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弱國無外交
-
2 # 捍衛中華魂
《宋書》《晉書》均記載,魏兵迫使薑母寫信給姜維,勸其返魏,並寄給一付草藥“當歸”,寓意歸來。姜維回信曰:“良田百頃,不計一畝。但見遠志,無有當歸。”姜維說的“遠志”也是藥材,寓意自己不再返魏。

甘谷姜維雕像
諸葛亮給了姜維實現的“遠志”舞臺。姜維曾九次北伐,其中七出隴右,兩次戰於洮西。第一次為蜀漢延熙十年(247年),姜維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另一次是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維又與車騎將軍夏侯霸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洮西之戰”是特指255年蜀魏在洮西的戰役。“洮西之戰”是最能體現蜀漢後期戰略得失的經典戰役。
洮西,歷史上泛指洮河以西及以東部分地區。臨夏州的全部和定西的臨洮、岷縣之部分地方均屬洮西地區。


洮河
(一)蜀魏形勢與蜀國戰略
三國對峙後期,總體特點是魏強、蜀弱、吳孤,這種局面持續到三國歸一統。漢家十三州的土地,魏得九州土地,佔天下十分之六七,吳得三州,蜀得一州,吳蜀兩國相加只佔十分之三四。天下戶口,魏佔十分之八,吳蜀兩國相加只佔十分之二。曹魏雖大,既不能專力對蜀,也不能全力對吳,勢力分散,立於守勢恢復經濟,吳蜀得以共存。
姜維北伐的核心思想是經營隴右,它是蜀漢隴右戰略長期的發展演變的結果。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孫權以劉備已得益州為由,遣使想索要荊州,劉備回曰:“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諸葛亮六次北伐,都是以隴右戰略重點。延熙十六年(253),費禕遇刺身亡,姜維執掌蜀漢軍政大權。姜維感諸葛亮知遇之恩,竭盡忠誠繼承諸葛亮的遺志,主持北伐。
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
可見,姜維的指導思想是經營隴右,這是蜀漢長期以來隴右戰略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化。

從地域上看,隴右一般指的是隴山以西地區。三國時期,隴右大部分屬魏國,南部一隅由蜀統轄。此地為雍、岐(陝西)之肩背,梁、益(四川)之咽喉。蜀漢如據有隴右,與漢中聯為一體,既可以在西北形成穩定的軍事防線。
魏國經曹氏和司馬氏的連續努力,渭河流域的屯田有較好的發展,隴右東部的防務增強。於是,姜維採取“迂迴”戰術,繞道白龍江、洮河流域出擊魏軍,將目標放在了洮西地區。該地區為羌民聚居地,曹魏採取先征服而後遷徙分散的高壓政策,引起羌民的反對。與之相反,蜀漢實行和撫政策,使隴右羌民深受影響,傾心蜀漢。
-
3 # 浮沉的歷史
洮西之戰發生在公元255年,即蜀後主劉禪延熙十八年、魏曹髦正元二年,要想了解姜維此次洮西之戰大獲全勝的原因就要從曹魏和蜀漢兩國當時的形勢來看。
曹魏與蜀漢的形勢先看看曹魏的情況:在254年二月,司馬師廢了魏帝曹芳改立曹髦為魏國新的皇帝。司馬師這個行為很快家引來了曹魏地方勢力都不滿,到了第二年(公元255年)鎮東將軍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一起起兵反對司馬師,發動了叛亂。面對聲勢浩大的叛亂,司馬師決定發大軍親征。因此,曹魏對於蜀漢的防禦就顯得比較空虛。
延熙十六年(253年),由於蜀漢丞相費禕的意外遇刺,使得一向費禕其所壓制的姜維徹底掌握了蜀漢的軍權,自此開始了其的北伐大業。在253年夏,姜維帶領數萬蜀軍進行了其第一次大規模北伐,但是出師不利,最終因斷糧而退兵。在第一次失敗後,姜維吸取了教訓,在254年的北伐中一舉擊敗魏將徐質和降服了狄道長李簡。
以上就是洮西之戰前的兩國形勢,從這些敘述中已經大概能夠明白姜維取得洮西之戰勝利的一些原因,接下來看看姜維的戰果有多大吧。
延熙十八年,姜維和魏降將夏侯霸領兵數萬再次出擊狄道,雍州刺史王經派兵抵擋蜀軍的攻勢。但是由於王經將部隊背水列陣,在蜀漢大軍的猛烈攻擊下迅速敗退,一戰就死了數萬人。
姜維取得這麼大的戰果,但是此戰對於魏國來說無傷大雅。首先王經雖然戰敗,但是仍舊在抵抗姜維,另外魏徵西將軍陳泰還擁有一支較為強大的軍隊,在陳泰的強力增援下,姜維最終還是選擇被迫退兵了。
蜀漢和曹魏國力存在的巨大差距,才是姜維不能擴大戰果的根本原因。因此,姜維雖然取得殺死數萬人的大勝,其依舊不能取得更大的實際性戰果。不是姜維不想擴大戰果,實在是條件不允許啊!
-
4 # 傳奇歷史觀
這裡所說的洮西之戰指的是公元255年姜維在狄道附近,洮河邊上大敗魏將王經的戰役。這場戰役可以說是姜維北伐以來戰果最大的一次,這次戰役以後姜維升遷為大將軍,走上人生巔峰。正如題主所說姜維在取得勝利之後並沒有乘勝擴大戰果,而是選擇退兵。為什麼呢?其實不是他不願意擴大戰果,而是沒有能夠擴大戰果。
背景以及姜維的戰略目的,參與戰鬥的雙方姜維的戰略目的。姜維北伐與諸葛亮出祁山不同,姜維每次都選擇從武都,狄道,金城這條線進攻。這是因為姜維本身是涼州人,他對涼州地理以及當地生活著的羌人胡人比較瞭解。姜維有信心拉攏和誘降涼州的羌人胡人背叛魏國。
洮西之戰的戰鬥雙方參戰人員。蜀漢方面,姜維帶領夏侯霸與張翼,率領數萬人進攻。魏國方面,負責西線防守的主要是“徵西將軍”,此時的徵西將軍是陳泰,駐守在陳倉,也就是今天的寶雞。而駐守在狄道的是雍州刺史王經,也就是今天的甘肅臨洮。
初期戰役的勝利 姜維放出謠言分兵三路進攻魏國; 陳泰認為姜維在使詐,命王經堅守狄道,等待他率領的部隊從陳倉趕來後合兵一處再跟姜維戰鬥。王經認為應該先佔據有利地形與姜維一戰;王經的先頭部隊在抱罕與姜維一戰失利,姜維進軍狄道;
王經率部隊渡過洮水,在洮水西邊背水列陣,等待姜維。他想要效法韓信背水一戰,讓士卒與姜維率領的蜀漢軍隊決一死戰;
姜維的部隊與王經在洮水岸邊開戰,王經的部隊並沒有能夠置之死地而後生,反而因為背後就是洮水而沒有退路,數萬魏兵被殺或者淹死在洮水中;
王經率領萬餘人退回狄道城中堅守,姜維進攻圍困狄道城;
後期失利陳泰得到訊息說王經沒有堅守狄道,知道要壞事就抓緊時間從陳倉進軍,沒有到達就聽到了王經失敗的訊息。
王經在洮西的大敗使得曹魏朝野震動,涼州的羌胡人心不穩。
鄧艾建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放棄狄道,退守其他要塞,等待戰機再與姜維一戰。
陳泰認為,姜維以輕裝部隊襲取狄道,必然缺少攻城器械。輕裝部隊與王經在洮水河邊決戰具有優勢,但是要圍攻一個堅固的城池就很難了。所謂“攻城為下”,圍困一座城不是那麼容易攻下來的,需要製作攻城器械,堆土為山,耗費的時間往往在幾個月。
陳泰日夜兼程趕赴狄道,偷偷爬上狄道東南方向的山上,晚上突然舉起火把,擂響戰鼓。這時狄道城中的魏兵和城外的蜀兵都大吃一驚,沒有想到魏國援兵這麼快趕到。地道城中魏兵士氣大振,而城外蜀軍不知其虛實。姜維上山攻擊陳泰,沒有成功。面對城中和山上的魏兵,姜維很難在狄道佔到便宜,於是退兵。
為何沒能擴大戰果其實原因被陳泰說的很清楚了,姜維的輕裝部隊利於速戰而不利於攻城,姜維選擇圍攻狄道就是錯誤的戰術。陳泰認為,姜維如果乘勝向東邊進軍,佔據糧草豐富的櫟陽,那就非常難辦了。然而姜維沒有東進,而是選擇圍困狄道城中的敗軍。因為姜維不可能很快攻下狄道城,反而給陳泰的援軍提供了時間。
-
5 # 靜說歷史
姜維原是曹魏的臣子,他的父親姜囧便是為曹魏而死,父親死後,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此時姜維的軍事才能還未得到充分顯現。公元228年,也就是建興六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大軍攻打祁山,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馬遵身為曹魏臣子,以為下屬全都被背叛,他連夜逃跑,拋下了姜維等人,當姜維等人前往冀縣的時候,他們不被放進城,於是姜維逼不得已,只能投降諸葛亮。
這樣看來,姜維的反叛實在是無奈之舉,他沒有背叛之意,完全是被逼著,好在諸葛亮有識人之能,給蜀漢蔣琬(諸葛亮死後,蔣琬繼任宰相一職)寫信稱姜維是涼州上士,有膽略,此後姜維統領涼州上士,有膽略,後來又被升為中監軍徵西將軍。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逝,楊儀等人率軍返回,姜維等遵照諸葛亮遺囑,秘不發喪,緩緩退軍斷後,回去後,姜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
姜維逐漸成為了蜀漢的重要將領,被委任管理內外軍事,公元254年,姜維率軍出隴西,兩年時間裡,姜維立下赫赫戰功,先是擊退魏軍,斬首魏將徐質,乘勝追擊,佔領多個地區,而後又率領著數萬士兵討伐曹魏,在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斬殺魏軍數萬餘人。曹魏的大敗使得姜維在蜀漢的威望達到頂峰,因此被升為大將軍,他在這次大戰中表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整個雍州都差點被顛覆,這是從前諸葛亮、陸遜北伐都沒取得過的戰績!
但此後姜維並沒有能夠維持住自己的聲望,他意圖繼續攻魏,本來計劃著與鎮西將軍胡濟兩路出兵,一同作戰,但胡濟卻沒有來,魏將鄧艾在段谷擊敗姜維,姜維的軍隊損失慘重,姜維自治犯了錯,於是請求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後來姜維仍然在一心計劃伐魏,但魏國自洮西之戰後,就已經調來數萬軍隊防範蜀漢,可姜維仍然還在和魏軍死磕,他多次挑戰,魏國守將一直沒有迎戰。
其實這與諸葛亮的遺願有關,當初是諸葛亮的知遇之恩讓姜維可以在軍中大展身手,這是他從前在魏國所沒有的,而諸葛亮也一直在培養重用他,所以姜維才會一心死磕北伐,誓要完成諸葛亮的遺願。
可惜蜀漢已經是沒有回天之力,當年蜀漢時期劉備借給關羽報仇為由大舉討伐東吳,可惜吳國取得最終的勝利,蜀漢則是元氣大傷,僅僅是損失數萬人就已經讓蜀漢一蹶不振,可魏國在洮西之戰中損失數萬士兵,卻根本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是蜀漢認為取得了極大的勝利。
而姜維的錯誤決策則導致蜀漢沒有後繼發展,當時魏國並沒有將蜀漢放在眼中,反而是重點防範東吳,魏國的中線兵力和東線兵力都用在對付東吳上,只有西線兵力是用在對付蜀漢上,若是姜維能夠趁著獲勝餘威,攻擊魏國西線,那會很容易。
但姜維一直在死磕狄道,他本來是想著吸引陳泰救援狄道,然後殲滅曹魏援軍,但曹魏守軍避戰不出,姜維的軍隊徹底耗在這裡,根本沒有發揮用處。
直到公元258年,諸葛誕兵敗身死,姜維這才回到了蜀漢,他再次擔任大將軍的職位,等到姜維再帶領軍隊攻魏的時候,他被鄧艾再次擊敗,只能退駐沓中。可憐姜維一心為國,朝中卻還有宦官黃皓針對他,打算廢掉姜維,姜維也看出來此人的意圖,請求劉禪將黃皓斬殺,但劉禪沒有同意,姜維害怕回去被姜維針對,所以留在沓中種麥。
公元263年,魏軍伐蜀,姜維看出了苗頭,便請求朝廷防患於未然,但黃皓卻聽信鬼神,告訴劉禪沒有敵軍來犯,於是蜀漢沒有做好防守準備,直到魏軍真的來了,劉禪這才派出軍隊支援沓中,蜀漢的舉國之力也比不上曹魏的分支軍隊,姜維根本無法抵抗,曹魏將領寫信勸降姜維,但姜維根本不作迴應。曹魏大軍逼得劉禪開城投降,劉禪還下令讓姜維也投降,又是一次違心的背叛,姜維只能接受。
姜維投降後,他還在想著要復國,直到鍾會有謀反之心,便勸鍾會一同謀反,殺了魏將,但最終事情敗露,姜維和鍾會都被殺害。這樣看來姜維是一心為蜀漢,只可惜蜀漢到了他手中之時,成為了一堆爛攤子,但在許多人眼中他是不忠叛國的人,在史學家眼中,他被批評為一名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的軍人,若是他在蜀漢的全盛時期,或許好戰就不是缺點了。
-
6 # 海鏡清
應該說姜維是想乘機擴大戰果的,不想擴大戰果的是他的助手張翼,但由於實力有限,未能擴大戰果。
公元255年,時為蜀漢衛將軍的姜維與車騎將軍夏侯霸、徵西大將軍張翼率軍數萬從羌地攻入了曹魏雍州刺史部最西邊的隴西郡,經枹罕(今甘肅臨夏市枹罕鎮)直取隴西重鎮狄道。
《資治通鑑.魏紀》:正元二年乙亥,(姜)維將數萬人至枹罕,趨狄道
對漢軍來說,這是一條熟路,也是一條勝利之路。就在頭一年,姜維也是從這條路進攻隴西郡,大破魏軍,斬殺曹魏大將、討蜀護軍徐質,包圍了隴西郡的郡治襄武縣,並連克臨洮(今甘肅岷縣)、狄道(今甘肅臨洮縣)、河關(今甘肅積石山縣)三縣,相當於佔領了隴西郡的整個西半部,並將三縣百姓全部遷回蜀地,獲勝而還。
作戰區域地圖
有鑑於此,曹魏雍州刺史王經為了避免姜維給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的隴西郡帶來更大的損失,親自率領雍州軍的精銳進駐狄道。這時他的心裡一定在埋怨曹魏在西北的最高軍事統帥、徵西將軍陳泰,因為他早先得到情報,說漢軍會三路進攻,其中一路是進攻涼州金城郡,於是向陳泰建議由涼州軍進駐前往金城的必經之路枹罕,但陳泰卻認為漢軍沒有三路進攻的實力,便以“涼州未宜越境”拒絕了。現在看來,漢軍的確沒有那麼多兵力三路並舉,他們走枹罕不是為了進攻金城,還是本著打殘隴西來的。
《資治通鑑.魏紀》:徵西將軍陳泰敕雍州刺史王經進屯狄道,須泰軍到,東西合勢乃進
陳泰倒是沒有什麼失算的感覺,畢竟雍州與蜀漢邊境線太長,防不勝防,想要拒敵於境外根本不可能,只要像司馬懿對付諸葛亮那樣“高壁深壘,挫其銳氣”,漢軍怎麼進來,還得怎麼回去。所以他命令王經堅守狄道待援,然後率領大軍從長安出發,沿著渭水日夜兼程西進。
但陳泰沒有想到的是,王經根本不按照他的方略來。他剛剛走到陳倉(今陝西寶雞市),就得知王經率雍州軍離開狄道北上,在故關和姜維打了一仗,關鍵是還打敗了,只得退往洮水以西。陳泰知道壞了,姜維輕兵深入,就盼著魏軍和他野戰呢,而漢軍野戰實在厲害,自街亭之後魏軍就從沒佔過上風,於是陳泰急催大軍前行。
《資治通鑑.魏紀》:(王)經已與維戰於洮西,大敗,以萬餘人還保狄道城,餘皆奔散,死者萬計
果然不出所料,當陳泰走到天水郡治上邽縣(今甘肅清水縣)時,噩耗傳來,王經在洮西與姜維決戰,結果大敗虧輸,光戰死的就有數萬之眾,王經僅率一萬多殘部退守狄道,危如累卵。陳泰趕緊進駐襄武,準備救援狄道。
這時,在勝負雙方的指揮系統內部,都發生了爭論。
《資治通鑑.魏紀》:張翼謂維曰:“可以止矣,不宜復進,進或毀此大功,為蛇畫足。”
蜀漢這邊,張翼認為這是建國以來對魏的最大一次勝利,但運氣因素很大(王經的魯莽),應當見好就收,否則會過猶不及。姜維則認為既得大勝,自然應該擴大戰果,而一直試圖向司馬氏復仇的夏侯霸自然支援姜維,2:1,姜維勝,張翼也只能發發“畫蛇添足”的牢騷。蜀漢攻魏,本來就是以蛇吞象的冒險戰略,姜維乘勝積極進取的想法沒什麼問題,張翼則是站在蜀地土著士族的立場上,保守苟安,不願意為漢魏戰爭付出太多。
鄧艾:“姜維之兵,是所闢之鋒。不如割險自保,觀釁待弊,然後進救,此計之得者也。”
陳泰:“若維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放兵收降,招納羌、胡,東爭關、隴,傳檄四郡,此我之所惡也……寇不可縱,圍不可久,君等何言如此?”
曹魏這邊,除了陳泰外,長水校尉、行安西將軍鄧艾、大將軍司馬胡奮和將軍王秘率領的援軍也從洛陽趕來。鄧、胡、王都反對去救援狄道,認為漢軍挾大勝之威,勢不可擋,現在重要的是據險自保,讓姜維沒法東進擴大戰果。如果去救狄道,萬一在野戰中失敗,那雍州就完蛋了。但陳泰認為,如果放任姜維攻克狄道,殲滅王經,其聲勢將更大,本來就反魏的羌族會支援他,本地士族豪強也會動搖阿附,所以必須救援狄道。客觀上來說,鄧艾等人的策略更保險穩妥,但陳泰知道王經慘敗,自己必然要負領導責任,如果放任王經被殲、隴西傾覆,自己下場只會更慘,只有救出王經、擊退姜維才能自保。陳泰權位最高,在他決定之後,鄧艾等人只得服從。
《資治通鑑.魏紀》:(陳泰)遂進軍度高城嶺,潛行,夜至狄道東南高山上,多舉烽火,鳴鼓角。狄道城中將士見救至,皆憤踴
姜維雄心勃勃,但他的雄心有一個最大的障礙:漢軍不擅攻城。雖然頭一年曾經攻克過狄道,但那是因為縣長李簡主動獻城投降,而且是在擊敗了魏軍、該城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現在狄道城裡有一萬多魏軍,雖然是殘兵敗將,但其堅守之下,亦難速克。所以姜維根本沒有攻城的打算,而是準備圍點打援,在陳泰的必經之路上設伏。
陳泰熟知隴西地形,認為“山道深險,賊必設伏”,所以故意說要走大路,其實走人跡罕至的小路,越過高城嶺(渭水與洮水的分水嶺),潛行至狄道東南高山上,舉火鳴鼓,虛張聲勢。王經殘部見救兵來了,士氣大振。
姜維在路上埋伏了三天,不見陳泰過來,知道上當,率軍速還,與陳泰交戰。陳泰知道姜維勇猛,不敢與其在原野爭鋒,遂依山傍險,列陣以待。姜維兵少,雖然精銳,但亦難以破陣,雙方打了一天,未分勝負。
《資治通鑑.魏紀》:(姜)維不意救兵卒至,緣山急來攻之,(陳)泰與交戰,維退
隨著姜維與陳泰相持,曹魏的巨大軍事潛力開始動員起來,司馬懿的哥哥、太尉司馬孚到長安督陣,涼州軍則從金城南下沃幹坂(金城縣南部山嶺稱為沃幹阪,亦稱沃幹嶺 ,是黃河與洮河的分水嶺,“自涼州濟河,必度沃幹嶺,乃至狄道”),有進軍狄道與陳泰夾擊姜維之勢。陳泰又故意揚言,要截斷姜維的後路,漢軍的形勢逐漸陷入被動。
姜維深知敵眾我寡,如果要擺脫不利局面,除非打運動戰,擊破三路魏軍的一至兩路。然而陳泰和涼州軍都滑不留手,前者依山立營,與狄道城互為犄角,彼此呼應;後者在沃幹坂守險不出,與其說是為了進攻,不如說是防止姜維北入涼州。也就是說,這兩路都不好打,而漢軍又無法迅速攻破狄道城。而且此時已經是九月,眼看隴西就要入冬,相持下去必然對勞師遠征的漢軍不利。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只得選擇撤退,不過他並不甘心,所以並未撤回蜀地,而是沿著洮水南撤至鍾提。這裡北上可繼續進攻狄道,東進可威脅襄武,南下可退回武都,西進可入羌地,在姜維看來是進可攻、退可守,時刻準備著捲土重來。
《資治通鑑.魏紀》:(姜)維遁走,(狄道)城中將士乃得出。王經嘆曰:“糧不至旬,向非救兵速至,舉城屠裂,覆喪一州矣!”
姜維的撤退,終於讓陳泰、王經鬆了一口氣,因為狄道城內的糧食已經不足十日之用了。可以說是陳泰救了狄道,如果按照鄧艾等人的策略,姜維即使圍而不打,狄道也必然被破,那樣姜維確實可以挾戰勝之威,取得更大的戰果。
因此,姜維在洮西之戰後未能擴大戰果,一是蜀漢國小兵少,實力不濟,二是魏將陳泰做出了正確應對,及時止損所致。但是立下大功的陳泰卻因為忠於曹氏,被司馬昭解除兵權,調入洛陽當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尚書右僕射,五年後魏帝曹髦被司馬氏所弒,陳泰在悲慟和憂憤中死去。徵西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一職,由司馬孚的兒子司馬望接任。而反對陳泰救援狄道的鄧艾,也因為屬於司馬派系被正式任命為安西將軍,作為司馬望的助手,實際負責對蜀漢作戰,從此成為姜維伐魏最大的障礙。
-
7 # 歷史哨聲
姜維在洮西擊敗雍州刺史王經是因為王經戰術錯誤 但姜維圍攻狄道就是姜維的戰術錯誤
下圖是姜維軍行軍路線、王經屯守狄道、陳泰駐軍所在的上邽位置圖:
紅色是姜維軍的行軍路線,綠色是陳泰軍救援王經軍路線,交點就是狄道,洮西就在狄道北部的洮水西岸。
姜維為何在洮西之戰擊敗王經1、姜維三道進攻的偽訊息,讓曹魏軍難以確認將姜維軍的真正方向,難以進行相應的對抗。雖然陳泰識破了姜維三路進攻的假訊息,但無法確定姜維的進攻方向。當姜維出現在枹罕進攻狄道時,陳泰才派遣王經率軍防守狄道。
2、王經沒有聽從陳泰防守狄道待援的命令,選擇迎戰姜維。姜維軍是進攻方,士氣高漲求戰。王經軍是防守方,軍心有利於防守,而非主戰。如陳泰所言:
“姜維提輕兵深入,正欲與我爭鋒原野,求一戰之利。王經當高壁深壘,挫其銳氣。今乃與戰,使賊得計,走破王經,封之狄道。”
向東攻佔隴西之地才是姜維獲取洮西之戰勝利的正確選擇如圖所示,陳泰所在的上邽,才是姜維軍在洮西之戰後的進攻方向,而不是攻取王經1萬人所固守的狄道城。
趁曹魏軍大敗、蜀漢軍獲勝的有利形勢,奪取渭水南岸才是正確策略。就算讓姜維攻下狄道,姜維如此長遠的後勤線,難以保障姜維能夠守住狄道,還不如利用有利局勢,在曹魏援軍未到的情況下奪取南安、天水等地。
如陳泰所言:
“若維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據櫟陽積穀之實,放兵收降,招納羌、胡,東爭關、隴,傳檄四郡,此我之所惡也。”姜維圍攻狄道,不過是給曹魏軍援軍的時間。就算鄧艾等人都認為不應該援助狄道,因為:
“王經精卒破衄於西,賊眾大盛,乘勝之兵既不可當,而將軍以烏合之卒,繼敗軍之後,將士失氣,隴右傾蕩。”士氣嚴重喪失,難以防守。
張翼勸姜維不要圍攻狄道,是正確方案,只是被姜維拒絕。
圍攻狄道,而非消滅曹魏在隴西的有生力量,如上邽的陳泰軍,是姜維此次北伐有功但無果的原因。
回覆列表
你好,你的問題是姜維在洮(tao)西之戰取得北伐以來最大勝利,卻為何沒有趁機擴大戰果? 我們從姜維的生平、洮西之戰發生的背景和歷史影響三個方面說起。
第一:姜維的生平事蹟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第二:洮西之戰背影
公元255年,曹魏大將軍司馬師病逝,其弟司馬昭接任大將軍輔政。蜀漢衛將軍姜維聞知司馬師病逝,認為司馬昭立足未穩於蜀漢有機可乘,於是率領車騎將軍夏侯霸、徵西大將軍張翼等數萬人馬攻打曹魏。姜維為迷惑魏軍,假裝將率軍分三路向祁山、石營、金城攻來的訊息放出。魏國雍州刺史王經聞知後,急忙向徵西將軍陳泰彙報,並認為應該搶佔有利地形並分兵迎擊姜維。陳泰認為姜維不會分數路而來,要王經堅守狄道(今甘肅臨洮),自己守在陳倉(今陝西寶雞東)以防萬一,並授予王經雍州部隊的指揮。姜維乃當世名將,從容應對,指揮蜀軍大破魏軍,王經只能率領殘部萬餘人退守狄道(今甘肅臨洮)。徵西大將軍張翼認為功績已成建議姜維退兵,姜維駁斥了張翼,繼續率領蜀軍圍住狄道攻打,王經率領魏軍死死頂住姜維攻擊。朝廷調鄧艾出任安西將軍,協助陳泰尋找破敵之策。姜維看援軍來得這樣快,以為魏軍有奇謀,加上自己率領攻打狄道的蜀軍是輕裝上陣以及徵西大將軍張翼死諫,遂於九月二十五日撤軍退走鍾堤(今甘肅臨洮南),狄道之圍遂解。
洮西之戰的影響
對魏國:洮西之戰後,曹魏於雍州的軍力大損,少數民族更加蠢蠢欲動,曹魏於雍州境地的民眾甚至還有出現因為惶恐而投靠姜維的。魏帝曹髦被迫在一個月內連續下了三道聖旨來平復戰後的雍州問題。陳泰和王經作為責任人全部調回了朝廷,失去了兵權,徵西將軍由原安西將軍鄧艾接任。雖然影響之大但是對於強魏還不足以動搖國之根本。
對於蜀國:洮西一戰,斃敵一萬多人,是蜀國北伐史上的空前勝利。而蜀漢姜維因為此戰在國內的威望達到了頂峰,於公元256年被劉禪封為大將軍。進一步刺激了姜維的北伐慾望。由於姜維的軍隊屬於輕兵,缺少重型攻城武器。而且戰後姜維不聽張翼的意見,沒能見好就收,終於導致狄道之役無功而返。在之後數年頻頻用兵,終於耗盡蜀之實力。後來魏國能一戰而滅蜀,也是有原因的。其根本原因還是蜀漢實力太弱小呀!只可惜姜維生不逢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