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零後老年人
-
2 # 小談教育
我是兩個二級年孩子的媽媽,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父母做榜樣重要,但做反榜樣也同樣重要。對於孩子的成長中,有些榜樣我願意做,有些榜樣我會反著做。
我們身為父母,在年齡、心智、家庭責任和作用地位孩子都不可以比擬,我們是孩子的監護人,因此,對於同一件事,比如玩手機,父母和孩子做的意義就完全不同。比如說使用手機玩遊戲,孩子自控能力差,玩起來感覺刺激性強,玩多了極易上癮,所以玩手機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極為不利。但對我們做父母的而言,白天辛苦上班,晚上閒餘玩下手機,卻是釋放壓力、享受些美好時光的快樂活動。這是做父母的正當權利,難道必須要為孩子犧牲嗎?
很多人認為一個合格的父母,應該少玩手機或者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減少對孩子的影響。我認為少玩手機那是對的,因為玩手機多了對成年人就是傷害,甚至傷害家庭,這是事實,但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我卻認為這並非絕對。“蓮出於淤泥而不染”,孩子未來成長的環境將不為我們的意志轉移,將會有無數的誘惑等待著他們,他們離開了家庭,將不會有任何人或者事為他們量身定做,以此迎合他們的喜好習慣或者行為標準,他們唯有可以做的是適應這些人和事,如果他們有能力,也改造這些人和事。
所以,我不會刻意迴避在他們面前玩手機,甚至故意在他們面前玩。他們有時候問爸爸:“爸爸,你為什麼總是捧著手機玩?”他們爸爸回答說:“我是大人,我每天辛苦工作養你們,我當然可以玩手機。你們想玩手機也可以,要麼你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要麼等你們長得像我這麼大也養兒子了。我在家玩手機關你們什麼事?家裡又不是隻有你們兩個人”。孩子能理解這句話,所以他們對手機有一定的抗拒力,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父母玩手機是合理的,而他們玩手機是需要條件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所以我們家中閒置的手機隨便放,他們未經允許不會瞧它們一眼,他們有時候想玩了,就會向我們申請,然後付出一些代價,比如考試成績過得去、額外多花時間學習、看書、打掃衛生、給我們捶背……只要他們能把我們做家長的哄得滿意就可以。
比如說,我們在孩子面前吃炸雞腿、吃餅乾等上火零食時,孩子心再癢也只會聞一聞,他們明白吃了後會喉嚨發炎,會感冒發燒,會吃藥打針,會讓父母花很多錢為他們看病。所以他們更多的想法是寄望自己能夠快快長大,長得像他爸爸那樣高大後痛快吃一回。久而久之,這些垃圾零食對他們幾乎沒有誘惑力了,在他們的眼中,可以選擇的零食太多,不一定非吃它們不可。
推而廣之,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他們已形成了初步的是非意識觀和行為控制能力,我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對他們沒有造成影響。
這就是反榜樣的作用,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有力量的、有效果的,可以稱它為“誘惑力降敏教育”。
當然,我們做家長在玩手機的某些情形也必須為孩子做出榜樣,這涉及到一個原則,家長行為也要是非分明、適度而行、恰如其分,這就是給孩子的榜樣。比如,在吃飯時不能拿手機玩,這是壞習慣,不能縱容。所以我倆孩子會“及時”提醒他們爸爸不要在吃飯時棒著手機,提醒他開電車時不要看手機,提醒他過度玩手機會傷眼睛……他們爸爸對於這些“提醒”都虛心接受,表現出知錯能改的態度。
我們家長做到這些,他們回報給我們家長的行為就是:不在吃飯時看電視,不在馬路邊亂蹦亂跳,不能沉迷電視、手機……我們尋求和孩子達成一個心理和行為上的共識手段,這個手段,正是我們做父母的榜樣行為。
總之,父母既要在生活是非觀上給孩子做好榜樣,父母合理的權利和行為也可以大方地展現在他們面前,讓孩子理解到家庭地位是不對等的,父母擁有特殊的權利,以此維護我們的權威,並從中對他們進行“誘惑力降敏教育”,以此增強他們心身健康發育,促進他們對未來生活的熱切向往。
-
3 # 玲瓏科目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會有一個:我願意!
因為會答此題的人,應該都是家長,作為家長,或者說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誰會說自己不願意呢!誰會給自己挖坑呢!
沒人願意!
我更喜歡此問題是:為了不讓孩子玩手機,父母需要做榜樣,你會怎麼做?
我想這種問法更有實際價值一些,如果只問你願意嗎?說句話的事,誰不會。
就像兩個步入婚禮殿堂的新人一樣,問:你願意永遠愛TA,和TA共度一生嗎?我願意。結果,該背叛背叛、該離婚離婚,誰會追究他們結婚時立過的誓言。
我願意為了不讓孩子沉迷手機,自己先做好榜樣。除了必須使用手機付款、購物、檢視孩子班群老師的通知、和父母進行必須的通話,接親不騷擾的電話、回覆必須的社交簡訊外,我將堅決杜絕對手機的無效使用現象,誓死捍衛手機的正常使用功能,堅決不在孩子面前超時正常使用,將孩子對手機的遊戲幻想,制止在萌芽狀態。
我願意為了不讓孩子過度使用手機,從我做起不過度使用!
此致
-
4 # 右拾遺
少時看李連杰主演的武打電影《少林寺》,最後覺遠剃度為僧時,有一段對答特別有意義:
老和尚說:“盡形壽不飲酒,汝能持否?”覺遠一向嗜酒如命,很像《水滸傳》中花和尚魯知深,《笑傲江湖》中令狐沖,“有肉有酒有女人,仗劍飄零走江湖”,怎可戒酒?恰巧這時唐王李世民駕臨少林寺,介面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化解了覺遠的一個魔怔。
題主之問頗有那位老僧的口吻:“為了不讓孩子玩手機,父母要做榜樣,你願意否?”
其實完全不必。手機作為現代生活必須品,支付的重要手段,成人怎可一刻離開手機呢?再說了,孩子玩手機,或者沉溺手機並非因為父母影響,而是手機本身有足夠吸引力,豐定富多彩,令孩子欲罷不能。在家裡父母不玩手機,就一定能確保孩子遠離手機嗎?
所以說,家長大可不必作出一副諸如嶽不群之流那樣的偽君子面孔,甚至以此作為對孩子進行批評時張揚自己道德自律的證據。
手機並非一無是處,更不可因噎廢食,畏之如虎,對孩子“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刪其微信,去其貼吧,收其電腦,奪其手機,摔其ipad,斷其wifi,剪其網線,使其百無聊賴,然後靜才能學習”!估計這樣教育出的孩子和小傻瓜差不了多少! -
5 # 尋路教育者
出現這個問題很多人把孩子的壞習慣歸給了一些新的科技產品,其實問題還是在如何教育上。
孩子對新事物好玩的東西都是沒有太大的免疫力的,其實大人也一樣,就去你為什麼不能控制自己少玩手機一樣。
在家父母玩手機是真的會影響到孩子的,因為手機對孩子來說是充滿誘惑力。孩子有玩手機都習慣,而父母拿出手機來玩就是讓孩子潛意識中開啟了玩手機都這個習慣模式,手機就是這個習慣的誘因。所以在孩子有玩手機的習慣下要儘量的讓孩子在家裡看到你玩手機。
很多人會說現在真的離不開手機了,其實想想,你一天中拿手機有多少時間是在辦和工作或者生活有關的事情呢?那麼為什麼不能減少玩手機時間呢,可以要求孩子不玩,那麼自己在沒有重要事情的情況下是否也能不玩。用這個時間來陪孩子,或者那本書在孩子邊上看看,就算做個樣子也可以。
如果做不到不玩,那麼是不是可以進房間玩呢,不讓孩子看到你在玩,這樣孩子就不會老想著玩手機這事情了。
如果孩子自制力好點懂事些的,那麼就和他解釋你現在為什麼要用手機,你現在用手機是為了工作,完成你掙錢養家的任務,而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做作業和學習。當然說這話的時候要是真的在工作,不能變聊天或者邊看電影還和孩子這麼說,孩子不是傻子,不能騙,騙多了他也就學會騙人了。
-
6 # 月光瀲灩瀾飛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明確:玩手機與正常使用手機是兩回事。
如果是玩,我們完全可以作為榜樣,不玩。如果為了不讓孩子玩手機而樹立的榜樣是從此不使用手機,那是不現實的。
前兩天有一則新聞刷爆了朋友圈:江蘇一對寒門21歲雙胞胎兄弟,哥哥保送北大五年直博,弟弟保送中科院碩博連讀,而兩人在假期期間去母親工作的腳手架廠幫忙打工。而他們的父母,兩人二十多年的打拼,幾乎都是圍繞孩子。兄弟倆剛出生,夫妻倆就決定要培養孩子上學。從老家來到徐州,一家四口住在父親原單位的宿舍(三十平米左右的房子)十六年。
父母倆除了在經濟上為孩子全力以赴,更是用言行影響孩子。
母親在孩子很小時就陪伴左右。小學時,一輛腳踏車風雨無阻地接送。學習時都是陪讀到兩兄弟睡下才開始忙家務。
父親是兩人最大的偶像。雖然父親只有高中學歷,當年高考被軍校錄取卻因體檢不合格而落榜,因家境貧寒無法復讀重考。父親平時除了工作,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父親經常買書作為孩子的禮物,業餘時間還經常給兒子們吟詩。父親還擅長講故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次困惑,父親都透過一個個故事開導他們,鼓勵他們。
現在的雙胞胎兄弟,在工地體會母親的辛勞,更想幫“文藝青年”爸爸重拾夢想。這難道不是榜樣的力量?
-
7 # 我對教育的思考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帶孩子的經驗,覺得自己做的非常好!所以我們家根本沒有孩子玩手機而產生的問題。做的有多好呢,我可以舉個例子。大女兒上高中的時候,去了比較遠的學校。為了方便聯絡她,我們建議給她買個手機,想不到她直接拒絕了。她說完全沒有必要,如果實在某一天有需要手機,她可以暫時帶上我們的一部,或者就用學校的電話來聯絡,而大部分時間手機是沒有用的。其實我們都知道,在高中階段學生使用手機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了。所以女兒這樣回答,讓我們稍微有點驚奇,不過仔細想想還是很欣慰的,這說明她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和課外活動中去了。平時看她的確是忙不過來,過得很充實,沒有必要也沒有時間玩手機。
為什麼女兒會這麼自覺呢?這和我們的教育和以身作則的表現當然是分不開的。首先我們夫妻兩個人對待工作都是勤勤懇懇,非常認真的,我們的本職工作都不需要領導的監督。所以在我們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我們表現得非常好。我本人曾經在全國廣播電視系統技術能手比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平時有時間我們更願意學習科學育兒知識,花很多時間來陪伴小孩的成長。比如陪小孩閱讀,帶小孩去公園玩,還有讓小孩參加各類的體育活動。看到小孩開心健康成長,我們覺得很幸福!我們平時忙得不亦樂乎,生活過得這麼充實,所以前些年智慧手機出現以後,我們也沒有時間去玩這些東西。到現在我還不會玩什麼遊戲,或者追明星看肥皂劇,最多就是看看新聞,聽一下音樂。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家長對這件事很頭疼,也想盡了各種辦法去解決,但是見效的很少。所以不妨學習一下我們的做法,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這絕對比囉嗦的說教有效!
-
8 # 教育人小石頭
第一,重視言傳身教的作用,平時候我們都在強調言傳,很多時候忽視了身教,不玩手機,就是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我願意這樣做。
我的孩子才幾歲,很想,但是他也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大人玩手機,然後他也會跟著拿起手機,在那裡胡亂的用手滑過去滑過來。家長的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家長回到家多看書,多練字,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那麼孩子也會跟著做。也就是說,家長在家裡面做的是是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那麼家長就儘可能的施加好的影響。
第二,個人認為,家長給孩子樹立榜樣,應該不僅僅侷限於不玩手機,看書,講究衛生,說話溫和有禮貌等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那麼家長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儘可能的做正面的積極的引導,傳遞正能量。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如果父母愛看書,愛衛生,說話有禮貌,愛運動,那麼教出來的孩子,那麼可能也是愛看書,講衛生,有禮貌,愛運動的好孩子。
第三,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影響與默化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是無法估量的。
今年暑假天氣熱的時候,大家集體玩兒手機,偶爾給孩子放一放一些動畫片,諸如小豬佩奇,孩子也就跟著玩兒手機。後來暑假我的老大4歲多,我教他背唐詩三百首,教他背了,特別是有段時間,教他背駱賓王的《詠鵝》,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還有賀知章的《詠柳》。在教他背詩的同時,他的妹妹只有一歲多也在旁邊有意無意的跟著念,後面我發現,她也能夠背一些,你就說一首詩一句前面四個字,她就能夠對出後面一個字,偶爾也能夠背兩個字。這就是對孩子施加了好的影響。
-
9 # 笑口虎
在目前並不完善的網路環境下,網路內容是否健康確實是家長心中的一個“問號”。
無獨有偶,洛陽一位張先生,因16歲的兒子沉迷手機遊戲嚴厲地批評了他,誰想到孩子情緒激動、眼含淚水揚言要跳樓輕生。張先生無奈報警,經民警苦心勸解後,孩子才放棄輕生的想法。
或許讓你想象不出,對於一個開創了計算機和科技前沿的元老,比爾·蓋茨對自己的孩子們使用科技產品管理得非常嚴格,為限制孩子們沉溺於科技產品,採取“限制使用家規”。據悉,蓋茨先生的三個孩子成長在一個禁止使用手機的家庭環境中。只有到了14歲才能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智慧手機,而且在餐桌上嚴禁使用手機,限制他們在睡覺前使用手機時間。
這種家教在科技巨頭家庭中並不罕見。早在2011年前,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也採取相同做法,防止自己的孩子們沉溺於科技產品中。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我們做家長的如何應對”手機控“和”Ipad控“的孩子呢?
一、父母以身作則
首先父母應該做好榜樣要自己能正確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然後才能教育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己不正何以正人家”,處在成長期的孩子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父母則是孩子模仿的第一物件。所以說,如果榜樣每天都在手機上處理工作事務,與孩子交流時也“機不離手”,那麼孩子很容易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也對手機愛不釋手。
二、規範時間
爸媽能夠給孩子規定玩的時間,比方每次玩不能超半小時,假如這次守時那麼下次就還能夠玩,假如這次不守時下次沒得玩,“約法三章”,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漸漸地孩子也會習慣於恪守。也許很多父母覺得說的簡單,不太好實行,大多情況孩子會帶有情緒而不捨得跟孩子較勁,孩子也希望大人不要下命令式的溝通方式,所以,還需做好下面兩方面。
三、轉移注意力
孩子之所以沉浸於玩電子產品,很大的原因是由於沒人陪自己玩或者父母少陪伴,跟孩子來一場互動遊戲、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畫畫、跟孩子打球做運動或者帶孩子逛書店逛公園等等,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措施。
四、有效溝通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在上網,就認定孩子是在玩遊戲。據研究結果顯示,57.5%的中國中小學生曾在上網查資料的時候被誤解為玩遊戲。解決手機矛盾需要父母與孩子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起彼此之間良好的信任與溝通。
在資訊爆炸時代,手機作為個人跟世界連線的媒介終端,我們不僅要把它當做提升自己職業知識水平的工具,更要教孩子如何正確的去使用工具提高學習效率,增長課外知識。
-
10 # 曬太陽的機器貓
一百多年前吸食鴉片成癮的人,妻離子散,家便不成其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一百年後的今天,智慧手機的時代來臨了,手機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愛不釋手,玩機成癮。手機雖不至於讓我們家破人亡,但是它所帶來的消極作用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家庭的和諧氛圍和家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近幾年青少年開始接觸手機,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學業造成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一、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離的重要部分:我們不得不承認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手機,它已經嚴重的超出了以前通訊工具的範疇,手機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太多的角色,我們生活的便利處處離不開手機,手機現在成為我們工作、生活、學習的重要工具。成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已經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閱覽資訊,瀏覽朋友圈,刷抖音,玩快手等方面。在當下的生活條件下,想要被完全擺脫手機的困擾是非常困難的。
二、家庭中家長玩手機對青少年的影響:有人說:“想要毀滅一個孩子,就給孩子一部手機”。給了孩子一部手機,對於身心還沒有發展成熟,還不太懂得節制的小朋友來說,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很多家長忙於工作,下班回到家裡,也沒有太多的精力陪伴孩子玩耍,很大一部分人會直接將手機遞給孩子,讓孩子看看動漫,玩玩遊戲,而對於孩子來講,這是一個新的刺激,也是一個新的誘惑,也許還會手機成癮,這在某種程度上講,還是我們造成的。而且長時間玩手機對於小朋友的視力也是一種損傷。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六歲以前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我們經常能夠在各種場所看了小孩子抱著一部手機非常投入的樣子。家長在陪孩子時如果玩手機,孩子就會對手機發生興趣,進而有樣學樣,發展成手機黨。孩子玩手機,經常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時候長時間玩手機一動也不動,這還有可能因為長期保持固定姿勢不動,影響脊柱發育。前一段時間我陪父親去中醫院做理療,就發現有好幾個小學的孩子也在做腰部理療,一問家長才知道是長時間玩遊戲,玩手機造成的。甚至有的孩子在治療的過程中,手中還抱著手機,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三、抽出時間多陪護孩子,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樹立榜樣,堅決和手機說不!對於家長來說,在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情上,一定要以身作則,和孩子一樣控制玩手機的時間,在不影響休息和生活的時候,適當地玩手機,這樣孩子也會向家長學習,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我們可以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親近自然,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場電影,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運動。堅決不能在陪護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一邊玩手機,一邊督促孩子學習。這樣會給孩子傳遞很多的消極資訊,我們應該心無旁騖,認真陪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另外,我們經常會苦口婆心的告訴孩子玩遊戲玩手機的危害,要求孩子不能接觸各種遊戲和手機,而另一邊家長卻樂此不疲的玩遊戲玩手機,這樣,其實我們傳遞給孩子的都是無效指令,孩子根本沒有接受我們的指令。反而會加劇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因此我們在要求孩子改變的同時,家長一定要嘗試改變自己。
所以,對於孩子遠離手機,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榜樣,我非常贊同。我希望父母能為他們的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多陪伴孩子,這樣他們就不會去手機上尋找被愛的感覺。
我是機器貓,願意和你一起分享教育話題。
回覆列表
言傳身教是作為父母對孩子的兩種教育方式,一種是看父母在說什麼,一種是看父母在做什麼。但是我想大多數父母對這個詞有著一定的曲解。言傳是指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家長要起到指路明燈的作用,既能答疑解惑又能提供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和正三觀的觀點。在這一點上幾乎沒有什麼分歧,最大的分歧在於身教上。大部分人以為所謂身教就是以身作則,不讓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能做,其實這是錯誤的。以看電視為例,對於孩子來說看電視屬於一種正常的飯後娛樂,但是有的家長覺得既然要求孩子不能看電視所以自己也不能看電視,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理解。菜刀放在廚房的案板上它是沒有任何危險的,只有在暴徒手裡的時候它才是危險的兇器,事物本身並沒有明顯的所謂好壞之分,完全取決於我們對於它的態度。家長辛苦一天,晚上看個電視無可厚非,沒必要上綱上線,將電視看做是危害孩子的洪水猛獸。我們不應該去把孩子和電視隔絕,而是教會孩子去理解期中的道理。父母看電視是因為忙碌了一天一節的工作,為了生活而努力奔波,在白天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後自然有權利享受這片刻的安寧,因為父母做到了先做該做的再做想做的這個順序。作為一名學生如果也能夠安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順序也是有權利享受每天忙碌之後的放鬆。孩子懂得了期中的道理,那會讓孩子在很多方面逐漸形成正確的三觀,我們家長要做的不是如何去幫助孩子走路,而是幫孩子學會自己如何走路。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品質,性格,三觀最終決定了孩子怎麼跑,往哪跑,跑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