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7
回覆列表
  • 1 # 藝博薈

    談一下我對美的淺薄認識。首先藝術對於藝術家來說是一種高於一切生活標準的至上追求,是他們的終極奮鬥目標、事業、生命、人生價值的體現,對於藝術的狂熱分子來說,他們為藝術而生存著,藝術成就了他們的生活2、藝術是一種能力以及是一種生活對美的感受力,藝術可以加強我們對美的感受能力,讓我們從司空見慣的日常發現美,不至於我們的日常限於柴米油鹽的瑣碎,覺得生活空洞無物,而且用美的眼睛可以發現生活中細微平凡的美好3、每個人對美的感受不一樣,因此理解也不一樣,藝術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所以世界才產生了千差萬別的美感,豐富多彩起來4、藝術是一種人類需要,正因為人類情感需要表達,審美,宣洩才會有藝術的需求,其次藝術的審美是有高低之分但是沒有貴賤之分,有陽春白雪也會有下里巴人,受眾不同而已,但都是人類智慧情感的延伸

  • 2 # 貝妮雙子

    說起藝術,可能大家都覺得藝術離自己很遙遠,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你家裡的一幅畫,看過的一本書,每天會聽的音樂,最近看過的電影,這些都是藝術。沒有人能夠脫離藝術而生活,我們每個人,不是在創造藝術的路上,就是在享受藝術的過程中。

    所以,當看到《藝術:讓人成為人》這個書名的時候,我突然生出一種生而為人的感動。

    我們成為人,區別於別的動物,也許不僅是能否製造工具的區別,也不僅是其他身體構造、智商能力等等的區別,更重要的是藝術,讓我們區別於動物,讓我們之所以成為人類,在不斷的藝術文化的創造中重新整理人類的意識,改造著這顆星球,讓它在宇宙中閃耀出生命智慧的璀璨星光。

    《藝術:讓人成為人》多達97萬字,是曾任多所大學的(包括哈佛大學)人文學科教授理查德·迦納羅教授和特爾瑪·阿特休勒教授合著的一本鉅著,這兩名教授合力把多年研究的人文學內容集合成冊,意在讓求知的人能夠儘可能地透過一本書建構起人文學的整體框架,知曉人文學的來龍去脈,瞭解人類文化的傳承。作為人文學通識,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知識類讀物,是一本教科書性質的工具書。

    那麼,人文學是什麼?跟藝術又有什麼關係?藝術泛指人文,“人”,即是自然,“文”即是文化。自然文化,包羅永珍。

    人文學剛開始只是從人文主義(humanism)一詞而來,曾經只是研究古典藝術、文學和哲學的內容,而現在,人文學的範疇在不斷擴大。因為我們人類永遠都在不斷取得創造性成就,為人文學持續添磚加瓦。正因為人文學是活的,是一直在成長和發展的,所以很難用一個準確的定義去說明它。如果硬要規定人文學的定義,那隻能說它包含人文學科和人文科學的全部範疇,其中包括歷史、哲學和藝術(文學、美術、音樂、戲劇、舞臺劇、電影等)。

    《藝術:讓人成為人》分三個部分,講述了人文學和我們的關係,介紹了人文學的各個學科,並講解了人文學的各個主題。

    有的人說,因為《藝術:讓人成為人》涵蓋的內容太廣泛,導致很多東西只是點到為止,根本沒有深入解說,讓人看著一片茫然。

    可是我想說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不論是理查德·迦納羅教授也好,還是特爾瑪·阿特休勒也好,他們都強調綜合性教育,喜歡採用綜合性、交叉學科以及個性化的方法給學生講授人文學。他們認為人文學“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就像一個人先得有骨架、一幢房子得先搭出結構框架一樣,我們有了人文學的整體概念之後,學起各個分科的內容來才會更有體系。

    有了人文學的綜合基礎之後,各個分科的內容掌握起來也更加連貫和鞏固。反過來,研究細分的學科,因為太過細分而容易受制於門類的侷限。雖然人文學的任意一門學科都已然龐大,深入研究都無窮無盡,好比文學,如果每一本文學作品是一滴水,那所有文學就是海洋,我們窮盡一輩子都沒辦法深入到海洋的各個角落去研究每一滴水。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研究一門學科,不顧其他,就容易在海洋中迷失自己,難免會因為無法窮盡而覺孤立無援,因此,以綜合的人文學為基礎,我們便能統觀全域性,就像研究地理,我們總是先知道了地球有幾塊大陸幾片大洋,散佈在什麼地方,才會去研究大海里的物種和岩石的成分。

    再者,學習綜合性學科的意義,還在於可以瞭解各個分科知識的關聯性。

    在《藝術:讓人成為人》中,介紹文學起源的部分,講到了荷馬史詩《伊利昂紀》。說到“荷馬史詩”估計大家都能記起上學時候歷史上學到過,可是荷馬史詩講的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就未必清楚。其實,荷馬史詩講的就是希臘神話故事。眾神之神——宇宙力量的化身: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愛神阿芙洛狄忒等等眾所周知的神話人物就是來自這裡,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特洛伊木馬計,也就是特洛伊之戰的故事等等也是出自這部史詩。

    這部史詩,不光是西方文學的起源,也是西方文化的一個起源,是被神化了的古希臘歷史。因此,它也成為歷來藝術家們創作時喜歡採用的素材,比如取材於希臘神話故事的各種雕像和繪畫,就連最新發展出來的人文學科——電影,也喜歡拍攝這些題材,例如2004年的一部由布拉特·皮特主演的電影《特洛伊》。

    而在《藝術:讓人成為人》中,除了在介紹文學起源的部分講到了希臘神話,在藝術部分也提到它,在講解人文學主題宗教的時候,還是用希臘神話舉例講解了多神信仰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知識點相關聯的妙處。

    就像這樣,宗教、道德、幸福、愛、生死觀、自由,這些人類精神探索的永恆主題,把各個學科融會貫通起來。這時候,你會發現,主題才是永恆的,而文學、音樂、美術等等的分類學科,只不過是表達這些主題的各種不同形式而已。

    其實,不光是一個綜合學科下的各個分科有關聯,就連看上去毫不相關的知識有時候也會關聯起來成為一種了不起的創造。就像喬布斯一手創造的蘋果手機,他設計字型的靈感,來自大學時候聽過的書法課,而極簡設計的靈感,又是來自於他的學禪所悟。這些方方面面毫不相關的知識點,經過巧妙的連結,就形成了一部最受歡迎的手機設計。

    所以說,有時候“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我們學習一門綜合性學科,就會發現你可以把過往學習過的零散知識點都串聯起來。經過綜合性學習,我們也能知道,我們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所有的學習都有意義,總有一天,它們會由點及面,由面及體,會形成一個了不起的體系,在你的腦海裡,讓你觸類旁通、胸有成竹,建立自己的知識矩陣,成為一個特別厲害的人。

  • 3 # 萃辰天心書院
    印安說:藝術需要天賦與靈氣,更需要德行與學養。傅雷在給他的兒子、鋼琴家傅聰的家書中寫道:“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印竹說:無論何種藝術總是具有撩撥人心的魅力,所以藝術更需要正能量,太過誇張地渲洩負面情緒的藝術作品常會對人心產生誤導。

    藝術作品總是靈性的產物,無論音樂還是繪畫等等等等,只要能稱之為藝術,就一定凝聚著一種靈性的能量。但靈性的能量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正能量,一種是負能量。所謂正能量的靈性,就是將我們的生命提升、審美提升、綜合素質提升、精神價值提升的一種向上的能量;而靈性的負能量常常也是具有魔力的,但它很容易讓我們陷入沉淪、墮落、憤怒,甚至暴力傾向、歇斯底里的一種向下墜落的能量。因此,我聽了印安老師說的傅雷給他兒子的家書深深的被感動。

    傅雷也是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他的生命歷程乃至於傅聰的生命歷程,都不能說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坎坷和起伏跌宕的。但這些坎坷的經歷並沒有讓他們的生命沉淪,而是仍然在生命中流淌著正能量,而且這種正能量表現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這是非常令人讚歎的。

    藝術作品本身是具有療愈作用的,人們常常透過對藝術的鑑賞和深入到藝術的海洋中能得到深深的滋養,就如同美好的音樂與繪畫。孔子說:“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古之大音樂家蔡邕在《琴操》中有記載說:“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禮記》中也說:“琴音調而天下治。”這裡說的是,音樂是可以調人心、治天下的。當今的古琴大師王鵬老師也曾說:“古琴不是表演,每個音都要發自於心,是為自己的心彈琴,梵音之奇皆由心生,出來的音能不能有正能量全在於心。談自己的音樂、談自己的理想、談自己的邏輯、談自己的哲學,借琴而明心見性。”像這樣充滿正能量的藝術家們,他們自身所散發出的正能量,以及他們充滿正能量、充滿愛的藝術作品,都擁有著教化人心的作用,這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藝術家。

    因此,在這裡我想對同修們說:如果你是位藝術家,就一定要做有正能量的藝術家,因為藝術擁有著教化人心的作用,所以藝術家也必須擁有中正平和的態度;如果你是位藝術的鑑賞者,你同樣擁有著傳承與傳播美好藝術作品的所散發出的滿滿正能量的責任,並既有藝術的薰陶、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也將其當做自己修身的重要法門,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提升自己的靈性智慧,並讓古老的藝術穿越千年,依然爍爍放光。

  • 4 # 我不叫s哥

    藝術就是所謂的真善美吧!能讓你感受到世間還有美好的存在,你在欣賞的同時有的領你產生愉悅,有的能引發你思考。

  • 5 # 一品文玩藝術

    我認為藝術就在我身邊,無處不在,比如說美食,繪畫,工藝品,字型,建築都離不開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上下5千年的結晶!藝術風格具有多樣化和同一性的特徵。一方面,現實世界本身的多樣性,藝術家各不相同的創作個性以及欣賞者審美需要的多樣性,決定了美術風格的多樣化。即使同一藝術家的作品,也不排除具有多樣風格的可能。正是風格的多樣化極大地促進了美術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藝術家之間的風格區別也不能不受到他們共同生活的某一時代、民族,甚至階級的審美需要和藝術發展的制約,從而顯示了風格上的某種同一性。即使同一藝術家的多種風格,也會由於其創作個性的制約而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占主導地位的風格特徵。正是這種風格的相對同一性,決定了美術發展的歷史性和邏輯性。

  • 6 # 日月星辰兼王者之香

    藝術,是來源於生活又超乎人們日常生活的具有常人所不具備的高逸思想層次所產生的飽含真善美元素的作品。從小的方面說,藝術可以愉悅、陶冶、締造、重塑人們的美好心靈;從大的方面說,藝術可以改良社會、服務於社會,就像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帶動整個歐洲文藝復興和產業革命。所以社會需要真正的藝術家,有了藝術,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才有生氣與希望。

  • 7 # 金保安三生

    書法作品也是藝術,是國粹,是瑰寶。要習做+要弘揚+要傳承+要創新只是這樣,才能讓瑰寶開出鮮豔的花,結出豐碩的果。

  • 8 # 紀萬平

    生活中處處存在藝術。藝術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所以,藝術是追求美的,當然。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和表達方法。

  • 9 # 得緣齋書畫藏品

    對於藝術的看法,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

    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

    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

  • 10 # 憶中的番茄國畫

    藝術的範圍很廣,可分為美術、音樂、戲曲、小說、建築等。其中我對美術比較感興趣,它的反映本質是審美的而不是科學的,是一種不同於的科學的反映,是擬人化的反映,即他它的反映是體驗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藝術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物化和結晶,是藝術家審美創造的產物。藝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愉悅,為人們提供美感享受而創造的,因此藝術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身心和諧的自由體驗而創造的,至少遵從一個愉悅的原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為彈道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