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54366521141

    這篇文章雖然是分析《青花瓷》的歌詞,其實是在講汝窯。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那句,“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這麼觸動心絃的浪漫只可能是看上去很安靜的汝窯呀。

    曾經遇到很多人問我,汝窯為什麼珍貴(物以稀為貴不算),到底美在哪裡。我如今經歷了種種的挫折才知道,汝窯美在安靜和完美。

    因為人生裡不安靜也不完美,太多的由不得自己,也就很難做到恰到好處。

    只有恰到好處的人生才可能活得恬靜沉穩,不是誰天生就想聽鳳凰傳奇打雞血的。

    -------

    01

    首先從汝窯的顏色來看。

    就是天青色等煙雨的顏色,雨過天晴雲破處的顏色。這個顏色介於冷色調和暖色調之間。或者說汝窯身上本身就有對比色(釉色和透出的胎色)卻不突兀,是少有的對比色卻能帶來安靜的搭配。

    汝窯取色

    這樣的搭配算是現在說的高階灰。兩者純度都不高,不激烈,哀而不傷。

    這樣的綠可以說是“寂然不動”,這樣的紅可以說是“感而遂通”。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易經》”

    寂然不動:本體尚未動(不是完全放空)

    感而遂通:外物所感 唯有心不動才能相通

    中國文化中往往講究拿捏分寸:幾,將動未動之間。

    汝窯的這種顏色就是處於將動未動之間。 天將晴未晴之間。

    這也就是中國美學史中典型的審美體驗態度:不要使我在於經驗存在的範圍內超越具體存在經驗的我。“不我物,即能物物”。

    -------

    02

    再看汝窯的造型。

    讀造型往往很難,為什麼不高一點,為什麼不低一點,這種位置的恰到好處很多人往往總結為數學上的等比等差數列。這是用資料來解讀經驗性的感性。用科學來解讀第六感。

    我們換一種方式來看,其實可以理解為 ,汝窯洗的上斜的角度讓人視覺經驗上的不張揚也不無聊。太過則有器物感的刻意痕跡,不足則流露出製造的漫不經心。

    這種感性的東西沒有唯一的資料標準,只有用在東方文明中的經驗才能體悟得到。

    所以汝窯脫離出技藝的器,而歸為審美的藝。

    上海博物館 汝窯洗 北宋

    汝窯的器型往往都不大,是五個小芝麻釘最大程度上能撐起的平衡範圍。在這點上,也足以體現東方審美的拿捏感、分寸感。

    東方:執事須是敬,又不可矜持太過----程顥

    西方:對優先於好(The right is prior to the good) ------康德

    而華人的處世接物卻是在把握當和不當之間。西方人的合乎規則比華人的拿捏清楚明白得多。

    汝窯就是典型的中國美。沒有規則,只有拿捏。

    上海博物館 汝窯

    -------

    03

    宋太祖以弱勢得天下,所以有一種東西被注入到他的心裡,這個東西叫做“天心”。這個“天心”是什麼呢?就是一個字----畏。因為畏所以寬容。

    用王夫之在《宋論》裡面的分析就是,正因為畏,所以“無責於人,必求諸己”。北宋養士的風格,就是一種寬容的體現。這種寬容之風就形成了北宋的家法。

    范仲淹“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精神,是那一時期士大夫精神風格的典型。這種憂不純粹是悲傷的憂,而是天下為己任的承擔意識,是有骨感有支撐的憂。

    汝窯的美感也正是宋朝這種,是有骨感有支撐的憂,藝術化的體現。

    ----------------------------------------

    參考資料:

    《中國陶瓷史》中國矽酸鹽學會

    《中國陶瓷》馮先銘

    《北宋是一個迷人的時代》楊立華

    訂閱號:儘量把陶瓷說清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塊錢一斤的巖蜜是真的嗎?怎樣分辨巖蜜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