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裡迷了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出山谷的路。
管仲思索了好久,認為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應該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齊桓公同意了他的看法。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緊跟老馬,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成語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成語釋義:“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2、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傳說年輕時的祖逖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
3、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有人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小偷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4、破釜沉舟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的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鉅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這就叫破釜沉舟。
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麼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衝殺過去,把秦軍打得大敗。
5、一諾千金
出處:《史記·季布來佈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釋義:“諾”,許諾,諾言。一句許諾就價值千金。比喻說話算數,講信用。
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
這時敬慕季布為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後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
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麼陰沉,話語多麼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並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麼能有這樣好的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麼不願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裡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後來,曹邱生又繼續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1、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裡迷了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出山谷的路。
管仲思索了好久,認為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應該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齊桓公同意了他的看法。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緊跟老馬,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成語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成語釋義:“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2、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傳說年輕時的祖逖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
3、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有人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小偷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4、破釜沉舟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的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鉅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這就叫破釜沉舟。
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麼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衝殺過去,把秦軍打得大敗。
5、一諾千金
出處:《史記·季布來佈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釋義:“諾”,許諾,諾言。一句許諾就價值千金。比喻說話算數,講信用。
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
這時敬慕季布為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後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候嬰說情。劉邦在夏候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
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麼陰沉,話語多麼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並吹捧說:“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樣的話,您怎麼能有這樣好的名聲傳揚在梁、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麼不願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裡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
後來,曹邱生又繼續替李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