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容容89255

    什麼善,什麼惡,心善心惡,性善性惡,語善語惡,行為善行為惡,世上有聖賢善良之人,也有醜陋邪惡之人,如果說沒有善惡之分,只有立場不同,那只是你個人或與你同類人的觀點,絕對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觀點,如果你只覺得是立場不同,那麼你既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力把自己的立場和行為強加於其他人,其他人既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必須接受。

  • 2 # 隨風飄搖40

    其實我們也搞不清這話說的是個人最初還是人類最初,但是都是一種理想狀態,也可能是一個理論的假設,無論是善惡都是為了後面的話聽起來有道理。所以我們也說有些理論的根是不存在的,但是就是這個不存在的根卻枝繁葉茂。哪裡有什麼善惡,都是無根之木無花之果。

  • 3 # 灰子說

    這裡的“人之初,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理論基石!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周圍的世界和人影響了善,導致人會變成惡的!

    人只有接受教育,不停反醒,才能守住自己的那一份善,這樣才不會被外物左右,不被誘惑迷失!這樣,儒家的教育才有意義,才能修身,治國,平天下!才能為民造福!

    善,指的是好的,不損害他人利益以滿足自己的私慾!

    惡,與善相反,感覺很像宗教裡面的七宗罪,嫉妒,高傲,貪婪,等等。

  • 4 # 一杯濁酒心相逢

    謝邀,“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姑且不論,簡單說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吧;我認為善就是善良,能夠遵守公共規則,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他人的利益。惡則反之,比如什麼強橫霸道不守規矩,恃強凌弱,為了自己的一點點私利而損害他人的利益等等。所謂的善與惡不一定就是天生的,多數都是後天的境遇累積所成,所以古語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告誡人們如何把握做人的度。

  • 5 # 油價又漲啦

    性本惡,哪裡來的善。人生來就是一種原罪,貪婪成性,自私自利。如果是善的,為什麼有警察,有法律,有道德約束。即使有了各種約束,或明或暗的犯罪仍舊不絕,貪婪是惡的最直接表現,如果是善,社會哪來的貧富不均。善也只不過是惡行滿足之後的另一面,通常就是大家說的鱷魚的眼淚。

  • 6 # 紅秋晚風

    嗯。很哲學的問題呀。

    一位中年男性打劫了你一家,結果,財物搶奪的過程中,你的父親因為抵抗倒下了。

    只剩下你和你的母親。

    最後,那位中年男人拿著財物去換取了糧食,給一位婦女,婦女手中還有一個熟睡的小孩。

    當婦女看著他,詢問他的時候,他說了句:沒事。

    中年男性是惡?

    你可以恨他,不原諒他,惡並不是說不可以憎恨,你可以,但是要控制。

    善與惡都必須控制在合理的角度。

    ————————————

    一位少女,被天使與惡魔同時喜歡上了。

    可是,魔鬼詛咒了她,只要她在被詛咒的第二天還活著,鎮子上所有人都會死。要是她死了,那麼鎮上的人都會活著。

    天使與惡魔同時知道了訊息。

    天使思前思後,在第二天,拿著聖劍來到了少女的住所。

    天使思想還做著鬥爭,最後,聖劍刺了下去,緊要關頭,深紅色的顏料似乎潑在了外面的窗戶上,讓天使也是一驚。最後在緊要關頭停了下來,少女的鮮血從劍刃滴在地上。

    只見,惡魔一人,屠殺了全鎮的人。

    惡魔是善?天使是惡?

    天使是善?惡魔是惡?

    因為有惡,所以善顯得如此光明。世界上如果只有善,那麼,世界上不會存在善。

  • 7 # 蘇雷讀書

    善惡,是一對反義詞。先說說善。善從說文解字看,是羊說話,代表的是美好、吉祥,延伸開來,是友愛、寬仁、容納、關懷。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說明了人本來的天性是善的。對這句話如何理解?

    很多人會說,人剛剛生下來什麼都不懂,怎麼可能是善的呢?人剛剛出生,是不是什麼都不懂?其實不然。基因記憶,基因遺傳,人的基因會把一代代人類的資訊記錄下來,並傳承下去。比如說為什麼一個從來沒有見過蛇的人,會看到蛇害怕呢?比如說,為什麼人剛剛出生就會吃奶呢?這些都是天性,是遺傳下來的東西。善,類似也是這樣的一種東西,是人類的天性。

    再說說惡。惡是心上壓了一個“亞”字,那總是不好的感覺。延伸開來,就是壞的,不好的東西。別人做好不好的事情,你會有噁心的感覺。你做了不好的事情,就是惡事,別人會有噁心的感覺。

    所以,善與惡,其實都是一種行為,一種是給人以美好,一種是給人以糟糕。如果孩子沒有帶好,那麼他的行為,就可能會是惡行。如果帶好了,孩子會做善事,給人以美好。

  • 8 # 何處是家鄉

    有人會問“善惡”是什麼,這挺好的,總比糾結於人“本善或本惡”要更有意義些。

    “善惡”是價值判斷的結果,價值認定要在世界觀確立的前提下認定,也就是說,不同的世界觀,價值判斷標準是不一樣的。這是從宏觀角度,也就是“人”的視野做出的分界。從微觀角度來說,每個人、每個群體、每個民族、每個國家所處的情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價值區分。

    當然了,就“人”的角度而言,價值分類雖然最有意義,但難度也最大,需要思考的深度也最深,也是極難做到的。我們一般人不會進入到這個思境裡考慮問題,主要是思想家們為我們考慮。

    普羅大眾考慮的主要是,以“我”個人或“我的”群體為思境的“善惡”區分。因為“我”或“我們”的利益是隨時變化的,因此這種思境中的“善惡”標準會經常變異,前一時可能是符合“我”利益的“善”,後一時會變成違背“我”利益的“惡”。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糾結在一起,讓“善惡”根本無法區分。比如救人是善行,假如救的是敵人還是善行嗎?同樣,殺人是惡行,殺敵人是惡行嗎?一個很壞的人,但他的惡行沒有施加於我個人,甚至對我還有好的行為,當他遇到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幫不幫他?我們大多數時候會被這種糾結的情況搞糊塗的,無法做出清晰明確的判斷。其實我舉的例子還是比較極端的,沒有這麼極端的,但更復雜更糾結的事例比比皆是,讓生活中好似清晰明確的“善惡”變得極為難辨。

    不在“人”的角度,或者說不在世界觀的基礎上,要想清晰區分“善惡”真的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為什麼社會上經常因為某一個事件爭論不休?經過數不清的大討論,可結果又如何哪?基本上無意義,最後大多不了了之了,因為所有人都從個人角度看待善惡,結果當然就是,沒有結果了。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測試:一列失控的火車開來,前面有五個工人在修鐵路,旁邊有個岔道有一個工人施工,你掌握著扳道岔的權力,怎麼選擇?

    這個測試只是一種假想,有一個真例項子。有一幅照片很有名,非洲一次大饑荒,某個新聞攝影師到那裡採訪拍照。他的一幅作品是:因飢餓而快死去的孩子,後面立著一隻等著她死去的鶩鷹。作品震撼了所有人,罵聲伴隨而來,到底是該先救人,還是該先拍照?攝影師最後無法承受,自殺!

    攝影師的照片救了好多人,但那個快要死去的孩子也許真死了,這到底是善行,還是惡行?

  • 9 # 浮生未歇88215666

    這裡的善,和我們常人認知的善惡是兩個概念,我們成人,或者說社會普遍認知的善惡觀念是一種具有社會屬性和人類文化的概念。舉個例子,我們吃其他動物而不吃人,這是我們社會演變出的一種文化價值觀念,我們的祖先也吃同類的屍體,但是他們卻不認為這是惡的,是錯誤的,這是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認知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OTA小魚人怎麼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