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月(朔月,農曆初一):基本看不見,或者隱約看見一彎細線;
2.蛾眉月(農曆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
3.上弦月(農曆初七~初八):半圓;
4.漸盈凸月(農曆初九~十四):橢圓;
5.滿月(望月,農曆十五~十六):圓盤;
資料擴充套件
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中國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佈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2019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佈,由該臺研究員李春來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探測資料,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線上釋出了這一重大發現。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可能形成於約45億年前,在地球形成後不久,有關它的起源有幾種假說,得到更多事實證據支援的說法是它形成於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忒伊亞”之間一次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圍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說”。
1.新月(朔月,農曆初一):基本看不見,或者隱約看見一彎細線;
2.蛾眉月(農曆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
3.上弦月(農曆初七~初八):半圓;
4.漸盈凸月(農曆初九~十四):橢圓;
5.滿月(望月,農曆十五~十六):圓盤;
資料擴充套件
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中國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佈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2019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佈,由該臺研究員李春來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探測資料,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線上釋出了這一重大發現。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可能形成於約45億年前,在地球形成後不久,有關它的起源有幾種假說,得到更多事實證據支援的說法是它形成於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忒伊亞”之間一次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圍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