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貓劉雨昊

    要是在劉備曹操孫權的部下中選一個最忠心的人,我會選擇是諸葛亮。對於諸葛亮,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早年,劉備連自己的城池都沒有的時候,諸葛亮沒有嫌棄,一直跟隨著她打江山,在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水鏡先生就告訴過諸葛亮說你雖得其主,但是不得其時,意思就是說,雖然劉備是一個好主公,但是漢朝的命運註定被推翻,你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你的出山只會增加更多人的死亡,但是諸葛亮還是依然輔佐劉備成就事業

    因為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說在一個失敗者中能有這麼高的一個評價,這個是少之又少的,而且古代人他比較注重仁義禮智信,他認可失去生命,但是也不會失去信譽,所以在三國裡大部分人都是忠心的,除了呂布,為什麼在三國裡會把一些不忠心的人拿出來當典型?就是因為這種人太少了。

    諸葛亮27歲,跟著劉備混,54歲病死五丈原,20多年,諸葛亮沒有受到任何享受,在五鼠聯合初期,孫權很喜歡諸葛亮,他的兄弟也勸諸葛亮去吳國,那你給諸葛亮的待遇不知道要比劉備好多少。但是,諸葛亮依然沒有選擇無果,繼續跟著劉備,一直不忘三顧茅廬之恩。

    劉備死後,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劉禪你能輔佐就輔佐他不能輔佐你就取代他。最後,諸葛亮也是繼續負責庸主劉禪,有劉禪這樣的主公諸葛亮也是夠頭疼的了,什麼東西也不懂,而且竟幫倒忙,一出去打仗,他就懷疑有人要造反就給諸葛亮叫回來,是個絕對的庸主。什麼事都需要諸葛亮過問,經濟,軍事,政治,法律,農業,所有所有的事情。可見諸葛亮是一個極其忠誠的人,也對得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2 # 布聞天下

    劉備手下當屬關羽關二爺。

    即使身處險境仍然不投降,封金掛印過五關斬六將,關二爺也因此被視為忠義的化身,同處劉備陣營的諸葛亮也很忠心,劉備白帝城託孤後盡力輔佐少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畢竟還沒有經歷過生死的考驗,在生死關頭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曹操手下最忠的,當屬“古之惡來”典韋。

    面對張繡的背叛,典韋忠心護主死戰到底,這份忠心即使比起關雲長來都是不遑多讓!

    至於孫權手下最忠的,當屬周公瑾!

    周瑜和孫策是連襟,又是兄弟,對孫策的親弟弟,周瑜自然是盡心輔佐。

    赤壁之戰,人心惶惶,連張昭這樣的重臣都想投降,周瑜,魯肅是不多的幾個主戰派,更不為江淮名流蔣幹言詞所動堅決抗曹,並親自指揮戰爭擊敗曹操!

    周瑜應該知道,戰爭如果失敗自己會是什麼下場?如果投降,便和張昭一流一樣,照樣做他的東吳大都督,即使做不了大都督,以周瑜之才智混的也不會差,但他選擇了孫權,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看到了周公瑾的忠義。

  • 3 # 一斗書生說歷史

    劉備手下最忠心的是趙雲。這並不僅是因為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斗、夫人,更是因為趙雲曾經反對劉備攻下成都後分田地、財物(當時諸葛亮沒說話),反對劉備攻打東吳(當時諸葛亮也沒說話)。

    趙雲是真心為劉備好,所以仗義執言,也因此得罪了人,他是五虎上將中官位最低的。

    關羽雖然號稱劉備最好的二弟,但從野蠻拒絕東吳求親、擅自發起襄樊之戰、不肯與黃忠老卒為伍來看,他顯然沒有把劉備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利益。

    曹操手下最忠心的是典韋。宛城之戰,為掩護曹操突圍,典韋率十餘人斷後,死戰不退。典韋身受幾十處傷,仍然徒手夾死兩個敵兵,最後“嗔目大罵而死”。典韋遺體被送回老家襄邑安葬,曹操每次路過襄邑,都會隆重祭祀典韋。

    曹操手下還有個忠心的,曹洪。淯水之戰中,曹操被徐榮擊敗,坐騎被射死,曹洪主動把馬匹讓給曹操,等於把生的希望留給曹操,把死的挑戰留給自己。但是因為曹洪後來有點經濟問題,頗多貪汙受賄,這也算沒把曹老大的事業放在第一位考慮,所以判定曹洪不如典韋忠心。

    孫權手下最忠心的,毫無疑問是周泰。在一次山賊突襲中,孫權連馬鞍都被人砍中了,周泰捨命保護孫權,身中十二處傷,昏迷了好久才醒過來。後來有朱然、徐盛等將領不服周泰,孫權親自解開周泰衣服,指著傷口回憶當年的危急場面,於是再也沒人敢不服周泰了。

    孫權手下還有一個很忠心的人,雖然從表面看,會有點看不懂,他就是張昭。張昭在赤壁之戰時,是一個主降派,看上去並不忠心。但張昭想投降絕不是怕死,而是因為他揹負著孫策的重託(孫策臨終把孫權託付給張昭),第一位是要保證孫家的安全。

    充其量張昭和周瑜、魯肅的分歧,是政見的不同。張昭帶著赤壁投降的汙點過了一輩子,直到晚年還被孫權拿出來說事。

    可是張昭對孫權的忠心,又是無所畏懼的。為了孫權好,張昭多次冒死勸諫。有一次甚至把自己家裡門堵上了,以表示對孫權不聽從自己意見的反抗,孫權也夠絕的,居然讓人去點火,沒想到即使這樣,張昭也堅決不出家門。張昭用自己這種堅決的態度,來表現對孫權的忠心。

  • 4 # 上善若水36526

    劉備,從一個織蓆販履的走卒,逆襲成為蜀漢皇帝,除去他敏銳的政治頭腦、識人用人的馭人之術,還少不了手下眾多兄弟哥們的幫襯扶持。

    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個個都忠於劉備,但是我不選武將。欲成大事者,須在政治上狠下功夫!論證務能力,具諸葛孔明之才者曲指可數!沒有諸葛亮,哪來的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自出隆中到舉兵伐魏,諸葛亮算是累死在五丈原的。不管他是不是權臣,作為蜀漢說一不二的人物,人家沒有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為了完成先主遺願,諸葛亮殫精竭慮,壯志未酬身身先死。其忠於蜀漢、忠於劉備之心可昭日月!

    劉備陣營裡,首選諸葛亮。

    曹操,下手比較早,挾天子以令諸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中原能人異士望風而歸。忠於曹魏者自然是不在少數。

    天子在手的曹操,在政治上佔有絕對優勢。手下文臣武將多不勝數。要論忠心耿耿的下屬,曹營裡多了去了。曹氏、夏侯氏自然是不用多說的。外姓裡論統兵能力當屬張遼為首。張遼也是夠忠心的。但還有一人,足以“死心塌地”而論!

    許褚,許仲康!明朝文學李贄說:養子如馬超,得人如許褚。俱快事矣。曹丕說:我老爸叫他去殺了他老媽,他都會毫不猶豫去執行!由此可見許褚之忠!曹操用人用成這樣,讓對手膽寒啊!

    曹營裡,論忠心,首選許褚!

    孫權,17歲督領江東。承父兄遺志於危難之時。

    赤壁之戰,江東軍民惶恐不安,面對曹操數十萬大軍,孫權沒有驚慌害怕,東吳大都督周瑜更是成竹在胸。一把大火燒得曹操丟盔棄甲……

    周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周公瑾的軍政能力,在這裡不用多講,諸位看官心裡明鏡似的。用人先用其忠,後觀其才。

    周瑜,對孫氏來講,其忠心程度絕不亞於諸葛亮之忠於劉備!

    廬江讓宅、薦魯肅、拒袁術,以臣禮視只是將軍身份的孫權,力捧其繼父兄之位。

    這些,足以證明周瑜之忠肝義膽!

    孫策: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孫權:公瑾雄烈,膽略兼人。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東吳孫權,首選周瑜周公瑾!

  • 5 # 段輝時

    劉備集團,我選諸葛亮。

    諸葛亮感劉備三顧之恩,27歲隨劉備走出隆中,一生歷經坎坷,先後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君王,54歲病死五丈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特別是劉備死後,諸葛亮受託孤之重,輔佐後主劉禪,更是嘔心瀝血,並且毫無私心。諸葛亮身為丞相,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三國志》有載‘國中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以當時天下群雄逐鹿之勢,他完全有條件學曹操之於漢獻帝,逼劉禪封自己一個‘王’,然後劍屐上殿,入朝不趨,培養一些心腹,再挖蜀漢的牆角。可他呢?出師伐魏前,還是畢恭畢敬地上表,請求後主批准,盡極人臣之禮。既便在前線取得勝利,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後主一紙詔書,便立即回師成都,不欺主。後人讀《出師表》,諸葛亮拳拳忠君報國之心,躍然紙上,令人感動。

    曹操集團,我選許褚。

    許褚是曹操的侍衛隊長,負責曹操的人身安全,心中只有曹操一人,其餘誰都不認。

    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奪得冀州。許攸立有大功,並自持有功,對曹操出言不遜。許褚聽後,便出手殺了許攸,他不允許有人對自己的主公曹操不敬。

    有一次,曹操正午睡。徵南將軍曹仁有事要見曹操,衛兵阻擋不住,許褚橫劍立幹帳門之前,曹仁懼,不敢入,由是深恨許褚。有人說許褚:‘彼乃宗親重臣,何阻之耳?’許褚答:‘彼雖宗親重臣,乃外臣,吾乃內臣。執責所在,不敢有私’,曹操於是更愛許褚。

    曹操死後,許褚哭得吐血,可見對曹操感情之深,對曹操何等忠心。

    孫權集團,我選周泰。

    周泰原是孫堅部將,追隨孫堅、孫策南征北戰,忠心耿耿,為孫氏奠定江東立下汗馬功勞。最能顯示其忠心,也是其一生中最出彩的是濡須之戰。當時,孫權被張遼、徐晃兩軍團團圍往,不得而出。周泰為救主,三番殺透重圍,捨命救出孫權,而自己被槍數十,膚如刻畫,血流遍體。孫權看他全身傷痕累累,心中感概。孫權淚流滿面,撫其背,手指其創,一處創,賜飲一斛酒,又以自己的青羅傘蓋賜之。吳人為他點贊:三番救主出重圍,忠勇如泰世所稀。遍體瘡痍猶痛飲,血痕殘酒滿征衣。

  • 6 # 獨愛炸醬麵

    劉備、曹操、孫權三人的部下中最忠心的人分別是張飛、曹仁、張昭三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爭霸,最終留下魏、蜀、吳三國鼎立。能夠在眾多諸侯中脫穎而出自然有其獨到之處,自身為梟雄,手下文臣武將也是眾多。

    曹操佔據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整個三國鼎立期間始終是孫、劉聯手對抗強大得曹操。二曹操手下得文臣武將也是最多的。而最受曹操信任重用,且對曹操最為中心的認飛曹仁莫屬。首先曹仁是曹操從弟(從祖弟),從曹操起兵剿滅黃巾開始久始終追隨曹操,為魏朝立下汗馬功勞。

    曹仁在大敗袁術之戰中貢獻極大,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之戰中,在隱強打敗劉備軍、雞落山之戰又戰勝袁紹軍。 赤壁之戰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在與周瑜相持一年,渭南擊破馬超,破反將蘇伯、田銀、侯音,在襄樊之戰中擋住了關羽的進攻,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駐襄陽。

    曹丕即位魏王后,曹仁拜車騎將軍,統率荊州、揚州、益州軍事,晉封陳侯,封為大將軍,又遷大司馬。

    曹仁是曹氏宗族中的文武全才,可以獨自統領一方的人物,對曹操忠心不二。

    提到對劉備最忠心的人大家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諸葛亮。沒錯,劉備在擁有諸葛亮之前一直處於顛沛流離,沒有自己地盤的狀況,諸葛亮出山候立刻幫助劉備打贏赤壁之戰,佔據荊州、益州建立蜀國,從而三分天下;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又是兢兢業業的輔佐後主劉禪,最終勞累致死。

    但我要說信任是雙方面的,劉備在託孤白帝城的時候對諸葛亮也起過疑心,曾經也有過殺了諸葛亮得想法,為什麼呢?因為劉備知道兒子劉禪的能耐,只能做一個平庸之君,而諸葛亮太聰明瞭,如果其。真有了異心,劉禪講完全沒有還手之地,所有才有了劉備託孤時對諸葛亮哪裡,說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在本人看來,一方面是劉備真的託孤諸葛亮,用感情感動諸葛亮為兒子鋪路,另一方面未嘗沒有試探諸葛亮的意思在內,如果諸葛亮稍稍表現出一點的......那估計就會被劉備毫不猶豫清理掉了,諸葛亮大驚,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所以真正對劉備最忠心且劉備最信任的人應該是他的結拜三弟張飛張翼德無疑了。

    至於對吳國孫權最忠心得人必是張昭了,孫策起家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曾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文周瑜”,可見孫策對張昭的信任和器重。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 7 # 南宮子龍

    劉備:關張趙諸葛亮,曹操:姓曹或夏候都忠心。孫權:沒有,如果換孫策的話,周瑜,周泰,甘寧,黃蓋,朱然,陳普,張昭

  • 8 # 鴻哥iouyh福小鋪

    擇主而事是亂世中的每位渴望建功立業人士願景,這樣的心態也是如今現代人的心態。

    因此所謂的忠心是相對的。

    天下是漢室江山,各路諸侯裡頭的忠心按道理是該忠於漢室,但都不是,皆忠誠於自家主公而已,所以這片忠誠僅僅是狹隘而不是廣義。

    劉備憑一張嘴,曹操憑手段,孫權憑世交。

    三家集團的主公取得下屬的誓死效忠都是各有所長。

    他們的手下才能是很難取捨的,無論是哪一位都在演義還是史實都有建樹。

    故此,我的認為是自已修煉好自已,得到英雄好漢歸附才對,當然啦,有孫權集團那種世交人脈也是優勢。

  • 9 # 愛尚文史

    個人認為!曹操最忠心的部下,應該是典韋;孫權最忠心的部下,應該是周瑜;劉備最忠心的部下,應該是趙雲或者張飛;

    先說曹操!

    曹操能夠統一北方,能夠三分天下有其二,他手下的忠臣良將肯定是最多的;比如曹氏宗族的曹仁、曹洪、曹休、曹真、曹純等,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外姓將領典韋、許褚、張遼、樂進、張郃、龐德等,謀臣團隊的郭嘉、賈詡、程昱等;

    但如果要找一個絕對忠於曹操的,我認為應該是典韋、許褚、曹洪這幾位,因為這幾位跟曹操都有過命的交情,乃捨命救主之典型;

    曹洪曾說“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是在風平浪靜之際隨便誇誇海口,拍拍馬屁;而是在曹操追擊董卓,被徐榮大軍擊敗,命懸一線之際說的;曹洪把戰馬讓給曹操,曹操推辭不就,曹洪才說出了這句話;所以!曹洪對曹操,可謂是絕對忠心,隨時都可以為他獻出生命;

    許褚的話!應該是曹操最親密的基友,他們之間的關係,甚至超越了曹氏宗親;好到什麼程度呢?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有“心有靈犀”,許褚對曹操是有心靈感應的,這一點很多情侶都羨慕不來;徐他準備暗殺曹操,許褚在自己的營帳中,但他能感覺到曹操即將面臨危險,小心臟撲通撲通的亂跳,於是慌忙趕到曹操的大營,將徐他等人全部殺死;而且曹操死的時候,許褚傷痛欲絕,口吐鮮血的舉動,更是勝過了曹操的親兒子們;

    為什麼要把典韋排在第一呢?原因很簡單,真正因為護主而犧牲的,僅僅典韋一人;實際上典韋可以走,以他的武藝要想突圍並不難,但是他沒有走;當奮力殺退眾人之後,所有敵兵都不敢向前,典韋主動衝入了敵陣,為的是給曹操多爭取一點時間;

    所以我認為,曹操最忠心的部下,應該是典韋!!

    再看孫權!

    東吳最忠心的部下是周瑜,這邊應該沒什麼爭議;具體體現兩點:

    第一:兩救東吳

    第一次拯救東吳,是在孫策死後不久,曹操新破袁紹的時候;曹操給孫權下了一封詔書,讓他把兒子送過去做人質,結果眾臣皆猶豫不決,只有周瑜力勸孫權,說服眾臣;可以說沒有周瑜,江東基業將毀於一旦;從此權母視周瑜為子,孫權視周瑜為兄;

    第二次拯救東吳,則為赤壁之戰,眾所周知的一場戰役,我也就不多說了;

    可以說!這兩次投降曹操,對周瑜都沒什麼影響,正如魯肅所說,投降曹魏之後,這些大臣們,待遇肯定比之前更好,加官進爵,甚至封侯都有可能;唯一得不到好處的,就是孫權,孫權的下場只會跟劉琮一樣;所以!周瑜兩勸孫權的表現,足表其忠義;

    第二:

    赤壁之戰後,周瑜領兵攻打南郡,與曹仁對峙一年之久,最終將南郡拿下;顯然!周瑜的野心,並非吞併南郡這麼簡單,他的最終目的,是借南郡,順江而上,發兵益州,進而圖取天下;曹操知道周瑜的野心之後,派遣將幹前往南郡,想要招攬周瑜;周瑜對蔣幹說“丈夫處事,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共生,能移其意乎?”周瑜以蘇秦、張儀自比,斷絕將幹招攬自己的念頭,足見其對孫權絕對忠心;

    所以我認為,孫權最忠心的部下,應該是周瑜。

    然後劉備!

    說到劉備最忠心的部下,大多會想到關羽?畢竟忠義武聖的名聲,早已貫穿古今了;

    可實際上呢?關羽並非劉備最忠心的部下,只不過一些文學作品,把關羽的事蹟渲染得有些過頭了,所以才導致後世莫名的崇拜;

    關羽忠心劉備不假,但絕非最忠心的,因為根據正史記載,他有投降曹操的記錄;而且跟演義不同的是,正史投曹,並不是因為保衛嫂嫂的安全,而是兵敗被俘投降;而且關羽叛曹投劉,除了千里尋真主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嫌疑;

    來看一下關羽傳裴松之引蜀記原文“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取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乞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原來關羽與曹操,有爭妻的過節;關羽多次請求曹操,將呂布帳下秦宜祿的老婆杜氏賜給他,結果曹操見了杜氏之後,自己將她納為了小妾;就是曹操的杜夫人,之後為曹操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即曹林、曹兗、金鄉公主;秦宜祿則被張飛所殺,主使應該是關羽,因為當時秦宜祿也在曹操帳下做事,張飛也屬曹操帳下將領,兩人並無深仇大恨,張飛完全沒理由殺秦宜祿啊!

    另外!除了蜀記之外,華陽國志、魏氏春秋、九州春秋等史書的記載都差不多;裴松之對此說法,顯然也是肯定的;

    所以!我認為關羽並非最忠於劉備的,否則他之前就不應該投降曹操;投曹又叛曹,雖說表面上是為了劉備,但也不排除他自己放不開爭妻心結的因素;

    反觀趙雲、張飛,對劉備則是一如既往,特別是趙雲,長坂坡孤身投曹營,單槍匹馬救出後主阿斗,為了劉氏血脈,他完全可以做到視死如歸;

  • 10 # 風古

    古往今來,每一個成就大事的人,身後總有一幫“死忠粉”,他們置生死於度外,全心全意輔助自己的領導,以達到彼此的最終目標。

    在東漢末年這個軍閥割據的年代,湧現出一大波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們有的出身官宦時間,有的出身豪門,有的甚至是街頭小販......不管各個實力怎樣折騰,天下大勢總會歸於平淡的,當一些勢力被淘汰後,就來到了三國爭霸的時代!

    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智囊團和將領,因為有這些“死忠粉”的協助,他們才能在亂世中生存直至強大。所謂“死忠粉”重點自然在忠心上面,因為敬佩自己的主公,所以願意死心塌地的跟隨他、保護他。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如果非要在這些人才中選取一個最忠心的人,那我們也只能從史料記載中來尋找答案。

    一、曹魏:典韋!

    典韋捨命就主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了,這件事發生在公元197年曹操第一次討伐張繡,即第一次宛城之戰。這一戰本曹軍是大獲全勝,無奈曹操搶了張繡的美女嬸嬸,最終導致張繡反叛。這一仗下來,曹操狼狽得如同喪家之犬,不但失去了最看重的長子曹昂以及侄子曹安明,而且愛將典韋也在此戰中帶著遺憾喪生。

    在得知張繡反叛後,典韋親率護衛兵在前門阻擋以保護曹操後撤。試想一下,典韋雖武力值爆表,但畢竟雙全難敵萬手,不多久身邊的斷後隊伍全部陣亡了。其實以典韋的身手在短暫阻擋後完全可以全身而退,可他聽到到身後的千軍萬馬直呼要取曹操人頭,於是決定繼續阻擋敵軍,以保老大全身而退。典韋戰死時身邊敵軍屍體無數,直到他倒下後,張繡的士兵仍然不敢向前。

    一個人忠不忠心,不是在你發達的時候他整日宣誓表態,而是在你無助時、失利時能夠守護在身邊,陪你起起落落,陪你出生入死。典韋作為曹操的貼身護衛,他二人早已不是領導與手下的關係,而是朋友、是兄弟。俗話說“生死麵前無大事”,典韋願意拼儘自己最後一絲力氣也絕不允許敵軍靠近曹操,這等忠心,值得人們歌頌和讚揚。

    二、蜀漢:關羽關二爺!

    這人世間最不能背叛的恐怕就是感情了吧,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劉備派關羽守下邳,自己則去了小沛,兩年後曹操親率大軍工大劉備,劉備不敵,獨自逃跑到袁紹那裡求收留,留下關羽孤身奮戰。

    試想一下,關羽在最需要大哥幫助的時候卻被狠心遺棄,不知道他當時內心該有多失望,自己當親哥哥對待的結拜兄弟竟然就這麼跑了,或許在常人看來這樣的兄弟不要也罷了但關羽並非常人,他奮戰許久,無奈寡不敵眾,最終被曹軍生擒。

    這份忠肝義膽被後人銘記在心,此後關二爺便成為了"忠義"的代名詞,當然“人在曹營心在漢”這個典故也是從此而來。

    三、東吳--周瑜

    這裡之所以把周瑜稱為東吳最忠心的人是因為在他完全有能力奪權掌控吳家大業的時候並沒有新生異心,而是堅決輔助小孫權鞏固江東。孫策被暗殺後,年僅十幾歲的孫權接替哥哥掌管江東勢力。那時候吳家基業並不穩定,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部軍心不穩,沒人服氣這個不足二十歲的小主公。而周瑜此時正率大軍固守江東邊塞,得知好友孫策戰死後傷心欲絕,他深知小孫權沒有暫時還沒能力經營江東,於是率領大軍去為孫權助陣,幫助他安穩內部局勢,鞏固權威。

    試想在東漢末年那個戰亂四起的年代,誰是誰一生必須要追隨的人?誰又非誰不跟不可的?那個時代是憑實力說話的,今天和你眉來眼去,明天就可能兵臨城下。如果周瑜心中沒有那份執念,按照他的能力與野心,吞併吳家產業恐怕並非難事。

    似乎“患難見人心”用在忠義方面再貼切不過了,人心是一個比較奇妙的東西,看似難懂,但有時候一件事就能看透本質。其實我們細想一下,真正看透一個人是不是忠心也就是在患難的時候,劉備在事業剛起步,四處碰壁的時候又關羽張飛這幫兄弟在身邊;孫權在最無助的時候有周瑜這些名人幫忙穩定局勢,而曹操善於拉攏人心,他有一幫死忠粉在身後撐腰.......福禍本相依,莫南帶來的損失畢竟只是暫時的,但透過這場磨難能夠收穫的東西卻能一生受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武帝劉秀怎樣統一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