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滅再現
-
2 # 荒村釣叟
比起崇禎和光緒,漢獻帝當傀儡的次數最多,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何太后的兄弟何進引西涼董卓進京勤王,董卓幹掉十常侍之後自己也不走了,引虎驅狼,虎比狼更甚,為了更好地把持朝政,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所以劉協從坐上皇位起就是個傀儡,後來王允用美人計讓呂布殺了董卓,獻帝高興了一會,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又打進京城幹敗了呂布,劉協第二次當傀儡,李郭二人後來被曹操打敗,獻帝又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三次當傀儡,曹操死後,曹丕上位,劉協又當了第四次的傀儡!自己沒什麼勢力,對手個個都是大軍閥,所以翻盤很難,而崇禎呢,內有李闖王,外有努而哈赤皇太極,朝庭裡養著耍嘴皮子的東林黨,籌款禦敵時,連自己的老丈人都不願意出錢……,可謂裡外夾擊內憂外患,也很難翻盤,光緒可能最易翻盤吧,上邊只有一個老巫婆,自己也有支援他的眾多粉絲,前期百日維新也已經翻過盤一百多天了,如果找人幹掉老巫婆,維新可能會走得更遠!
-
3 # 今學古玩
我覺得是崇禎!
那為什麼說崇禎是翻盤最容易?
因為崇禎雖然面對的問題也非常嚴峻、並且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的困境,比如天災人禍、小冰期、內憂外患、連續一百年左右的朝政荒廢滋生了難以想象的貪汙腐敗問題。但其實崇禎手上並非是無牌可打。雖然沒辦法解決很多根本問題,但是勉強維持著大明朝廷繼續掛個名,徐圖後進還是可以的。但是崇禎皇帝雖然勵志中興,但是缺少政治頭腦、過於浮躁心急、沒有統治一個帝國的格局、也沒有帝王的眼界和能力。
那為什麼光緒面對的是最難翻的盤?
因為光緒面對的是以下幾個問題:
1、自己大權旁落,階級利益難以撼動,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而朝臣對慈禧的垂簾的行為已經默許甚至認可,這是最苦惱的,就算想要革新變法,觸犯了封建主利益,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
2、光緒面對的是一個封建時代的終結、是兩百多年演變的代差,是翻天地覆的改變,光緒也沒辦法進步到從文化、思想上改變國民性格,仍然停留在封建愚民階段上,想要在時代夾縫下得以翻盤,絕不是幾個人可以改變的了的;
3、清帝國面對的不是一個敵人,而是基本上來自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帝國的侵略。當時是殖民主義浪潮下,帝國主義殖民甚至是爭前恐後的,想要以一箇中世紀封建農業國去PK數十個近代熱兵器國家的殖民侵略,是不可能勝利的!
相對而言,漢獻帝的開局,翻盤難度55開!能不能翻盤全靠運氣!
漢獻帝是個聰明人,至少不是昏君,也不甘心當傀儡!但是他確實是曹操手上的傀儡。
漢獻帝翻盤的容易體現在:無實但有名,朝廷還是漢家的朝廷,天下名義上還是要掛著漢家的旗幟。普天臣民對漢獻帝是知道的、也是認可度、甚至不少還是忠誠的!朝廷官員也還是董卓進京前的原班人馬,忠誠漢獻帝的不在少數,就連曹操手下也有荀彧等人是忠於漢室的。漢獻帝可以自己打好自己這張IP,為天下勤王之士豎起大旗!
漢獻帝翻盤的難點在於:漢獻帝的翻盤優勢和小算盤全讓曹操看出來了!曹操可是何等人物?想脫離曹操的控制是很難的,只要曹操完全牢牢控制住漢獻帝的一舉一動,漢獻帝想說個話都不行,估計漢獻帝也很難做成什麼事情。所以漢獻帝能不能翻盤,真就得看運氣了,因為時間利於曹操不利於漢獻帝,時間越往後拖,漢室天下的觀念和影響力就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衰弱,雖然漢獻帝並非最難翻盤,但也完全是困難開局!
-
4 # 故事雜譚
末代皇帝中,我覺得漢獻帝翻盤最難,崇禎翻盤最容易。原因如下:
首先說說漢獻帝,縱觀漢獻帝的一生,沒有一刻掌握過實權。東漢中期開始,先後經歷了外戚干政,宦官專權,黨錮之禍,皇帝自己的性命都掌握在有權的宦官和朝臣手上。劉協因被董太后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劉協後來逃出長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一個連自己的性命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上的皇帝,所以翻盤幾乎是毫無可能。
下面再說說崇禎皇帝。崇禎當上皇帝后不久在誅滅魏忠賢勢力的同時,也促使明末龐大的文官勢力更加膨脹。整個東林黨文官集團幾乎是江南富商、地主勢力的代言人。取消工商稅,而把徵稅物件加重到本就苦不堪言的農民身上,逼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對待後金上,因為性格多疑,中了後金的反間計,凌遲處死了袁崇煥,徹底傷透了關寧鐵騎一幫人的心。最終因為崇禎自己的剛愎自用、獨斷多疑。導致了步步皆輸,最終吊死在煤山上。
所以,歷史上的崇禎若能改掉一些多疑的毛病,一些措施得當的話就不會有這樣的下場了
-
5 # 舊時樓臺月
漢獻帝、崇禎、光緒都是各自王朝衰敗時期的統治者。他們最終都沒有一舉遏止國家滅亡的頹勢,也就是說翻盤!由於綜合因素的不同,我認為最容易翻盤的是崇禎皇帝,最難翻盤的則是光緒皇帝。而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根據他們的個人能力、個人所處環境、以及時代背景來分析的。
從個人能力來看雖說崇禎帝最終沒能夠中興大明王朝,甚至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但他並非是“亡國之君”,而且他的個人能力是要強於光緒皇帝的。
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年~1644年),他於1627年即位,當時他只有18歲,即位之初,他便憑藉自己過人的膽識和出色的政治手段把權侵朝野的魏忠賢及其黨羽一舉剷除,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使得朝局風氣有所扭轉改善,面對農民起義和後金入侵的內憂外患的局面,大膽任用能將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委以重守邊關重任,大明王朝一度出現了中興的啟機。
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於1875年即位,但當時的他尚且年幼,僅4歲,所以要分析他的個人能力便只能從他親政時算起,也就是1887年,此時的光緒皇帝雖然已經親政,但他並沒有太多的個人想法,即使他意識到了朝政一直有慈禧太后掌控著,但他卻沒有任何措施去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相比於崇禎的膽識而言,還是有一點差距的!
再看他親政後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開展戊戌變法。1898年,距甲午中日戰爭已經爆發已經過去了4年,《馬關條約》的簽訂,過去了3年,此時的還光緒皇帝也有27歲,意氣風發的他被康有為所提倡的變法所吸引住了,於是便大刀闊斧的開展了著名的“百日維新(戊戌變法)”,但是由於光緒帝沒有認清事實,沒意識到此次變法得罪了包括慈禧在內的朝中眾多既得利益者,同時,對於改革措施的實施他也沒有循序漸進,而是急於求成,甚至天真的相信袁世凱,最終,這場變法帶來了一場政變,僅僅百日便夭折。戊戌六君子被殺,光緒皇帝也因此被囚禁,完全失去了奪權的可能性,更別說在他在位期間能夠翻盤了!
從個人所處環境來看從個人所處環境來看,崇禎皇帝的處境也是優於光緒皇帝。
崇禎皇帝即位時,朝中諸多大臣還是非常嫉恨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迫切希望新上任的皇帝能夠肅清朝局,整頓朝風,維護皇權。所以朝中諸多大臣還是給了崇禎皇帝動力和支援,使得他能在段時間內剷除閹黨,執掌朝政。為奪權執政,中興大明提供了可能。
而光緒皇帝就比較慘了,他在即位時,年僅四歲,連吃飯穿衣都要他人照料,等他好不容易成年親政時,又發現他對於整個朝廷來說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因為慈禧已經垂簾聽政幾十年了,朝野上下諸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等文臣武將都是她的人,也就是說,大清國的政權、軍權都在慈禧手上,而光緒只是大清國的象徵罷了。
即便他想真正掌握權力,也只能看慈禧的心情和壽命,朝中說的上話的大臣都沒有過讓光緒奪權執政的想法,光緒想透過政變成功奪權的機率幾乎為零(可以參考戊戌變法和戊戌政變)。
從時代背景來看要說時代背景,兩位皇帝的處境都是非常艱難的,總結出來就是八個字:內憂外患,風雨滿樓。但是仔細分析的話,他們所處的“內憂外患”時代背景還是有區別的,並且,崇禎皇帝所處的時代背景要相對優於光緒皇帝。
首先,來看看崇禎皇帝所處的時代背景:
●第一,朝廷閹黨專權,貪汙腐敗風氣嚴重,黨爭激烈,朝風萎靡。(崇禎即位後才有所改變)。
●第二,自萬曆三大徵之後,國庫空虛,國家根基開始動搖,同時崇禎年間天災不斷,民不聊生。史料記載:崇禎六年(1633年),全陝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想要了解的可還看電影《大明劫》)
●第三,西北部流寇四起,農民起義不斷,勢力較為大的有張獻忠和李自成。東北部,後金崛起,努爾哈赤、皇太極屢犯邊境,侵蝕大明國土。
再來看看光緒皇帝所處的時代背景。
●第一,鴉片戰爭爆發,大清國國門洞開,大清走向近代的同時,也開始遭遇著列強和帝國主義的輪番壓榨,從《南京條約》到《辛丑條約》大清政府所面臨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賠款割地成為了家常便飯!
●第二,農民起義不斷,最為嚴重的是“太平天國運動”,持續了13年之久,一度佔據了大清的半壁江山。同時,這13年的戰亂,民不聊生,死傷百姓不計其數,嚴重製約了大清經濟的發展。
●第三,西學東漸,西方的先進思想不斷傳入中國,“民主”“共和”“平等”等先進理念不斷衝擊著封建君主專制的統治,大清面臨著五千年來未有之變局。
也就是說,從時代背景來看,兩位皇帝所面臨的困難,肩負的任務都是非常之重的。都需要解決“內憂外患”這一基本問題。
崇禎皇帝所面臨的問題,是中國幾千年來封建朝代末期所較為常見的一個問題:內憂外患。
崇禎皇帝所面臨的問題的確很嚴峻,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翻盤!這主要是牽扯到了一個朝代的“氣節”問題,眾所周知,後世對大明王朝的評價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崇禎皇帝也是太過於注重氣節,在北京城淪陷之時,選擇自縊殉國。倘若他早先選擇放棄國都北京,帶群臣過江遷都南方,等待時機,整頓三軍,還是有希望收復失地,實現“翻盤”的。
但是,相對於崇禎,光緒還得面對的是最為艱難,也是不可逆轉的一個問題:歷史潮流!
什麼歷史潮流?即從整個世界來看,當時的潮流就是:民主、共和。不同於中國封建時期的改朝換代。清朝自鴉片戰爭之後,新思想不斷湧入,這對他們傳統的專制理念的衝擊是致命的!
也就是說,即使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中成功了,從慈禧太后手上奪回了權力,他所“翻盤”的也只是自己幾年短暫的統治時期,大清的滅亡也不過是延緩了幾年而已,因為,新思想、新潮流已經開始衝擊著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試問,誰能夠逆歷史潮流而行呢?
-
6 # 上策視覺
光緒怎麼變成末代皇帝了?溥儀被你吃掉了?不過還是回答下你的問題吧,光緒也算未代吧。
這三人中,崇禎最容易翻盤。
崇禎吊死煤山的時候,大明王朝尚未到氣數已盡的程度。李自成起義軍只不過是一股流寇,滿清八旗還被吳三桂擋在山海關,明帝國還有非常雄厚的軍事實力和戰略縱深。假如崇禎先避李自成鋒芒學宋朝遷都南渡,極有可能變成坐山觀虎鬥,先看李自成和多爾袞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然後再揮軍北上收拾舊山河。可惜崇禎志大才疏,死要面子活受罪。
最不容易復國的是光緒。通古斯野豬皮政權到了光緒時候內憂外患,已是腐朽不堪無力迴天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激發了漢人的民族主義血性,佔國民絕大多數的漢人普遍認為國家和民族的恥辱是清政府造成的,光緒這個皇帝和他的統治階級政府一道被全華人民都視為非法的存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宣言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所以光緒也好,宣統也罷,都是最不可能翻盤。
-
7 # 寒月不知夢
首先要說,這三位皇帝都不是昏君,他們都是值得同情的,也都為自己的帝國努力過,但是都最後無濟於事。但是他們都是個人能力不足,沒有挽大廈於將頃的能力,可以說都是普通人,如果光獨善其身,倒是可以。
再說他們自己的外部環境,都是帝國末路,從上到下整個官僚體系,都腐朽到沒辦法修修補補的程度。百姓對舊官僚已經痛恨到底,不是某一個人能改變的。
翻盤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個帝國又煥發新生,意味著權力重新歸於已手,這顯然是極其困難的。
再說一下他們各自的特點,劉協一生都在為著恢復大漢的光輝努力,他與曹操既是仇敵也是合作伙伴,他與曹操努力修復了自董卓亂政後,各個地方政府無視大漢中央的格局,同時在北方屯田安民,恢復國力。雖然他也曾經想過除掉曹操重掌大權,但是發現不可能後,就轉為積極與曹操合作,恢復生產秩序,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仁而愛人,這是漢獻帝。
崇禎呢,就有些書生意氣了,一上臺就剷除閹黨,北抗後金,一開始還是搞得不錯的。但他聽信謠言,殺了支撐帝國的擎天袁崇煥,致使遼人在關外橫行。再加上長年的徵遼費的重擔,農民不堪其重,爆發的流民起義,最終攻進北京,毀了明朝。有人說如果崇禎南渡,坐鎮南京,說不定最少可以出現南北朝的局面,至少可以當個趙構,但是,那就不是崇禎了。君王死社稷,寧折不彎之氣節,這就是崇禎。
光緒帝,就有些糞青了,盲目而愚蠢。既錯誤的聽信了書生言論,在本就沒有力量的前提下,觸及舊貴族利益,害人害己,這是盲目。又將希望寄託於投機派,榮祿,袁世凱,這是愚蠢,斷送了中國最後一次可以透過君主立憲富強的道路。如果可以多熬幾年,等到慈禧逝世後,再維新變法,或許,我們中國就可以在統一的前提下,變富變強,所以告誡我們年輕人,要想成功,還是該有足夠的毅力和耐心。
最好翻盤的是崇禎皇帝,如果他知恥而後勇的話,或許是真的可以締造一個新的南宋,畢竟古代坦克,八旗軍騎兵,不適合打水仗,他完全可以到南方,打水戰,然後沿著太祖的路子,把少數民族打回去。
光緒呢,慈禧活著的時候,是基本上沒希望的,也是最難翻盤的,如果熬到慈禧去世,那他就是最好翻盤的。只要熬的過慈禧,慢慢培植自己的勢力,完全有機會,既富強了國家,又掌穩權力。
漢獻帝就真的難翻盤了,無論是曹操,還是他的繼承者,都是當世人傑,若他真敢翻盤,就不是他翻人家,而是人家曹氏翻他了。畢竟,無論士兵,將領,還是謀士,都是人家自己發掘帶出來的,整個新政府,除了披著漢的旗幟,裡裡外外都姓曹。
-
8 # 昌舍工程沈先生
漢獻帝最容易翻盤
因為漢室忠臣其實更多!
當時既沒有外敵入侵,也沒有農民起義,只不過就是軍閥割據。
漢獻帝是被董卓嚇破了膽。
最難的是崇禎
因為崇禎是被自己作死的!
內閣貪腐,不信外臣
最傻逼的也就是這個皇帝!!!
至於光緒,他並沒亡國
他沒有領會慈禧的想法
對大局把握欠妥
戊戌變法光緒已被還政,但他的變法確實缺少火候!
-
9 # 王牌小太史
古時候的末代皇帝都比較的苦,因為一個朝代的結束一般不是一代人的過錯,它的衰敗是好幾代人積累下的惡果。那這些末代的統治者有機會力挽狂瀾嗎?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背景條件,我覺得這些個末代的統治者裡面,最容易翻盤的就是明朝的崇禎,最難扭轉戰局的就是近代的光緒。(溥儀已經不算了,姑且就把光緒當末代皇帝來說吧)
說到崇禎,我們就得說說他當時乾的最漂亮的一件事——徹底剷除魏忠賢及黨羽。這件事說起來容易但是做上去卻沒有那麼的簡單,要知道,那時候魏忠賢勢力已經發展了幾十年,朋黨眾多,一不留神崇禎就會給自己惹上殺身之禍。當時十八歲繼位的崇禎皇帝憑著自己超乎常人的判斷力和機制靈活的手段,直接就把權力收歸到自己的手裡,這就體現了他不俗的個人能力。面對之後的農民起義和後金夾擊,崇禎都能夠知人善任,妥善的化解一個有一個的危機,甚至說差一點明朝就可以再度抬頭了。
並且崇禎當時接受的朝堂並不是一盤散沙,裡面還是有很多可以任用的人才的,也不缺乏忠心於皇室的臣子,崇禎在一些事物的處理上能夠得到很多的支援和理解,這就給他收歸權力整頓王朝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崇禎最後的失敗也並不是全域性崩盤,而是他自己挺不過首都被攻破這道坎,要是他不那麼剛烈直接找棵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是選擇生存下去找準機會東山再起,時局還不一定會怎麼發展。所以我覺得崇禎皇帝還是有比較大希望再維持大明光輝的,只不過他自己沒把握住一些機會。
和崇禎相比,光緒明顯就慘很多了。他壓根就沒有什麼有能力的大臣支援,在背後擁護他的只是一些讀書人,他手上連兵權都沒有,一直被太后壓得死死的,不用說重整大清了,他連自己的安全都沒法保證。再者說,光緒四歲就登上這個位置了,那個時候的他什麼也不懂,等到他反應過來懂事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了,他想收歸權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光緒在膽識和判斷力上都不是特別的出眾,他唯一能拿的出手的"變法"運動,也因為他自己的急於求成,只進行了一百天左右就被扼殺了。由此可見光緒沒有分析事物的能力,他在作出判斷的時候不會去思考當時的環境,甚至說他很輕易的就信任了當時頗有野心的袁世凱,從他的這些行為我們就能看出他不具備一箇中興君主的條件。
再者說了,光緒面對的可不只是內憂外困,還被世界發展的潮流壓制著,當時的大清已經落後外界幾百年了,就算是他有中興的想法和能力,現實也不允許他逆天改命。這和之前的改朝換代完全不一樣,這是一個制度的變革,光緒這樣一個年輕人根本沒有以一己之力改變大清制度的能力,他也不能逆著整個世界的潮流,所以說結局註定是悲慘的。
回覆列表
都難,也都不難。光緒應該是最難的因為慈禧勢力太大,但如果夠狠秘密派刺客刺殺慈禧其實翻盤了後難度會降低很多,照著日本的改革走就好了。獻帝只有一次機會但很好把握,壓制住王允不讓他清算涼州軍。涼州軍不反,盧植,皇甫嵩不死。大漢就沒太大問題,再要求各地各遷徙幾百戶進京。很容易就能恢復兩京洛陽的人口。其他諸侯就不至於作亂了。崇禎機會最多隻要抓住幾個基本,政治平衡不撤兩廠,讓宦官監督文官打擊黨派。打擊走私商人斷絕女真的糧食來源。徵收商稅填補國庫。取消皇親的經濟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