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劉襄,漢高祖劉邦的長孫,齊王劉肥的長子。劉肥去世後,劉襄繼承齊王位。

    公元前180年,掌握西漢朝政權利的呂后病逝。呂后的侄兒呂產,呂祿掌握兵權,欲起兵叛亂。齊王劉襄首先起兵要進長安討伐呂氏家族。

    漢朝老臣太尉周勃與陳平命灌嬰去滎陽駐守,並勸劉襄駐守齊國邊境等後,劉襄趁機收復被呂氏佔有的封地濟南。之後,周勃陳平以及劉章(劉襄的弟弟)等一起誅殺了呂氏勢力。

    劉襄首先起兵討伐呂氏,使各諸侯王響應。促使灌嬰能得到兵權統兵駐守滎陽,劉襄的弟弟劉章又殺了呂產。劉襄在誅呂行動中立有大功,而且,當時齊王劉襄是勢力最大的諸侯王。

    在周勃陳平帶領滿朝大臣,商議誰為皇位繼承者時,有人極力要求齊王劉襄繼承皇位。但是,卻也遭到了重臣包括劉氏家族的反對。

    首先反對的是琅琊王劉澤,在誅呂行動中,劉襄誆騙可劉澤的軍隊,劉澤以到長安說服迎劉襄登基為由才逃託。劉澤是劉氏家族裡的長者,劉襄這樣對劉澤,使各諸侯王對他有了看法。

    其次,呂后家族篡權才是被誅殺的原因。劉襄起兵趁機收復原有封地,反而讓大臣們感覺他的目的就是趁機爭奪皇位。

    而且,他的舅舅駟均為人殘暴,為拿到兵權逼死齊相召平(各諸侯國相都是朝廷委派的)。所以,陳平周勃等人擔心劉襄繼位後,朝廷再次出現外戚勢力篡權的局面,不同意立劉襄為帝。

    而這時的代王劉恆,卻沒有參加誅呂的行動,一心治理封地代國,穩定邊疆,使百姓生活逐漸富足,深得當地百姓愛戴,和朝中大臣的讚賞。

    代王劉恆寬厚仁孝,更主要的是,他的母親薄氏賢惠溫良,朝中沒有勢力。

    代王劉恆比齊王劉襄,各種條件要好的多,所以,在陳平,周勃的推舉下,代王劉恆繼承了皇位,史稱“漢文帝”。而齊王劉襄,由於自幼身體虛弱,第二年(公元前179年)就因病去世了。

  • 2 # 觀史明今

    劉襄為劉肥之子,有長孫之名,確沒有長孫之實,因為劉肥本是劉邦的庶子,而非劉邦長子,自然劉襄不是長孫,太子劉盈登基後手中毫無權力,鬱鬱而終,呂氏把握朝政扶持了兩位少帝,也算是權力的集大成者。呂家的地位和利益也是受到劉氏宗族的牽絆,呂雉可不是吃素的,手段殘忍凌厲,劉氏宗族和諸王是敢怒不敢言。

    那有什麼辦法,只能把呂后熬死唄,最後還真把呂雉給熬死了,聽說呂雉去世的訊息,這蠢蠢欲動的諸王氏族還能坐得住?於是劉襄就舉兵和城內的弟弟劉章及陳平、周勃一起諸呂,當然他們成功了,這成功了得有個新的君王啊,於是陳平、周勃和大臣們就開始商議了,劉襄雖然有功但是庶子所生的兒子的兒子,就不是正統長子所生啊,得往後面排啊,現如今還有劉邦的兒子在世啊,輪也輪不到他啊,在一個啊,劉襄有一個了不得的舅舅啊,駟鈞可是殘暴之人,這群文臣可是最怕這個,要是立了劉襄為君,這舅舅的地位能次於呂后嗎?這不又培植出一個呂后集團嗎?大家一商量說嘛兒也不能讓劉襄當這個新君啊,於是乎劉邦的兒子代王劉恆繼位新君,劉恆只有一個弟弟,母親薄氏性格善良,大臣們覺得不會出現呂氏宗族那種實際把持朝政,就算劉襄在諸呂中功勞很大,也要保住自己的命啊,綜合來講,劉襄不能稱帝,一不是長孫,二大臣們顧忌劉襄背後的勢力太大,最終無緣帝位。

  • 3 # 鴨梨山大

    劉襄作為漢高祖劉邦的長孫,在蕩平諸呂后,本應該是帝位不二人選。但政治鬥爭很殘酷,劉襄雖然擁有法統的優勢、戰功的優勢,卻沒有取得朝臣們的支援,皇位出人意料地落到代王劉恆的頭上。箇中原因複雜,甚至不排除有見不得人的交易。

    洪武十一年(1378年)夏四月,朱元璋欽命江陰侯吳良督工新造皇陵,朱元璋考慮到自古以來皇陵碑都是腐儒代筆的粉飾之文,不足為後世子孫戒,於是親自捉刀,作《御製皇陵碑》,備述創業之艱辛、江山來之之不易。

    誅滅諸呂后,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金燦燦的CROWN,必然屬於劉襄,包括他自己。劉襄有一個別人無法具備的先天優勢,他是高祖長孫。按照古代皇位繼承法,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當嫡系一脈漢惠帝劉盈的兒子們,都死光了後,高祖嫡系斷了,只能從庶系選擇。一般情況下,以立長為先,按照這個規則,非劉襄莫屬。

    碑文從悲慘的童年寫起:父親務農,起早貪黑,卻朝夕徬徨,食不果腹。俄爾天災流行,親人罹殃。父親六十有四而終,母親五十有九而亡,長兄又死,閤家守喪

    字裡行間,看得出朱元璋對劉德是非常怨恨的——地主劉德理都不理我們,呼喝斥罵,囂張兇惡。我的父母大哥給他種了一輩子地,死了,他也不肯施捨一塊荒地給我們來埋葬,鄰居們都為我們憂傷惆悵。不過,緊接著,朱元璋又提到:“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即劉德雖然狠毒無人性,但他的兄長卻非常慷慨,義贈薄地,讓死人入土為安。

    歷史把蕩平諸呂的首功,記在了陳平周勃頭上,其實劉襄才是首功。呂后去世後,是劉襄點燃了剪出諸呂的第一把火,這才有了呂產授灌嬰兵權,讓他攻打劉襄,灌嬰拿到兵權後就跟呂產翻臉,造成劉襄、灌嬰、呂產呂祿三股軍事力量的抗衡。

    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劉德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意思是說,你當年的所作所為也是人之常情,我當時那麼貧窮,你怎麼會知道我今後會做皇帝呢?最後朱元璋沒有為難劉德,還賜給了他20頃的良田,並免除了5年的賦稅和徭役,這就是劉德最後的結果。

    推薦

  • 4 # 劉邦

    這是別人總結的答案,我算是拿來用一用

    齊哀王劉襄沒當上皇帝,而代王劉恆當上皇帝,主要是因為:

    1、漢代實行的是以孝治天下,劉恆很孝順,在後來的二十四孝中列名.劉襄也可能能孝順,但這點比不上劉恆.

    2、劉恆的母親家沒有什麼勢力,老婆竇氏一家更是不行,在劉恆沒當皇帝之前,根本就是窮老百姓;而劉襄這邊就不行了,他的舅舅家族勢力很強大,而德行更是比小心謹慎規規矩矩的薄、竇兩家差的太遠了.

    4、還有大臣們認為齊王的勢力太大,而且掌控著的又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齊地,所以齊王當皇帝會立刻把他們這幫功臣擠到一邊;而代王所在的代地別說是古代,就是在現代也不是好地方,代王當皇帝仍然有求於他們這些故舊大臣,有利於他們保助自己的地位.

    所以當上皇帝的是劉恆,而不是齊哀王劉襄.

    不過,劉恆這個人基本上還算厚道,但也不是什麼好鳥.比如,他當上皇帝之後,立即對在倒呂政變中居功至偉的兩個侄子動手:劉章本來是大臣位在發動政變前允封為趙王的,但是漢文帝沒有這麼做,開始只是加封,後來鑑於其功勞太大,才從齊國劃出一個城,封為城陽王,但打壓並沒停止,所以劉章僅僅做了兩年的城陽王就鬱鬱而終;而劉興居被封為濟北王之後很快就因謀反被殺掉;至於齊哀王劉襄,死得更早,在漢文帝元年就死了,沒等到漢文帝去動手.

    齊哀王之子齊文王劉則沒有後代,齊國被廢,不久,又封齊悼惠王劉肥的幾個兒子同時為王,把原來的齊國一分為七.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除了齊國、濟北國和城陽國,全部被滅.

    至於劉恆的僅剩的一個弟弟,也不久就在被廢遷蜀的途中服毒自殺.

    這樣劉恆帝位的潛在競爭者全部完蛋.

  • 5 # 四野後人論歷史

    古往今來歷來政治鬥爭都是殘酷的。劉襄做為劉邦庶長子齊王劉肥的長子,又系高祖皇帝的長孫,其弟劉章是呂氏宗族的女婿,但在剷出呂氏集團中立有殊功,可以說沒有劉章的率先發難,周勃、陳平等人能不能搬倒諸呂尚不好說。劉襄的另一個弟弟劉興居在消滅諸呂后的清宮行動亦是乾淨利落。可是在這關鍵時刻,出現個意外,就是劉襄曾經扣押過劉氏遠親瑯玡王劉澤,這劉澤也是劉氏宗族現存諸王中年歲最大的。他因為忌恨劉襄,就像周勃、陳平等元老進了讒言,說什麼咱們好不容易滅了呂氏,如果立了劉襄,就等於迎立了新的呂氏。劉襄的孃家沒一個善類,尤其是劉襄的舅舅為人陰狠毒辣,劉襄為帝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周勃等人一商量,覺得劉襄兄弟幾個太強勢,如果劉襄為帝咱們這些人往哪裡擺。商量的結果,他們選擇了貌似忠厚的代王劉恆為帝。

  • 6 # 浮生若淺

    作為漢高祖劉邦的長孫,劉襄卻在剷除諸呂后,與帝位擦肩而過,這其中究竟有什麼原因呢?

    長孫劉襄

    劉襄是劉邦長子劉肥的長子。劉肥的生母是劉邦的情婦,早在呂后嫁給劉邦之前,便已和劉邦生下了劉肥。劉邦建立西漢政權後,劉肥被封為齊王,統轄七十三城,是漢初第一大封國。劉肥雖為庶子,但劉邦對他還是很重視的。

    漢惠帝劉盈繼位後,呂后掌權,呂氏集團控制朝政大權。劉肥長子的身份十分礙呂后的眼,一度要設計毒殺劉肥。劉肥為了保住性命,把一個郡的封地獻給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呂后大喜,放過了劉肥。劉肥去世,劉襄作為長子兼王太子繼承王位。

    諸呂行動立大功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呂氏集團陷入群龍無首的境界,呂產、呂祿把持朝政,而這邊被壓著多年的劉氏子孫開始伺機行動。劉襄率先在山東發難,與朱虛侯劉章等人裡應外合,最終平定諸呂,劉襄在這次行動中功勞絕對首功。

    最終無奈 無緣帝位

    劉襄起兵的最初目的,自然肯定是奔著帝位去的。可是在最後推選帝位繼承人的時候,劉襄卻被排除在外。猜測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雖是長孫,但劉肥卻不是嫡長子,加上此時劉肥已經去世,外戚家族勢弱,總體來說,劉肥生前地位不如其他人,更別說劉襄了。

    2、劉襄有個十分兇狠殘暴的舅舅駟鈞,這邊才剛剷除了一個呂氏集團,朝臣們不願再捧出第二個外戚集團了。

    3、品德名聲遠不如代王劉恆。劉恆溫和賢德,母親薄姬溫婉賢良,對朝臣們來說,選擇一個溫和賢德的帝王,比選擇包含不確定因素的劉襄更穩妥。

  • 7 # 妙趣侃歷史

    根據《史記》《漢書》劉襄無緣帝位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劉襄為庶出孫子,不符合當時的皇室繼承法。二是劉襄舅父兇殘,怕外戚再次專權。三是他得罪了琅邪王劉澤。

    劉襄是庶子庶孫

    按照正統的皇室繼承法:“嫡長為先,父死子繼續”的規定。劉襄確實沒有代王劉恆的優勢,因為他是孫子,而劉恆雖是庶子,但卻是高祖的親兒子,而且年齡也更大一些。雖然並不是所有皇室選繼承人必須遵循的規定,但是當時眾大將臣剛剛完成“諸呂大事”。

    群龍無首,只能眾臣商議,皇室繼承法就是他們參考的重要規則之一。事實上,代王劉恆也曾擔心群臣不服,婉言推脫過五次才登基為王的。

    群臣擔心外戚專權

    這一點是劉澤提出來的,存在個人淵源,但這個問題在當時確實,立新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為呂氏問題才剛剛解決,群臣並不希望在扶持一個外戚集團。

    雖然劉恆和劉襄都有各自的在家,他們透過品德來判斷,認為劉襄的舅父駟鈞兇殘暴戾,野心不可小覷。而劉恆外家博氏,確實忠於皇室的正人君子。所以他們棄劉襄而擁立漢文帝劉恆了。

    劉襄得罪琅邪王劉澤

    在群臣率兵討伐呂氏家族時,劉襄騙取了琅邪王劉澤的兵力,並且軟禁劉澤。劉澤覺得自己的信任被踐踏,深感受騙,雖然口頭上承諾擁立劉襄為帝,卻在關鍵時刻倒打一耙,不可謂無心之過。

    當時外戚這個問題,在劉襄與劉恆身上都存在,只是看眾臣怎麼達成一致。劉澤這樣一表示,群臣心裡的天平就穩穩的倒在了代王劉恆這一邊。所以出來混,勢必要還的,劉襄確實與帝位終究擦肩而過了。

    妙趣小總結

    歷史上關於政權的爭奪,可謂殘酷至極,史書上只有短短的幾段話,不知在當時發生過多麼慘烈的腥風血雨。沒有依據,不可說。

  • 8 # 鄧海春

    劉襄,漢高祖劉邦的長孫,齊悼惠王劉肥的長子。在呂后駕崩之後,當時已經繼位為齊王的劉襄曾發兵討伐諸呂,謀求趁機奪取帝位。後來劉章與周勃誅滅諸呂后,選擇迎立當時的代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為帝,劉襄的目的落空了,只得罷兵返回封地。作為漢高祖劉邦的長孫,劉襄為什麼沒有順利繼承帝位呢?這些大臣為什麼不選擇劉襄作為迎立的物件呢?

    我們先來看一看當時的背景,在之前的數年時間裡呂后臨朝稱制,為呂家積攢了深厚的家底,呂氏外戚集團基本掌握了整個西漢。呂后駕崩後,陳平、周勃、陸賈、草簾這些人聯合在外的劉姓諸王,一舉消滅了掌權的諸呂。隨著最高權力的中心出現了真空,這些大臣就琢磨著要給西漢換一個皇帝,畢竟之前的小皇帝是呂后一手扶到皇位上的。

    《史記》記載:“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惠帝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惠帝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強呂氏。今皆己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資者立之。”所以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並不是沒有皇帝,當時在位的是西漢後少帝劉弘,這些大臣認為劉弘不是漢惠帝的親生兒子,所以要找一個新皇帝繼位。這時兩個候選人出現了,一個是前面提到的劉襄,劉邦的長孫,另一個是當時的代王劉恆,劉邦的第四個兒子。

    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劉肥是高祖的長子,劉襄又是劉肥的長子,這是順理成章的繼承人啊。可是當時並不是缺皇帝,急需繼承人來補位,而是這些大臣要給自己換一個靠譜的皇帝。劉襄在當時最大的劣勢就是他的舅父,他的舅父駟鈞在當時口碑不好,不巧的是這些大臣剛剛經歷呂后的時代,由於呂氏就是外戚作惡,這些大臣有點不敢迎立劉襄,劉襄的外祖母家有些勢力,萬一再出現呂后的局面就不好了。

    再有這劉襄在呂后死後,非常積極的奪取皇位,在身邊已經積攢了自己的班底。這些人進入朝中勢必會影響現在這些元老的地位,而且劉襄這種“積極”也並不是這些元老重臣想要看到的。這些大臣們打著“安劉”的旗號,就想找一個本分,甚至平庸的皇帝,讓西漢平穩的發展下去。

    當時的代王劉恆就非常符合這些重臣的標準,劉恆在當皇帝之前非常平庸,甚至劉恆即位前的情況,很少有史料記載。劉恆的封地代國非常貧瘠,但是那裡遠離朝廷中的鬥爭,呂后的權勢也沒有影響到他。高後七年(前181)呂后讓他離開代國,去當趙王,當時的劉恆以“願守代邊”拒絕了。甚至有史料記載劉恆赴任代王后有十七年沒有回過長安,是否屬實無從考證,但劉恆確實在封地非常本分,朝中的重臣元老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皇位繼承者。

    劉襄沒能繼承皇位的主要原因在於他的舅父,這些朝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何況呂后剛剛駕崩。這些朝臣的私心還是次要的,畢竟無論迎立誰,都有迎立之功。漢文帝劉恆繼位的第二年,我們的主角劉襄就在自己的封地去世了。

  • 9 # 七月流火140400643

    劉襄確實是漢高祖的長子長孫。大漢王朝在劉邦去世之後,先後經過惠帝以及呂后稱制,在前180年,呂后去世。大漢王朝的上層政治面臨重新冼牌的局面。在呂后稱制的時代,已經大封諸呂,使得呂氏的勢力大張。呂后去世之後,漢朝的政治,是依舊為呂氏所把持,還是要恢得劉氏的天下,是當時政上的一個大問題。

    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比如陳平、周勃、灌嬰等,以及諸多劉氏後代當然希望恢復劉氏政權。而呂氏也希望他們的權利能夠延,這樣,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就形成了三股政治勢力。一是以呂產、呂臺、呂祿等為代表的呂氏後族勢力;二是以齊王劉襄、朱虛候劉章、東牟候劉興居三兄弟為代表的劉氏皇族勢力; 三是以周勃、陳平、灌嬰為代表的開國老臣勢力。後來的政治格局,就是三方勢力鬥爭搏奕的結果。

    這三方勢力的訴求是各不相同的。呂氏是要延續家族的榮華富貴。劉氏和功臣們是要恢復劉氏政權。這一點上,後二者是相同的。但是,劉襄兄弟的目的是要自己上位。而功臣們考慮的劉氏的那位後代上位對他們是最有利的。這一點,劉襄兄弟與功臣們的訴求又有所不同。

    一個簡單的道理誰都明白,搏奕雖然是一種智力遊戲,但最終的結果還是靠實力支撐的。而實力又不完全指的是物質條件,個人的能力水平,也是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當時的情況是,從物質和外部條件上來說,呂氏是最強的。因為畢竟他們把持著軍權、政權。其次是劉襄兄弟,劉氏長孫的地位,以及齊國的實力都是不容小覷的。外部條件最差的是功臣集團,在呂后當政的時代,他們的權力都被剝奪的差不多了。但最後搏奕的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實力最強的呂氏集團一敗塗地,徹底退出了漢朝的政治舞臺。齊王劉襄三兄弟忙活了半天,最後是替人做嫁,大漢皇位最後落到了代王劉恆的手中。劉襄只能繼續做他的齊王。劉章只是被封為城陽王,劉興居被封為濟北王。

    劉襄兄弟雖然沒有達到上位當皇帝的目的,但他們的目的也可以說達成了一半。劉氏的江山畢竟是恢復了。三方搏奕的全勝者是功臣一方。他們的目的全部達到了。既恢復了劉氏江山,他們在漢朝政治中的地位和權力也恢復了。陳平周勃以後都當過宰相,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後來也成為名將。在平定後來的七國之亂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段歷史的大體情況就是這樣。下面我們就可以分析一下劉襄做為漢高祖劉邦的長子長孫,為什麼會與帝位無緣?

    題目中特意提到了長子長孫。在古代的繼承製度中,長子的地位確實是很重要的。但是,比長子更重要的是嫡子。在古代多妻制之下,嫡子就是正妻所出。嫡子的地位,是比其它妻子所生的所謂庶子地位要高出很多。按禮法,有嫡立嫡,無嫡才立長。劉邦的正妻是呂后,呂后有兒子,就是惠帝劉盈。

    在漢高祖這裡,立太子的話,劉盈是最合乎禮法的。比起劉盈來,身為長子的劉肥,也就是劉襄父親的身份其實是些尷尬的。劉肥的身份不但不是嫡子,甚子連庶子都算不上。關於他的母親,《史記》說:“其母外婦也,曰曹氏。”也就是說,劉肥的母親,與劉邦的關係是一種情人關係。因為劉邦年輕的時候,吃喝嫖賭,不過日子。連媳婦都娶不上,曹氏就是他的相好的。劉邦四十多歲才娶了呂氏,這個時候。劉邦私生子劉肥的年紀,大約和呂后差不了多少。因為劉肥的兒子朱虛候劉章,都比呂后的兒子惠帝劉盈大十歲。

    正是因為劉肥的這種身份,使得他不可能成為劉邦的繼承人。這一點,漢高祖劉邦清楚,劉肥自己也清楚。但是,在劉肥肯定跟著一起奮鬥過。所以,漢朝建立之後,就把齊國封給了劉肥。劉肥死後,傳給劉襄。

    劉襄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劉章,當時封為朱虛候;一個叫劉興居,封為東牟候,都宿衛長安。劉章是個有能力有抱負的人。呂后比較喜歡他,把她當成兒子一樣。當呂后去世之後,身在長安的劉章,就有了去除諸呂的想法。於是,便派人給他哥哥齊王劉襄送信,讓劉襄起兵討伐呂氏,其實就是帶兵到長安搶奪王位。

    劉襄接信之後,開始行動。因為感覺到自己的兵力不夠。就派人把琅邪王劉澤請了來。劉澤是劉邦本族遠親,跟著劉邦打江山,立下一點功勞,被封為營陵候。呂后時期,劉澤知道呂后想要封諸呂為王的心事,就派一個齊國辯士去朝廷遊說呂后。讓呂后在封諸呂的時候,為安慰劉氏,把劉澤一起封了。這樣,劉澤就成了琅邪王。從他能封王這一波操作中,可以看出劉澤是個非黨厲害的人物。

    劉澤到了齊國,被齊王劉襄控制起來。然後派人接管了琅邪王的軍隊。然後起兵討伐呂氏。

    劉澤失去了軍隊,自己也被控制起來,失去自由。於是,他對齊王劉襄說:“呂后去世了,大臣們現在拿 不定主意要立誰為皇帝。在劉氏族人中,我是最年長的,說話應該也有些分量。大王你是高皇帝的長子長孫,是最應該繼位的。現在,我留在你這兒,也沒有用處。乾脆我先到長安去為你辦這事吧?”

    經過劉澤一番忽悠,齊王劉襄居然信了。便派車送劉澤去長安。

    漢朝相國呂產聽說齊國發兵,便派大將灌嬰出兵平定。灌嬰心中是忠於劉氏的,走到半路,便駐兵待變,並派人連絡齊王。這時,長安城內朱虛候劉章和周勃陳平等一起發難,把呂氏滅了。

    呂氏被滅之後,大臣們商議立帝之事。許多人提出可以立齊王,這時,劉澤出來說話了。他說:“齊王母親的家族很厲害,象老虎一樣。大漢的天下,剛剛被呂氏搞亂了多年。如果又來一個厲害的。那不等於呂后又回來了嗎?”於是,立齊王劉襄為帝的建議就這樣被否定了。

    在這個時候,齊王如果想上位的話,靠的應該是自身的實力。如果他的實力強大的話,他完全可以發兵長安,把帝位取了。但是,手下的人馬中,沒有象樣的人才。論打仗,沒有人是灌嬰周勃的對手。論謀略文才,也沒有出眾的。沒有大臣們的擁戴,自己憑力氣去搶,也是辦不到的。於是,齊王只能退回去繼續當他的王爺去了。

    最後說幾句。關於漢文帝的上位。和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宮鬥戲的邏輯完全不同,宮鬥戲裡,陰謀家可以透過耍陰謀,搞詭計而達到權力的頂峰。但是,漢代的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盤,人算不如天算。有的時候,無為真的可以達到無不為的效果。

    漢文帝被大臣們選中,因為他年齡較大,性格溫和,謙謙君子。更重要的是,他的母親薄太后也是性格溫柔之人。在劉邦後宮之時,從不爭風吃醋,勾心鬥角。於是,積極作為的劉襄兄弟白忙了一場。而袖手旁觀的代王劉恆,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 10 # 三上歷史

    這事兒得先從呂后說起。

    呂后是個牛人,誅彭越、殺韓信,幫劉邦平定天下。劉邦死後後更是大全獨攬,肆意誅殺劉氏子孫,大封呂氏,功臣猛將也都得靠邊兒站。

    呂后死後,在誅滅呂氏外戚的鬥爭中有兩股勢力。

    一股就是齊王劉襄和他的親弟弟朱虛侯劉章,這一股是劉氏宗室的力量。還有一股,就是以陳平和周勃為代表的功臣集團。

    這兩股勢力,名義上都打著劉氏的旗號,但他們的利益訴求是不一樣的。

    我們先來說一下事情的經過。

    呂后死後,呂氏外戚把持朝政。

    這時劉章在首都長安秘密給他哥哥齊王劉襄報信說,我當內應,你發兵來誅滅呂氏,到時候我們就立你為皇帝。

    劉澤信以為真,來見劉襄,結果被劉襄給軟禁了,奪了人家的兵。

    劉澤也是老狐狸,他對劉襄說,你是高祖的長子長孫,按理說就該你來繼承帝位,我去長安說服那些老臣,讓他們立你為帝。

    劉襄相信了,派人護送劉澤去長安。

    劉湘帶兵西進這時, 以周勃和和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已經誅滅了呂氏外戚,平定了局勢。

    先是太尉周勃取得了北軍的統領權。周勃在軍中大喊,為呂氏者左袒,為劉氏者右袒,結果士兵皆左袒。

    既得北軍,周勃又令朱虛侯劉章誅殺呂產,把南軍也控制了。

    於是下令把呂氏外戚無論男女老少統統給殺了,周勃和陳平控制了局面。

    大家商量立誰為皇帝,這時劉澤也趕到了。有人提出立劉襄為皇帝,理由是他是長子長孫。劉澤帶頭反對,說,不能立劉襄,他孃家人非常的可惡,如果立了劉襄,那就會引發下一個呂氏之亂。

    大家聽後深以為然。

    於是劉襄與帝位就這麼擦肩而過了。

    這個事表面上看,是劉澤的一席話壞了劉襄的好事兒,其實即使沒有劉澤的話,功臣集團也不會立劉襄為帝。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劉襄當了皇帝,陳平和周勃能去哪兒呢?劉襄的弟弟朱虛侯劉章誅殺了呂產,這是立了大功的,到時候怎麼不得封個丞相什麼的當當?

    還有劉襄的舅舅駟鈞,跟著他起兵平叛,到時候就是劉襄的左膀右臂。

    所以如果劉襄當了皇帝,那陳平和周勃在朝中就沒什麼事兒了。

    他們好不容易把呂氏外戚給平定了,控制了局面,再拱手讓人,怎麼可能呢?

    再說劉襄這小子心術不正,把伯伯劉澤都給騙了,當上皇帝后會怎麼對付陳平和周勃這幫功臣呢?想想也害怕。

    所以大家一番商量,最後找了一個最沒有背景,也沒有野心的人--劉恆來當了皇帝,這就是漢文帝。

    漢文帝的母親薄氏不受劉邦的待見,劉邦只是出於可憐臨幸了她一次,結果生了漢文帝。

    漢文帝被劉邦封在貧窮的邊塞之地--代地,想來也是不怎麼受劉邦的重視和待見。

    這樣一個被劉邦無意中生下來又忽視的兒子,他的身邊是沒有什麼勢力的,他當上皇帝之後,只能依靠陳平和周勃這幫大臣。

    再者,漢文帝這個人也比較的仁厚。

    於是他就成了不二人選。

    積極鑽營者,不能成功,佛系淡定者,卻能笑到最後。這在小說中的常見套路,真真實實的發生在了歷史當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饑荒老麥高階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