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些婆婆爺爺帶小孩,會帶出很多壞習慣,以後不好糾正,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外出打工,兩者皆難呀,不好選擇。
7
回覆列表
  • 1 # 港漂Misan

    夫妻想外出打工,怕父母帶不好自己的孩子,怎麼辦?

    1,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帶

    有了孩子之後家庭開支增加,很多夫妻不得不外出打工維持生計,怕父母帶不好孩子是很正常的,比竟在父母那個年代,孩子只需要吃飽穿暖就行,老人常說添個孩子就是添雙筷子的事,有口飯吃孩子自己就長大了,所以兩代人育兒觀念是不同的。

    現在夫妻外出打工把孩子帶在身邊也不在少數,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做留守兒童,在孩子3歲前媽媽全職照顧,那經濟壓力會大一些,媽媽也辛苦一點,等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就會好很多,媽媽也可以邊工作邊照顧孩子了。

    2,把父母跟孩子一起帶在身邊

    夫妻外出打工也可以選擇把父母和孩子一起帶在身邊,這是一個比較理想和諧的辦法。

    白天上班時父母幫著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夫妻下班也可以幫忙照顧,孩子的童年有爸媽的陪伴,老人跟著照顧也減輕一點年輕人的負擔。

  • 2 # 小芒果育兒教育

    我是建議,如果夫妻倆要出去打工,還是將孩子帶在身邊吧!雖然苦些,但是,孩子在自己身邊,可以好好教育,好好培養!我們出門在外打工,無非就是想給孩子好的經濟條件。就像你說的,孩子習慣差了,以後想要他好好改正,會非常困難!

    長輩幫著帶孩子,雖然是減輕了負擔,你們可以不用操心孩子的吃穿,但是爺爺奶奶畢竟是老一輩的思想,對孩子也是各種寵的無下限。壞習慣養成後,想要更正,是非常困難的,有些根本糾正不過來!

    我朋友妹妹的小孩,從小就是奶奶在帶,他妹妹兩夫妻在外打工,平時過節回去看下孩子。不知不覺中,孩子也13歲了。小孩倒是沒有什麼惡習,聽話也還算聽話的,就是愛吐口水。走到哪裡吐到哪裡。過年走親戚,就到處都是他吐的口水。從小養成的習慣,打他罵他都不管用,他已經養到骨子裡了,沒法糾正過來!

    再一個學習成績差的不能再差。爺爺奶奶照顧的孩子,作業和學習都是靠自覺的,學習方面的事情他們管不了,沒有那個能力。但是有幾個孩子有這麼好的自覺性呢?他妹妹兩夫妻現在很後悔,說之前應該自己帶,但是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孩子還是自己帶,自己管教,以後後悔就來不及了!雖說有時生活無奈,但是還是要選擇不後悔!

  • 3 # 使用者Anita

    其實,不管是不是外出打工,夫妻都會害怕老人帶不好孩子。

    一方面,我們“想要掙錢”,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孩子能被教育好”,我們什麼都想要,又要不到才會難以抉擇。

    根本上,是沒有明確“最想要什麼”。

    要達到目標,需要做減法,捨棄一些,才能得到另一些。

    方案一,覺得掙錢優先,那就把孩子交給老人,不要糾結孩子的成長,以後孩子出了問題也不要埋怨老人,畢竟,你的目標是“掙錢”。

    方案二,覺得孩子的教育優先,那就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把孩子待在自己身邊,物質再豐富也無法給孩子親情的溫暖,父母的全身心陪伴,更是孩子身心健康的有力保證。

    最後,有句話叫“選擇大於努力”,問問自己到底希望自己努力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並看看自己能不能承受這其中的得失,答案就在你心中了。

  • 4 # 非漂婷雅悅

    夫妻倆想去打工又擔心老人照顧不好孩子怎麼辦呢?

    我兩個孩子都在老家給公婆帶著。說實話,很不捨但又實在沒辦法。我們工作在國外,孩子大了要上學。國外的教學不同於國內,作為華人還是要學會自己國家的文化。公婆帶孩子還算盡心,我也不要求十全十美,吃飽穿暖不生病不跑丟就好了。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育兒方法,肯定不比我們現在的教育方法先進。老人帶孩子隔輩親,有時會溺愛,造成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但同時也會教育孩子不鋪張浪費,做人要勤快,還是有優點的。

    但對與孩子來說爺爺奶奶再好還是不如在爸爸媽媽身邊。

    每個孩子成長都只有一次,我都是帶到上幼兒園了才交給老人。

    留守兒童真的很可憐,想爸爸媽媽了就只能看照片或者影片,每次問的最多的就是你們什麼時候回來。有的孩子幾年都見不了父母一次,父母成了代名詞。等孩子大了,不是叛逆不學好就是對父母不親近,自私冷漠。

    所以,孩子能帶身邊儘量帶身邊吧。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等孩子帶到上幼兒園就會好很多了。

    如果和我一樣不得已給老人帶,那就多和孩子打電話影片。等大了也可以告訴孩子你們平時的工作生活情況。

    溝通很重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他們的。

  • 5 # 清火火

    我相信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媽媽,男人倒不是太在乎誰來帶,只要有人帶基本都不太操心,而操這份心的必然是媽媽。

    比起沒人幫忙帶小孩的媽媽,有婆婆爺爺幫忙帶小孩可以減輕很多負擔,還能堅持在原有工作崗位繼續努力深耕。

    孩子生活習慣的好壞確實也跟帶他的人有關,但是不能主觀論斷公公婆婆就帶不好,就算是父母親身帶也會有各種缺點,無非是作為媽媽能不能接受公婆帶出來的生活習慣。

    事業和家庭不可兼得

    在事業和家庭中往往都是顧此失彼,顧得了事業就顧不了家庭,顧得了家庭就顧不了事業。當然,生活中也許會有兩者都能顧到的人,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是在事業和家庭中選擇一樣作為平衡。

    曾經的微博女王姚晨沉寂多年後,前段時間憑著《都挺好》這部劇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而在《都挺好》之前,她因為生孩子缺席了五年的工作,曾一起並肩奮鬥的工作室人員也在她迴歸前一一離開。

    姚晨在《星空演講》裡說:這些年我常被問到一個問題:你是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的?我一直很困惑,為什麼沒有人問我先生同樣的問題呢?在這個時代當中,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會面臨同樣的兩難境地。老實說,在我看來,事業和家庭是無法兼顧的。我一旦拍戲,就要專注投入在角色當中,沒法照顧到家庭。可如果讓我永遠呆在家裡不許拍戲,那我也會崩潰。

    即使是明星,也很難在事業和家庭中找到最平衡的那個點,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同樣顧此失彼。

    既然已經明白了家庭和事業不可兼得,就要擺正心態,在選擇某一項之後就不要前怕狼後怕虎。選擇了工作,就好好的去奮鬥;選擇了家庭,就別去抱怨喪失工作的機會,照顧好孩子和小家。

    公婆帶的小孩,真的就只有壞習慣嗎?

    說說我自己的小孩,在孩子一歲的時候交給婆婆帶,我出去上班。

    剛開始我也擔心小孩會學到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事無鉅細的一一叮囑,但最後發現孩子的變化快,婆婆在生活習慣上的培養比我還好。

    婆婆每餐都有喝粥的習慣,一碗米飯一碗稀飯,吃飯的習慣也同化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的胃口也不錯,吃飯的習慣養成了到如今我都不擔心孩子吃飯的問題。

    孩子天性愛玩,婆婆常常帶她去公園玩,每天保持規律的活動,鍛鍊身體又提高抵抗力,幾乎沒感冒發燒過。

    婆婆沒讀過什麼書,但是她會教孩子最基本的認人,會教孩子懂理,她用她幾十年的經驗去告訴孩子應該這樣才好。

    她覺得身體健康就是最好的財富,比起我和老公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她把孩子帶的很好。

    孩子是學好還是學壞,家長的引導很重要,沒有誰能百分百保證一個孩子的成長路上永遠不會犯錯,錯了就引導規正,你不能去做的事就不要指責幫你的人。

    打破侷限,解決困境

    一個家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賴以生存的經濟收入,生活中大多數的難題都是因為錢的問題。

    為了生活不得不選擇遠走他鄉,對夫妻來說都是無奈之選,養一個家,一定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不然所有的一切暢想都是空談。

    無奈可以只是暫時的,努力奮鬥也許會讓所有的空想都變成現實,只要肯踏實努力去幹,老天會給你一份不錯的成績,去支撐所有無奈導致的結果。

    與其擔一百個自己沒辦法改變的心,不如改變自己的經濟條件,讓所有的擔心化為烏有。

    麵包雖難得,不去做就永遠得不到,你去做了,終有一天更多的麵包飛撲向你。

  • 6 # 孤城的天空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我的大寶剛滿兩歲的時候,我就想出去打工掙錢,如果把他帶在身邊,我就掙不了多少錢。如果交給他爺爺帶,我又放心不下,畢竟男人嘛比較粗心,怕他爺爺帶不好。

    思來想去,也做不了決定。於是我徵求了周圍人的意見。一些親戚叫我讓他爺爺帶,說自己要趁年輕多掙些錢,等老了才來掙錢,就來不及了。

    一些朋友叫我自己帶,說只有自己帶出來的孩子才跟自己親,而且孩子也很需要媽媽的陪伴。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父母的陪伴。

    我覺得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我的內心掙扎了很久。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孩子的人,我真的離不開我的孩子。明知道帶著孩子去上班會很辛苦,但我還是把孩子帶出去了。

    雖然那段時間非常的累,但是每天能看到孩子的笑臉,也感到很開心。

    我建議如果能帶在身邊,就儘量帶在身邊。不到萬不得已,都不要丟下孩子。我的經濟壓力也很大,但是我就是不想讓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每對父母都有每對父母的苦,誰都想把孩子帶在身邊,但生活總是會有那麼多的無奈。把孩子帶在身邊,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除了很累以外,經濟的壓力也會更上一層。

    更何況不是每個人的工作,都可以把孩子帶在身邊。像我的工作是計件的,所以帶著孩子去車間上班,老闆也不會有意見。另外還可以租個房子,把貨拿到家裡做。

    如果是做其他工作的,應該很少能帶著孩子去上班的。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可以把父母和孩子一同接過去(如果父母願意,經濟條件又允許的話)。一起租一個房子,讓一個人帶孩子,其他的人去上班。晚上的話,誰有空就誰帶孩子。放假的時候還可以一家人出去玩一玩。

    我們那邊的人大都是這種狀況。大部分都是全家老小都在廣東,一個老人看孩子和買菜煮飯,其他人都去掙錢養家。

    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畢業,都是在廣東這邊讀的。到了初中,才把老人和孩子送回家鄉。

    這個時候回去,一是家裡的新房建好了。二是就算在這邊讀了初中,也不能讀高中,因為這邊是不能參加高考的,而且好學校的學費也負擔不了。三是孩子也大了,也沒有那麼需要父母了。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家庭情況。總之一句話,為了參與孩子的成長,能帶在身邊就帶在身邊。不能帶,也只能交給老人帶了。

  • 7 # 婷223951921

    把孩子帶在身邊,我們就是這樣做的,孩子必須和我們在一起。哪怕辛苦點累點,都儘量不要與孩子分離。如果白天實在抽不開身可以僱人看一下,或者請家裡人過來幫把手,或者如果工作環境還可以的話(比如獨立的辦公室)就帶著孩子去上班。孩子如果到了去幼兒園的年齡,就會相對好一些了,所以辛苦也就是辛苦個兩年多。

  • 8 # 禪道育心

    這確實是個兩難的選擇,到底怎麼選擇,確實值得認真衡量。

    給出幾點意見,僅供參考:

    第一,是否確定父母帶不好孩子?如果明明知道父母帶孩子,孩子必然會出現很多壞毛病,那就不能夫妻兩個人都出去打工,最少留一個在家裡幫父母帶孩子,因為孩子成長的機會只有一次,人的一生的價值標準和行為習慣都是幼年培養的,不然當孩子長大後玩遊戲成癮,性情暴戾,或者消極厭世,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時候,一切都來不及了。在此叮囑各位父母,老人帶孩子能否帶好,要從以下幾點去衡量:

    1.和老人的關係如何?老人是否情願帶孩子。

    2.老人是否性格樂觀開朗,善良平和。

    3.老人是否認可嬌慣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害處。(精神上:言聽必從,食物上:垃圾食品,碳酸飲料。)

    第二,如果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也要保證多回來看看孩子或者多接孩子出去和父母相處,要讓孩子時刻體驗到,父母愛他,父母想念他,父母很想聽聽他的心裡話。

    第三,終身做學習型父母,有很多孩子是被自己父母親手帶”殘廢“的,或者說,如果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帶,可能還更好一些,因此,不要過多的糾結於誰能守在孩子的身邊,而更應該致力於每個家人都要懂得學習,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真的不是憑著發自本性的愛就能把孩子教育好的,要多學習教育的方法,不要自以為是。

    第四,如果把孩子交給老人,孩子父母們一定要懂得感恩,懂得表達出對老人發自內心的感恩,孩子置身其中,能夠感受到親情的交流,這種親情的因果迴圈,是最好的教育環境。

  • 9 # 小馬爸爸說教育

    父母都出去打工,這樣的學生叫留守生,目前這樣的學生非常多。

    以我多年的觀察,爺爺奶奶帶孩子,效果肯定不如父母。可父母為了生計,又必須打工在外。

    那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生活好、學習好呢?

    用手機做好“三關”就可以了。

    1、生活上常關愛。要多關注孩子的年齡段特點,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多和爺爺奶奶交流。常給孩子郵寄一些營養品和衣物,在孩子過生日、六一兒童節時,一定要打電話、發影片祝賀並送禮物。低年齡段的孩子,誰給他買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多,他就跟誰好,在外打工雖然不容易,但也不能太節省,該買也得買,否則會生疏了父母親情。

    2、學習上常關心。要知道孩子什麼年齡段該學什麼,多買一些學習用書和學習用品。每天、每週佈置作業,晚上透過影片檢查。也要和爺爺奶奶、幼兒園老師、小學老師常溝通,瞭解孩子在家、在園、在校的情況。多鼓勵孩子,多給他講學習的好處,灌輸積極的學習觀。

    3、思想上常關懷。留守生很少有思想不偏激的,他們因父母關愛太少而心生怨恨,還有些孩子以此為不努力找藉口,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所以,父母要利用電話和影片多和孩子交心,多幫他解答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心結越少的孩子,問題越少。

    我家鄰居徐叔家的兒子、兒媳在四川打工,孩子交給他帶,兩口子雖然工作特別忙,但沒有一天不往回打電話的。徐叔家的孫子今年六年級了,品學兼優。這件事說明,只要你做好“三關”,哪怕身在外地,也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

  • 10 # 雨後山林靜

    我曾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叫《孩子對不起,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有多少家庭是這種情況呢?我非常理解你此時的心情。想兩個人都出去打工,多賺一點錢,給家庭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不知道您的孩子有多大了,不過把自己的孩子讓老人來帶的話,確實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我建議你們夫妻兩人一個出去打工,一個留下來陪伴孩子。我來說說原因:

    一、孩子早期非常需要依戀感和安全感。

    孩子從出生以後,就需要與父母建立依戀感和安全感。什麼是依戀呢?依戀是嬰兒和父母相互的強烈的情感聯結。當母親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時候,孩子能感覺到母親的愛,這就是一種依戀。這種依戀關係建立的越早越好。如果父母能夠很好的去照顧孩子,孩子能用愉快的表情向父母反饋。比如在孩子並不餓的時候哭鬧,他只是希望你能陪伴他。如果父母能夠滿足孩子的這種需求,孩子就能建立起非常良好的依戀感,也會讓孩子感到有安全感。當孩子長大,他們有什麼事情都願意和父母說。能與父母建立起一種非常深厚的感情。因此,夫妻最好要有一個人能夠陪伴著孩子長大。

    二、老人帶孩子會產生諸多問題。

    老人是用以前傳統的教育理念去帶孩子的。當然,也有一部分老人,他們的教育理念還是非常科學的,但是畢竟還是少數人。老人帶孩子會產生哪些問題呢?

    1.老人會溺愛孩子。他們總是會認為我們小的時候吃過很多苦,所以不能再苦孩子了,於是很容易出現溺愛孩子的現象。吃飯的時候追著喂,孩子想要做什麼、買什麼,老人都會馬上滿足他們。孩子能做的事情,老人也很少讓孩子去做。最終讓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2.老人教育孩子有時會沒有規則。有些事情明明是孩子不能做的,但是如果孩子哭鬧幾次,老人就容易心軟了,馬上便會答應他們的要求。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老人也很難堅持原則。而年輕的父母們在看到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一般會堅持原則,給孩子講道理,讓他們明辨是非。有時看到孩子哭就讓他哭一下。

    3.教育孩子的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孩子從0—6歲這個年齡階段是一個創造性的階段。雖然在嬰兒時期,他們還沒有形成性格,但是他們的性格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形成的,也就是說,0到6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對性格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由老人帶孩子的話,老人不愛說話,會打罵孩子,孩子以後的性格可能就會變得叛逆或自卑。如果老人能經常與孩子溝通,懂得尊重做並做到和善與堅定,那孩子的性格就會很開朗。

    當兩個人都想出去打工的時候,這個問題該如何去解決呢?我的看法如下:

    夫妻雙方共同協商,最好一個人在外打工,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為什麼這樣說呢?

    1.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兩個人同時出去打工,顯然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難過的事。這意味著孩子將長期看不到父母一方了。這讓孩子在心理上是非常難接受的。由於孩子長時間不在父母身邊,對父母一方的感情也會變得越來越淡。沒有感情的連結以後教育孩子也會非常困難。因此,我建議留一位父母在家裡照顧孩子。

    2.要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孩子的行為習慣越早形成越好。一般在三歲前就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比如,孩子們知道自己穿衣服,不依賴大人。孩子會自己收撿好物品,用過的東西不會亂扔。他們對別人會有禮貌,他們講衛生、愛勞動。父母還要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和睡眠習慣。而這一切事情,只有父母才最適合教育孩子。我的孩子在1歲多的時候去外婆家吃飯,外婆會允許孩子邊跑邊吃,而我是絕不允許的。我在家裡好不容易養成孩子好的習慣,在外婆家就破壞了。回家後我又重新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如果夫妻雙方兩人都堅持要出去打工,那只有多和老人多溝通,轉發一些育兒的影片給老人看看。希望老人能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比如,不要縱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要溺愛孩子;不要包辦他們能做的事情。父母平常多和孩子進行影片聊天,多關心孩子。雖然父母不在孩子的身邊,但是也能夠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有條件的話,最好每個週末來看望一下孩子,或一個月來看一次。

    自己的孩子理應由自己來照顧他們。而老人是沒有責任去照顧第三代的。從關愛老人的角度上去看,我們也應當儘量減少老人的負擔。讓他們的晚年過的輕鬆愉快。夫妻倆自己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又擔心老人照顧不好自己的孩子,那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來照顧。讓自己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來。

    在我的幼兒園有這樣一個家庭。孩子父母離婚了,母親有病,常年在醫院裡。而父親在北京有了新的家庭。這個孩子一直是由外婆帶。每天孩子都在十點半才上幼兒園,課程和活動都結束了。我們問外婆什為什麼這麼晚來?外婆說孩子不肯起來,沒有辦法。我們也和孩子交溝通了很久,但是孩子不聽。孩子來到這個世上,最早受到影響的就是家庭。孩子所有的行為習慣都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希望父母在外出打工這件事上謹慎做選擇。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是非常困難,就不要做出這個選擇。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錢以後還有機會再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擇求婚鑽戒,結婚鑽戒又該選擇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