本也開始降低,同時因為濃度高,相對來說比過濾法進步不大的黃酒更便宜。同時白酒酒意猛,底層老百姓喝酒只是在討生活之餘圖個痛快,不像文人雅士要講究氣氛、感覺,自然度數越高越好。

    所謂但求一醉爾。

    直到晚清,貧困人口大面積增加,白酒才逐漸打破黃酒的壟斷,逐漸被社會高層所接受。

    而中國白酒真正的普及,是在新中國之後。由於現代酒工藝的發展,酒精的純度逐漸提升,喝勞苦大眾愛喝的白酒就開始流行,這其實也象徵著和過去的一種割裂。

    古人的所謂“篩酒”、“溫酒”之類看上去特別高大上的行為,特別是被一些人吹捧成“酒文化”之類,其實說穿了,只是當時釀造技術太差,造出來的酒雜質和有害物質太多的情況下,古人在不斷試驗下,一種用來改變黃酒口感的行為。

    這種技術,是一種純粹的、原始的口感驅動的技術。

    這沒什麼值得自誇的,在拍古裝劇的時候注意細節是需要的,但要覺得有多高大上,那基本上就和裝逼差不離了。

    當然,咱們今天也還有黃酒,但是也早就有相對應的工藝進行了口感上的改善,品質上的提純,沒有必要再在喝酒之前加熱了。

    要純粹是在冬天,為了暖胃,又有時間和心情,做做也無妨。

    不過胃不好,就不要喝酒了吧。不管濁酒還是清酒,黃酒還是白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季節應該穿什麼?應該穿什麼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