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秋風蕭瑟落葉淒涼雨

    我一直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爆發時會氣的渾身打哆嗦。儘量控制吧,想發脾氣的時候,默數20個數,會好很多。我認為理智不一定多好,適當的發洩也是一種宣洩。

  • 2 # 孺子牛Owen

    首先要明白,控制情緒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並不是人人都具有的,它需要長期有意識地訓練才能擁有。如果是孩子,就從“延遲滿足”開始訓練;如果是成人,就要從自我覺知、自我暗示、自我放鬆開始訓練,或者求助專業心理師進行訓練。

  • 3 # Solider2

    情緒心理所引發的行動有著特別強烈的確定感,這是高效、簡化的看待事物的產物,但對理性心理來說,這些食物絕對令人困惑。塵埃落定之後,甚至在反應途中,我們會思考:“我這樣做是為什麼?”這說明理性心理在此刻甦醒,但速度沒有情緒心理那麼快。

    所以在情緒處於爆發邊緣的時候,要想想清楚,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子能得到什麼呢,要讓自己的理性心理佔據主導地位,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試著去溝通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 4 # 輕舟已過I未來可期

    要控制情緒,就先得理解情緒是怎麼回事?

    情緒,是由外在的人、事、物對我產生的負面的影響,或是他人侵犯了我的權益,或是掉入了一個無法突破的困境,又或是遭遇到了一場意外的不幸…

    比如,你工作的好好的,莫名其妙的被人打小報告,被老闆叫去談話,你感到非常的憤怒!!

    比如,你喜歡的球隊輸了球,你連續三天都鬱鬱寡歡!

    那怎麼辦呢?

    既然是「外圍世界」導致了我的情緒,那麼我要麼改變世界,要麼控制自己!

    所以,我們經常會選擇以下三種方式,來處理情緒:

    1. 發洩:

    內心憤憤不平,手心血流湧動,揮起拳頭,就往對方一拳打去!

    打人犯法...

    那我就摔東西!看什麼摔什麼,別給我看價格,哪個貴砸哪個!

    還是很殘暴…

    那我文明一點,我去胡吃海喝,吃到扶牆而出!我去瘋狂購物,購到一窮二白!

    2. 隱忍

    發洩出來好像左右都是傷害,而且顯得我很沒教養,我得注意形象!

    那我就控制自己的情緒,忍在心裡,什麼都不說,還你一副微笑的臉龐。

    實在笑不出來?

    那就讓我冷靜一會兒!我不攻擊別人,但請你也暫時別來煩我!

    3. 轉移

    轉移注意力,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忘卻這份傷痛或者憤怒的情緒,比如瘋狂工作,比如整天去打牌…

    總之,讓我的生活被其他事情填滿,不留給情緒發作的空間!

    但,這些方式真的有用嗎?

    相信你也許以上三種方式都嘗試過,但結果如何呢?

    發洩,對他人和自己都造成了二次傷害,也許還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隱忍,長期隱忍將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症,比如自殘行為...

    轉移,雖然白天能夠短暫的忘卻,而一到晚上,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負面情緒又會反客為主,造成嚴重的失眠…

    那怎麼辦?究竟應該如何處理情緒?

    如果把情緒,比喻成頭痛腦熱,我們會如何醫治?

    是忍住假裝沒事?

    還是在手上劃一刀,讓注意力轉移到手上的痛感?

    或者對頭部進行冰凍讓頭腦降溫?

    甚至乾脆把頭砍下來不要了?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處理方式很滑稽,但我們現在處理情緒的方式,就是和剛才說的頭疼醫頭的方式是一樣的。

    我們把情緒當成了「問題本身」

    我們會和對方說,請你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

    我們會和自己說: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頭痛,是意味著你身體的其他部分,可能出現了問題,需要你去處理,比如某個部位發炎了,或者身體感染了某個病毒等等…你得對症下藥才有效。

    但這還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那更好的治療方式是什麼呢?

    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想必大家在中學課本里都有看過,扁鵲第一次見到蔡桓公的時候,說“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意思是你有小病在面板紋理之間,如果現在不及時醫治,病情就會惡化,當時蔡桓公沒有理他..

    第二、第三次扁鵲見到蔡桓公,說他的病情已經到肌肉和腸胃了,蔡桓公還是沒有理他…

    最後一次,扁鵲說病已入骨髓,無藥可醫…

    5天后,蔡桓公果然身體劇痛難忍,但是等身體感覺到痛了,已經來不及醫治了,他便很快就死了…

    所以,真正厲害的醫生是治未病的,在症狀還沒出現之前,就把可能會產生症狀的原因給消除掉。

    情緒來了再想到要去控制,已經來不及了,情緒已經失控了!

    因此,要消除負面情緒的方式,不是等情緒來了再去控制,而是根本不讓負面情緒有可能出現!

    那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對情緒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什麼是情緒?情緒是由內在的感受,透過身體表現出來的狀態。這裡有2個關鍵詞:

    1. 表現狀態:

    情緒是一種狀態,不是問題本身。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消除狀態,發燒了,要找到是身體哪裡有炎症,是什麼部位出了問題,而不是隻在頭上敷冰袋。

    2. 內在感受:

    內在感受是導致情緒狀態的原因,那是什麼導致了不同的內在感受呢?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你現在正在參加一場培訓,很認真的在聽講,突然老師衝下講臺,搶走了你的手機,然後對你大吼一聲:“你爸媽小時候怎麼教你的?!上課玩手機,你懂不懂尊重人啊!你是不是有病啊!”

    然後當著眾人的面,越罵越兇...

    請問,你現在心裡什麼感受?

    一定是怒火中燒吧,是不是會立刻站起來懟回去?甚至握緊了雙拳,隨時準備揮舞?

    可是,如果你在上課之前,收到了這樣一條訊息:

    「今天給你們分享的這位老師,有點精神失常,今早出門的時候忘記吃藥了,你要小心一點...」

    這時候,又發生了剛才的一幕,請問你心裡又會是什麼感受?

    也許不是憤怒而是害怕了吧,不是想懟回去,而是想趕緊躲的遠遠的吧...

    為什麼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人,做同樣的事情,你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

    這裡有兩個原因:

    因為你對外圍世界的理解,發生了變化。

    原來是覺得老師是個正常人,現在變成神經病了!正常人做出這種行為是不可理喻的,而神經病做出這種行為就是情理之中的...

    2. 你對眼前問題,失去了掌控力。

    老師原來是個正常人,你這樣羞辱我,我是有辦法處理這種情況的,我要麼懟回去,要麼把你打趴下;可如果面對的是一個神經病,那我真不敢保證搞得過他,誰知道他會幹嘛,嚇死人了,還是走為上計!

    信念不匹配:

    外圍世界的情景,與你內在的BVR衝突,你覺得應該如此,而事實上事與願違。

    注:什麼是信念,什麼是BVR?請出門左轉,看我的專欄文章:第六課《你是第幾流人才?》

    比如,你覺得作為老師,應該彬彬有禮的,應該為人師表的,而他做出這樣的行為,是不符合你信念系統的預期的,你的情緒就自然會冒出來。

    就像我們情緒上來了,開口第一句話通常是:“你怎麼可以這樣!?”

    這就是對方的行為,和你心裡對他的行為預期不一致。

    2. 能力不足夠:

    你的能力能否解決眼前的問題?如果能解決,你會展現出「自信」的情緒;如果解決不了,你可能就會展現出「害怕」或者「恐懼」的情緒了。

    比如,你開啟家門,一隻蚊子飛進你家,你雙手一拍,吧唧,蚊子死了,你情緒沒有任何的波動;

    如果進來一隻老鼠,你女朋友在屋裡就會大聲尖叫,以示害怕,因為你女朋友搞不定它啊!而你拿起拖鞋,追著老鼠一頓狂揍,將它趕出了家門,這時候,你展現出來的情緒,叫做「勇氣」;

    而如果一開門,衝進來的是一頭老虎,那麼大聲尖叫,四處逃竄的估計就變成你了...

    所以,情緒並不是什麼外在事件導致的!情緒也從來不是問題!

    你的信念系統(BVR)無法理解眼前這個世界了,才是問題!你的能力無法處理眼前的這件事了,才是原因!

    ok,那麼我們具體該如何解開「負面情緒」這道封印呢?

    一 、長期調養(治未病)

    情緒一旦發作,是很難控制的,這個剛才我們已經說過。

    所以,功夫在平時,我們需要在沒有情緒的時候,好好調養我們自己的身心,讓負面情緒的狀態根本沒有機會出現,當別人焦慮、憤怒、悲傷的時候,你能自然的展現出淡定與從容。

    具體怎麼做?

    1.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你能力的提升,當你遇到同樣的狀況,你的情緒狀態會發生變化。

    普通人如果被突然拉到戰爭前線,面對機槍與炮火,面對流血與死亡,你展現出來的一定是害怕,因為你處理不了這麼複雜、這麼危險的情況,你在那個環境下完全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幹什麼,能幹什麼,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你甚至不知道該往哪裡走,腿都邁不動…

    內心裝滿了恐懼、害怕和無助…

    所以,每一個去前線計程車兵,都是要經過非常嚴格的訓練的:

    從體能訓練,到格鬥技巧;從槍械使用,到隊形演練;從戰術理論,到實戰演習;從隊友倒下應如何處理,到自己中彈該如何急救...

    你都得反覆學習、訓練、形成條件反射級的能力,才能被派到前線去打仗。

    這些是什麼?這些就是提升你在戰爭環境下的應對能力。

    只有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擁有了這些能力,你才能在槍林彈雨中奮勇前行;你才能在驚聲尖叫裡泰然自若;你才能在屍橫遍野處無所畏懼!

    英勇、自信、從容…這些都是有能力做保障的結果。

    2. 建立正面的信念系統

    信念,就是你理解世界的方式。

    你認為這個世界「應該」是怎麼樣的?你的朋友或者愛人「應該」是如何對待你的?你做了某些動作「應該」得到什麼樣的反饋?

    每一套普世哲學,每一個宗教神廟,都代表著一套信念系統,他們告訴你這個世界「應該」是怎麼樣的,人與人的關係「應該」是如何相處的,每個人「應該」遵守什麼樣的行為準則…

    他們之間沒有對錯之分,但是一旦你接受了某個信念,你頭腦中就會多增加一條「應該如此」,一旦周圍的世界出現不符合這個「應該」的情況,就會立刻觸發你的負面情緒,讓你悲傷或者憤怒!

    比如,今天是你和你老公結婚一週年的紀念日:

    你們約了晚上6點一起吃燭光晚餐。因此,你特地花了2個小時的時間精心打扮了一番,並提前1個小時來到了約定的酒店,等待你先生的到來...

    你原本以為先生也會特別重視今天的約會,也會提前趕到,可沒想到,等到了6點,先生還是沒有出現,你開始有點生氣了!連續打了2個電話也無人接聽…

    等到了6點40分,你的先生匆匆趕到,說自己在路上堵車晚了,你立刻氣不打一處來,對先生怒吼到:“你不知道今天什麼日子嗎?你為什麼不能早點出來?電話為什麼不接?你從來都是這樣!有沒有點時間觀念!你再看看你這衣服,你是來這裡上班的嗎?…”

    還沒等先生解釋,女士拿起包包就往酒店外面跑,完全忘了今天約會的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

    明明是一件小事,有必要發那麼大火嗎?

    因為在這位女士的腦海中,可能有這樣三條信念,被這次「遲到」給觸發了:

    1. 準時,是對人、對事最基本的重視。

    你不準時,就是不重視我,不重視這場約會,就是不愛我!

    2. 我如此重視這次約會,你也應該像我一樣重視。

    我為此化了2個小時的妝,提前1個小時到了酒店,你卻連一個準時都無法保證!還穿個服務員的襯衫跑過來是什麼意思?

    3. 我打電話,老公應該馬上接聽。

    你已經遲到了,也不知道發個訊息來道歉,我打電話你還不接,你到底想幹嘛?你心裡到底有沒有我?

    一旦現實情況,和腦海中預想的「應該」不符合,負面情緒就會奔湧而上,因為你的「世界秩序」崩塌了!

    如果女士腦海中的這三條信念不改變,那麼他們下次還會因為同樣的事情吵架,比如男士又穿錯了衣服,晚回了電話,遲到了20分鐘…

    而這些問題,也許當面對的是另外一個「信念系統裡對時間和服裝在意程度不高」的女生時,可能就完全沒有問題。

    因此,想要在同樣的情況下,表現出不同的情緒狀態,展現出善解人意與溫柔體貼,並不是在當場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你得改變自己的信念系統。

    那麼,你應該學習哪套信念系統呢?

    市面上有無數條信念,從論語到聖經,從宗教到哲學,從民間俗語到心靈雞湯…

    這些裡面都有大量優秀的信念、價值觀、規條,有些信念系統非常的完整。他們之間沒有對錯,你選擇其中任意一本拿來深入學習,都能改變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改變你對為人處世的理解,理解變了,情緒自然就會跟著改變。

    比如,學論語的人,遇到上面這種情況,她可能就會說: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已經發生的事,我們無法改變,沒必要說了,我們現在好好完成之後的燭光晚餐吧。

    比如,讀聖經的人,遇到上面這種情況,她可能會說: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他我就應該要無條件的接受他,從他的角度出發,為他著想,他遲到心裡一定也很難受,讓我對他再好一些吧…

    無論選擇哪一套信念系統,其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讓自己在這套信念系統下,能夠更容易獲得精神上的自由,不被煩惱苦難所困,能感受到幸福與快樂…

    那麼我在這裡也推薦一套,讓我自己受用終身的信念系統,供你參考。

    這套信念系統很短,只有12條,但是如果你能以這12條來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你與別人的相處關係,你的思維就不會被困死在情緒的牢籠裡,待人處事也會更加的寬容,心態也會變的積極。這套系統是NLP裡的12條前提假設。

    NLP的12條前提假設

    這部分內容有點多,稍微有點枯燥,但是很重要,請務必耐心讀完,細細回味~

    強調一下,這不是雞湯,而是一種理解世界的角度。

    1.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點,你們在不同的環境里長大,經歷了不同的人生,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和信念系統,因此對待同一個問題,你們會有不同的看法,你要學會接受和欣賞。你只有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才會尊重你獨特的地方。

    2.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

    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行為習慣等,只對自己有效,不應該強加給另外一個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不能施於人。

    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影響別人。我們能推動的,只能是我們自己。當你想要改變另一個人的時候,你的悲慘命運就此開始。

    3.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光說不練假把式,光有道理沒效果都是在胡扯。聽上去再有道理的道理,如果實際應用的時候沒效果,那就是沒道理。

    有時候我們會為了講道理而講道理,而忘記了目標是什麼。小孩才分對錯,成人只講利弊,只要行為和方法,在不傷害其他人的基礎之上,有利於目標的達成,就是好方法。

    4. 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我們瞭解世界的過程,是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捕捉外界資訊輸入到我們的大腦裡,構建出的一幅世界的樣子,而一個人的經歷是有限的,你永遠不可能看完世界上所有的角落,瞭解每個人遇到的每件事,過程中也會缺失很多資訊。就算是進入了大腦的資訊,也會被你的信念系統給重新編碼,被賦予新的意義。

    所以,你腦海中的這個世界不是絕對真實客觀的,而是主觀的,你遇到的所有事情,本身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所有的意義都是我們根據自己的信念系統,人為給加上去的。

    因此,如果你想你的世界變得更好,你無需改變外面的世界,你只要改變自己腦海裡的世界,你的人生便會有所不同。

    5. 溝通的意義在於對方的迴應

    每個人大腦裡的世界由於都是主觀的,對外界輸入的資訊會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編碼,所以,你說的一句話,在對方聽起來也許就是另外一個意思。

    因此,在和對方溝通的時候,你不應該只關注自己說了什麼,而是要關注對方聽到了什麼,理解的程度到哪裡,對方的迴應,才是你這次溝通的效果。

    6. 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這一句比較好理解,我就不做解釋了,用謝霆鋒在《鋒味》常說的一句話來概括:你如果想要得到從未得到過的東西,就要去做從未做過的事情。

    7. 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對事情沒有辦法的人,會將事情畫上句號;對事情只有一個方法的人,因為別無選擇,所以會陷入困境;對事情有兩個方法的人,也會陷入困境,因為他會左右為難。

    而你對一件事情有三個方法的時候,你才會有選擇,有選擇就是有能力。而且,有了第三個方法之後,通常你會找到第四、第五個、甚至更多的方法。

    當你感到無計可施了,只是說已知的辦法都行不通而已。因此,你只要相信一定還有未知的方法存在,那麼總有一天,問題會被你解決。

    8. 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每個人都想有更好的明天,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他認為在當時的環境下,做出的最有利於他自己的恰當選擇。

    因此,每個人的行為背後,一定有他的正面動機。如果你瞭解和接受了他的正面動機,他就會覺得你接受他這個人,你就更容易引導他做出有效的改善。

    9. 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每個人都有過快樂的經歷,換句話說,你是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的。

    你的快樂取決於你自己是怎麼看待眼前發生的事情,而不是眼前的這件事決定你快不快樂。你遇到的每一件事裡,正面和負面的意義都是同時存在的,至於你想看到事物的哪一面,賦予它什麼意義,由你自己決定,你可以透過改變自己的信念,來改變對它的理解,從而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記住,你本人已具備了讓自己成功快樂的所有能力,無須外求。

    10. 在任何一個系統裡,最靈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能有一個以上的選擇,便是靈活;能容納別人不同的意見,便是靈活;靈活並不代表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尋求雙贏、多贏的可能性;

    靈活也代表你足夠的自信,自信度越是不夠,越容易在某個角落認死理,態度強硬;而強硬的態度會讓周圍的人感到緊張,靈活卻能讓人放鬆。

    11. 沒有失敗,只有反饋。

    失敗是隻有在事情畫上句號的時候才能使用的,只要事情還將繼續,只要你不想放棄,就不能使用失敗來形容。失敗只是一種反饋訊號,告訴我們之前的嘗試沒有用而已。它是提醒你,你需要改變了,需要尋找一種新的方式繼續。

    12. 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因為男朋友遲到而發怒,是因為希望有一個完美的約會;因為擔心明天的演講而焦慮,是因為希望發揮出色;我們情緒的背後藏著動機,動機總是正面的,因為潛意識從來不會傷害自己,只是誤以為某些行為可以滿足自己的這份動機。

    所以,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動機和情緒,同時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還沒結束...

    我知道你看的有點累了,但是我還是想邀請你有空的時候,可以再多讀幾遍,甚至背誦出來,讓這12條融入你的血液裡,成為你的信念系統,並以這12條來為人處世。每當你遇到傷心、難過、憤怒的事情,回來看看這12條,你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並擺脫情緒的束縛。

    學習信念沒有技巧,相信就好,就像武功的心法、口訣,你需要常掛心中,並以此指導自己的思考與行動。

    二 、緊急處理(治已病)

    如果你的能力還不夠,信念系統還沒建立完善,情緒又突然來襲怎麼辦?

    有沒有除了發洩、忍耐、轉移之外更好的處理辦法?

    有的,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自覺

    首先,你要覺察到自己處在情緒狀態中,在心中對自己說出目前的情緒,比如你在發火,你要心裡默唸:我現在正在憤怒的狀態。

    當你知道自己在生氣的時候,你的的怒火就少了一大半了,你的理性大腦就開始發揮作用,而不是完全關閉著的狀態。

    第二步:理解

    我為什麼憤怒?我的動機是什麼?我想透過憤怒得到什麼?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獲得?

    如果找不到動機了,那就想一下,是對方或者外圍世界觸犯了你哪條信念?你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可是事實上卻變成那樣了?這條信念本身是不是正確的?

    第三步:轉換

    我的情緒表達裡有沒有負面詞語?試著轉換成正面的語句..

    12條前提假設裡,哪一條可以解釋目前狀況的?哪一條能給我力量的?用它來替換自己原有的信念...

    這個動機,我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達成嗎?如果我能力不夠,還可以找誰來幫助我?

    如果你能夠順利的走到第三步,那麼就可以把一個情緒問題,變成了一個具體問題,從感性爆炸拉回到了理性思考。

    這時候,你就辦法解決它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情緒狀態如果已經出現,要消除其實已經很難了,上面說的只是臨時處理辦法,這三步的每一步都不容易。關鍵還是在平時,你要打磨自己的信念系統,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你才能慢慢的把負面情緒消滅於無形。

    有一天你會驚喜的發現,不是你控制情緒的能力變強了,而是已經很少有事情能觸發你的負面情緒了,你處處展現出的是自信與從容,面對危難而不焦慮,面對衝突而不易怒,面對問題能冷靜沉著...

    本文選自我的專欄文章:《你的大腦,是不是被封印了?》

    面對情緒,我們的大腦會無法思考,就像一道封印,將我們的大腦完全封印住了,你有再多的學識,你有再高的智商,在情緒面前,都是渣渣,你處理不好情緒,你的大腦就完全無法正常運轉。

    剛才我們講了「負面情緒」這道封印,其實,我們大腦中還有另外一道封印,也和「負面情緒」一樣,封印住了我們的大腦,他甚至比情緒更嚴重,更難去除!

    這就是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有些人腦洞大開,有些人一片空白,就是這另外的一道封印在作怪!

  • 5 # 湖北小杰哥

    情緒很重要,每個人都有情緒,看你怎麼控制了,有的人說不要把你的情緒寫在臉上,也不要把你的情緒帶到工作上或者身邊的同事朋友什麼的,要控制自己

  • 6 # 啟墨

    1.先養成能理解他人的習慣

    2.事情發生時先考慮結果(吵架,鬧情緒,一般結果不會太好)比如:和女朋友吵架最後還得去哄她,還不如不吵。

    3.避免不好的結果,結果不好情緒自然差,做一件事情儘量給它做好。

  • 7 # 妙滿多

    對著鏡子發洩情緒吧!好好看看那個滿口髒話,面目猙獰的人,牢牢記住他。問問自己喜歡這個原始野蠻人嗎?

    對著鏡子發洩情緒吧!好好看看那個憂愁滿面,淚流不止的人,牢牢記住她。問問自己這個樣子美得讓人心動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檜被列入《宋史•奸臣傳》,為什麼有些人總是為他洗白?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