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五分鐘心理諮詢

    很多時候,打罵孩子,往往只是為了方便。

    真的沒有別的辦法嗎?肯定是有的。所有的辦法都離不開暴力嗎?肯定不是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暴力是最簡單、最低成本的教育方式。它不需要多麼專業的教育知識、它不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養、它不需要耐心和孩子溝通、它不需要感受孩子的情緒。

    只要動手打下去,就能有成效。

    這種低端、有效的模式,是不是很熟悉?

    就像殺蟲劑一樣,噴下去,蟲子就沒有了。但是生態也破壞了。

    打孩子也是這樣,打下去孩子確實改了,但是發展的潛力遭到了破壞。

    虎媽、狼爸

    千萬不要覺得虎媽、狼爸們只會打孩子,其實他們和孩子溝通的時間,比任何人都多!

    對於他們來說,打孩子確實是他們“常用”的方式。但是,絕對不是光靠打,就可以讓孩子成功的!

    他們很會打。往往他們打完之後,孩子和他們的關係還是很好。

    但是,其實,這也是他們“無能”、或者“懶”的表現。舉個例子,比如孩子有一個問題,需要和孩子耐心溝通兩個小時才能解決。

    但是虎媽們,只和孩子溝通了一個小時。剩下的一個小時,則用棍棒替代了。

    打是最經濟的選擇

    學生成績同樣優秀的兩所學校。學校a裡一個班級100人,學校b裡一個班級40人。

    可以肯定的,學校a中體罰學生的行為,比學校b要多很多。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個班主任有時間和40個孩子談話,但是他沒有時間和100個孩子談話。

    那怎麼辦?用更嚴格的管理,用更嚴厲的懲罰方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同時管理100個人。

    在家庭裡也是這樣。父母沒有時間和孩子溝通怎麼辦?打孩子,因為很快、很便捷。

    父母不會和孩子溝通怎麼辦?打人總是很簡單。

    肢體的不可或缺

    一、父母小時候,也是這樣被爺爺奶奶打過來的。

    二、確實我們可以用,一些巧妙的心理技巧,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讓他知道,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但並不是人人都有這種相對專業的能力。打孩子,則相對簡單。

    而且如果之前沒打過孩子,往往打完之後,孩子就明白“這個事情很嚴重,我不可以做”。

    打,是可以打的。但是不能只會打孩子。還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家長們應該做到,打了孩子,還要讓孩子在心裡覺得“應該打”。

    中國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諮詢師
  • 2 # 雨後山林靜

    有的時候家長打罵孩子確實是為了孩子好。當孩子做事不用心,當孩子一次一次犯著類似的錯誤時,父母會忍不住打罵孩子。但打完後又開始後悔。有的時候家長打罵孩子並不都是為了孩子好,有很多原因,我來概括一下:

    一、出現踢貓效應,家長打罵孩子可能是因為自己情緒不好。現在父母的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在工作中可能會發生一些不愉快不順心的事情。比如:與同事相處出現了矛盾;領導對你的工作不滿意,大發脾氣。你的心情也就自然不好了。回到家,如果孩子在家到處跑,把東西散落在一地,或坐在電視機前,或拿著手機用了一下,你的火馬上就點燃了。情緒是有傳染性的,導火索是父母的情緒。

    二、家長打罵孩子是因為自己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我們的孩子沒有這種情況?當你晚上已經很累了,孩子還纏著你,並要玩得很晚才睡覺,你怎麼說都沒用,會不會感到人都要崩潰了?家裡有別人帶孩子還好,如果就是你一個人管孩子,爸爸去哪了也不知道。孩子又精力充沛的,你是不是想開戰了?這個時候你打孩子也不是你真的為了孩子好,只是你實在是不知道用什麼戰術,才能讓孩子乖乖聽你的。這需要我們的媽媽拿出教子智慧出來,與孩子鬥智了。

    三、家長打罵孩子是因為缺乏耐心。我看過很多媽媽對著孩子大叫:“別哭了,哭得煩死了。”“你還不去寫作業?你看看都幾點了?”帶孩子是最需要耐心的。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他就需要你停下手中的事,需要你的傾聽和理解。如果你做不到,孩子就能明顯的感覺到你並不是為他好,你沒有耐心。當你耐心的用溫和的語言與孩子說話時,他才能感受到你的愛。能感受到的愛才是真愛。

    四、家長打罵孩子是為了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身上。我想有些家庭也有這樣的情況吧!當孩子不想報興趣班的時候,父母為了讓孩子多學點東西,不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就給孩子報了興趣班。可是,當孩子沒認真上課,老師批評孩子,找到家長時,回到家,孩子就要捱罵了。父母會說:“我們省吃儉用,都不是為了你嗎?你還這麼不懂事?”孩子會感到委屈嗎?興趣班只是為了培養孩子興趣的,而不是為了讓他痛苦的。

  • 3 # 像天使守護你

    不可否認打孩子的家長也是愛孩子的,甚至更渴望孩子成龍成鳳。但是,家長卻是在以愛的名義做著傷害孩子的事,打了人還要說成是“愛”,讓被捱打的人來領情。這簡直就是強盜邏輯!

    一個用打罵來教育孩子的成人,不管你的學歷多高,工作能力多強,打人的理由多充足,可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是智慧不足、無能的表現。

    打罵孩子可能會解決眼前的小問題,但是打罵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屈辱,體會的是自卑,學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它所帶來的創痕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家長在做著這種愚蠢的事?因為:

    孩子是弱者。如果你單位的上司惹你生氣時,你會罵他嗎?還是敢打他?!

    打罵是家長運用得最得心應手的方式。這種方法最簡單,不用花心思,不用動腦子,還沒有風險。伸手就來!對方不會還手。

    “打罵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看到我這句話打了引號沒有?因為這種效果是表象,是短暫的。我有個老鄉,經常跟我抱怨,說她家孩子從小就不聽話,哪像我的孩子這麼懂事聽話,總說我命好。說她兒子見玩具就要買,不買就地上打滾,她氣憤地說:“為這事,不知道打了他多少回!”即然“不知打了多少回”,說明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孩子就陷在這種屈服、反抗的痛苦中。

    綜上所訴,我的觀點是:家長打罵孩子的做法不是真的為孩子好,跟“教育”更扯不上邊,它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

  • 4 # 村裡事兒

    有人說,打罵孩子,是低成本,簡單粗暴,而且沒文化,自己無能,沒耐心。沒當過父母的人這麼想很正常。一個孩子一個樣,有的孩子好管,有的不好管。

  • 5 # 吐友圈

    “打罵教育”適當應該有。

    首先,我舉例項,來驗證一下沒經歷過打罵教育的孩子多數怎麼樣。

    我親身經歷。我有一個朋友家的孩子,應聘了一份文員工作,沒做好,被上司罵了,然後大罵上司不幹了。跑回家哭訴,當時我也在場,問其為什麼會這樣,回答是“從小到大,我父母都沒罵我,他憑什麼”此話非虛,我算是看這個孩子長大的,別說打了,連語氣重的指責都沒過。

    那麼,這就是一個問題,有錯了,不打不罵的一味嬌生慣養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幫助的,因為你不是帝王家,步入社會後能打你罵你的人就太多了。

    而且,很多孩子會因為承受不了一句打罵,就弄出更大的禍端,我想這樣的新聞每幾天就會蹦出幾條。也是因為沒有受過打罵教育,孩子突然遭受到這些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心理陰暗的一些想法。

    所以,我提倡可以適當的“打罵教育”。

    小事錯了可以語言教導,適當罵幾句,這個罵更像是嚴厲的指責。

    大事錯了可以打打,但不要用到器械類,也不要傷及到孩子身體脆弱的地方,避免造成肢體損傷。

    打罵很多人會說對孩子心裡傷害更大,我想那都是太溺愛的人才會說的,或是心裡有過童年陰影的家長才會說的。

    因為,孩子的如何成長決定他以後的走向,如果他不學習,就是和你皮,皮的都讓人惱火時,我們就覺得不該打罵,對孩子成長不好,從而放棄讓他學習嗎?不可能吧,現近社會學習才能擁有最好的出路,他就是不學,你還不打不罵,到有一天找不到工作,結不上婚,誰之過呢?還有承受不了別人指責而釀成禍事有是誰之過呢?

    而且,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把孩子教育的不好歸罪與學校和老師,豈不知,在倡導教師不可打罵學生的時候,老師就已經放下了管束學生的教鞭,很多老師不但不會打罵,還陪著你耍,你說這對孩子有什麼幫助呢?

    有人一直在倡導說服教育,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們就不需要監獄和法律了,畢竟我們人類還沒有進化到不會做錯事的層次上。

    所以,我再次提倡可以適當打罵教育,適當打罵教育,適當打罵教育,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最近老有人對我回答避重就輕,咬文嚼字,呵呵)。

    適當的話,可以讓他明白事情的嚴重性,也可以鍛鍊他的心裡承受能力。

    文完。

  • 6 # LoveVV474

    適當的可以有,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你是要懲罰孩子的錯誤,而不是發洩你的脾氣,不要帶著發洩的情緒去打罵孩子,想發洩自己撞牆去,牆撞穿了也不會怎麼樣,但用力打孩子可能會造成你想象不到的後果,這個後果可能是孩子被打傷了,嚴重的可能被打死了,到時候可沒有後悔藥吃。所以,適當的給孩子一點身體上的懲罰是可以的,但是,請務必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力度,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不要走偏,不然只會適得其反,完全起不到教育效果。

  • 7 # 李三萬的三萬裡

    絕對不是!為孩子好的教育,可以有打罵,但是靠打罵來教育孩子,這是兩個概念。孩子的心思很容易掌握,什麼事你打他,他自己都心服口服,那你就是打對了,他知道自己闖了大禍,犯了大錯。

    但是靠打罵來教育孩子,比方說你定個作業量,做錯了,做不完了就打,這就是屬於簡單粗暴。用打罵教育來教孩子,說是為孩子好,那是藉口,是掩蓋自己缺乏耐心,缺乏跟孩子溝通的藉口。誰都知道,孩子的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勞心費神,實際上是現代很多父母是靠耐心,細心,愛心,就做到了完全不靠打罵就把孩子培養出來的,我非常之佩服服,在我自己想象中,我是做不到這點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些地方,有些問題,我也是除了打罵沒有別的辦法,可是自己的孩子,給他選擇打罵教育,還說是為孩子好,這種不要臉的事,我確實做不到。

    我見過的孩子裡,接受這種打罵教育的孩子,即使教出來,後來也上大學工作,但人,就是一個同樣簡單粗暴的人,更多的是很快被打的厭學,破罐子破摔,跑去混網咖啊什麼的,所以說,不要自作聰明,想靠打罵教育偷懶,以前農事上有一句話說的好,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對孩子也是一樣的,你誤他一時,他誤你一世!

  • 8 # 吃飯我們要吃菜

    幾年前,深圳龍崗的一名16歲的女孩,因為常被父母打罵,手機搜尋過安樂死,買過一次刀,離家出走過三次,最後服毒身亡了。

    今年也有一起新聞,瀋陽某小區,在不到24小時內,連續出現了8次火情,縱火犯是一名16歲的男孩姜某,他因為平日裡經常被父親責備打罵,心中充滿了怨氣,因而做出了這樣的事情。

    某城市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對408名少年犯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在打罵過程中成長的少年犯罪率非常高,高達到了84%。

    中國的老話說:“棒棍底下出孝子”。然而在這統計結果、這些案例的事實上證明,正是棒棍把孩子打上了犯罪的道路。

    美國的一個家庭暴力專家做過一項跟蹤調查,發現打得多的孩子心智發展越慢;打孩子父母的比例越高,那個國家的國民平均智商就越低。

    長期打罵的孩子,長大後攻擊性較強,然自信心不足,事業拼搏力較差,不容易取得成功。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往往形成兩種極端的人格。一種是性格特別懦弱自卑,容易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另一種是特別叛逆且具有暴力傾向。

    此外,經常打罵孩子還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親子關係在打罵中日漸淺薄,部分孩子還可能產生報復父母的行為。

    綜上可知,“打罵教育”對孩子有著嚴重的影響,是不可取的教育方式。

    聰明的父母不會打罵孩子,他們懂得剋制自己的情緒,會用更好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懲罰孩子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更為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裡,在可控範圍內,讓他承擔錯的後果,這才是好的教育。而打罵的教育方式,往往得到了更糟的結果。

    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我們要用愛的方式去引導他,鼓勵他,改造他,而不是靠武力、暴力的訓斥去把他推開,推向更多的錯誤。

  • 9 # 子謙媽媽育兒經

    前兩天和朋友們聊起關於怎麼教育孩子的問題,一位朋友說,17歲跳樓的那個孩子,如果父母小時候對他嚴厲過,那麼現在就不至於罵了一句就跳下去;還有一位朋友說,孩子要從小培養心理耐受性,長大了才能更好地面對挫折;

    他們的言語中透露著不打不成才的思想,認為如果從小到大父母都不吼孩子、打擊孩子,那麼孩子到了社會上遇到打擊,他就會受不了,就容易走向極端。

    有教育專家指出,經常被吼大的孩子和沒被吼大的孩子,在長大後他們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經常生活在大吼大叫的環境中,孩子會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並且有可能得自閉症;也會失去創造力和自信心,長大後可能會沒有出息;也可能讓孩子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並且容易記恨父母。

    打擊教育就是對孩子的教育嗎?

    01、抗挫能力的培養和父母的打擊教育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簡·尼爾森博士說:「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了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先要讓他感覺更遭?」

    前段時間看綜藝節目《女兒們的戀愛》,大家問Selina的妹妹任容萱,有沒有因為感情的事責怪過爸爸時,她崩潰到掩面哭泣。她說,父親對她的戀愛沒有太好的指教,反而是各種打壓,每次都說她眼光差,這讓她對自己一度失去信心。

    爸爸後來在節目中坦白說,之所以那麼說,並不是女兒交的男朋友不好,而是他想把事情最壞的一面鋪墊給女兒,讓女兒有點心理準備,未來在受傷的時候才不會那麼疼。

    就像我們身邊的很多父母一樣,誤以為在生活中多給孩子些打擊,就是給孩子製造了經歷挫折、經歷失敗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會變得耐挫了。

    有句話說的精闢:不是給孩子創造一個挫折,孩子就成長了,就有了抗挫力。打擊教育不等於挫折教育,這只是一種錯誤的「偽挫折」教育。

    父母吼叫孩子、打擊孩子、貶低孩子,都不是挫折教育,這種方式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

    02、父母認為的“挫折”教育非但不能給孩子提升抗挫能力,反而給孩子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荷蘭大學心理學者埃迪.布魯梅爾曼(Eddie Brummelman)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中,埃迪.布魯梅爾曼讓一群孩子思考自己被周圍人接納的情況,比如無論自己做錯了什麼,總會被爸媽愛嗎?自己會不會因為頭髮上沾了橡皮泥而被其他小朋友嫌棄?是不是自己有好表現時,爸媽才會對自己好?否則爸媽就會對自己不好……接著,研究者根據孩子的思考和回答,把孩子們分成“無條件接納組”和“有條件接納組”。3周後,研究者讓老師給孩子們安排學習測試,當然成績有好有壞。

    研究結果表明:“無條件接納組”的孩子,即使成績糟糕,也不會在負面情緒滯留太久,更不會因此自卑或自我封閉;相比之下,“有條件接納組”的孩子,遭遇成績糟糕的挫折後,情緒反應更強烈,不少孩子情緒低落,自卑心理也頻頻出現。

    這是因為“有條件接納組”的孩子認為沒有人愛自己,包括自己的爸媽,他覺得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了,他失去了人生的意義。“無條件接納組”的孩子認為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會無條件的愛自己,情緒和心態常常處於樂觀的狀態。這種心態,能幫助孩子因為“小”進步而快樂,因為“大”進步而幸福,這樣在孩子面對挫折時,會具有自我安撫能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繼續努力。

    03、打擊教育其實父母是給自己的不當行為披了一件華麗的外衣。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說:有時候,與其說這種感覺是孩子的行為所致,倒不如說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疲憊、壓力、焦慮或不快。

    小雨是一名一年級的學生,寫數學作業時,爸爸在旁邊教他,問她減法是什麼,她回答不上來,爸爸氣的一頓臭罵,隨手把作業本也撕了。小雨嚇的“哇哇”大哭,奶奶在旁邊看著心疼,訓了爸爸一頓。吃飯的時候,爸爸在飯桌上對小雨說:“爸爸有時候脾氣壞了點,但是你不要怪我,有時候脾氣上來了忍不住,但都是為了你好。”

    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很多父母都說過這樣的話。看到孩子的一些行為很生氣,就會身不由己的吼孩子、打擊孩子,過後又說是為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原諒自己。

    美名其曰是為了孩子,可結果卻傷害了孩子。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一部分家長,他們確實是打心裡為孩子考慮,想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但你是否真的認真審視或是考慮過孩子的需求與感受?

    我們應該怎麼改變這種打擊教育呢?

    01、轉變思想

    有句話說:"人的思想是萬物之因。播種一種觀念就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收穫一種命運。"

    要想改變對孩子的打擊教育,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打擊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從內心深處反對這種教育方式。

    希望上述的例子能讓大家轉變看法,能夠從心底裡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改變這種教育方式的必要性。

    02、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學會冷靜處理

    研究表示,父母經常產生吼孩子、打孩子的衝動是因為他們都極度缺乏對沖動的控制力。只要有負面情緒需要發洩,就會選擇衝孩子吼叫、打擊孩子、甚至對孩子動粗來發洩。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就是一臺被破壞的機器。”

    我自己在和孩子相處時,如果被氣的不行,會選擇離開,離開幾分鐘,看會書、刷會手機,讓自己轉移下注意力,等心情平靜下來後,再去面對孩子,和他溝通。

    有個教育專家說的精闢:與其看著我們最愛的孩子受傷,何不去管理好我們自己的情緒。

    03、用同理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記得之前有位作者說:沒有忘記小時候的父母是好父母。

    有天接孩子放學時,他對我說,今天犯了一個錯,把水杯給摔了。那個水杯很漂亮,我有些心疼,可是我也知道,孩子不是故意摔壞水杯的,那只是一個意外,誰還不犯點錯呢。我小時也會不小心把碗摔了,飯都倒在地上了,我媽對我一頓臭罵,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多麼希望她能聽我解釋,然後告訴我沒受傷就好,碗摔了還可以再買。於是我若無其事地說,沒關係啊,摔了再買一個就好了,下次小心點就好。

    多回想一下我們的小時候,可能還不如咱們的孩子呢,那你就會對孩子寬容一些,理解一些。

    承認孩子是不完美的,是會犯錯的,能讓我們理解孩子的行為,面對孩子的一些“調皮搗蛋”,能夠很輕鬆的寬鬆他們。父母有同理心,孩子能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心理充滿積極的情緒,會更願意做一些正面的行為。

  • 10 # 學習貓

    好孩子不是打罵出來的,打罵只會適得其反,而是要言傳身教,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父母,為人處事方式能否作為孩子的榜樣。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什麼月入萬元的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