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跑步
-
2 # 磊147469694
我認為是越來越好了,說一下應該適當運動,千萬不要運動量過大,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適量運動,根據自己的情況給自己定一個規劃。過量運動有時傷了腳和膝關節就不好了。
-
3 # 最愛老趙日記
2019年我每天早起早睡,每天走6000步結果是耳聰目明,四肢靈活,頭腦靈敏,能吃能喝,能睡覺。身體倍棒。
-
4 # 安慶光餘
運動時間越來越多,說明大家越來越重視健康,我認為這是社會在進步!
我們來看看運動是哪些人群。
我也喜歡運動,發現早晚在戶外運動的人,年齡比較大的,40以上的人多,少兒及青年人比較少,城市裡比農村運動鍛鍊的人多,大城市比中小城市運動的人多。室內運動,健身房青年人比中老年人多。
總的中老年人比青年人多,有部分不是因為喜歡運動而主動去的,而是身體有的指標不好。聽從醫生建議才運動的。如三高人群的運動者。
不見得大家的身體健康越來越好,但運動比不運動好。
-
5 # 丘海洋
最近幾年大家運動時間越來越多,是不是大家的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好了呢?
不一定,我在旅遊區搞養生看了不少靠爬山運動的人感覺越來越少了,就採訪了一些人,他們說:表面看自已每天運動後不錯,但總覺得很累,再說了幾天不走人更累。不知為什麼?從他們簡單二句話中可以得知,靠這些運動不能說明對強身健體帶來有多大好處,只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
過去人都要靠勞動生產,幹農活,搞建設,每天都要參加各項勞動,應該說這些才是最好的運動,感覺累了就休息片刻,是一種有節制的運動,而現在的人大部分都脫離了直接參加生產勞動,僅僅靠空餘時間用各種活動來代替勞動運動,同時這裡面就有一種不規律的顯象,比如說:今天你去爬山目標是某地點,出發的體力是興奮的,當你到達目的地後你必須返回,回程中你就會感覺到體力有些不適,這裡面說明了什麼呢?就是你的運動己透支了,然而許多人還不明白這個道理,繼續著,如此一來不但沒有鍛鍊好身體,相反地消耗了自已的能量,如果能極時補充營養還有恢復的機會,可就沒有多少人會這樣做。總認為還會上班。
我在百歲山十年期間接觸五十歲左右的人有一半以上不會再來山上了,為什麼?因為死的死病的病,剩下部分去公園的地方散步了。現在迎來的一些新人不知他們有沒有走得更久的!
-
6 #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承人
社會在不斷髮展,人們大腦裡的思維方式也在不斷改變。以前大夥習慣成天打麻將來消磨時光,現在都改成體育運動和跳廣操舞來享受生活。這就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不過無論是物質方面的享受,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都必須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之上,那麼運動與養生是實現身體健康的必走之路。現在人們才清楚,吃藥的時代很快會過去,運動鍛鍊時代才剛剛開始,希望大家還是能儘早地認識到這一點。
回覆列表
1.飲食有度“食”對於調養身體亞健康意義非凡,合理飲食,五穀雜糧有利健康。2.工作上合理安排要善於把工作切塊,善於把握完成每一塊需要的時間,這樣不僅能提升效率,減輕由工作太多帶來的心理壓力,而且能增加成就感。3.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長期的睡眠時間不足,容易導致疲勞積累、情緒暴躁以及思維能力下降;睡眠質量不好,也容易導致頸椎病等疾病的纏身。4.戒菸限酒醫學證明,吸菸時人體血管容易發生痙攣,區域性器官血液供應減少,營養素和氧氣供給減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氣和養料供給,抗病能力也就隨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會削減人體免疫功能。5.全面均衡適量營養微量元素鋅、硒、維生素B1、B2等多種元素都與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關,除了做到一日三餐全面均衡適量外,還可以補充複合維生素等。6.經常鍛鍊現代人熱衷於都市生活忙於事業,身體鍛鍊的時間越來越少。加強自我運動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7.培養多種興趣,保持精力旺盛廣泛的興趣愛好,會使人受益無窮,不僅可以修身養性,而且能夠輔助治療一些心理疾病。8.適度勞逸適度勞逸是健康之母,人體生物鐘正常運轉是健康保證,而生物鐘“錯點”便是亞健康的開始。9.心理治療接受相關的心理干預治療,學會正確面對各種壓力,調整心態,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適能力,改善心理素質,使心理狀態儘可能地保持平衡。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