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羊先生影視匯

    電視連續劇《天路》我未得看全,只在偶然間從電視上看到了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一曲,我被那高亢、清新的音樂及演唱深深地吸引,這是首難得一見的好歌。後來,我從歌曲編輯部找來了《歌曲》(1996年第2期)好好地詠唱了一下,越唱越覺得作者的手筆之巧妙。一句起腔:“呀啦索哎---”民族風格的確立,地域、地理的規範,特定環境、特定情感的處理都在短短一個樂句中體現出來,手法之簡練,處理之巧妙,表達之得當,絕好地達到了作者所要的一種境界。可謂先聲奪人,奪人先聲。這一樂句是為這首歌曲的引子。     歌曲的第一樂段是追憶思索敘事的四個樂句:      第一段歌詞: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千年的祈盼,   難道說還有無言的歌,還是那久久不以忘懷的眷戀。   第二段歌詞:   是誰日夜遙望著藍天,是誰渴望永久的夢幻,   難道說還有讚美的歌,還是那彷彿不能改變的莊嚴。   第二個樂段是問答式的三個樂句:   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連,   呀拉索,那可是青藏高原?   反覆後的第二樂段,前兩句重複,第三句:那就是青藏高原。至此,全曲結束。   一二樂段之間只用了五個音符61236--         哦 作轉折,歌曲的意境也由平坦的掃描,而悠悠間仰視環顧,將連綿起伏的山巒一一收入眼底,節奏緊緩之對比,情感境界之對比都極其順暢地處理好了。整首歌曲的旋律寫作極富西藏民歌風味,起伏大,松馳舒展高揚,清新優美。每個樂句都有閃光之處,都是那樣地有味道,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一點,作者的《青藏高原》與《為人民服務》的寫作有同工之處,即詞曲的寫作都發自作者本人的胸臆,故情感的抒發相當一體化。   從歌曲的藝術風格、音樂語言特色、歌曲的曲體結構這幾個歌曲創作的關鍵因素看,作者作得是非常之好的,風格堪稱濃郁,語言堪稱精練,結構堪稱緊湊。   從作者《青藏高原》的寫作看來,可以明確一點,即他全身心地融入了青藏高原,深深地被青藏高原的風貌氣勢所震撼;極其用心地體味了那裡的建設者的心靈,他更真切地感悟到了生活在那裡的藏族人民的心靈世界,否則他不可能那樣出神入化地將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自己的作曲技巧不露痕跡地投入了西藏民歌的真情底蘊中去,似乎也可以反過來說,他如果不是真真地感悟到這一切,也不可能將西藏民歌的真情底蘊融到自己的情感世界。兩者是那樣地不可分割,水乳交溶,是否也就恰恰說明了作者之藝術處理的恰到好處?!藏族民歌的風味,人民是熟習的,喜愛的,它松馳的然而又高亢嘹亮的歌唱風格,令世人陶醉。這在作曲家創作的歌曲中是很難得地道地傳達出來的,張千一作得堪稱地道。   不能辯證地看問題,恐怕不能接近真理。《青藏高原》的寫作,作為一首獨立於電視連續劇之外的歌曲似乎有所欠缺,其意趣雖清新高潔,但卻不夠完整。歌曲緊密地與電視連續劇結合在一起時,它透露出了一種讚揚和銘記築路的華人民解放軍的功績的意旨。歌曲一旦獨立出來,便看不到了這一點,而且,歌曲的兩段歌詞,其旨意也不夠連貫;“我”面對著臥在青藏高原上的路了問,“是誰帶來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千年祈盼,”而後是“我”的感慨:“難道說還有無言的歌,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這意思是說,這無言的路就是最好的讚美人民解放軍的歌,這一句是最為精彩的。但下一句就不知所云,其語意和語氣都不夠明確,而歌曲發展的邏輯,在這裡強烈地要求一種肯定的句子,“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語態是確定的,語意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段唱詞也是在第四句上有缺憾。情況大致相同。   歌曲的第二段,“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連,呀拉索,那可是青藏高原?”這一句歌詞的大意可以這樣看;青藏高原,這一切你都看見了吧?結束句:“那就是青藏高原!”可以看成為;青藏高原可以作證。由此可見,這首歌曲應該是寓意的,但單單從歌曲本身直觀地看,卻又象是描景的。竊以為,一首短短的小曲,寓意如果是明確的,會令欣賞者更容易肯定它,接納它,否則,會不利於歌曲的傳唱和它藝術生命力的蒂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字才可稱為書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