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槓精大叔
-
2 # 靜虛4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真正的聖人不同人爭,萬物並存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聖人以共和為本,善待萬物眾生。
-
3 # 南坡二月
聖人們共同的特點是,活著的時候都落魄,菜色,不受人待見,不得志。東奔西跑如喪家之犬!比如孔子周遊列國不見用,捱餓、受凍、逃命。耶穌的被釘十字架。蘇格拉底被審判,毒死。
他們活著的時候都不被那個時代理解,容納,死後被人推寵備至。而且時間越久越尊貴。到最後被封神,超神。他們都像酒一樣,年頭越長越香醇,越被人瘋搶,珍藏。同樣的人,活著與死去差距為什麼那麼大?人的思想,讓人難以理解?恨時,用腳把你踩死,用石頭把你砸死,都不解恨;轉眼間愛你愛的死去活來,把你捧上天。人真是善變的動物!
-
4 # im陳然
1,孔子能成為聖人,絕對不是靠著運氣好,靠弟子的推崇,統治者隨便亂抓了一個人來當聖人。那些黑子說完全靠運氣成為聖人的,你咋不去成為聖人呢?如果說一些虛無縹緲,生澀難懂的廢話就能成為聖人的話,現在的雞湯文作者,成功學講師絕對比孔子牛逼。他們能成為聖人嗎?
2,孔子能成為聖人,那肯定是有皇帝都做不了的真實貢獻才行。你們老師沒教過你們半部論語治天下嗎?
沒錯,孔子的貢獻就是教統治者怎麼治理天下,怎麼治理百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說你不能讓百姓知道的太多,愚民政策。整個論語都是在講當官的為人處事的具體方式方法,以及怎麼對待百姓的方式方法。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同樣是為了穩固江山。
所以孔子的貢獻就是為統治者提供具體的方式方法來管理官員,管理百姓。如果你在官場職場,你準備升遷,你就好好的研究研究論語。一定要研究透徹,你看10遍不懂的話等於零。研究清楚了論語,現在依然可以讓你順風順水。
很悲哀的是,那些腦殘崇拜者,你們崇拜的孔聖人並不是為了你們這群屁民,而是為了怎麼治你們的存在。
孔子的貢獻是為了皇權指明道路,王陽明聖人做的貢獻就是為普通人指明道路。
-
5 # 哲學卜卜為贏
聖人,隱土也。
故,聖人的特點,就是不以自我意志而去治理,維護,干擾,損害天下民眾——無為而治者也!
-
6 # 尋道底呢
聖人的標準’他的理念可教化世間!出世間幾千年!!!聖人是為天地立心,為生眾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7 # 新歌的筆記
1有偉大的抱負,有思想,有認知,有學識。
2有著偉大的胸懷,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撓。
3 有經典傳諸於世,且影響深遠。
4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5 他們的思想,學說,理論有很好的傳承。
6 他們的思想,學說,理論用於治世,齊家,做人等使人類受到了福祉。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本人學歷有限,淺見,勿噴。
-
8 # 熱帶雨林的午後
“聖人”在中國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過去,人們被“聖人”的偶像劇看膩了,提起聖人反倒是貶多褒少。其實聖人,其歷史作用還是積極的。
人群有社會性。各有七情六慾的個體的人,需要用規則統合在一起。西方,用神,中國歷史上也一樣,透過神道設教,藉助天神地祇,製造神聖的壓力。
但中西在神道設教的側重點是不同的。西方宗教裡,扶持了很多聖徒,中國則設計了聖人。西方的聖徒,重點在聖,而中國的聖人,重點在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佔據主導的表現之一,中國的理性主義、人本主義,是中國能夠輝煌於世的重要原因。
中國文化更加理性,突出表現在,中國對神和天的尊重,除了必要的祭祀儀式,更多是透過聖人的形象來體現的。中國更加重視聖人的人格示範作用,讓聖人擔負了以民為本的責任,又承載了行為模範的使命,所以不論君王和士族平民,都可以效仿和尊崇。聖人是社會整合的重要依託。這種社會現實性的人格崇拜,用來治國,顯然要遠遠高明於以神來統合社會,所以,聖人理念,在歷史上還是具有很高的進步意義的。
聖人的共性,是他體現了天道,或者神一般的意志,是天道的人格化。
中國的聖人,產生於農耕文明時代追求秩序、公平、安全的要求,當然更體現了維護那個時代既有社會關係的意識形態方面的要求。
同時,聖人理念,還包含了華人的人格崇拜心理和理念。華人的信仰,是現世信仰,其它的宗教信仰,都沒有能夠掩蓋住這個主流。現世又如何樹立至高的理想和敬畏物件呢?中國的意識形態,那就是在上下君民的趨吉避凶的要求之上,提出了天道的概念。先秦諸子都在談論天道,更早的周初就有了“觀民心以見天道”的理念。那麼如何在人間體現天道呢?那就樹立了聖人的形象和人格特徵。連武則天都明白,自己一介女流,要取得合法性地位,就要守住和體現天德,所以叫“則天”。看來她是深得統治之道的。
尊天的現實表現,就是仿效和崇拜聖人。華人如果連聖人都不信不尊重了,那就什麼顧慮都沒有了。
這樣產生的聖人,他的特徵,主要當然是體現天道了。
聖人是人,去世了還是人,這是需要明白的另一個特徵。中國的聖人在於他是人,而且中國主流的觀點認為人人皆可為聖。體現天道,是聖人的基本使命,也是常人應當仿效的核心,具體的內含,用張載的名言是再清楚不過了,那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繼往聖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平常人對聖人的尊重和仿效,儒家主要是倫理上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範疇自律和追求,道家主要是道心的修養上,反抗舊秩序的人,則是替天行道,做他想做和該做、能做的事情。
-
9 # 龍文奮蹄
共同特點:生前都沒有成聖!
幾百上千年後莫名其妙被皇帝封聖
-
10 # 文刀沐子
聖人多是私生子,至少中國孔二,耶教耶穌,佛教佛佗都是私生子。這並不是說上天特別眷顧私生子,而是私生子特別適合當聖人。
奇怪嗎?不奇怪,自古成聖者,必須歷經磨難,承受凡人難以承受痛苦,修行,修心,修苦,聖人都歷經九九八十一劫,從煉獄的鬼門關走出來,關於這一點宗教經典中都有記載。而私生子,生來就有這種稟賦。生命力旺,生活力強,身體壯,智商高,好學善行,能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要素,私生子很難活下來,而能活下來的私生子,人間的苦難都嘗過一遍,天生就是半個聖人,是天生的聖人坯子。
聖人氣場是天生的,也就是說聖人天生就有感召力,鼓動力,組織力。基因使然,是後天學不來的。這可能與父母交媾時的旺盛精力有關。
聖人都是幫派或教派頭目,生前都有大批追隨者。這是很自然的事,窮人最愛結幫扎堆,私生子多有流浪的經歷,街上的流浪兒天生就是成群結隊,而其中,必然會有一個領袖一一這個領袖,很可能就是未來的聖人。
聖人都沒文化,少言寡語,身體力行。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容納天下學問,使不同觀點的人都信奉自己。如果一個人學問奇大,思維獨成一系,難免處處樹敵,是很難成聖的。這正是學問奇大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成不了聖人,而私孩子耶穌卻能成聖的根本原因!
聖人都是死人,死了很久的人,活人都會出錯,而有錯的還能當聖人嗎?
.聖人都是後人抬舉甚至製造出來的,自封自修的聖人,一個沒有!
聖人的話都是後人說的,孔二生前無《論語》,耶耶穌生前無《聖經》,佛佗生前無《佛經》。
聖人就是靈魂的趨向,心靈的嚮往,信仰的圖騰!
-
11 # 陳廣逵
關於所謂的聖人,史上並無明確的定論。也就是說,什麼樣的人是聖人,都有誰可以稱得上聖人,聖人有哪些確定的標準並無一個統一而明確的參照。
“聖人”這個詞是古人提出來的,最早人們稱讚堯舜禹是聖人,這是得到前人比較認同的共識。
《道德經》中提到了聖人:在《道德經》全篇中“聖人”三十一見。聖人是《道德經》中的理想人物。嚴格地說,考察歷史,還真找不到這個人物,可考據的堯舜等也沒有達到這個程度。《道德經》中的“聖人”顯然是老子假託的人物,是老子為天下之人——嚴格地說是為統治者樹立的“榜樣”。因為《道德經》中的“聖人”絕不是普通百姓,他是天下的統治者,是循道而行的典範,“道”的精神從“聖人”身上折射出來。
可以得出結論,老子承認有聖人(需要強調的是,從老子一再推崇聖人看,他肯定不會同意“絕聖棄智”)。
《論語》有三章四次提到了“聖人”。孔子說:“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這裡可以看出,孔子也承認有聖人。《論語·泰伯》記錄了孔子稱讚堯舜禹的言論: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除了讚美堯舜禹,孔子還肯定和讚美過商湯、周文王、周武王、伊尹、周公。
在《孟子》中孟子認同的聖人多起來,連伯夷、柳下惠都進入了聖人的行列,當然,孟子首推的聖人是孔子。在《孟子·萬章下》首章,孟子比較經典地議論了幾位聖人: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於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與鄉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聖人”又往往與“賢人”被合稱為“聖賢”,孰聖孰賢也不好區分。
古人一致承認有聖人,但並不都對“聖人”持肯定態度,不是有“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論調嗎?
是不是可以借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叔孫豹回答範宣子關於“不朽”之問的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從“立德、立功、立言”這三點兼顧著來“認定”聖人。即
聖人是有著完美世界觀、價值觀的超凡脫俗之人。聖人有高尚的人格和思想境界,拋棄了一己私利,為人民謀幸福,為造福於人民奮鬥一生;聖人有偉大的思想主張,提出過有利於人民,推動社會文明社會進步的理論主張併為之奮鬥;聖人有偉大的功績,對天下、國家、民族作出過卓越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貢獻。
本文只列舉了了“先秦”的幾位大致公認的聖人,後代的聖人自有後人評說。
-
12 # 南山劉向雄
我先曲解一下"聖"字:"口耳相傳的王者為聖。"因而,聖人之名,往往是後世封的,帶有"傳說"的性質。
若以堯、舜、禹、孔子、王陽明、毛主席作為聖人,他們之間有共同點嗎?若有的話,那就是"內聖+外王":既要有內在高尚的道德修養,又要有外在的建功立業。
用儒家的語言來描述就是"內聖外王"之道。內聖外王,缺一不可,這也許可以作為"聖人"的共同點吧。
但聖人從來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堯舜其猶病諸",即使是堯舜也有做得不完美之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人都在成為聖人的路上,只不過,歷史上的"聖人"步子比我們跨得大些。
祝您愉快!
-
13 # 高老思
“聖人”應該是仙、佛、聖賢的統稱或者泛稱,由此可以分析——
道家的心法講修身養性,佛家的心法講明心見性,儒家的心法講窮理盡性,都講“性”,都講的是“復性”,就是恢復一顆赤子之心!
什麼是“赤子之心”?就是還沒有出生的那個胎兒的那個心,那個是最純善的心。
道家內修心性以成仙,佛家內修心性以成佛,儒家內修心性以成聖賢。仙、佛、聖賢都是以內修心性為本,達到大徹大悟,天人合一境界的普通人!
那麼聖人的共同點,首先是普通人,然後是因為內修心性成了聖人,他們都有一顆赤子之心,像胎兒一樣最純善的心!
-
14 # 龍潭山隱士
聖人,首先是‘胸懷天下’!
聖人,都有以天下民生為基礎的自創思想,而且自成體系!
聖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聖人,胸懷坦蕩,敢做敢為,正氣凜然!
聖人,總是有很多堅定的擁護者,可以為其‘拋頭顱、灑熱血’!
。。。。。。
聖人,是你嗎?
回覆列表
如果專指儒家。那麼就是奴性入骨。孔子首倡以孝侍君。把華夏傳統的民父母,變成君父母。孟子提出老百姓是皇上耕種的禾苗。無君父者是禽獸。荀子認為父母不如皇上親。因為父教之,母養之。而孔儒們的君父既教之又養之。董仲舒認為老天爺最大,而唯有皇上能代言天意。還提出要搞大一統。朱熹從儒家經典歸納出三綱五常。第一個用官權強迫婦女裹小腳。因為可以防止婦女逃跑。王陽明奉旨屠殺百姓。被罵之後龍場悟道。原來只要自己心安,幹啥都行。龍顏大悅。曾國藩更勝一籌,屠殺的百姓幾以億計。而其效忠的物件竟是看不起他這些漢人的滿清統治者,搖搖欲墜的統治者。如果再說一個儒家聖人的共同點,那就是奉旨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