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後來發動靖難之役,打敗建文帝,自己登基為帝,是為明成祖永樂大帝。

    明成祖永樂大帝的運氣到底怎樣呢?

    首先,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皇位是輪不到他的,可是他的大哥朱標太子英年早逝。朱元璋立自己的長孫為太子。

    太子朱允文性格仁厚,怎麼能是朱棣的對手呢,給朱棣後來成功多少提供有利條件。

    其次,朱元璋覺得朱允文性格仁厚,怕自己死後,鎮不住那些功臣。為了讓朱家天下安穩,所以就給他掃清道路,大殺功臣,基本上能征善戰的都被他殺了。

    所以後來朱棣起事,朝中基本沒人是朱棣的對手。

    最後,朱元璋殺了功臣後,為了更加保險,又大封朱家之人為番王,以作為朝廷的屏障。朱棣就是其中一個。這樣朱棣就有了實力。

    在者,朱允文登基為帝后,開始消番,損害天下番王的利益,他們當然不願意。就有了起兵的理由。

    這些都是外在因素。最主要的是朱棣的個人能力厲害。若是他自己沒有過人之處,就算在好的機會也不會成功的。就如建文帝雖然順利登基為帝,最後還是被他叔叔打敗了。

  • 2 # 明離子

    說朱棣運氣好,其實指的是靖難之役中的兩次戰役:白溝河之戰和夾河之戰。

    白溝河之戰

    建文二年,燕王軍隊與建文帝部將李景隆正規軍在白溝河一帶展開交戰。

    燕王軍總共10萬人,且遭受過伏擊,損失慘重,而明朝政府軍60萬人,力量懸殊。

    李景隆率軍將燕王部隊夾擊,朱棣雖奮力反抗,但眼看就要被擊敗。

    就在此時,李景隆帥旗忽然被風吹斷。

    明軍瞬間大亂,燕王軍趁機反撲,取得大勝。

    夾河之戰

    建文帝三年,燕王軍隊與建文帝總兵官盛庸戰於滹沱河一帶。

    雙方互有勝負,過程中朱棣曾經深陷重圍,卻因朱允炆的“勿傷皇叔”的命令從容撤退。

    決戰之日,盛庸大軍據西南,燕師據東北,激戰半日,互有勝負。

    突然,東北風起,塵沙飛揚,滿天沙塵暴讓在西南的盛庸軍睜不開眼,燕王軍乘此神來之風,從左右兩翼橫擊,明軍大敗,燕軍大勝。

    縱觀兩次靠幸運取得勝利的戰役,都是在朱棣極其劣勢的情況下出現了反敗為勝的時機,而朱棣也正好抓住了這個時機反敗為勝。

    運氣永遠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除了好運與天命所歸,朱棣傑出的軍事才是靖難之役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

  • 3 # 嘉寧6

    1,朱允炆夠蠢,竟然按有無功過的順序削藩,應該直接乾死朱棣,考量到朱棣軍事實力還有政治影響力,懟朱棣都應該速戰速決,先搞了幾個沒有實力的,這就把朱棣逼上絕路了,自己作死。

    2,朱元璋造的孽,把天下能用的大將都殺光了,剩下一堆書生,怎麼擋燕王?

    3,細節問題,天要朱棣活,周王次子有爋僅十歲,惠帝便以其言削周王;湘王被人誣告謀反,無以自明,遂自焚;朱棣的三個兒子當時都在南京,本可作為人質,黃子澄說不如放回北平,以麻痺朱棣但實際上當時已經削去四位藩王,可謂掩耳盜鈴;廢藩將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為敵我矛盾,給予藩王造反的理由。漢七國之亂、晉八王之亂均非因置藩本身引起變亂,而是中央的削藩引發既得利益者抗爭等等。。

  • 4 # 多角度看世界

    朱棣:我的運氣?

    建文元年,逮捕朱棣的人中有他的老下屬張信,分分鐘棄明投暗,讓他有了準備。

    以“靖難”之名出兵造反後,北方大把大把他的老戰友老下屬,又是分分鐘投降。

    對於這位彪悍的叔叔,單純的小皇帝朱允炆下令不得傷其性命,搞得前線平叛的將士束手束腳。不止一次大戰朱棣落入下風的時候,颳大風,吹折敵方大旗,吹得敵軍士氣低迷。

    智力上,多智近妖的老和尚姚廣孝主動表示要送這位王爺一頂白帽子。

    武力上,強悍的外族騎兵給當小弟,勇猛的朵顏三衛用刀子好好給朱允炆計程車兵上了無數親切的課程。

    至於對手,由於眾所周知的他老爹朱元璋愛殺功臣,他面對的大部分是讀書把腦子讀傻的年輕書呆子——這幫人簡直像是他安排的內奸——唯一還可以的老將耿炳文只擅長防守,同時還要被己方無數豬隊友拖後腿。

    地方上,朱元璋同志多疑的性格使得地方州縣根本沒有戰爭能力抵抗朱棣叛軍,以至於一些有勇氣有想法的地方官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名義上,朱棣老哥是靖難,他是老朱的兒子小朱的叔叔,人家可還有一層皇親國戚的名頭,這就使得很多人的心理微妙了起來,打吧,他們都是姓朱的,不行看誰比較厲害咱就投靠誰唄。

    朱棣:原來我的運氣這麼好的嗎。

    於是,朱棣同志就稱帝了。

  • 5 # 漁耕樵讀

    雖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不過人朱棣這部分佔的也忒大了點。

    白溝河之戰的妖風

    李景隆率60萬大軍,號稱百萬。進抵白溝河,燕王曾經的部下平安作為前鋒。平安非常熟悉朱棣的的作戰風格。

    一開始就伏擊了朱棣,大都督瞿能父子又英勇善戰。朱棣損失慘重,此時李景隆又率主力從背後殺入。朱棣弓箭都用光了,都差點被瞿能活捉了。

    按劇情發展,朱棣又會成為眾多反王失敗中的一個。但是突然天就颳起了大風,吹折了李景隆的帥旗,朱棣軍士氣大振。然後趁風在李景隆大軍後放火,李景隆軍大敗。燕軍斬殺明軍10十萬多人,李景隆逃跑到濟南。

    這次是靖難之役的轉折點,明軍再無力組織起大規模的軍隊抵抗燕軍。

    夾河之戰又遇妖風

    建文三年,朱棣軍抵達保定。盛庸率軍二十萬鎮守德州,平安駐守真定。盛庸戰陣嚴謹,兩軍相持不下,張玉戰死。一直打到深夜,朱棣才猛然發現周圍都是明軍。好不容易才瞅準時機逃回大營。

    第二天又相持不下,箭矢如雨。一時間東北風大起,塵沙漫天,燕軍順風,明軍向風,沙塵迷眼。燕軍趁勢大敗盛庸軍。然後朱棣就直取金陵了。

  • 6 # 一點點歷史

    朱棣的運氣是很好,中國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繼而開創一番霸業的恐怕只有朱棣了。

    以一隅敵全國,實力上不佔優勢,以藩王對正統,道義上不佔優勢,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朱棣偏偏就成功了,運氣是一方面,個人實力更是基礎。

    朱棣運氣好還體現在兩次戰役上

    白溝河之戰,朱棣面對大將軍李景隆,由於兵力懸殊比較大,朱棣眼看敗局已定,結果旋風驟起,吹折李景隆將旗,南軍認為這是不祥之兆,而朱棣卻趁機乘風縱火,最終取得大勝,徹底擊潰南軍。

    夾河之戰,朱棣對陣南軍大將盛庸,又是在關鍵時刻大風驟起,南軍迎風作戰,眼睛被風沙迷住,招架不住朱棣的進攻,南軍再次大敗。

    透過這兩次戰役,朱棣在危及時刻總能有大風相助,真實運氣好到爆表。

    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看出,所謂的“大風忽起”幫助朱棣獲勝,實際上是為了表明朱棣順應天意,而建文帝是逆天而行,這樣的描述不過是為了給朱棣的“靖難”披上“合法”的外衣。

    朱棣能夠最終取得勝利,一方面是自己足夠出色。另一方面是建文帝自身的失誤太多了,既想平叛,又缺少殺伐的決心,最終導致失敗。

  • 7 # 香茗史館

    縱觀靖難四年,朱棣運氣的確不錯,不過我認為他最好的運氣就是遇到了朱允炆,沒有朱允炆的“配合”,他的靖難之路將是困難重重的。

    我們且看看朱棣在靖難之役四年當中運氣到底佔了多少?

    運氣一:北平密捕,張信報信

    靖難之初,朱棣的兵權已經被剝離的差不多了,而且北平大部分官員全是朱允炆調來的,他所能調動的僅僅是王府的800護衛。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朝廷密令北平布政使張昺、北平都指揮使謝貴逮捕朱棣,沒想到同為北平都指揮使的張信竟然事先向朱棣高密,最終使得逮捕計劃落空,張昺、謝貴兩人被誘殺。至於朱棣奪取北平控制權,反正不是運氣,畢竟朱棣就藩多年,在北平的影響力還是足夠的。

    運氣二:白溝河之戰,風斷帥旗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在第一次戰敗後,朝廷再次派遣援軍使其再戰,此時李景隆率領的大軍足有六十萬之中,佔據絕對優勢。此戰起初甚為順利,四月二十四日,燕軍與朝廷兵馬在今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縣南三十里相遇,燕軍首戰失利。

    四月二十五日,雙方決戰,朱棣兵力處在劣勢,戰局對燕軍極為不利。然而就在戰事危急之時,一股旋風颳起,竟然刮斷了李景隆的帥旗,導致李景隆大軍頓時陷入混亂。這不禁救了朱棣一命,更是導致朝廷兵馬大敗,瞿能父子被朱高煦陣斬。郭英等向西撤退,李景隆向南撤退,輜重全部扔下,投降十萬餘人、李景隆撤回德州。

    運氣三:長江天險,水軍降燕

    靖難後期,朝廷以駙馬梅殷為帥,統兵40萬繼續伐燕,然而這位梅駙馬北上之後並不與燕軍交戰,甚至對燕軍不聞不問,任憑朱棣的人馬在周圍轉悠。朱棣率領燕軍繞過梅殷主力,直抵長江北岸,此時長江北岸其實並未完全平定,面對長江天險,如果不能迅速渡江,朱棣是必然得返回北平的。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駐守長江的水師投降了朱棣,使得朱棣順利渡過了長江,得以直逼南京。

    其實縱觀靖難之役,朱棣數次險象環生,差點戰死沙場,但是似乎總有意外發生,使其大難不死。當然,朝廷方面的應對更是令人詫異,完全就是怎麼能作死怎麼玩,一把天牌愣是玩成了臭牌,這也算是運氣吧。

  • 8 # 嘉輝的Vlog

    明成祖朱棣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個人感覺應該算老朱二十多個兒子裡野心最大的一個人,朱棣這個人運氣真可算是相當的好,當年太祖的嫡長子朱標死後,朱棣有了承襲皇位的機會,因為他的才能太祖也是看在眼裡的,但太祖卻將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也就是太祖的孫子,這讓朱棣不開心了,並且太祖怕朱允炆鎮不住那些老臣,將當初那些一起打江山的老部下全部清理乾淨,卻偏偏將野心外露的朱棣給漏了,這才給了朱棣後來篡位的可趁之機。其次,朱允炆的天真稚嫩造就了朱棣的壯大,朱允炆的性子可以說完全隨了他爹朱標,寬厚仁慈,待人和善,本是一些對帝王很有用的東西,而面對的物件卻是野心四起的朱棣,朱允炆執政期間執意要善待他叔叔朱棣,甚至面對那些當朝阻攔者便是撤職替換,傻乎乎的將自己的實力逐漸削弱,朱棣面對這麼好的條件,不造反估計誰都想不通,靖難之役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不得不說,朱棣的逆襲成功有八成都是充斥著運氣,當然也離不開他個人的能力和膽識。

  • 9 # take影菌

    運氣有多好?他要是現代人,能中3次500萬。

    第一次:朱棣裝瘋,長史葛誠背叛了他,向建文帝告密,建文帝下令讓北平都指揮使張信立刻逮捕朱棣。聽到張信要抓朱棣,張信母親阻止了他:我聽人說,燕王是要做皇帝的人,這樣的人你抓不住的。

    張信決定給燕王報信。燕王府不讓進,他決心要做個反賊,化妝混進府中,找到裝瘋賣傻的朱棣,向他說明了來意,救了朱棣一家。

    第二次:白溝河之戰。在南軍的衝擊之下,朱棣的北軍即將迎來失敗時“:本是晴空萬里之天,突然天地變色,飛沙走石,妖風四起,但見那妖風纏繞營中帥旗,只聽得咔喳一聲,旗杆折斷,大旗落地!”

    這就很尷尬了有木有,古代人很迷信了,帥旗,是一支軍隊的精神力量,帥旗折斷,那就說明他 們必敗。北軍藉著南軍軍心惶惶,打敗南軍。

    第三次:決戰盛庸。朱棣與盛庸的戰局陷入白熱化階段,雙方都在堅持,可是:“本是晴空萬里之天,突然天地變色,飛沙走石,妖風四起!”

    又尷尬了有木有。最主要的是,風從北軍方向吹來,南軍逆風局,被北軍趕鴨子回家。

    說到這裡,真命天子,倒也是實至名歸。

    感覺朱棣就是開風廠的,他的戰爭,風想怎麼吹就怎麼吹。

    吹出來了大明江山。

    這個世界還是很神奇的,需要我們去發現。

  • 10 # 君箋雅侃紅樓

    明成祖朱棣的氣運有多好,只看他最後能當了皇帝,就知道他的氣運有多好。

    一個人都當了皇帝了,他還能說沒有氣運了?畢竟當初被朱元璋,封為燕王,扼守大名的北門戶,其實朱棣已經徹底喪失了皇權的爭奪。但朱棣就是有一顆不死的心,所以歷史證明,只要希望不滅,一切都可以被改變。

    靖難之役是朱棣對他的侄兒朱允文所發動的一場奪權戰鬥,雖然說當時打的是清君側的旗號,但畢竟最終的還是將自己的侄兒趕下了王位,而自己坐上了皇位,這不能不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朱棣好就好在,雖然他的皇位來的並不明確,但起碼他用他的後半生,踐行了作為一個優秀帝王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其後我們看到朱棣,數次親征漠北將北元趕得抱頭鼠竄。死前將蒙古問題基本解決了,明朝的邊患由此大幅減輕。終明朝200多年曆史,蒙古也不過是小打小鬧的折騰了一下,雖然土木堡之變再度興盛,但其實也已不復當年的榮光。

    對內朱棣修定了《永樂大典》,這是一部比四庫全書要更客觀的史書,足以證明朱棣的文治武功。而朱棣一手促成的鄭和下西洋,則徹底將朱棣和三寶太監這對好基友,在歷史的公功勞簿上大大提升了一個檔次。

    所以我們看朱棣這樣一個當初的皇子被封為燕王,已經被斷送了皇權的人,竟然憑著不懈的努力,不但當了皇帝還文治武功,牛逼了一把。最後,雖然說不能封為千古一帝,但起碼在歷史明君當中有他一個位置。這作為一代帝王來說也足慰平生了。

    帝王的一生是不能用運氣來概括的,運氣只是一時一刻的榮光,而氣運才是恢宏一世的榮耀。朱棣就是有大氣運的人。

    雖然朱棣的子孫多有不孝,但最終的崇禎皇帝還是遵守了他的遺訓:“文死諫,武死戰,國君死社稷。”這也足夠了!

    胡侃歷史,多歧為貴。 喜歡就點一下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的基礎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