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教練—心理教練
-
2 # 每日堅果C
抑鬱症患者不是自己想不開,每個人都想要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抑鬱症患者很多時候是不能自我控制的,就想大腦中形成了一個神經通路,受到相同的刺激,沒有抑鬱的人可能更能夠看到積極面。能夠很快調整。而抑鬱症患者可能就會陷入其的偏消極悲觀的認知模式中去。因而在治療抑鬱症的時候,不僅需要心裡的疏導,還需要輔佐一定的藥物治療。
-
3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先天因素,嬰兒出生的時候先天情感敏銳的人容易會有抑鬱特質
二,遺傳因素,家族內家庭成員有抑鬱症的,尤其是父母雙方,容易得抑鬱症。
三,家庭因素,這個方面會比較多一點
1,兒童陷入困境時,家庭成員的視而不見
2,忌諱表達哀傷的家庭氛圍
3,家庭主流道德將哀傷及其他形式的自我安慰看做自私自利,孩子將培養出內疚感,使其習慣隱藏自己的脆弱,認同嚴厲的父母對自己自身柔弱產生憎惡。
4,父母過度嚴厲,情感上會導致兒童產生被遺棄的感受,從而形成抑鬱傾向
四,社會壓力
五,生理因素,比如產後抑鬱,就是懷孕期間孕酮激素過高而孕後孕酮激素急劇下降而導致的
症狀上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以及言語動作減少或遲緩為典型症狀。
-
4 # 使用者竹4329129606107
抑鬱症的患者是自己不能很好的調節情緒,而讓自己的情緒帶到了陰暗的一面,不能自拔時間久了會對身體和精神方面有所負擔。
-
5 # 西皮媽媽
抑鬱症是種病,並不是想不開。現在醫學已經發現抑鬱症患者的腦部會顯示變化。如果確診為抑鬱症,需要心理治療,甚至藥物治療。重點通常我們說的抑鬱症更多的是抑鬱情緒,有時可以自行調節,或者找心理諮詢師。抑鬱症是需要專業醫生診斷的。
-
6 # 匹夫哲學
看到本文題目,可能大夥兒又是一愣,這是在搗亂!
客官,莫急,且聽俺細細道來。
抑鬱症患者,是當今社會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深受抑鬱困擾,又常常無能為力,拼命掙扎卻根本無法擺脫,甚至有的患者在服用很多治療抑鬱的藥品之後,依然不見明顯好轉。
抑鬱症的誘因,實在是太多了,所謂“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但是,如果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善於算計人的“小人”,抑鬱症的發病機率是極低的,這是為什麼呢?請大家記住,這裡有兩個條件:一、所謂小人;二善於算計別人。
抑鬱症,說白了,就是不適應,更不用說改變自己的環境。
不做毫無原則的老實人,不用過多的框框來扼制自己。
精明且老練地看待人和事,去做人和做事。
這樣,估計想得抑鬱症都難。
-
7 # 我說精神
你的問題也是作為精神科醫生的我最苦惱的問題,怎麼看待抑鬱症患者?為什麼沒有人會問怎麼看待癌症患者?因為人們對於癌症患者的認知是統一的,那為什麼人們對於抑鬱症患者的看法如此之多?甚至還會認為抑鬱症只是自己想不開?同樣的醫學疾病,不一樣的態度,我也困惑。
抑鬱症是有生物學特徵的醫學疾病抑鬱症是有生物學特徵的醫學疾病,不是自己想不開,這一點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在醫學問題上我覺得不應該存在太多的個人聲音,醫學畢竟是一門經驗科學,不需要各抒己見。
其實社會上很多人都覺得抑鬱症患者就是想不開,甚至還存在不少人對於抑鬱症患者抱有很明顯的歧視色彩,常常聽到人會說:某某得了抑鬱症,有什麼想不開的啊,還有多少不如你的,想開點。如果單單想開點就能自愈抑鬱症,那抑鬱症就不再是對人類造成巨大負擔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了。
曾經我有一名年紀輕的抑鬱症患者,住院治療期間,陪護的父親經常侃侃而談的教育她減輕點,想開點,但對於她來說這樣的言語沒有絲毫的幫助,反而加重了她的煩躁緊張情緒,後來我只要鄭重的將父女倆叫到一起,認真的給倆人上了一節家庭治療,給父親講明瞭抑鬱症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不需要大道理。
其實很多患者因為人們對於抑鬱症的偏見而不敢正大光明的就診,因此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讓人很是扼腕嘆息,所以說一部分大眾錯誤的認知完全造就了抑鬱症患者的病恥感,而病恥感成為了中國抑鬱症患者就醫最大的障礙。
縱觀中國抑鬱症患者的就醫現狀,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抑鬱症發病國,抑鬱症患者中接受過藥物治療的患者不足總數的十分之一,這樣的資料甚至要低於一些不發達國家和地區。
其實在日常的接診工作中,經常可以遇到來院首診的患者通常已經發病1-2年才鼓起勇氣走進精神病院,用他們的話說“怕丟人”,為什麼癌症不丟人,為什麼抑鬱症就要丟人?難道世界第一大疾病不丟人,第二大疾病就要丟人嗎?
抑鬱症患者應該怎麼做?以前我曾經給過人們很多的建議,抑鬱症患者如何自我治療,如何觀察避免自殺風險,如何給自己佈置任務,選擇飲食等。但這些都不是對於一名抑鬱症患者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對於一名抑鬱症患者,最重要的一定是不放棄,是要對醫學治療有信心,要充分考慮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困難,絕對不能動搖治療的信心,只要你自己不放棄,醫生總會有辦法幫助你,一旦你自己都放棄了,我們再怎麼幫你都無濟於事了。所以說,樹立一個與抑鬱症長期鬥爭的決心尤為重要。
另外不要輕易停藥,一定遵醫囑,堅持維持期服藥治療,中國目前抑鬱症復發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按照醫囑堅持維持期的服藥治療。維持期服藥是減少抑鬱症復發的最重要手段,沒有之一。
對於抑鬱症患者,總是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希望所有的抑鬱症患者都能鼓足勇氣,積極面對生活,不放棄治療的希望。人生跟我開了一個叫做“抑鬱”的玩笑,我不能放棄人生。
-
8 # 鏡心談心
對於“抑鬱症”這個詞,也許你並不陌生。可抑鬱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患抑鬱症的人他們到底是怎麼了?相信對於這些問題,很多人都並不瞭解,甚至存在諸多的誤解。
那麼今天,鏡心就從專業的角度為大家介紹一下,抑鬱症患者真實的內心世界!
首先,我們來看一段抑鬱症患者的自白:
“ 我宅在家裡,飲食不規律,或暴食,或絕食,晝夜顛倒,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情緒低落,自我貶抑,對很多事失去興趣,喜歡泡在網上,很少和朋友聯絡,習慣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對生活看不到意義,也看不清未來。
我寧可睡在垃圾上,也不願意起身打掃房間。我需要幫助,但不論別人的勸慰多麼苦口婆心,辭情懇切,似乎都不能撼動我分毫?我表面上安靜地聽著,卻顯然根本沒打算聽從任何建議。
對於那些關切或指責,我常常保持沉默。如果能夠推心置腹,我會說,我已經感覺不堪重負了,對這種狀態,我真的無能為力,也許只有某種強大的外力才能指引我逃離困境。
為什麼?為什麼我自己不能振作一點,而要放任情緒控制我的生活。我是想振作起來。你不知道我的願望有多強烈? !強烈到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幾乎要“五內俱焚”!可是我真的做不到。我好像被卡住了,無法拿出足夠的力量做任何事。就像中國神話裡的捆仙索,一旦縛住,手腳俱在,意識清醒,但卻不能動彈,也無法掙脫。
如果你對我說:出去散散心吧,一切會好的。多做運動,曬曬太陽,堅持住,加油!我的迴應常常是沉默以對,或者笑笑不再說什麼。我明白你說的都對,只是,越是向我的意願呼籲,我就越是感到,單純有意願還是什麼都做不成。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是,我生病了,我得了抑鬱症。 ”
相信,大家透過這樣一段獨白,可以更深入地瞭解抑鬱症患者真實的內心世界和心理感受。
此外呢,大家可能最大的困惑就在於:
明明是很簡單的道理,他們為什麼非得鑽牛角尖呢?
明明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他們為什麼就覺得無法承受呢?
明明一切都挺好的,他們為什麼覺得活著不快樂、想不開呢?
原因就是:他們患上了心理疾病,這種疾病叫做“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1、哪怕他買彩票中了1個億,哪怕他擁有最幸福的家庭,哪怕它是世界級的明星,他依然不快樂。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抑鬱症患者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他們無法形成愉悅的感受!
2、他們對生活喪失了一切興趣和樂趣,覺得幹什麼都沒有意思。就算吃上了最美的食物,也依然感覺味同嚼蠟,沒有任何快感可言。
3、精力減退,即使每天什麼都不做,也依然感覺疲勞。我們常說抑鬱症患者特別的“懶”,他們整日躺在床上,去客廳看電視、去外面曬太陽,都會成為他們的心理負擔。
4、三無感受:即無助、無用、無望。抑鬱症病人就覺自己毫無價值,充滿了失敗,一無是處,除了給別人添麻煩什麼都不能做。
就拿英國首相丘吉爾來說吧,我們是多麼崇拜他超人的政治才能,可他對自己的評價卻是:我這一生一事無成!
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抑鬱症不是單純的心情不好,也不是故意不肯振作,更不是故意鑽牛角尖,而是他們生病了,他們需要醫治。
如果你身邊有抑鬱症的患者,要怎麼對待他們呢?我的一篇文章《抑鬱症患者的呼聲:請你不要這樣對待我》,會告訴你答案!
-
9 # 精神科李文惠
我覺得題主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怎樣看待抑鬱症病人?那我想反問您一句,您怎麼看待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患者呢?同樣是慢性疾病患者,為什麼要用有色眼鏡看待抑鬱障礙的患者呢?
還有抑鬱障礙,絕對不是自己想不開那麼簡單,如果真的是自己想不開的話,為什麼要用藥呢?自己想開了不就好了嗎?
講一講抑鬱症的病因生物化學因素:抑鬱障礙患者存在神經遞質水平和神經遞質相關神經通路的功能、甚至結構的異常。失調節假說認為,抑鬱障礙患者的神經遞質功能和內穩態功能出現失調節,而藥物治療的藥理學作用在於恢復這些系統的正常。大腦中主要的神經遞質包括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內分泌:大約60%的抑鬱障礙患者表現為糖皮質激素增加;抑鬱障礙患者也可以出現垂體和腎上腺增大,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影響5-HT、NE和DA的功能;約25%的抑鬱障礙患者血漿中促甲狀腺激素的含量顯著降低,T4水平增高。神經免疫學:用細胞因子進行免疫治療的患者,常表現出一系列抑鬱症狀,而抗抑鬱藥能阻斷這些症狀的發生。如免疫系統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常有抑鬱症狀。此外遺傳和心裡社會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病恥感——使抑鬱症障礙患者在康復的門前望而卻步很多人誤認為抑鬱症是軟弱的表現、是一種人格缺陷,但很多的抑鬱症患者並不軟弱,甚至她們還很成功。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哥哥”張國榮、喬任梁等等,他們已經有很大的人生成就,卻依然逃不出抑鬱症的魔掌。
2017年世界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博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中國大概有5400萬的抑鬱症患者,和全球的患病比例比較接近,其中只有20%的患者接受了治療。抑鬱障礙患者的病恥感,讓他們在通往健康的路上望而卻步。
為了避免悲劇發生我們應該怎麼做?當然是積極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障礙複發率高達50%~85%,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發生後2年內復發。為改善這種高複發性疾病的預後,為防止復發及復燃,目前倡導全病程治療。
-
10 # 三道身心整合健康諮詢
就像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一樣,每個抑鬱症患者的情況都不一樣,對某件事反覆思考,的確是抑鬱症的一個明顯症狀,但這並不一定是抑鬱症的真正原因。也正因為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原因,被表相所左右,所以拼命地想透過思考解決問題,造成症狀加重。對於焦慮、抑鬱等神經症的治療,認知改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並不是全部。焦慮、抑鬱等神經症是身心綜合症,需要以整體觀從身體、心理等各個角度和維度看人,不是隻從一個方面入手,就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的。有些人的主因是身體,認知方面的問題並不大,只需把身體調好,輔以認知改變,抑鬱症同樣可以康復。除此之外,之所以很多人道理都懂,似乎認知上已經改變,可一旦落實到具體的行為,就是做不到。是因為除了認知以外,還有很多部分沒有改變,沒有打好基礎,認知改變的條件不具備。
三道身心整合療愈體系,以整體觀看人,從感受、情緒、認知和行為等各個方面同時入手,承認人的差異性,針對每一位焦慮、抑鬱等神經症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我們不強行改變患者的認知,而是接納症狀背後存在著某種未知的意義,引導我們去探索。正因為如此,才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深入到患者內心深處找到心結,開啟心結,釋放負面情緒,真正改變認知,恢復身心健康。請關注我們,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三道身心整合療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實戰派,身心健康專家!
回覆列表
精神分析結合存在分析治療抑鬱症
1、個性病與病因治療
任何神經症到達“症”的程度,一定是有個性基礎的,反之,任何擅長達到“頂尖”水平,一定是有某擅長的潛質或天賦。一個沒有神經症個性背景的人,某種挫折不會致他精神錯亂,反之,一個沒藝術潛質的孩子,你給他多麼優越或頂級的訓練,也未必成為藝術家。
這樣說,是為了強化我們治因(治本)的意識。
就抑鬱症的對症治療,是上一課所講的“疏通情緒”“體驗感覺的提高”,同時,需要患者正視或承認自己的抑鬱。
就抑鬱症的對因治療,是要透過對抑鬱動力和防禦的分析開始,直到澄明抑鬱的深層原由,然後必須從源頭改變做起。比如,經分析,一抑鬱症的深層原因是幼兒時受猥褻→恥感→形象自卑,若要根本的治癒是必須做到——人生意義的改變,即“我生命的內外在本來就是純潔的。過去我是好女孩是有意義的,現在我仍是好人是有意義的”。
抑鬱症本是個性的病,對個性的分析包括以下(當然是有針對性的,可藉助心理測試瞭解到個性傾向):
——過分內向,反省,隱忍。
其內心現實是恐懼“違規”或“攻擊”懲罰。
——過分追求完善完美。
其內心現實,是缺乏安全感和確定感。
——敏感、多疑。
其內心現實是對外界的敵意。
——過分在意自己的形象,在意別人的看法。
其內心現實,是對自我形象自我能力的懷疑。
——愛鑽牛角尖。
其內心現實,是不自信的一種自我防禦。
——不寬容過失,不接納缺點,不允許犯錯。原由何在?
其內心現實,是對自卑感的自我懲罰。
——過高的道德價值感。
其內心現實,是對底自尊的幻想性補償。
2、對動力和防禦的分析
•抑鬱動力的解析:
抑鬱是人的基本情緒之一,只不過抑鬱症的抑鬱在程度上傷及到了軀體。抑鬱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只不過像是精神動力倒流的一種力量。
精神動力性倒退,即是內驅力障礙。人 的內驅力就是表現自己的本能傾向,包括兩方面:一是自然屬性的生理生長慾望,另一是社會屬性的精神表現欲。其中任何一方面受到壓制,其慾望的力量就會向反方向發展。
比如,因為貧窮、絕食、疾病等原因而抑制了生理生長慾望,那麼其慾望之力不是將生命推向高大,而是停止生長或驅向死亡。精神分析稱,這是死亡本能被啟用。
比如,因為分離、虐待、羞辱等原因而壓抑了情感精神的表現與發展,那麼其慾望之力不是將人推向自我實現,而是以一種破壞性力量把人引向了反途:孤獨、自閉、或暴力、瘋狂、物質依賴等。精神的內驅力受阻,仍可啟用人的死亡本能。如人的自殺,就是意義絕望激活了死亡本能,或者說是在意義絕望下的死亡本能表現。
•對抑鬱動力的解析包括有:
——抑鬱背後是生存欲。抑鬱的存在,(是否)表明你的身體和心理處於對“現實危險”的擔憂(?);
——抑鬱背後是攻擊欲。抑鬱的存在,(是否)說明是你的心理與“沒有解決的衝突”在進行對抗(?);
——抑鬱背後是憤怒。抑鬱的存在,(是否)表明你的精神力量在和“無法忍受的負擔”作較量(?);
——抑鬱背後是敵意是怨恨。抑鬱的存在,(是否)表明你的心理正處在對“沒有滿足的要求”懷恨(?);
——抑鬱背後是控制慾。抑鬱的存在,(是否)表明你存在“沒有利用的潛力”的懊惱,或表明是你自我實現的慾望在與你實際還“沒有利用的潛力”之間的一種掙扎(?)。
•關於抑鬱防禦的分析:
防禦的存在,首先是因為有不能觸及的疼痛在。
神經症的症狀本身是一種力量,一種保護自己免受心理衝突之焦慮的防禦力。比如,一個人長期失眠,儘管失眠令他痛苦,但他怎麼治療失眠失眠都好不了,原因又何在?
我們知道,失眠並非是疑難病,治療失眠的藥物和方法有很多。所以並非失眠這一“病”治不了,而是導致失眠的種種“心理衝突”沒有好,失眠才存在。但現實裡,如果他為失眠而愁苦,那是令自己令別人可同情的;他為失眠而忙碌四處求治,會被所有人理解和支援;他因有失眠焦慮而可以不再面對“價值、靈魂、責任”等焦慮……總之,失眠是他對心靈深處焦慮的防衛。當然是無意識的。
神經症的防禦有種種模式,看得見的如反覆洗手、工作狂、酒依賴、施虐受虐,等等,看不見的如壓抑、投射性認同、合理化、理智等等。防禦分析的目的,是要來訪者明晰自己有什麼樣的防禦模式?防禦模式對目前行為有怎樣的影響?防禦模式防衛了些什麼“痛點”?探析如何對防禦模式的良性轉化。
分析的重點:慾望剋制,慾望壓抑,攻擊性壓抑。
•慾望剋制和慾望壓抑。壓抑本是一種無意識的控制機制,剋制是人在前意識下的意志表現。壓抑是剋制的晉級。
關鍵是,人為什麼對慾望或憤怒要剋制,為什麼對慾望或憤怒要壓抑?動力學方向,必須對剋制或壓抑的成因作分析。
通常下,剋制的動力是理智,是對沖動風險意識的感覺;壓抑的動力是良心焦慮和懲罰恐懼。
而作為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其剋制和壓抑是形成抑鬱症的主要心理機制。
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是社會人就會因“文明”而有對情慾的剋制。從抑鬱症是壓抑症的說法來解讀,抑鬱症對情慾的壓抑,首先是對情慾的剋制開始的。
例子1,一位中年白領女性,結婚十餘年來感覺很不幸福。某天她去參加同學聚會,遇見了大學時她愛戀的他。兩人對話了20年前各自的心懷。女:那時心裡一直默默地愛著他,但不好意思說。是擔心說出來會遭到拒絕,又覺得應該男追女,女追男很沒面子。所以苦苦期盼他能主動示愛。男:心裡邊是狂戀般地愛她想她,但不敢說。是因為有自卑感,覺得自己來自農村,她是那麼美麗而孤傲,認為喜歡她和希望她能喜歡自己根本就是一種幻想。所以乾脆把這份感情埋藏心裡。由於他愛她到不可自拔,從那以後一直保持著單身。這場邂逅相遇的對白之後,這位白領麗人從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懊悔,繼而患了抑鬱症。
例子2,一位剛進大學的男生,因總是無緣無故抓扯自己的頭髮或抓傷面板,而懷疑自己患了抑鬱症,到醫院就診,醫生認為他就是抑鬱症,並強調必須服抗抑鬱藥物。他擔心依賴上藥物而才接受心理治療。他講述了許多童年的經驗,其中有兩件揮之不去的恐懼事情(我們可以視為創傷事件構成的陰影):一是4歲時被父母寄養在舅舅家,有一天偷偷跑了回去,卻被爸媽又吵又罵我不聽話,過一會趕來的舅舅強行把我給拽走了,當時我害怕他們打我而不敢吭聲。二是我初一時的一個晚上在網咖玩忘了時間,父親找到了網咖,氣急敗壞地當眾揍我罵我,我真覺得丟臉,心裡好恨他啊。其實我一直都恨他們!恨他們!可我就從來不敢在他們面前表達不滿,為此我也好恨自己啊。
前面講過,抑鬱的深層動因是良心焦慮。似乎自我理想(良心)天生就負有壓抑敵意和攻擊性的任務。但一個人越是剋制對外部的攻擊性,其攻擊性的心裡意象越多,自我理想反對自我的攻擊性就會越強,長期無法正常表達敵意情緒,憤怒將轉向對自我的攻擊。這位年輕人的總是抓扯頭髮抓痕自己,正是他對父親(或權威)仇視的轉移性發洩,一種只能用自我傷害的行為來釋放他蓄積太久的憤怒。
•攻擊性壓抑的解析。壓抑的本質是攻擊性的損害。攻擊性力量是驅使人成長的最原始最主要的力量,如果受損,生命將以或遲緩性、或病理性、或停滯性發展。
我們關注的是精神性的攻擊力。如果一個人長得五大三粗、力大無比,但他面對被挑釁時顯得軟弱無力、撒腿就跑,可以說他存在精神性的攻擊性障礙。
一個人為什麼會壓抑攻擊性呢?主因有二:
一是早期的教育模式(或傳統的儒家文化)教會了人做好人。傳統文化的好人概念——老實、老好,不惹事生非;吃的虧打得堆;對別人有不好的看法忍著不說等等。
二是對攻擊性懲罰的恐懼。仍來於早期教養模式中,權威人物對孩子思想及行為的禁錮,孩子體驗過反抗的恐懼性後果——體罰、虐待、冷落、遺棄等等。
壓抑攻擊性的後果,是將向上向外的力量向內收縮,或往內包裹。我們會想到,這些力量並沒消失,它們儲存在體內,並越積越多,然後的結果必然是,它們(轉化)成為了一股一股迫害身體和情緒的能量。我們又可想想,為什麼有的人性格古怪,或無緣無故愛發脾氣?
抑鬱症的心理現實,最核心的是內驅力障礙,也即是正常的攻擊性受損。上面的例子2,說明了一個人為何不能表達攻擊性,說明了人可以因對正常攻擊的剋制和壓抑,而導致攻擊力反轉向自身,再致自責自恨自虐等抑鬱行為。
從許多抑鬱症的例子可以看出,患者不僅是壓抑了正常情感的表達,也壓抑了受委屈或受傷害之後的憤怒,以及表達憤怒的需要。
因此,抑鬱的去壓抑,是透過分析而澄明:現實的抑鬱是對過去情感剋制的後續反應,包括敵意情感的剋制;抑鬱的出路,必然是對情感情慾的真實而直接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