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東方連話

    因為歷史原因,因為人類原始生活範疇的疆域概念,地球上的土地海洋,除去被現代文明的國際公約約束過的部分之外,都已經各有所屬,分別屬於各個不同的國家。

    同樣是因為歷史原因,國家與國家之間,領土互有變化,歷史上屬於我的地方,被你以戰爭的方式奪走,被別人以弱肉強食的方式掠去。從國際法上來講,從道義上來說,被掠奪被佔領的土地都至少有被聲索的權利。

    然而,也有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沒有聲索的沉默。這其中的原因複雜,有的是因為國力有限,不願意因為當下的聲索而影響目前還算和平的兩國關係。

    有的則是有了別的思路,超越了狹隘的領土統治的概念範疇。德國之於東普魯士,大致上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德國在二戰之後身敗名裂經濟崩潰國破家亡一度陷入深淵式的社會發展谷底,但是這個民族在以積極的務實精神矢志不渝地重整山河的同時,還深刻反思自己發動戰爭的歷史,汲取自己國家和人類歷史上不斷輪迴的戰爭教訓,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甚至在中小學裡就已經開始了這樣最基礎的教育:解決問題不能靠著打架之類的武力方式,正確的途徑是講理,是讓自己不斷強大。

    德國整個社會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戰後時間不長就逐漸發展成了幾乎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不僅經濟發達而且人民生活幸福,不僅社會福利優越而且自然環境優良,廣大的城鄉之間幾乎都進入到了一種路不拾遺的君子國狀態。

    這不僅讓曾經屬於德國的東普魯士羨慕,也讓世界上那些到處亮肌肉搶領土的強權國家汗顏。德國由此贏得的軟實力、贏得的尊重、贏得的向心力,絕非那些靠著戰爭而多佔據了一些領土的國家所能比。

  • 2 # 海鏡清

    憑什麼收回呢?現在東普魯士已經是一個歷史名詞了。

    今天東普魯士的北部,分別屬於立陶宛的梅梅爾地區以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 南部就是波蘭的瓦爾米亞-馬祖爾省。梅梅爾地區是立陶宛在一戰後強佔的,二戰被德國收回,二戰結束後又由蘇聯劃歸立陶宛。至於東普魯士南部,本來就是德國二戰強佔的波蘭領土,二戰結束後歸還波蘭。

    二戰末期,蘇聯佔領東普魯士。根據蘇美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宣言,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蘇聯版圖。1946年4月,東普魯士的北部被併入蘇聯。7月,原首府柯尼斯堡被改名為加里寧格勒。1947年,蘇軍驅逐所有德華人,讓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及烏克蘭人遷到此地,當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蘭式。

    由於蘇聯的徹底改造,加里寧格勒成為完全俄羅斯化的地區,在加里寧格勒州居民的民族構成中,俄羅斯族佔78.5%,所以即使蘇聯解體後,這裡依然是俄羅斯的一部分。至於立陶宛和波蘭佔領的東普魯士一部,情況也是大同小異。

    所以,德國是不可能收回東普魯士了。

  • 3 # 憤怒野虎

    這是德國民眾心態認識、現實條件改變等原因有關。

    東普魯士,一部分劃歸俄羅斯,即現在的加里寧格勒州,一部分劃歸波蘭。這些土地,已經被二戰後大部分國家認可,從法理上已經得到確認。

    歷經二戰之後的德國民眾,對故土東普魯士,早已適應,不再追求。認識到與各國和平相處,才是發展之道。還有,倘若激起民族主義,那當然會引起鄰國警惕,惡化周邊關係。

    德國經濟雖然發達,可是卻不能震動俄羅斯、美國的軍事實力。而且,東普魯士,大多數德裔已遷移。沒有民眾基礎。

  • 4 # 千佛山車神

    收不回來了,無論是在法力上還是在實際上,東普魯士都已經徹底成為一個歷史

    德國作為一個戰敗國,在二戰後被美、英、法、蘇四國聯合佔領。其中美、英、法對於德國的處置相對文明,基本上維持了德古西部邊境的穩定。

    但是在德國東部的蘇軍佔領區內,德國的領土就遭到了大面積的肢解,德國失去了所有奧得河-尼斯河線以東領土。

    (從一戰到二戰德國失去的領土)

    而德國的東普魯士則被劃歸給了蘇聯和波蘭,其中北面變成了現在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南部則成為了波蘭的瓦爾米亞-馬祖裡省。

    東普魯士最初的居民是古普魯士人,他們與拉脫維亞、立陶宛屬於同一種族。到13世紀被條頓騎士團征服,開了德意志化。

    17世紀,條頓騎士團改組為普魯士公國,1701年腓特烈一世正式加冕為普魯士國王,普魯士王國正式建立。

    隨後經過百年的擴張,於1871年在普魯士的主導下,透過普法戰爭完成了德國的統一。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普魯士,就沒有現在的德國。

    而且,普魯士也是德國近代軍國主義的發源地,一戰二戰的德軍高階將領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普魯士人。

    東普魯士長期以來一直屬於德國領土,直到1945年蘇軍佔領該地。當地的德國居民遭到蘇軍的大規模迫害,不是被驅逐就是被髮配到西伯利亞。

    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東普魯士北部劃為蘇聯領土,南部則被蘇聯送給波蘭,以補償蘇聯給波蘭造成的領土損失。

    (德國在二戰後割讓的領土)

    到了1947年,東普魯士當地的德華人已經基本上被俄羅斯人和波蘭人所取代,德國文化也被兩國徹底清除。

    二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分裂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更是無力追討原東部領土。

    之後到了1990年,東歐鉅變,西德政府為了換取各戰勝國對於兩德統一的支援,承諾不再追討奧得河-尼斯河以東的前德國東部領土,至此德國徹底放棄的對東普魯士的主權訴求,東普魯士也就此與德國再無瓜葛。

    (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首府加里寧格勒風景,如今這裡是俄羅斯人的地盤兒。但在在1945年之前它,的身份則是德國東普魯士首府——哥尼斯堡)

  • 5 # 賽門之略

    德國作為戰敗國,東普魯士作為了分割條款

    二戰後,英美法蘇等國根據雅爾塔協議達成了共識,為了對德國的懲罰,決定對德國實行了分割槽佔領,整個德國都屬於盟國的控制之下,而蘇聯吞併了東普魯士北部,剩下的南部劃分給了波蘭,兩國先後都驅除了東普魯士全部德國公民,並對各佔領地給予改頭換姓,東普魯士實際意義上已經不復存在,這是得到了國際法的一致承認,德國作為戰敗國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只能任人宰割,更何況戰後領土縮小了40%也不敢言,雖然歸還了部分。

    德國不可能收回,也沒理由收回

    德國二戰後已經做出了沉重的反思,深刻承認了犯下的罪行並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和信任,“清算過去,永遠不再由德國發動戰爭”一直都是德國政治的口號。而東普魯士已經成為了俄羅斯和波蘭合法領土,以嚴謹著稱的德國沒理由打破現已形成的格局,收回他人強勢領土就意味著宣戰,德華人怎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打自己嘴臉呢?

    德國不敢收回

    德國雖然已經是歐洲頭號強國,GDP遠超俄羅斯和波蘭,但面對強大軍事實力的俄羅斯,德國不敢收回東普魯士。反觀俄羅斯一直握著手裡的北方四島,日本四處巴結希望普京能早日放手,而普京說過“戰敗國沒資格談領土條件”瞬間懟回了日本。俄羅斯可以說是個貪得無厭的北極熊無視國際的聲譴和西方的經濟制裁,強行兼併克里米亞,吃進嘴裡的肉,俄羅斯是不會輕易吐出來的,所以德國是不敢從俄羅斯嘴裡收回東普魯士。

  • 6 # 世界真的很大

    因為不可能收得回來。不光是東普魯士,還有德國的其他地方,是盟國開會集體決定瓜分的。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瓜分已是歷史,國土變化國境線遷移早已是全世界認可的定局,如何收回?怎麼收回?

    兩次大戰兩次無條件投降,除了戰前佔領的土地全部吐出,德國還喪失了共約2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其中,一戰失去8.8萬平方公里,二戰失去12萬平方公里,如西里西亞、東普魯士等。

    題目中提到的東普魯士,位於波羅的海的東南海岸,首府是條頓騎士團建立的柯尼斯堡(蘇聯時期更名為加里寧格勒)。在這片土地漫長的歷史中,先後有立陶宛人、波蘭人、普魯士人統治過。

    東普魯士曾是普魯士王國的一個省,後成為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第三帝國的一個省。二戰前,這裡74%是德華人,18%是波蘭人,另有不到10%的立陶宛人。二戰期間,波蘭人和立陶宛人幾乎被驅逐殆盡。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的波茨坦會議一致同意,肢解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立陶宛和蘇聯,南部歸屬波蘭。這才有了被立陶宛和波蘭包圍蘇聯(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德國時期叫柯尼斯堡。

    當時,這樣的領土瓜分、國境線遷移的細則,並沒有寫入《波茨坦公告》的正規條文中,而是以美、英、蘇 三國認可的備忘錄形式存在 。而備忘錄的內容與公告的正式條款,又有些許衝突。

    因此,雖然立陶宛、蘇聯和波蘭軍隊立刻開進東普魯士,對德華人的驅逐也有條不紊地進行,但當時的西德與這三國的皮,扯了很久。直到1980年代,西德政府才正式接受了既成事實,承認了二戰以後的新邊境線。比如,與波蘭政府簽署了《德波邊境協議》

    1990年10月,東西統一後的德國,再次確認並正式批准了《德波邊境協議》。有這樣一段歷史,你讓德國如何收回普魯士?

  • 7 # Infini

    歷史上是普魯士征服了德意志,二戰後普魯士已經從地球上抹去了,那誰收復誰? 儘管當年蘇聯因為沒有準備好戰爭,一退再退,但一旦裝備了坦克大炮後,蘇軍就堅決徹底地粉碎了德軍一而再再而三的瘋狂進攻。現在可以說德華人連這個夢都不敢做。

  • 8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在1990年之前,德國政府還有法理依據去主張這片土地的所有權;1990年之後,德國為了國家和民族統一,在承認既成事實的基礎上,放棄了對東普魯士地區的法理上的聲索。

    1989年時,蘇東地區發生了政治波動。同年末,這種政治波動的影響傳遞到了德國。德國政府總理科爾敏銳地察覺出德國統一的時間視窗來臨,下定決心推動德意志的歷史程序的發展。不出意外的,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德國遇到來自各方勢力的阻撓,德國不得不以更多的自己能夠承擔的代價來取得周圍鄰國對德國統一的中立立場。

    (兩德統一)

    在對德國統一發難的國家中,法國雖然不是起決定作用的,但卻是最醒目的一個。

    1990年,法國為保持自己在歐洲的領導地位,阻止東西德統一,借東普魯士問題(波德邊界問題)積極與波蘭、捷克等東歐國家協同對德國發動外交攻勢。

    在戴高樂時期,出於整合歐洲對抗美國的考慮,法國和德國實現了和解,握手言和,共謀發展,被稱為歐共體法德軸心(美國的漫畫表達這一政治想法為瘦弱的法國騎士騎上了膘肥體壯的德國戰馬),一度合作緊密,是為兄弟盟邦。可是法華人,也包括後來的英華人,都會德意志第三帝國心有餘悸。法國總統密特朗一直在擔心著柏林上空的第三帝國的幽靈復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也直言德國的統一將不為歐洲大國所接受。

    可見,即使德國積極履行戰爭債務,還有在德國總理在華沙街頭的謝罪,都沒有讓歐洲對德國完全放心,第三帝國的陰影始終縈繞在歐洲人的心中的夢魘,尤其是對於波蘭。因為德國在戰後被割讓的12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多數都被補償給了波蘭,如東波拉美尼亞地區和東普魯士地區,德國與波蘭的領土邊界問題並沒有寫入雅爾塔條約裡的正規條文,因此西德政府一直沒有承認波德邊界。

    法國現在把波德邊界拿出來,並且鼓動波蘭說法國支援波蘭對德國關於波德邊界現狀予以承認的要求,這使得西德、東德在統一時,如果不對領土現狀予以承認將會引發歐洲更多國家對第三帝國的恐怖記憶,德國統一的難度將會無限增大,甚至可以會在歐洲統一的反納粹的浪潮中胎死腹中。

    為此,1990年時,德國與波蘭等國簽署了邊界協議,以承認既成事實的做法換取了歐洲對德國統一的諒解。在這時,統一後的德國對周邊的鄰國不存在邊界紛爭,對東普魯士的領土在嚴格意義上也失去了法理依據。

    (西德以承認邊界現狀的做法換取國際支援)

    當然,遵守契約的前提是在實力不足以應對契約被改變造成的危機情況的前提下,如同英國佔據的只有6.5平方公里的直布羅陀一樣,《烏德勒支條約》如果沒有大英帝國的強大實力做支撐,英國也不會如此穩穩地在西班牙家門口劃一片地一佔領就300多年,如果德國不願意遵守《波德邊界協議》,會再次提出領土要求嗎?

    從根上說,東普魯士地區在公元962年神聖羅馬帝國成立時並沒有在帝國的疆域內。神羅的東部邊界在易北河以西,以東地區則是斯拉夫人的領地。易北河東部地區處於日耳曼政權的邊疆地帶,1415年,皇帝就在這裡設定了一個勃蘭登堡選帝侯國,為神羅帝國守衛邊疆,並積極向東部拓展生存空間,因此與斯達夫系的國家屢屢發生戰爭。勃蘭登選帝侯國在戰火中成長,成為神羅的300多個邦聯中軍事實力較強的邦國之一。

    13世紀時,在波蘭的北部有一個普魯士的蠻族,波蘭王國征服未果,反而惹了仇,經常被其騷擾。在缺少謹慎的應對策略下,波蘭的國王邀請條頓騎士團幫忙平定這些野蠻人,並許諾這片土地歸他們所有。於是條頓騎士團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征服了這片後來被稱為東普魯士的地區。

    條頓騎士團此後窮兵黷武,被複興的波蘭、立陶宛、羅斯公國等國家聯合擊敗,成了波蘭的附庸國。後來勃蘭登選帝侯國的王室近親成員阿爾伯特繼承了東普魯士的統治權,經過宗教改革,取消了教皇對該地的所有權。然而他在三傳之後絕嗣,統治權被勃蘭登侯國繼承。為能得到東普魯士地區,勃蘭登堡選帝侯不惜在1618年向波蘭王國稱臣納貢,組成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1648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趁著波蘭新王即位,擺脫了與波蘭的臣屬關係。

    (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

    1701年,選帝侯腓特烈一世以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為條件,從神羅皇帝(哈布斯堡王室)那裡取得了普魯士國王的稱號。因此,勃蘭登堡-普魯士選帝侯就成了普魯士國王。

    當時的神羅體系裡,只有德意志、西里西亞、義大利、洛林、勃艮第五個王位,其中洛林和勃艮第都已經被法國吞併了大部分,王位已形同虛設。而且歐洲授予王位,不是虛授,而是相當於把王國的領地都一併授予。因此普魯士王國稱號的授予,更多來自於授權的性質,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編制外的王國,相應的也就不存在對原有的神羅帝國領土的要求。

    普魯士王國與其他德意志邦國的關係及地位,猶如中國西周王朝時楚國與諸夏國家的關係。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由於佔據著神羅帝國的皇位,因此理所當然地成為類似於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一樣的角色。

    與周王朝時期的楚國一樣,普魯士王國立國後,憑藉著軍國主義鍛造的強大軍隊,對周邊國家提出了領土要求,一直打了200多年,中間經歷過拿破崙時期的慘敗,也經歷過1871年加冕為德意志皇帝的榮耀,最終在1947年被美英蘇法四大國宣佈停止存在。

    (開始一統北德意志的普魯士王國)

    可見,東普魯士地區在歷史上也屬於德意志人的殖民地性質的土地,猶如秦國獨霸西戎一樣,這一片當時尚處於荒涼(土地相當貧瘠)的土地、落後的文化,被當時的德意志諸國視為蠻夷之邦。歐洲的老牌國家在普魯士王國早期還不斷地給予扶持,用來制衡Continental霸主法國。當Continental國家發現普魯士王國具備威脅後,已經失去了對普魯士王國的控制。所以,普魯士軍國主義能夠荼毒歐洲這麼多年,實際上也是歐洲國家自己養出來的一條大龍。與中國的秦帝國不同的是,秦帝國武力一統諸夏國家,開中央大一統的先河。普魯士王國只完成了部分統一,最終在國際聯盟的聯合絞殺下功敗垂成。

    既然東普魯士地區也是德國從斯拉夫人手中搶奪過來的土地,那麼在400年的戰火之後,再給還給屬於西斯拉夫人體系的波蘭人手中,也算是歷史的輪迴。

    在中國的歷史上,400多年的歷史並不長。如燕雲十六州曾失去400多年,最終也被明王朝收回。之所以東普魯士地區會給人留下德華人的普魯士的強烈印象,除了德國的歷史文化悠久(相對而言),東普魯士地區成為德國文化、軍事、政治的龍興之地,被深深刻上了德國印記。

    波蘭、立陶宛、俄羅斯在瓜分了東普魯士後,立刻強行驅逐了這片土地上的德意志人,使得戰前德意志人口占比74%的東普魯士地區,如今的德意志人口只有1%不到。如今再到這片土地去看,已經沒有多少德國的印記了。短短几十年功夫,改文換種,使得東普魯士地區重新被斯拉夫化,有關德國的一切,只能在歷史課本上才能找的到。

    (德國與歐盟)

    如今的德國,正如法國、英國當年預料的一樣,其憑藉強勁的經濟實力,在歐盟體系裡佔據了領導核心。這個當年法國用來駕馭德國的工具,成為了德國以經濟整合歐洲的最佳平臺。如果能夠透過經濟手段,使得歐洲最終聯合起來,對德國這樣具有雄心壯志的國家而言,也不失為除了戰爭手段之外的最好選擇了。

    在這個意義上,德國選擇承認邊界現狀,穩定歐盟內部的做法,也是明智之舉。

  • 9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第一,國際條約的限制。半個多世紀以來,各種國際條約一步步的坐實了割讓東普魯士的事實,戰後德國也先默認了,後公開承認了這一系列條約。所以,割讓的既成事實已經得到了官方認可和國際條約保護。德國如果有類似舉動就是違反國際條約和聯合國的權威,屬於公開挑釁行為。

    早在二戰結束前,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就有秘密協定,要把危險,好戰的東普魯士從地圖抹掉(幾百年來,德國多數貴族軍官都來自東普魯士,德國的軍國主義也源於東普魯士,東普魯士以盛產好戰分子,崇尚武力和霸權聞名世界,是個危險而敏感的地方。)

    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正式決定把德國東部邊界領土大部分割讓給了波蘭,同時把基督教新教——路德教發源地,東普魯士首都——格尼斯堡((德語:KöConigsberg)割讓給蘇聯。現在,已經成了俄羅斯的一塊“飛地”(遠離俄本土)加里寧格勒州,也是今年俄羅斯世界盃舉辦城市。二戰後,蘇聯佔領了的德國東部領土。1955年9月,蘇聯與西德建交時,西德的表示承認二戰後劃分的東部邊新界。之後,在80年代末,東西德在統一前夕,聯邦德國與英法美蘇四國簽署了條約,德國再次宣告:保證承認東部邊界,放棄戰前領土。協定承諾“德國的領土疆界永久固定為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疆域,德國永久放棄對周邊鄰國的任何領土要求”。

    第二、德意志原住民已經在戰後的幾年基本完全被驅逐,東普魯士已經徹底斯拉夫化。人口、民族、文化已經徹底大換血。

    戰後,德國領土從53萬平方公里縮小到了35萬平方公里。東普魯士被波蘭和蘇聯瓜分,奧德河-尼斯河一線以東的11萬平方公里的德國領土在戰後都割給了波蘭,把德國的固有領土作為對波蘭被蘇聯佔走18萬平方公里領土的補償。被割讓地區的德國原住民被沒收田地、房屋、財產,一路辱罵著驅逐回了德國的新邊界內。

    以加里寧格勒州為例,原住民~德意志人幾乎在70多年前被完全驅逐出境,並同時遷入了大量蘇聯人,俄羅斯族早已經成為這裡的主體民族,俄華人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城市的主人。加之大部分德式建築在二戰中被摧毀,後來全都是蘇式建築,居民接受的是蘇式教育,說的是俄語,用的是盧布,管理階層都是俄羅斯族人…恨不得把空氣都改造成成俄羅斯的味道,所以現在明面上很難感受到德國的痕跡。

    整個城市碩果僅存的德式建築只有哥尼斯堡大教堂,典型的德國風格建築——以棕紅、褚石為主的牆體配以白色相間的線條,構成方格立面,色彩鮮豔,與以灰黃色等石頭為牆體主色調、崇尚各種裝飾牆雕。

    如今的加里寧格勒,除了火柴盒式的蘇式建築(赫魯曉夫樓),就是上圖這種大洋蔥頭的東正教斯拉夫式建築,大家對比哥尼斯堡大教堂,是不是兩種文化的感覺?裡寧格勒州為例,現有人口大約有100萬,民族構成裡,俄羅斯族佔78.5%,白俄羅斯族佔8.5%,還有其他十幾個少數民族,卻唯獨沒有原住民德意志族人。俄羅斯族人佔絕對主體的地區,當然不會鬧獨立。這個可以參考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的情況。

    比如加里寧格勒人口不足百萬,但其對蘇聯與俄羅斯的意義非凡。它距莫斯科有1289公里,距德國柏林卻只有600公里,蘇聯時代的波羅的海海軍總部就設在這裡,戰略位置及其重要。是俄羅斯威脅美國的歐洲小夥伴們和對抗北約的橋頭堡,部署著極具威懾性的核武器和彈道導彈。所以,就算德國真有什麼“非分之想”,那也等於在自取滅亡。對比加里寧格勒,劃歸波蘭的東普魯士城市,比如波茲南(原波森省),都較好的保留了德式建築,不過物是人非,日耳曼人早已經不見蹤跡好幾十年了。

    三、德國政府和大部分民眾早已經不糾結與此了。諸多更麻煩的事,比如歐盟內部事物,與美國的各種摩擦,北約成員國之間的協調工作,難民問題,恐怖主義威脅等等,哪個都比收復東普魯士更緊迫,更棘手。

    講真,上至德國政府,下到普通德國民眾,對戰敗後的懲罰和領土的喪失已經看開了,兩德統一時,德國和美蘇英法等國簽訂的協定承諾“德國的領土疆界永久固定為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疆域,德國永久放棄對周邊鄰國的任何領土要求”。筆者根據切身體會,感覺一般德華人的共識是:“都是因為希特勒和他發動的那場非正義戰爭的緣故,我們丟掉了大片的國土,一定要維護和平,不斷反思,不能重走納粹老路。”更深刻一點的會說:“普魯士給德國帶來的是軍國主義和擴充套件的因素,並且那裡是爭端的根源。現在那片國土、那樣的軍國主義德國和那種擴張文化已經隨著領土的流失不再影響現代德國,最終還是落腳在深刻反思。”反倒是在遙遠的中國,總有一些德粉為這些領土損失痛心疾首。

    此外,每年,越來越多的波蘭人,尤其是波德邊境的年輕人不斷湧入德國,量可比敘利亞難民多得多。這些波蘭人都費大勁,苦學德語,爭取正式德國公民身份,豈不知七十多年前,自己的老家就是德國的地盤......

    另外,在說個題外的。2016年,挪威表示為了紀念芬蘭擺脫沙俄統治獨立100週年,建議把北部國境線向西後退幾十米,打算把處於兩國邊境挪威一側的哈爾蒂山(Halti)雙峰之一贈與境內沒有高山的芬蘭。在Facebook上建立了的活動頁面(下圖),評論者也大多表示支援,認為這個禮物很棒。

    是不是一個國家發達到一定程度,美譽度和吸引力達到了一定級別,邊界就不重要了呢?比如申根國家們之間的邊界(下圖)德國亞琛市——德國,荷蘭,比利時三國的交界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退市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