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谷河之南
-
2 # 因為剛好遇見你928
不要命,首先要知道什麼才叫不要命。我們這裡可以引進一個概念,狠。
狠和不要命的區別:
1、狠,一般指一個人做事的風格,狠;
2、不要命,一般指一個人的脾氣,做啥事都不要命;
這倆區別還是很大的,狠人一般做事嚴謹,果斷,方法殘忍,不留餘地,是對其他人,而不要命,則是對自己要求狠;
不怕槍斃的人,一般不是狠,是蠢,或者說破罐子破摔;
一般狠人都怕死,因為他們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裡我覺得不要命,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跟沒頭沒腦還是不一樣的。就像五關六將啦,長沙楊陵啦,這些人是不知天高地厚送人頭,不是不要命。
1,張飛。
張飛絕對是個不要命的主。
他是三國演義裡,唯一一個敢口口聲聲單挑呂布並一直付諸實踐的人,也是唯一一個跟呂布單挑一百回合不分勝負的人,他好狠鬥勇,也氣貫長虹。他做過一個載入史冊的大事: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嗔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晉·陳壽《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他像一個孤膽英雄,橫矛立馬,傲世天下的英雄氣概,這裡,他是不懼生死的,他就像亮劍裡騎兵連連長一樣,無所畏懼。
2,關羽
這裡關羽也曾幹了件不要命的事:斬顏良。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這是十九個字。
關羽遠遠地看見顏良的旌旗華蓋,驅動戰馬在萬軍之中刺殺顏良,割下首級歸陣。袁紹的眾將沒有能抵擋他的,於是解了白馬之圍。
中國的古代史書一般來說比較輕視戰爭過程重視策略和結果,很少描寫戰爭中武將單挑的細節,只有一些重大戰役,武將有出眾的表現時才會寫上幾筆,往往都是十分輝煌的。比如《魏書·張遼傳》描寫張遼率800敢死隊大戰10萬吳兵,可以算是三國志裡面大書特書的戰鬥過程了。這樣的記載是要格外注意的,因為往往古人寫傳哪怕是有點錯誤小瑕疵很可能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角色都不會被立傳,更不可能形象被寫的如此光輝。比如說三國志賈詡傳,作書之時就有人極力反對為他立傳,原因是賈詡前期給李傕郭汜出過主意,直接導致全國局勢更為混亂,算是一個人生汙點。所以只有正史留名必是極為重要的歷史角色,同時往往善惡分得很開立場非常鮮明。
而在三國演義裡,這被刻畫得更驚心動魄,因為顏良出馬,秒殺原呂布“八健將”中的二將,又二十合擊敗徐晃,在整個曹營慄然集體沉默的情況下,單刀突陣,何其壯哉!這種突進,既是對自己實力的絕對自信,也是對天下英雄的絕對蔑視。別人大氣都不敢喘一下,關羽敢單刀突進十萬大軍去,這種百萬軍中取上將頭顱的勇氣,這種萬軍之中來去自如的魄力。比起張飛據水斷橋夾帶的無奈,更多了一分灑脫。
3,朝堂上的忠臣們
(我先吃飯,回頭更)
-
3 # 茄子說房
這些大將基本都是亡命徒吧?可能是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太刻板了,想象裡面,將軍對戰,只要主將單挑就完了,誰把誰砍死了,就是一陣掩殺過去,打完收工,這幫子武將就差在臉上寫著快來砍我四個字了。
-
4 # 靈魂的感觸
三國裡有哪些“不要命”的大將?個人首推以下五人,皆是真正無畏生死的真英雄!
周泰周泰,字幼平,江表十二虎臣之一。孫策平定江東時,周泰與蔣欽投入孫策軍中,後受孫權賞識,成為了孫權的貼身護衛,隨孫權南征北戰期間,曾多次救孫權於危難。孫權曾言:
“幼平,卿為孤兄弟戰如熊虎,不惜軀命,被創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
戰如熊虎,忠心護主以致身上受傷多達幾十處,正如孫權所言,這就像在面板上雕畫一樣。由此足見周泰無畏生死。
典韋有詩讚曰:“鐵戟雙提八十斤,濮陽城外建功勳。典韋救主傳天下,勇猛當先第一人。”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張繡,時張繡降曹,然曹操欺辱張繡嬸孃以致張繡反叛。時張繡奇襲曹營,曹操被殺的措手不及,幸虧典韋死戰敵軍才使得曹操逃離險境。“死守轅門”,典韋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了後世的忠勇之名。
趙雲說到“無畏生死”,自然不得不提當陽長坂坡之英雄!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備,劉備兵敗,一路難逃,期間連妻子兒女尚不能顧,所幸後來趙雲不顧生死,隻身折返曹軍勢力之中,將幼主劉禪救出,乃真英雄也。
龐德西涼名將龐德確實是一位值得後人所欽佩的大將。羅貫中先生有詩讚曰:“烈烈大丈夫,垂名昭千載。南安龐令明,日月競光彩。”
在演義中,龐德抬棺而戰關羽,不決生死不罷休!在正史上,龐德於兵敗之際奮力死戰,最終被擒,然寧死不降,怒叱關羽,與投降的主帥于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陳壽曾評價:
“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
諸葛亮最後一位我不想說武將,只想說一代賢相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窮畢生之力,望漢室復興!五次北伐,縱然“秋風五丈原”,然忠義萬古傳。
-
5 # 國際名場面
一.公孫瓚
公孫瓚作為一名武將型諸侯,年輕的時候就相當威猛玩命了。
他曾經帶著幾十個騎兵出塞外,見到鮮卑族數百騎兵,公孫瓚先退到一所空亭,便跟手下的騎兵說:“如今若不死命衝出去,我們都要喪命於此!”於是公孫瓚自持長矛,兩頭砍殺,馳入鮮卑騎兵中,殺傷數十人,他自己的手下死了一半,但最終逃出去了。
即便是三國武將遍地,但有這種神奇記錄的,還真不多(曹彰算一個),我想這或許也是“白馬將軍”第一次讓鮮卑烏丸膽寒。
《三國志.公孫瓚傳》:嘗從數十騎出行塞,見鮮卑數百騎,瓚乃退入空亭中,約其從騎曰:"今不衝之,則死盡矣。"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亦亡其從騎半,遂得免。二.曹仁我們對曹仁的印象,可能停留在他總是在各種硬仗中守城,真三里曹仁的形象就是個鐵甲衛士,很能體現這一點,但曹仁除了坐鎮城中防守之外,也有不要命親自出戰的時候。
那是赤壁戰後,周瑜來攻打南郡之際,曹仁讓牛金帶了三百人去迎戰數千人,牛金寡不敵眾,被包圍,眼看要完蛋,曹仁怒氣爆發,親自帶領幾十個騎兵,衝入敵陣,救出牛金,這還不算,他再次衝入敵陣,把剩下的友軍也救了出來,周瑜的兵估計也懵了就退走了,而陳矯等人看這一戰看得是驚心動魄,最後對曹仁大加歎服,稱曹仁為天人。
《三國志.曹仁傳》: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三.張遼合肥之戰,張遼真的是捨命戰鬥,最終以八百兵馬破孫權十萬大軍,幾乎生擒孫權,嚇得江東兒童不敢哭泣,這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就不細說了,“張八百”“孫十萬”的名頭,從此流傳開來,還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戰中,不少猛將為了護衛孫權,死的死,傷的傷,真的是一戰把整個江東打出了陰影。
《三國志.張遼傳》: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四.太史慈太史慈大名鼎鼎,但是有一個故事可能很多人不曉得,當初孔融被黃巾餘黨包圍,想派人到平原求救於劉備,沒人敢去,只有太史慈站出來說我去。
第二天天亮,太史慈馳馬帶上弓箭,直出城門。黃巾軍派人戒備,但太史慈假裝練習騎射,練完了就回城,第二天第三天都這麼搞,漸漸的黃巾軍對他不防備了,於是太史慈這一次騎馬賓士,要突出重圍,黃巾餘黨察覺稍晚,追上,但太史慈回弓射殺數人,嚇住了黃巾軍,他們不敢再追,於是太史慈得以到達平原。
說實話,這個看似危險係數不高,但也挺有難度的,太史慈幾乎是單槍匹馬穿越敵人的重重包圍,相當不容易。
《三國志.太史慈傳》:於是嚴行蓐食,須明,便帶鞬攝弓上馬,將兩騎自隨,各作一的持之,開門直出。外圍下左右人並驚駭,兵馬互出。慈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畢,徑入門。明晨復如此,圍下人或起或臥,慈復植的,射之畢,復入門。明晨復出如此,無復起者,於是下鞭馬直突圍中馳去。比賊覺知,慈行已過,又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五.霍峻這個人知名度不高,但做的事情真是令人佩服,劉備在蜀地攻打劉璋的時候,霍峻負責堅守葭萌關,防範北方的敵人,但劉備給他的兵不多,只有幾百人,漢中張魯派人來詐騙霍峻,霍峻識破,說:“我的頭顱你可以拿去,這座城關你不能拿去。”後來劉璋派將領萬餘人去抄劉備後方,圍攻葭萌關,但霍峻以幾百人的兵力,愣是堅守了一年之久,這還不算,最後他還看準時機,主動出擊,獲得大勝,把劉璋的將領向存當即斬殺。
可惜霍峻死得早,不然能有更大的成就。
《三國志.霍峻傳》:先主自葭萌南還襲劉璋,留峻守葭萌城。張魯遣將楊帛誘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後璋將扶禁、向存等帥萬餘人由閬水上,攻圍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數百人,伺其怠隙,選精銳出擊,大破之,即斬存首。肚子餓了,這裡就先舉著這五個例子吧,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在相當懸殊的實力和苛刻的條件下,完成了風險係數極高的目標。
但總的來說,三國裡不要命的人物和事情是數不完的,遠不只這五個,畢竟亂世富貴險中求,能留下記錄的大將,哪個不是經歷過不數玩命的時刻,才得以成為大將的呢?
————————————————————————————————————
我是《逆三國志》作者鄭勳這是我回答的第42個三國問題啦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與您分享真正的三國曆史!歡迎小夥伴們長期關注~~評論留言都會認真回覆的~~~~ -
6 # 霧都溼氣
不要命的,那得稱悍將。
曹操虎衛軍正副隊長典韋許褚就是,典韋不但自己不要命,而且拿別人的生命也耍成了兒戲,一手拎一人舞得跟風車一樣,密不透風,擋得住如雨飛箭。許褚更不要命,都稱虎痴了,眼看別人要不了自己命,曹老闆前腳昇天,他後腳跟進閻王殿。
孫權身邊也有一個周泰,不見衝鋒陷陣,只顧赤身擋刀,從孫權弱冠起,就呆在身旁,數十年如一日擋刀不斷,兢兢業業從不懈怠。
劉皇叔不幸,一個不要命的悍將沒有,空握五虎上將+反骨上將,都是智將,精得要命。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玩一手刮骨療毒;張飛長板橋一嗓子退曹兵百萬,都不用動手;馬超打得曹操割須棄袍,差點兒丟了命;黃忠瞅個空子就把夏侯淵咔嚓了;趙雲更是殺個七進七出毛都沒碰掉一根。一個個贏得生前身後名。魏延就不用說了,自己人不動手命都丟不了。
-
7 # 偉人雜談
談起這個話題。三國演義中不要命的大將,其實我是認為諸葛亮,首屈一指。諸葛亮是一位真正的帥才,他對劉備一面是報三顧茅廬之恩,助他奪權天下;另一方面他在劉備死後,對劉禪也衷心輔佐,正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8 # 遨遊文史世界
我個人認為以下幾人是不要命的大將。
許褚,字仲康,被曹操稱為是自己樊噲。馬超率領一萬多人奔向曹操時,曹操為了讓大軍先渡河只與許褚帶了一百多個人殿後。曹操開始渡河之時,船工被亂箭射死,許褚左手舉著馬鞍遮蔽曹操,右手拿槳搖船,這天正是因為有了許褚,曹操才沒有丟失性命。許褚為了保護曹操卻沒有騰出手來用遮蔽物遮擋自己,為了保護主公盡心盡力。正可謂是不要命作風。後來,馬超與曹操單獨對話時,由於許褚在身旁所以才不敢動手。
許褚的不要命除了體現在陣前保護曹操上。還體現在生活上,一次曹仁喊許褚進入側殿說話,許褚卻說,魏王要出來了,就沒有鳥曹仁了。為了更好的盡心保護曹操,不惜得罪曹仁這種猛將。
曹仁。有次周瑜的先鋒幾千人到達城外。派部將牛金帶領300人去挑戰。由於牛金人少,便被包圍,很快就要覆滅了。曹仁卻披甲上馬,帶領了幾十個人前去營救,曹仁直接衝進敵人的包圍圈,牛金才得以被救,但是曹仁發現剩餘的人還沒有完全突出包圍,又回頭直衝過去,救出了剩下的人。大家都驚歎說,將軍真是神人,三軍很佩服他的勇敢。所以可見,曹仁也是不要命的狠角色。
張飛。在長坂坡中,劉備丟下妻兒老小逃跑了。讓張飛帶領二十餘個騎兵斷後。張飛據水斷橋,瞪大眼睛挺著長矛大喊,我是張益德,你們可以與我來決一死戰。結果敵人沒有敢靠近他的。敵人人數眾多,如果蜂擁而至,那麼張飛即使累也要累死。但張飛這種不要命的做法使敵人驚呆了,即使自己死也要拉幾個墊背的,所以致使敵人沒有敢向前的。
太史慈。太史慈敢帶領兩個騎兵,衝出賊兵的包圍圈,去向劉備求援,算得上是有勇有謀。後來自己只帶領了一個士兵,面對孫策帶領十三人,且都是韓當,黃蓋這種一流的勇將,也敢向前搏鬥,不落下風,算得上是拼命三郎了。
如果說前幾個人是由於他們的不要命被人稱讚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兩個人的不要命行為就是我們的笑柄。
袁術(一方諸侯,也算是將)。袁紹的堂弟。當得知漢獻帝在曹陽打了敗仗時,就召集部下想要稱帝。說到漢室已經衰微,自己家四代擔任公卿輔佐皇帝,為百姓所擁護,想要順應民意。
我也是醉了,袁術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掂量一下自己有幾斤幾兩,百姓啥時間擁護過你了。你就敢稱帝了。有人勸袁術不要稱帝,袁術還很不樂意。結果,後來被呂布,曹操先後打敗,投奔部下也被拒絕了,後來病死了。在我看來,袁術不僅不要命,更是不要臉。
馬謖。雖說馬謖有些才能,可以做參謀,但不可大用,不能獨擋一面。諸葛亮派其守街亭時,馬謖狂妄自大,不按照諸葛亮的要求部署,結果兵敗而失去街亭,依法被斬。馬謖這種不聽指揮的不要命行為不值得我們學習。
-
9 # 撼動三國
不請自來。
簡單看了一下,眾網友蒐羅的都很全面。接下來,我僅淺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下面這兩位也許不在題目明示的“大將”之列,但是確實有“不要命”的事蹟。
一、曹操。
曹操是君主,可是事在成為君主之前。演義中曹操有刺殺董卓的經歷,這也應當視為不要命的舉動了吧。
歷史上,雖然沒有這件事的記載,但卻記載著另一個事跡:曹操曾經私入中常侍張讓的居室,被張讓發覺,“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雖然沒有明確曹操是否去刺殺張讓,但是當時“十常侍”為亂,曹操確實有可能搞了一次刺殺行動。因為如果只是閒逛式的私自闖入,有曹騰的關係在,他大可不必做出如此舉動“舞戟於庭,逾垣而出”。
也許真相是事後雙方達成了協議,事態沒有擴大化,因此旁人觀者、後世史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總之,這次冒險行為說明了曹操也具有“不要命”的膽色和武藝。
二、荀彧
荀彧是文臣,或許也不能歸入“大將”之列。可是荀彧狠起來,其膽識絕對不比任何武將差。
曹操徵陶謙,以荀彧、夏侯惇守兗州。張邈、陳宮私迎呂布。布既至,兗州諸縣皆應布。這時,豫州刺史郭貢率眾數萬來到城下,聲稱要見荀彧。
夏侯惇等人勸荀彧:“尊駕是一州的長官,去了肯定有危險。”荀彧分析說:“郭貢與張邈平素沒有來往,現在應當爭取他的中立。如果這個時候懷疑他,恐怕會把他推到張邈、呂布那邊去。”堅持冒險前往。果然爭取到郭貢退兵。在此機會下,荀彧、程昱設計保全了三座城池,為曹操回軍反擊創造了條件。
這難道比不上關雲長單刀赴會嗎?所以說,荀彧也是有豪傑氣的。
除此之外,武將還有趙雲、張遼、甘寧、周泰、丁奉等等等等“不要命”的行為,在文臣中,演義裡面有不怕下油鍋的鄧芝,也比較類似。
夫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武將打起仗來“不要命”其實只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策略,總的來說,他們生的希望都是遠遠大於死的機率的。所以,他們搏命的同時還能搏名搏利,豈能不效之以死。
而下面再舉幾例,就不是這種情況了。相對來說,下面這些人才是貨真價實的不要命。
陳宮、高順、沮授、審配、王累、張任、臧洪、陳容。
前面幾位,大家都熟悉,這裡介紹一下臧洪、陳容。
臧洪是袁紹的部下,曹操攻打他的老上司張超(就是上面提到的張邈的弟弟)的時候,張超向臧洪求助。臧洪想去救但被袁紹阻止。張超無援兵敗被殺,臧洪於是恨上了袁紹,一怒之下搞獨立了。
這當然是袁紹不允許的,於是派兵圍攻他。但沒想到臧洪的地盤是塊硬骨頭,足足抵抗了一年。最後城中糧盡,臧洪知道不能倖免,於是召集部下說:“袁氏無道,我於大義不得不死。你們不要再抵抗了,帶上老婆孩子逃命去吧。”可是部下都不肯棄他而去。“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離叛”。
臧洪被袁紹所擒,“紹本愛洪,意欲令屈服”,可是臧洪大罵袁紹無德,揭其傷疤。袁紹於是下令殺了他。臧洪同鄉陳容,當時在袁紹帳下,大聲譴責袁紹,繼而對左右相勸的眾人說:“夫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寧與洪同日而死,不與紹同日而生。”袁紹惱羞成怒,因此亦將其殺害。
所謂殺身成仁,這幾位做到了,這才是真正的不要命。而張遼、嚴顏卻是故作聲勢,實難赴死。
-
10 # 小李子情懷2O19036
張遼
8oO騎破孫權十萬雄兵,殺得東吳人人膽寒,小孩提到張遼就不敢啼哭。
馬超
在潼關,殺得曹操割須斷袍,眾將棄曹操而去。和張飛、許褚交戰不曾惜命。
關羽
在百萬軍中取顏良首級,毫不畏懼,如探囊取物一般。
趙雲
在曹營救阿斗,七進七出,血染徵袍;大戰韓德父子無所畏懼。
張飛
長坂坡前大喝三聲,夏侯傑膽裂,落馬而死,面對曹操百萬大軍,從不怕死;戰馬超、許褚從來不要命。
不要命的大將在三國裡還很多,不能一一舉例:姜維、鄧艾身為主帥以死報國;周瑜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英年天折:徐晃每次征戰身先士卒,荊州一戰,直搗中軍大帳,曹操翹指稱奇;曹洪兩次救曹操,一次徐榮突襲,一次潼關之戰,眾將拋開曹操,曹操命懸一線,曹洪全死相救……
回覆列表
要說不要命的大將,當屬夏侯惇,夏侯惇“拔矢啖睛”,想想都覺的疼。在和呂布打仗時,夏侯惇被呂布手下曹性射中左眼,夏侯惇忍痛拔下箭,連帶著把眼珠也拔了出來,令人震驚的是拔下眼珠後,他活生生的把自己血淋淋的眼珠嚼吧嚼吧吃了下去。接著他又忍著巨痛把呂布軍殺的大敗。試問天下有幾人能像夏侯惇這樣打起仗來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