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43832395706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手工藝品。

    孔明燈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每一年。

    相傳五代時,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訊號。

    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 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種說法是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在平陽,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想出一條妙計,算準風向,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燈籠,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

    一個個小小的燈籠升起,營內計程車兵高呼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帶兵向天燈的方向追趕,諸葛亮得以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海南孔明燈又稱文燈、天燈,它是用白結方紙糊制而成的,是根據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的熱力升空的,它攜帶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約1小時,開始時像不明飛行體,升到一定高度後就仿若星星。

    相傳它是由大陸流傳到海南的,演變至今已成為當地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風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願。點燃文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願能實現。

    在文昌、萬寧、儋州一帶的村莊裡,至今民間有扎孔明燈,放天燈的習俗。由於文昌口音“天燈”與“添丁”諧音,男孩家拿著寫有吉祥詞語的公燈、人丁燈、首牌燈、花籃燈、鯉魚燈、珍古燈等各式花燈自發組成“送燈”隊伍,敲鑼打鼓,繞村行進到村中的廟宇前,表示送去“人丁興旺,家景興隆”之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天宇和楊紫的新劇《我的莫格利男孩》會收視率爆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