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印度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後,失業的年輕人和賺著微薄利潤的企業並沒有分享到多少紅利。2018年三季度,印度實際GDP增速為7.1%,連續四個季度超過7%。普華永道預計,2019年印度GDP增速將為7.6%,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版“漂亮500”上市公司(在印度證交所上市的市值前500名公司)利潤佔GDP比重跌至十五年新低,全年就業市場增長几乎為零。
7
回覆列表
  • 1 # 創業者路人甲

    這要從印度的國家經濟結構來看,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但農業技術生產力很低 ,再加上種姓等級作風很嚴重,財富都掌握在極小部分人手中,據經濟人雜誌統計12%的印度人掌握了全國近82%的財富,印度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是軟體業和製藥企業 及國外就業的喬民所匯回的外匯,落後的基礎建設,沒有配套的產業鏈,政府部門的腐敗,再加上國內各個邦之間因為宗教矛盾經常發生內亂 ,一但他的支柱產業被其他國家趕超 ,他的經濟發動機就會停滯,所以說印度是一個增長極不穩定的國家,而且印度很難接受外部先進文明的影響,城市街道到處是牛 豬 大象 ,再加上印度人沒有華人的勤勞上進 ,當然我不是說印度人不行,只是認為印度表面上的經濟增長其實是極少數部分人帶動的增長,增長的基礎還是在那部分人,基本沒有彙集到大部分人身上,所以絕大多數人沒有感覺到經濟增長帶來的變化,這就是印度現在的現實情況。

  • 2 # 錦繡中源

    近年來印度經濟增長確實很快,其經濟增速基本維持在7%以上,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按常理來說,高經濟增速率會帶來高就業增長率,但印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其高經濟增長率卻沒有帶來高就業增長率,究其原因,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印度農業吸收了大量的勞動人口,但由於生產力停滯不前或其它因素,農業勞動人口已經趨於飽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的能力在減弱。

    其次,印度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基礎設施落後,工業化水平低,尤其是製造業發展不足。製造業吸納勞動人口眾多,市場空間足夠大,而且對一個國家技術的提升至關重要,是所以大國都在極力競爭的產業。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其人口數量已經超過13億,未來幾年很有可能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發展製造業對印度來說本來就會帶來很多好處,但印度製造業卻發展得比較慢,其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只有15%左右,而同樣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近30%。當然了,莫迪總理上臺後推行“印度製造”計劃,希望把印度製造業產值佔GDP的比重在2025年前提升至25%。

    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是最大的。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它的第三產業,貢獻了GDP的60%以上,比其它發展中國家高很多,第三產業沒有第一、第二產業吸納的人口多,因此印度高GDP增長率只有部分轉化成了就業機會的增長。

  • 3 # 洪鐘財經

    按照正常的經濟學邏輯,經濟規模擴大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印度又不是一個自動化水平很高的國家,工廠擴大規模總是要招人的嘛。

    但尷尬的是,儘管經濟總量連續高速增長,但印度的就業率卻始終不正企業的盈利狀況也不容樂觀。

    根據印度一所大學的分析顯示,2011~2016年間印度幾乎所有的邦失業率都在上升。年輕人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業內也在上升。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新聞,說印度某地提供了公務員崗位,結果有幾千上萬人報名。

    印度這種“無就業增長”的經濟現象是由其產業結構所決定的。印度作為一個工業化程序中的國家,本來應該有很大的製造業規模,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很興旺。畢竟,製造業才是吸收勞動力就業的主力部門。

    但奇怪的是,印度的製造業規模很小。想到讓你感到震驚。2017年,印度製造業增加值3895億美元,佔其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僅有15%。一般來說工業化程序中的國家,比如中國、印尼、馬來西亞,製造業佔GDP比重一般要達到20%以上。

    印度製造業比重僅有15%,這太低了,不僅低於工業化程序中的國家,甚至還低於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日本、德國、南韓三個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製造業比重也超過了20%,南韓甚至高達28%左右,接近中國。

    當前印度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依靠服務業推動,而且主要是金融、電信、軟體等現代服務業,屬於知識密集型產業而非勞動密集型產業。印度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要轉移出來,主要出路就是服務業。然而由於他們接受的教育程度有限,進入不了高附加值的行業,只能進入低端服務業,這實際上對於消除貧困,分享改革經濟成果是不利的。

    我們常聽到經濟學家談一個詞,叫做“人口紅利”。但對於印度來說,這個詞似乎不太適合。因為它的製造業不發達,人口越多越難消化,失業率會越高。只有大力發展製造業,龐大的剩餘勞動力才能找到工作,才能消除所謂的“無就業增長”經濟問題。

    這不,莫迪上臺以來,一直大力鼓吹印度製造,實際上效果卻並不明顯。

  • 4 # 凱恩斯

    多少認還記得一個經典而傳統的遊戲《帝國時代》,戰略遊戲製作一般需要有一些社會學認知基礎,基本上一個國家的發展,經濟、科技、社會體系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科技就進入了工業革命,同時社會變革也產生了,封建制度想資本主義商業社會挺近。我們有一些歷史教訓,生產力不匹配,所以我們才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調子,之後一路順遂。經濟、科技、社會體系不是誰決定誰,而是相互賽跑,齊頭並進。

    印度,就是《帝國時代》玩卡機的典型,玩家不在,自然發展。印度社會雖然有工業企業,但是種姓制度依然深入,雖然有教育,但是佛教文化根深蒂固。你可以說他基礎設施差,但是為什麼基礎設施這麼差?如今印度GDP人均2017年是1940美元,而2017年中國已經越過了9000,今年都快上萬了。而同樣在1940美元階段,我們中國的GDP增長基本上是10%以上的。

    我們的確加了點輔助,比如信貸,比如產業政策,這些政策的確有副作用,但是在一個社會發展的初期,這些政策十分有效,那些明顯不合理的資源配置,那些人力資源的耽誤,透過這些提前開支,統統被合理安排。同時社會也進步,環境也改善了,老百姓聰明多了,教育也得到了重視。這是因為,這些政策雖然有些透支未來,但是他在短期內製造了機會,防止了社會固化,讓大家又奔頭。

    印度當然做不到,印度整個社會尚未發達,卻已經固化,機會很稀少。除了種姓制度,還有各種保護主義,所以外資在印度大量囤積在金融領域,而不是實體經濟,外資熱心炒股票而不是去開廠子,招工人。由於社會固化,人們也十分安心自己的生活現狀,中國外貿小哥高效疾馳的景象,印度見不到。

    社會固化導致印度這盤遊戲玩卡機了,經濟,科技,社會體系都在停滯,並且相互掣肘。

  • 5 # 萬事皆空70

    印度在2018年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沒有之一,

    伴隨著印度經濟的高速增長,印度經濟出現一系列現象,股市上漲,外資大規模湧入,印度吸引外資規模已經超過了中國,成為外國資金包括中國的投資熱土,各項工業指標創新高,印度的水泥,鋼鐵,原油等大宗商品需求大幅增長,這一幕華人很熟悉,

    在印度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必然會伴隨就業率的提高,和企業利潤的增長,與印度經濟增長差不多的越南就是這個情況,越南工資水平迅速提高,背後就是因為勞動力市場需求旺盛,越南的企業利潤同樣大幅增長,

    不知道印度就業和企業利潤不增長的說法是從何而來?這種經濟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只有在經濟增長停滯甚至衰退的國家,才會出現就業和企業利潤不增長,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的計算方法非常簡單,就是gdp=政府稅收+企業利潤+居民收入,印度一年財富增長百分之七點幾?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不增長,那麼財富跑哪裡去了?難道這增加的財富全部被政府稅收拿走?印度gdp接近三萬億美元,按照百分之七點幾算,接近兩千億美元,也就是說印度政府的財政收入一年增加兩千億美元,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的經濟資料支援這個說法,

    而且,一個國家的政府把全部的新增財富據為己有從技術上也不可能,必須得大幅提高稅率,而稅率一旦大幅提高,超過經濟增長的承受力,經濟無法運轉,按照拉菲曲線原理,財富都被政府拿走了,企業就不願意生產了,印度人愛遊行示威,假如真的出現稅率大幅增長,那遊行示威的規模足以讓印度癱瘓,是不是莫迪政府不想幹了?

    因此,印度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就業和企業利潤不增長,每年新增的財富必須在企業,政府,居民中分配,

  • 6 # 星雲趙世

    水分,水分,水分!

    撿牛糞計入GDP!上山打捆柴也計入GDP!

    這種GDP你敢信?

    一頭牛每天拉粑粑10坨,有8個人盯著。10坨撿起來了,計入GDP了,問題是誰好意思說這8個人就業了?

  • 7 # 白刃行走

    2018年,印度除了在GDP增速方面拔得頭籌,還有這幾方面的突破。

    1 印度股市規模7年來首次超過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成為全球第7大股市。2 還在汽車銷量上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並有望在三年內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

    有人經常喜歡用印度的牛市來對比中國的A股,說中國股市還不如印度,可是要知道過去印度的長期大牛市主要是透過通貨膨脹來完成的,如果A股市這樣的牛市,那麼我情願不要。1980年以來,印度的通貨膨脹持續增加,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印度貨幣對美元貶值超過1倍,同期的人民幣對美元反而是升值的。

    雖然如此,這個資料依然是不完全太可信的,因為統計會有很多問題,比方說中國以前很多的小攤販、農民工等等都不被納入到統計中來,印度也會存在類似的問題,但是上市公司企業利潤佔比GDP比重達到歷史最低位,這個資料是相對可靠的,而且印度的上市公司的數量超過了5000多家,基本上涵蓋了印度的主要企業,比A股還要多將近2000家。企業的營收才是GDP,利潤不是GDP。這說明印度的經濟增長潛力在下降,因為不賺錢的企業是不可能持久的,雖然目前來說,印度受益於人口紅利而得到快速發展。

    可是稍微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印度不是中國,中國當初在這個階段的增長率在10%以上。印度內部的問題依然是阻礙印度發展的最大因素。

    這個資料還說明了印度的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經濟發展初期,自然是進行工廠招人,從事密集型產業,這才是工業化的基本過程,特別是大國經濟發展過程《PS之前寫過一篇大國經濟的一般發展過程》,必然會伴隨著農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新增就業增加,這些都是會納入統計中來,可是資料沒有變化,說明工業化的程序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好轉,農業人口轉為工業人口方面的進步並不高。這反映了印度在經濟結構發展方面的問題,在走向“印度工廠”的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8 # 波士財經

    好吧,先看一下印度經濟的三個資料。

    1、IMF預測,2018年全年,印度的GDP增速為7.3%,2019年將達到7.4%。

    2、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MIE)稱,印度10月勞動參與率僅為42.2%,是自2016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資料顯示,2018年印度就業市場增長几乎為零。

    3、印度研究機構Motilal Oswal上週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2008年-2018年的十年間,印度企業的盈利困境已經導致“漂亮500”上市公司(在印度證交所上市的市值前500名公司)的利潤佔GDP比率從5.5%下降到2.8%,為十五年來最低水平。

    包括私營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利潤佔印度GDP比重從2008年的7.8%降至2018年的3%。

    為什麼在經濟高增長的同時,就業率增長几乎為零?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是印度的經濟發展模式。

    印度製造業發展其實目前依舊很落後,而就業歧視製造業提供相當大的比例,尤其是傳統制造業。但印度在這一方面與中國不可同日而語。印度真正發達的產業,也就軟體,著一個行業核心在於智力、技術,對普通就業幾乎沒有什麼促進。

    其次,外資大量進入印度,但主要集中在資本市場。

    2018年,印度股市規模7年來首次超過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成為全球第7大股市。印度資本市場得到外資的大力加持,有效促進GDP數字的好看,但這個行業,其實對就業也沒有什麼大的促進。

    還有,印度還是一個農業社會,但印度的農業吸納力大量就業人口,結果又達不到美國那種大規模集約化現代農業,而且吸納新增就業人口及很沒有,因為就那麼些土地,伴隨技術進步,需要的就業人員是越來越少。

    由以上綜述可以判斷,印度就業新增人口幾乎為零是可以理解的。

    更關鍵的是,印度人口增長速度太快了。2017年,印度人口達到13.39億人。2016年,印度人口為13.12億人,也就是一年新增人口2700萬人,這是一個讓人恐懼的數字。如果印度人口按照這樣的速度增長,差不多在2020年,印度人口就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

    一年增加一個葉門人口,怎麼能養活?怎麼能提供這麼多就業崗位?而且新增人口以後不斷成長,年輕人就業是一個大問題。這是一個恐怖的社會問題。

    以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每年新增就業人口也才1300萬左右,印度何德何能一年有超過2000萬新增就業崗位?

    因為就業增長趕不上新增人口的速度,最終會演化成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這才是印度最大的問題。要知道,印度國土面積不到300萬平方公里,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雖然印度可耕種面積達到153.5萬平方公里,比中國隊150.4萬平方公里略多一點兒,但中國的農業比印度要先進不少。

    所以印度的問題已經出現,就是人口增長速度太快,而就業增長速度太慢,這回演化成一個巨大的問題。

  • 9 # 黃嘯偉1

    因為中國經濟也放緩 還有中國在搞製造2025 說白了就是技術革新 意味著粗放式發展在好技術面前越來越難以為繼 印度未來經濟不僅上升乏力還會出現震盪

  • 10 # 晨曦至夕陽

    就是印度的路走錯了 製造業建個工廠 需要起碼幾十上百個工人 這又是這個產業鏈上的一環 每一環都需要很多工人 自然就有很多就業機會 而印度發展的是服務業 甚至是服務外包這樣的產業 可能只需要幾個人或者十幾個人就完成工作了 並且 這不是產業鏈裡面的一環 無法增加就業崗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路運輸駕駛員的職業道德具體提出了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