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漸漸上道
-
2 # 職裡職外
首先每一個事物,存在即合理,一個職業也是一樣。
其次像你所說的最討厭哪種職業的人,其實這個說法本來就不對。而且就算有人列舉出來一些職業那也不過是以偏概全的說法而已。
任何行業都有做的很好的人,同樣任何行業也總有一些人行事風格和做事態度有問題,但這並不能代表這個職業的人都是不好的。
況且有些職業從業者很多時候只能扮黑臉才能達到更高的工作效率,這也要被噴?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人說城管不好,說城管老是亂用職權,甚至做一些粗暴的事。但是為什麼轉過身我們又會去嫌棄我們所居住的城市髒亂差?當所在城市沒有評上生態文明城市,我們只會在背後說當地領導無能,但是又何曾想過他們的難處。
我並不是說那些擺攤的小商小販都有問題,他們也只是為了生計,但是我們也能也能經常看到城管和那些小商小販去溝通去協調。但是很多時候都沒用,所以城管上去幫把手推走小推車,馬上就有人站出來拍照發朋友圈然後配一些義憤填膺的話,最後很有成就感的走開了。這還沒算完,然後我們的主力——手機屏幕後面的所謂的“熱心網友、和正義之師”就開始公開討伐城管了,也不管事情的來龍去脈,無腦的跟著隊形噴別人。
可能話說的有點直接,但是我們所有人真該反省一下自己,拋棄一些無意識下形成的偏見,別因為某些個例,而去以偏概全。每個行業都值得被尊重!
---END---
先說說一個真實的案例:
有一次週末去一個朋友的公司玩,不巧碰到他業務上的幾個人找他臨時處理一些事情,他給我準備了一些水果和飲料讓我慢慢享用,自己就跟那些人去會議室談事情。
過了一會兒,有個人在門口敲門,我以為她也是來找我那個朋友的,於是我把門開啟招呼她,沒想到她一上來就遞給我一張她自己的名片,介紹自己是百捷公司的(百度代理),我立刻明白了是什麼情況,但鑑於這是那個朋友的公司,我又不好意思讓她走,說不定她真的跟我那個朋友約了的呢?於是我問她是否有約,她猶豫了一下,馬上說跟某位黃經理有約過。我那位朋友就是這家公司的老闆,但不姓黃,就算公司裡面有經理姓黃的話也不會約在休息日,很明顯牛頭不對馬嘴,鑑於我是客人,也不好意思趕她走,也怪我把她誤以為是公司老闆的朋友,我這人一向都喜歡發現對方的長處,看在她休息日還在拜訪客戶的情況下,我就將錯就錯吧,只當給她一個機會,後面全看她自己的造化了。於是我讓她進來坐一下,跟約定的那個“黃經理”打個電話,簡單交待了一下後就拿起一本書來翻著看,其實我想看看她的應對和表現。
她倒好,明顯是第一次來這裡,東瞅瞅西瞧瞧,我讓她坐,她也不好意思坐,就在那裡站著,我讓她跟約的人聯絡,她當然不好聯絡了,因為根本沒有約嘛,就隨便編個什麼黃經理來糊弄應對,還跟我說打了電話沒人接,我心裡覺得好笑,那就等著唄,於是,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我依然氣定神閒地看書,她越來越焦躁不安地站著,或許是她覺得這樣陌拜效率不高,於是象徵性地跟我說,她剛才跟黃經理發簡訊了,黃經理說老闆不在,讓她改天再來,然後匆匆告辭。我心裡覺得好笑:真是破綻百出,其實老闆就在裡面。
估計這樣的人連幸運之神都不願再眷顧,今後也就這個樣了,造化到此為止了。
如果說把業務做死了的話,所有業務人員死就只會死在這兩點上:沒用心,心不純!
這些年,我見到很多人給我推銷他們的業務,有時候我也想看看他們用什麼高招把我說服,讓我心動,但無一不是死纏爛打,甚至賴在我們公司不走,無一不是每打100通電話,被拒絕90多次的苦行僧般地重複低效的勞作,無一不是隻考慮自己的行為,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無一不是連我這個行業都沒搞清楚,甚至連我是誰都不知道就問我要不要,買不買,都沒用心,再就是稍微有點小聰明的,動機也不純。
可能我是一個骨子裡比較理性的人吧,我如果想買某個東西,我一定會貨比三家,甚至精挑細選,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見到哪個課上教的“如果對方沒有需求,就給對方創造一種需求”這樣的理念在我身上奏效過,我也不是很相信西方的那種“將任何東西賣給任何人”的邏輯和理念,作為一個買家,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就是:你只要告訴我你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可以了。作為花錢一方,我肯定會在購買之前做做功課。其實很多產品本身都差不多,比來比去意義也不是太大,所有的業務員在我看來只是減少了我比較的時間成本,也就是說,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所以,他給我帶來的意義體現在傳遞的資訊上。判斷一個人是否可以合作,首先在人品上,起碼你不能忽悠我,很多人一開口我就知道他的意圖,我也做過業務,也知道做業務不容易,也能體會對方想完成業績的迫切心情,所有業務員都一樣,這個時候除了看人品之外就得看對方格局了。人老實最多就是我作為一個客戶在成交之前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問你什麼你就回答什麼,讓你什麼時候來你就什麼時候來,意義不大,可被替代性很大,也就是說我哪天心情不好,隨便問個其他的人,TA也可以,這個時候我當然只會找TA,而不會再找你了。而格局不一樣!我跟你聊,不一定聊產品本身,我會判斷你這樣的人是否可以合作,但很多時候都事與願違,對方為了能夠儘快出單,很多時候瞎跟我承諾,交錢之前我是爺,交錢之後翻臉就像翻書一樣快,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於是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找到一個讓我放心的人似乎已經比買到一個性價比好的產品要重要得多了。畢竟我在對方那個領域完全是個門外漢,他說任何一個專業方面的東西都有可能把我糊弄住,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我就不談對方的領域,不談產品本身,不陷入對方的套路唄。觀一葉而知秋,我就透過點點滴滴反推對方的思維和格局,具體體現在我問對方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如果是談單之外的話題,TA一定沒有考慮過,現場作答更真實,判斷對方的邏輯,判斷對方的價值取向,對方的回答或許不會百分之百是對的,那也沒關係,但TA必須要對TA自己負責,TA對TA自己都不負責的話,怎麼會對其他人負責?就好像面試一樣,或者乾脆就面試他一回,誰說面試非要在我的公司呢?如果覺得對方OK的話,哪怕TA現在沒有換工作的打算,我就只當交個朋友,這樣的朋友起碼是個負責的朋友,後期有崗位空缺或資源對接的地方就跟這樣的人聯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麵人無數,就是這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