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小時候各家各戶都會摺好多的柳樹條掛在大門上……也有的地方拿著各自好吃的去一個山頭祭奠和分享……
8
回覆列表
  • 1 # 鏜犁之華範國世原創作

    《戲說端午節 之 三寸金蓮》

    每年的端午節,家裡都要包些粽子應應景,今年亦然。自家包粽子一般都是用新鮮的蘆葦葉(集市有賣),把糯米等餡料一層一層裹好,然後用線繩或麻繩捆紮後或煮或蒸,蒸煮熟了以後浸泡在冷水裡,等吃的時候再一層一層剝開葦葉,把那或白或紅或紅白相間的粽子蘸糖或蘸醬或蘸其他調料吃,確實是十分美味。

    每每,在剝開粽子的那一下下,總讓我不禁想起傳說中的三寸金蓮。所謂三寸金蓮就是中國古時候女人裹著的小腳。

    前幾年有個講禮儀的金教授金正昆先生曾經鼓吹在職場上看各色人等的品味有句順口溜叫“男人看錶,女人看包;女人看腳,男人看腰。”

    前兩句不解釋,你懂的。後兩句我妄自揣測老金說的女人看腳應該是要看女人一雙漂亮的美足上穿著一雙價格不菲的高檔奢侈品吧,醬紫才能凸顯出這位職場女人的性感哦。“女人看腳”,哈哈~老金這個金,也是三寸金蓮的那個金!

    一般來說,女人性感看三個地方,胸溝、股溝、馬甲線,古代女人纏足,就比現代女人多了一樣,就是足溝。

    那時候“人造美女”都看腳,活生生又造了一個迷魂器官。對比一下,現代女人臉上怎麼刀光血影,也沒小腳讓古代男人熱血噴張。現在的女人們是要麼瘦,要麼死。以前的女人是要麼小腳,要麼死。

      最近,江蘇衛視播出的大型史詩電視連續劇《白鹿原》,劇中白嘉軒的母親非得給白嘉軒女兒白靈裹腳的劇情,強調的就是如果不裹小腳,將來是出不了閣,嫁不得人的。瞧瞧,那個時代女人裹小腳有多麼重要。

    裹小腳最早開始於大約公元969~975年之間,南唐李煜在位。他有個尤物,名字叫窅娘(那怪字讀咬,感覺嫩得好想咬一口),爸爸是個西域胡商,媽媽是個歌姬(西域就是各種斯坦的聚集地),說白了就是個長腿大胸的混血美女。她遺傳媽媽基因,能歌善舞。

    李煜,就是寫“春花秋月何時了”的那個文藝青年皇帝,愛玩,尤其愛玩女人的小腳。他效仿六朝趙飛燕的傳說,據說趙飛燕腳小到可以“掌上舞”,然後“漢成帝得疾,陰綏弱不能壯發,每持昭義足,不勝至欲,輒暴起”。意思漢成帝晚年就靠一對狐狸小腳當偉哥。

    吟一手好詩的文青皇帝李煜,專門叫工匠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叫窅娘用帛纏足“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臺上翩翩起舞。皇帝賞玩得醉生夢死,於是娘娘們死也要玩一把,頓時民間也開始東施效顰。古代流行到什麼程度呢?一直到清朝順治皇帝曾下達“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的禁令,也沒起到效果...不要說皇宮貴族,連民間媒婆都以“腳小”做最大賣點。

    至於對女人的小腳,哦,對了,應該叫金蓮,三寸的最佳,“三寸金蓮四寸腰,多少男兒把魂銷.碩乳肥臀世所好,小腳細腰尤顯嬌。”的玩法那就多了...前人玩蓮的時候已經到了登峰造極,變態髮指的地步,當然這不是我今天要戲說的主題。下面我要講的故事是跟乾隆有關,不是正史,只能戲說。

    許多年以前,一部宮廷劇紅遍了大江南北,海峽兩岸,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叫做《戲說乾隆》,講的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跟三個江南美女纏綿的愛情故事。故事裡的美女分別是程淮秀、沈芳,還有金無箴。很好看的宮廷劇,具體劇情我不贅述,想看的客官自己網上搜去。

    清朝入主中原後,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的纏足風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裹腳。順治二年起就下詔禁止,康熙元年又詔禁女子纏足,違者罪其父母。但此時裹腳之風已是難以停止了,康熙七年,王熙奏免其禁,於是民間又可以公然纏足了,旗人女子也紛紛仿效。到了乾隆時,多次降旨嚴責,不許旗人女子纏足,於是在旗女中此風稍斂,但漢人卻越來越為小腳癲狂。 這件事,被渲染為所謂的“男降女不服”。

    看到了吧,乾隆本來是禁止女人裹腳的,而且為了解放婦女的雙腳他甚至制定了相關法律,但是後來他的女人都裹腳了的。就是因為愛下江南的乾隆經歷了裹了小腳的江南美女程淮秀、沈芳,還有金無箴們的香豔溫柔的考驗和洗禮,從此愛上了那小巧精緻的小腳丫,不能自己!

    有一回,乾隆南巡至廣陵(就是現在的揚州),一天對近侍寶珠、賈六(《戲說乾隆》裡的人物,借來戲說的)說:“朕常聽說廿二十四橋的黃魚和粽子,那可是天下知名啊,你們要不要去嚐嚐味道?”侍衛笑曰:“皇上,黃魚和粽子滿街都是。”第二天御膳房就上了兩道菜,一道是紅燒黃魚;另一道是火腿筍丁粽子。乾隆樂得前仰後合。原來人家乾隆說的是黑話,這黃魚,說的是姑娘大腳;這粽子,說的就是三寸金蓮。

    皇帝南巡是有時間限制地,乾隆遊歷了江南美景,愛上程淮秀、沈芳,還有金無箴們的小腳,戀上了江南美女的美足,回到宮裡整天面對後宮佳麗的天足大腳板子實在百無聊賴,著實無趣。怎麼辦?他發現一個替代品,粽子,這個貌似三寸金蓮的食品。鑑於流傳最廣的上等金蓮七字訣為“瘦、小、尖、彎、香、軟、正”,它正好符合了粽子的特點。而“白、肥、軟、秀”,的大肉粽,也恰到好處的突出了胖丫丫的香豔肥美。

    於是,乾隆皇帝就在宮裡大擺“粽席”(粽宴),據正史記載乾隆十八年曾有諭旨,“以後每年五月初一起掛五毒荷包。”上行下效,端午節一過就是五天。端午節這天,宮中要開“粽席”,用膳食,皇帝要喝菖蒲酒,賞眾人喝雄黃酒,皇帝使用的是帶有“艾葉靈符”紋飾的餐具,膳後用的果茶是桑椹、櫻桃、茯苓等適時的鮮果。宮廷重視,一般旗人也就重視,自此從皇帝到平民大家都愛上了這個調調,人與神共同享用美味粽子,為愛上了乾隆意淫之三寸金蓮。乾隆皇帝膳桌上要足足擺1276個粽子,堆起來像小山一樣(吃的時候飄過無數意淫畫面)!

    乾隆的端午節其實從五月初一就開始了,直至初六結束,一連5天慶祝。初一至初四這幾天,乾隆每日早晚膳用的粽子就有兩桌,每桌8盤,共計388個粽子。吃粽子前,“親教宮娥群角黍,金盤射得許先嚐”,即把許多粽子放在一個大盤子裡,讓大胸翹臀女站在一定的範圍內,用小角弓射,射中哪隻就先吃哪隻。那時候女人射箭和現在打檯球差不多,屬於著名的撩騷運動。

    列位,說到這裡明白了吧,這裡所謂的“三寸金蓮”其實是指的乾隆皇帝的“三寸金蓮粽”哦。呵呵~ “三寸金蓮”須端午時節新鮮蘆葦葉,就像裹腳布有寬窄棉帛紗,粽葉也有各種品種:芭蕉葉、竹筍殼、荷葉、闊葉的竹葉,但是最上等的還是蘆葦葉,《本草綱目》記載它能“解諸肉毒”,剛好為夏天去除各種肉類葷食毒熱,只有端午時節才夠碧綠清脆。蘆葦葉比較窄,要用好幾片才能包一個粽子,而竹子葉面寬大有清香,只要一片就可以包完整個粽子,現在是首選。蘆葦葉粽子包不大,滋補又驅邪,“三寸金蓮”貴就貴就在這裡。

    好了,說到這裡,我的“三寸金蓮”已經上桌了,你的呢?如果你的也弄好了,你儘可以使用你能發揮的各種姿勢,諸如舔、嘬、吮、咬等等方式方法去品味屬於你的“三寸金蓮”吧!

  • 2 # 鴻芳之力

    小時候的端午節氣息還是很厚重的, 記得那個時候端午節算是家裡比較隆重的一個節日, 早早就開始準備端午節了。

    每個地方端午節的習俗可能都不一樣, 我是江西人, 我們那邊到了端午節前夕要準備糯米, 臘肉,紅豆和採摘粽葉, 那個時候都是用一個很大的盆把粽葉泡著,提前幾天泡好,泡軟, 然後把一些不好的粽葉挑出來,剩下好的粽葉刷洗乾淨。到了端午節前一天就開始包粽子,全家老小都搬個凳子坐在一起準備包粽子, 我也會來湊熱鬧, 但是包出來的粽子不緊,而且還漏米,奶奶教了好幾遍也學不會, 然後就無趣的找小夥伴們玩去了, 所以到現在還不會包粽子。 記得那個時候家裡會包三種口味的粽子, 一種是臘肉餡的,爺爺喜歡吃,粽子熟了之後臘肉香味飄出來,那叫一個香。 還有就是紅豆餡的和不放餡的, 我喜歡吃不放餡的白粽, 喜歡蘸著白糖吃。三種粽子裡面, 白餡的粽子留的時間可以稍微長一點, 可以放在冰箱裡面慢慢吃,有時候吃了兩個粽子之後就不用吃飯了。

    除了粽子之外, 還有就是紅雞蛋,奶奶會煮很多雞蛋, 然後弄上紅顏色, 我們每個小孩都能分幾個, 然後拿紅線婁掛在脖子上面去找小夥伴們炫耀, 那個時候我們經常做的事情就是比誰的雞蛋更大, 誰的雞蛋更硬, 問你敢不敢拿你的雞蛋和我的雞蛋碰一碰, 現在想想都覺得很好笑。 那個時候我們女孩子還會在端午節前都會聚在一起做一些小玩意,每個人都從家裡帶一些有顏色的毛線過來, 我們先用硬紙殼捲成一個四個角形狀的東西, 然後在上面纏上有顏色的毛線, 大家的毛線都放在一起, 有各種顏色, 每個人做幾個,做出來之後各種各樣, 五顏六色, 非常漂亮, 記得我們叫這個東西叫角絡, 我們女孩子做完之後, 男孩子看到羨慕壞了, 一直纏著我們問我們能不能給他們幾個,我們壞笑道:可以, 但是到時候你們要拿紅雞蛋過來跟我們換。 這個角絡可以掛在脖子上, 也可以掛在門上做裝飾品。

    還有就是不可不講的划龍舟,掛艾草以及在小孩子額頭上點紅點了,端午節當天一大早奶奶除了忙著煮雞蛋之外, 還會在我和弟弟的額頭上點上紅點,說一些越大越懂事的吉利話。點完紅點之後我和弟弟都會笑著走開, 看到其他小夥伴們額頭上都點了紅點, 然後都捂著嘴偷樂著。

    中午吃完午飯, 最高興和積極的一件事就是早早的跑到河邊, 等著我們當地的龍舟比賽,生怕錯過開始上的精彩, 連飯都來不及好好吃,就邀著村上的小孩子一起來到河邊等待, 龍舟比賽開始前要敲鑼打鼓放爆竹, 然後一切就緒喊開始, 就算開始了, 我們也會沿著河邊一起跑, 跟著船一起走,同時討論著哪艘船很厲害, 哪個覺得會拿第一名, 樂此不疲。直到看到最後結束了才離開。

    最後要說的就是家家戶戶到了端午節那天下午要忙活的事了, 奶奶會在家裡的各各角落撒上雄黃酒,雄黃酒可以達到驅蛇的作用。 然後就是在房門上, 梁框上掛上艾草和驅蚊草, 說是掛上了之後可以驅邪驅蚊蟲。 小時候剛開始聞不慣艾葉和驅蚊草的氣味, 後來慢慢習慣了, 覺得也是一種清香的味道。

    小時候的端午節還是很有趣的, 現在越長大節日氣氛更淡了,粽子都是在外面買幾個來吃,不過不變的是對划龍舟的興趣, 每年端午節都會跑到廣州塔那邊去看龍舟比賽, 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

  • 3 # 優雅的舊時光

    大家好,我家是東北的。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們起的非常早,爸爸媽媽開始包粽子、煮茶蛋,在屋中、家門口掛上象徵節日的小葫蘆(也有大的)忙的不亦說乎。我們則帶上前一天疊好的小紙船(疊了好多)來到家鄉的“母親河”準備把疊好的紙船放到河裡,讓它們隨波逐流,頃刻間小河邊都是大家放的紙船,那景象好壯觀,大家有說有笑,好像舉行盛大的活動。完事後我們都會用河水洗一洗臉,洗掉一年的黴運,讓我們在以後的工作,學習,生活都一帆風順。最後玩耍完畢後我們會和小朋友一起回家同爸爸媽媽吃粽子,茶蛋。真的好懷念那個時候。

    最後,大家小時候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呢?

  • 4 # 奮進吧

    小時侯端午節是一盆紅皮的雞蛋,是媽媽日復一日的積攢,讓我今天吃個夠;小時候端午節是媽媽包的餃子,是媽媽早起辛勤的勞動,讓我今天品嚐滿滿幸福;小時候端午節是早晨醒來看到手腳上的五彩繩,是繫上了媽媽的祝福,讓我感到濃濃的愛意。

    小時候家裡不富裕,鄰里差不多,住平房,家家基本養雞,不像現在雞蛋在超市等市場隨處可見,還是很金貴的。記得,有個鄰居,由於平時吃不到雞蛋,端午節時場開了,一下吃一小盆,說有二十幾個,撐得晚飯都沒吃,現在想想很搞笑,可是那時有很多這樣的事,在當時對總吃不到的食物對一個人有多麼大的誘惑力,原因就是貧窮。感謝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人們,也祝福你們,祝福祖國。

  • 5 # 呀CC萌妹紙

    小時候,沒有特別期待端午的到來,端午節都是在農忙的時候,這個季節會給莊家施肥,鋤草除蟲,所以我們家長的端午節,沒那麼濃烈,小時候每逢端午,父母大清早會讓我到地裡找艾草和另外一種植物!說這個東西掛在窗前,放在門前可以辟邪,艾草曬乾了還用醫用的功效,很多孕婦會找曬乾的艾草!

    端午節是農忙的時候,家長不會做粽子,所以小時候粽子吃得比較少,現在在工作崗位特別期待端午的到來!端午節處於公司的業績衝刺,高漲的階段,工作強度加大,氣溫也升高了,所以特別期待端午節的三天假期,可以起到一個工作狀態調解的作用!趁著端午節可以去看看賽龍舟!

    端午節即將到來,你有什麼安排嗎?

  • 6 # 和諧湘聲

    我的家鄉是淮河岸邊,端午節前後正值復收時節,農活很忙,但人們仍會以一種虔誠的態度,紀念這個節日。

    首先要採上一束艾草掛在門邊,祈求驅邪避兇。實際上初夏時節,病菌活躍,艾草可以起到殺菌作用,更使的蒼蠅蚊蟲遠離,減少疾病傳播。

    奶奶或媽媽會給孩子們縫製香包,裡面放上艾葉和各種香料。孩子們戴著香包嬉笑打鬧到半夜,也不會擔心有蚊蟲叮咬。

    當然少不了吃棕子。那時候的棕子都是自己做,蒸糯米、採棕葉、包棕子。孩子們最高興,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有糯米包的棕子管飽,還可以蘸著糖吃,想想都過癮啊。

  • 7 # 橫店全職媽媽

    端午節還沒到,小時候的我們就會掐著手指點日子。一年之中最盼望的是端午節了。記得小時候的端午節是不放假的。大清早奶奶就摘了下來好多清香的枙子花,讓我綁在小辮子上。給妹妹的額頭上用雄王抹了"王"字(至今不知啥用,只是聽說從這以後蚊子不敢來咬)。

    端午節普遍都是吃粽子的日子。我們浙江金華地區端午節重頭戲也是粽子。我一直覺的我們這的粽子與眾不同。也許是材料不同吧,走南闖北這麼多年,依舊最戀家鄉的粽子⋯⋯

    先來看看我們當地的粽子需要什麼材料吧,"佛豆"也叫蠶豆,是曬乾剝皮。其中上好三層肉或排骨要加黃酒等前一天醃製下。摘好新鮮純香的粽葉。第二天大家包的各式小巧玲瓏的,三角形的。用大火土灶煮二小時,再悶上二小時⋯⋯那個時候學校裡飢腸轆轆的放學回來,一衝進廚房,掀開鍋蓋,一股粽葉的清香撲面而來。趕緊迫不急待的解開粽葉,裡面的三層肉已經融入到糯米里,丁點的肥肉已經不見了,狠狠地咬上一口,肉和糯米和佛豆已經混合在一起了,那個鮮香美味喲。這種新鮮出爐的粽子我一口氣可以吃4個⋯⋯

    憶起小時候的端午節更加的有節日氣氛。

  • 8 # 高姓視界

    新端午新精神!——端午節追昔。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最初源於閩浙等沿海一帶,即古代的百越地區。這裡的部落以崇拜龍為圖騰,原住民性格上驍勇善戰,生活上臨海居水,江南河道自古密佈,使得造船技術十分發達,以後逐漸將漁船改裝為超窄長異型,飾以龍形元素,最終變成今天豔麗的樣式。因此賽龍舟是由古越先民專用於春秋祭祀的活動而衍化來的!可以說,賽龍舟活動是華人保留時間最長的傳統習俗之一。

            非常巧合的歷史,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對端午節是格外的重視與神聖!因此特別選擇在這一天抱石跳入汨羅江,成為千古端午祭祀自盡獻身第一人!從此,端午節的活動又添注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的新意義!

            時代發展到今天,國盛正興,卻逢美帝惡意打壓作亂!我們更應該要高舉龍舟競賽的義無反顧、勇往向前的端午愛國精神,繼續排除萬難,建設美好生活!

            粽子天天有,端午味更濃。願這悠久千年的民俗文化歷久彌新代代相傳!

  • 9 # 小研哥愛搞機Vlog

    記得每逢端午節前都會包粽子,我們這裡是五月初一前就包好粽子。五月初一前人們就會準備好粽子的材料,五月初一我們就開始吃粽子。我們這裡有一種特色粽子叫“簕古雞”

    因為“簕古雞”的材料比較難採摘和製作,一般都提前好幾天就去採摘,因為用“簕古葉”作為粽葉,將粽子製作成為雞的樣子。所以是挺考人工和手工。現在都只有上年紀的老人會做。年輕的都沒有人會製作。相傳以前因為窮,想吃一餐雞肉那是非常難的事。人們就想到用簕古葉將粽子製作成為雞的樣子,就等於吃上一個全雞宴。近年由於簕古葉越來越小,製作的人更是越來越小,所以端午節來到市場上都沒看到“簕古雞"的影子。

    簕古雞是不是特像小雞呀

    簕古葉兩邊有刺,所以採摘要非常小心。採摘回來還要用剪刀將兩邊的刺剪掉

    還有就是“五月掛艾”。我們這裡農曆五月初一就會在門口處放上或掛上一些有艾葉和菖蒲一起的掛在大門上。起到闢牙、鎮宅之用

  • 10 # 李叔的小廚房

    在我們這裡端午節有幾種風俗

    1、包粽子吃粽子

    2、吃鹹鴨蛋

    3、划龍舟

    4、給孩子的手上繫上五彩繩

    5、房前插艾草

    而現在這些習俗已經慢慢被年輕人所忘記了,現在城市裡已經很難看到划龍舟比賽了。連粽子也都是去超市買,很少自己在家裡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褲子和衣服分別要穿什麼尺碼的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