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志超說

    關於創業團隊僅僅討論股份分配還是不夠的,至於獲利分配,從“純理論”角度,如果沒有拿過投資,可以設計類似“股息分配的優先權”機制,把投票權和股息分配權分開。沒有投票權的股東,可以優先獲得分紅,至於按比例還是按優先額度,可以再探討,但這個規則設計的本身也是需要大家都認可。不過,為什麼說是純理論呢?因為這一切還是維繫在CEO的人品之上,不是所有人都那麼瞭解條款,如果創始人自己設計,或者和投資方一起設計一套看似公平(逐步獲得股權、退出後股權分配機制、分紅權……)的合同,但依然可以在細節條款中做很多手腳。

    高估自己是人的天性,多數人都會有“這個公司沒有我早垮了,而我只得到如此少的利益”這種想法,很少有人考慮“如果沒有其他人,這個專案也不會成功”。創業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進,每個人都會考慮自己的貢獻,潛意識中記錄自己貢獻更大的證據,使得越往後討論就越困難。此外,創業初期公司處於虧損狀態,未來的前途也不明朗,這時的股票毫無價值。但隨著企業成長茁壯,股票的價值則與日俱增, 股票的價值愈高其影響力就愈大,影響力愈大則掌控技術股分配大權的人,就愈難理性合理的看待這件事情。

    核心本質在於要設計一個“符合人性的制度”,即只要有努力,有成果,有業績,就有收穫,否則什麼也沒有。這個收穫,可能是股票、期權、分紅、股票購買權……什麼都可以。

    就這麼簡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比如說,早期至少拿出20%到30%股權做期權池,未來發展中有新的人才他會覺得公司股票沒有分完,不是口頭承諾,而是正式檔案,一紙勝千言,這就叫“符合人性的制度”, 強迫大家往正面的方向走,對公司最有利。 但光靠制度也不完全管用。當期權池尚未分配時,大家心中都還保留著一絲期待,願意為此而努力,但如果一直不分配,當彈性疲乏大家失去了信心後就來不及了,所以CEO需要觀察時機成熟時及時進行分配。

    “公平”,有時候屬於理想,一種極為抽象的思維。現實生活中往往沒有公平,只有甘願。所有人的付出都是種選擇,都該被感謝、重視。一個人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良心的死灰,許多事情其實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當經營者的管理能力不足、領導不到位、格局太小時,便引燃了導火線。良心,是一種源自於個人道德價值的判斷能力。我們許多的決定,應該鑑於此能力,而非公平。

    至於理念,只有兩個關鍵詞:犧牲、透明。 創業夥伴需要能同甘共苦,找到能“同甘”的夥伴比可以“共苦”的夥伴更重要,因為創業初期,一起打拼的夥伴很容易有共患難精神,但是等到要“同甘”的時候,例如利益分配時,反而會產生困難。這時候,團隊有共同的信念很重要。既然創業團隊中的創始成員或者核心成員擁有較多的股權比例,有時候就必須犧牲薪資與福利等短期利益。尤其創業初期資源較貧乏,創業成員必須要犧牲福利、紅利等,來增加公司的價值。

    對創業團隊而言,最大的分享是成就感和未來公司成功後財富上的獲得。創業團隊的員工不同於一般公司員工,除了正常薪水和獎金外,熱血和熱情也是一項重要的激勵要素。創始人如果能真心誠意對待員工就像夥伴一樣,分享思路或是遇到的困難,開誠佈公,甚至一起做決策,讓員工參與、學習和成長,對年輕人而言也許比金錢還重要。即便關於利益分配存在分歧,創始人必須讓大家瞭解彼此都是為了共同的任務、使命,大家可以關起門來大吵一架,但最終對外得產生一致的意見。並且,要讓創業夥伴們知道做決策的過程是透明的,是可以共同參與的,大家自然可以凝聚共識。

    在任何利益分配之前,它並不真實存在,但價值卻是實實在在的,兩個字——希望。

  • 2 # 恆杉諮詢

    1.要有一個力排眾議的老大,就是持有大股的老大,這樣有利於決策權的集中,為了防止內耗這是有必要的。

    2.禁止平分股權,平分股權完成決策力的缺失,導致機會的喪失,投資人也不會投資你。

    3.股權要有規劃,股權是稀缺性的,比如是否有融資的規劃、股權激勵的規劃,這都要搞清楚。

    4.要有退出機制,好散好聚。股權是創業的基石,我們實踐中大量因為股權不好而中途流產的。雖然說企業並不是因為股權做起來的,還有產品,技術,市場等綜合要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眼中的父母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