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不公平
-
2 # 大壯and二丫
火摺子,用很粗糙的土製紙捲成緊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後再把它吹滅,這時候雖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燃燒,就象灰燼中的餘火 ,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需要點火時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復燃,不過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氣量要大。火摺子也是磷以及一些易氧物質,氣溫高的情況下,用嘴吹,或者快速甩,它就會與氧充分接觸而起劇烈反應而燃燒。
-
3 # 無知先生
古人出門攜帶的火摺子,就相當於我們現代人的打火機嘛!
古人以白(紅)薯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繼續捶,曬乾,加硝、硫磺、松香、磷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製成,最後折成長扁筒,晚間提前點著放在竹筒裡,沒有明火但又不滅,始終有火星在,因為有磷以及一些易氧物質,氣溫高的情況下,用嘴吹或者快速甩,它就會與氧充分接觸而起劇烈反應而燃燒。
一個火摺子就做好了!
古人外出因為交通不便,城市之間的距離也遠,所以外出行走一般經常會在野外過夜,隨身攜帶火摺子就能夠很方便地在晚上點起篝火,很好地解決了吃飯、取暖、驅趕野獸的問題。
-
4 # 沐海聽風
古人發明的火摺子,絕對稱得上是個神器!
看《盜墓筆記》小說,裡邊的故事情節就有火摺子。在漆黑的環境中,主人公拿出隨身攜帶的火摺子,對著輕輕吹氣,火摺子就燃燒起來!
火摺子主要由植物的藤條、棉花、蘆葦纓等材料組合製成。
古代人科學技術水平沒有現代發達,古代社會沒有電燈,一到夜晚,到處漆黑一片!所以古人對光源,對取火有著特殊的感情!現代人取火很輕鬆,很容易。可以用火柴,打火機,天然氣隨時打火取火!但是在古代,想要很方便很及時的取火,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還好,聰明的中國古人發明了火鐮,火摺子等取火工具。
古人用火鐮子撞擊火石,蹦出火星引火,然後在把火摺子引燃,然後用火摺子存火。有了火摺子存火以後,古人就實現了隨時用火隨時點燃,如同有了打火機一樣,很是方便!
也就是說,火摺子是個存火的工具。
那麼,火摺子是怎樣實現存火,隨用隨燃的呢?
其實,製作火摺子很簡單:取粗纖維很多的紅薯蔓條,水泡後捶扁,加棉花、蘆葦纓,再一起泡,再捶再曬乾,這就成了一坨粗纖維和細纖維相交織的雜合體,這個纖維是很容易燃燒的。然後再加入更易燃的松香,有時候還加入一點樟腦,既助燃,又調節氣味,聞起來還一股青香!
這些材料都整好了以後,把這種纖維捲成條狀,用草紙包裹,再裝入竹筒,點燃一端後,用蓋子蓋住,捂滅明火。裡邊的火星可以儲存很長時間。需要取火的時候,開啟蓋子,迎風晃動,即可復燃!也可以用嘴對著火星吹氣,也可以復燃!
這其實是易燃的纖維等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充分接觸以後,在火星的作用下的復燃!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古人的科技水平也是蠻高的啊!
-
5 # 找靚機科普君
看古裝劇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古人外出生火時,常常會先掏出一種管狀物。
這種東西叫火摺子,只要開啟蓋子吹上一口氣 ,就能夠冒出火苗,可以用來生火燒飯點火把,看起來比打火機要方便得多啊!
那麼火摺子究竟是用什麼做的呢?
根據史書記載,中國最早的火摺子是在公元577年發明的,當時是正值連年戰亂的南北朝時期,物資短缺,火種稀少。
北齊朝的一些宮女就發明了一種簡單的火摺子,她們用非常粗糙的土紙捲成密集的紙卷,將它點燃後再吹滅。
這時候紙卷雖然沒有火焰,但還有紅色的火星在暗暗燃燒,並沒有完全熄滅,需要點火的時候再吹一吹,就能夠讓它重新點燃。
但這種火摺子非常容易熄滅,不便儲存火種,而且吹起的時候必須氣量大才能使火焰燃燒起來。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改進之後,火摺子的質量也慢慢開始得到提升,一般製作優質的火摺子,都以番薯的藤蔓為原料 。
將它們侵泡在水中,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取出來用石錘敲打,接著混合棉花和蘆葦杆繼續捶打 然後曬乾,曬乾之後在其中加入硫磺、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的粉末後再塞進竹筒裡。
這種火摺子運用了化學原理,想要取火的時候開啟蓋子,稍微一晃動就能夠點燃了,十分方便。但價格不菲,基本上都是皇宮和富貴人家才能用得起。
沒想到小小的火摺子裡,居然包含了那麼複雜的工藝 ,看來千萬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啊!
-
6 # 一生何求22953
取暖,作飯,古時瘴氣比較多,可除氣,還可驅趕野獸,如野豬,還可在不小心捅馬蜂窩時用到,晚上採光,那時還沒電。
-
7 # 小王子木有錢
從很多影視劇我們都可以看到,每當到了一個黑暗的地方,就會有人拿出一個像口紅狀的東西,只要把蓋帽揭開,然後輕輕一吹,就有火了,這個東西就是火摺子,相當於古代的“打火機”。
這個東西的製作方法就是先將白(紅)薯蔓浸水中泡濃,然後再取出捶扁,再泡後加上棉花、蘆葦纓子等繼續捶打。曬乾後,加硝、硫磺、松香、磷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製成,最後將成品折成長扁筒。提前點燃,然後蓋上,需要用的時候輕輕吹一下或是甩一下就可以了。
火摺子的原理在物理學上叫“復燃”,指的是已經在燃燒的東西因為缺氧而處在一種半燃半滅的狀態,當從新獲得氧氣後立即開始燃燒的現象。 火摺子就是用易燃的草紙人為的加個外筒,造成缺氧環境,讓明火變成火星。然後開啟蓋子,火星從新獲得足夠氧氣,開始從新燃燒。
古代人獲取火是十分困難的,在原始人時期,只能依靠天災獲取自然火。在希臘神話中甚至需要偷火。但是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只依靠自己,成功的讓火為自己所用。
根據記載最早的火柴是由中國在公元577年發明的。據說當時正是南北朝時期,戰事四起,北齊腹背受敵進迫,物資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種,燒飯都成問題,當時一班宮女於是發明了火柴。
在950年前後,陶谷在《清異錄》一書中提到,夜裡有急事而又要花不少時間做燈。有一位聰明人用松木條浸染硫磺,貯存起來備用。與火一接觸,就會燃燒起來。可得小火焰如同穀穗。這種神奇之物,當時稱為引光奴。
後來我們的技術被傳到了歐洲,硫磺引火的原理於是在歐洲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與擴充套件。1830年,法國的索利亞和德國的坎默洛又對火柴進行了革新,用黃磷、硫磺和氯酸鉀混合原料製成現代火柴。
然後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洋火”傳入了中國,依靠華人的智慧創造出來的東西然後卻被那些人反過來賺我們的錢,攫取中國的財富和火藥一樣,本來是我們發明的卻被人拿去轟開我們的國門,所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必須要吃一塹長一智。
-
8 # 王斌兔斯基
古代的火摺子一般是用纖維比較長的植物,比如糧食作物的杆莖,用水長時間浸泡後捶扁,再洗去雜質留下纖維。
之後是關鍵一步,將這些纖維緊緊的捻在一起,但是又不能捻的太死。特別是不能在中間位置留下死疙瘩。這樣捻出來一個既緊實又透氣的“芯”。
然後在芯裡摻入硫磺或者磷等易燃物,最後放入竹筒。竹筒內也有講究,需要筒身不能太細,細了不容易著火。粗了也不行,太粗容易快速著完。而且竹筒蓋子上有小眼,用以透氣。
這樣一個火摺子就做好了。用之前,需要先引燃這個芯,然後看著火苗起來後迅速吹小火頭,再悶入竹筒內。用的時候開啟竹筒,正對著芯吹一口氣,這樣可以給竹筒內帶入大量氧氣,把闇火變成明火。
當然,隨著造紙技術的提高,後來火摺子內的芯都變成了草紙。將草紙捲成又密又緊的中空的芯,可以比植物纖維更耐燃。
-
9 # 壹點科譜
點火時掏出一個東西。用嘴吹幾下就著的東西,這就是電影裡經常出現的火摺子。確實有嗎?又是什麼做的。
不得不說,這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以前就和我們現在的打火機一樣,幾乎每家都有!
一般來說,平常人家由於經濟限制,製作的火摺子也比較簡單和不耐用。很粗糙的土製紙捲成緊密的紙卷。較好的火摺子的紙製作方法是以白(紅)薯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捶,曬乾,加硝、硫磺、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製成的。這一般是有點錢的人家才會。
火柴最早出現中國,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火柴是18世紀歐洲傳過,稱為洋火。不是說想能弄到就弄到的。一般民間多使用打火石。生火比較麻煩!所以便於生火的火摺子就來了。
點燃火摺子後,攜帶身上,這時的火摺子看似熄滅,其實是很緩慢的燃燒,基本只有中心一小個火星。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吹,自然越吹越亮就著了。大大提高生火效率。
現在,這東西已成為歷史……不過有興趣的盆友可以自己做!
-
10 # 霍山小程
火摺子火鐮子、火石、火摺子是一套,火摺子是易於攜帶之簡便照明和取火用具。也是我們先人智慧的結晶!
火摺子的紙製作方法是以白(紅)薯蔓浸水中泡濃,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捶,曬乾,加硝、硫磺、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製成的。最後折成長扁筒或擰為繩,晚間燃之似無火放在竹筒裡,用時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適合封建時代的有錢人家和帝王。但是一般的火摺子的紙只是普通未打孔的紙錢(燒給死人的錢紙)也可是草紙。製作時把紙裁成比竹筒還長的長度來剪下來,在捲起來,鬆緊度適中,捲成於竹筒內般粗大小,最後插進竹筒裡。然後點燃,並蓋住通風的蓋子。到需要用時,把蓋子拔掉,然後對著火摺子輕輕吹,當然要吹的有技巧才行。以前鄉下多用於抽水煙和生火的,火摺子可以說是我們中華名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回覆列表
用鋼打的一塊鋼板叫火鏈,用山上的火草採回來曬乾睡成細絨,用一塊堅硬的火石頭,用一個布袋裝起來就成為火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