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師大子敬
-
2 # 老倪DIY
相對於F1賽事來說,WRC(世界拉力錦標賽)比賽的觀賞性其實更好,而且WRC車手所起到的作用比F1更大。主要是兩種比賽的特性差異所決定的。只可惜WRC的比賽並沒有F1那麼好的推廣條件,在國內也沒有直播。
F1是汽車賽事商業化最成功的的比賽,是在封閉場地中比賽,除了街道賽外現在的賽道都有充足的容錯和緩衝區域,目的也是為了保證更多的賽車完賽保持比賽的連貫性和更多的競爭的可能性。
而且F1的精密程度已經達到了航天科技的水平,輪胎、發動機、空氣動力學和整個團隊的策略配合都會影響到比賽的最終成績,所以車手的作用不斷被弱化,每年能拿到F1超級賽照的全世界也只有幾十個人,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頂級的駕駛高手,他們之間的技術、水平差異其實並不大,更大的差異還是來自於賽道、賽車(引擎、輪胎、空氣動力學)、調校、天氣都會直接影響到賽車的競爭力。
WRC的比賽相對於F1來說更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為是在開放到的路上進行比賽,而且不只是在柏油路,還有砂石、冰雪等自然地貌,賽道外面是沒有緩衝區域的,輪胎的抓地性無法和場地賽相比的,賽車往往一直處於滑動狀態,這也是WRC更具有觀賞性的地方。所以WRC不僅要快還要擁有足夠的駕駛穩定性,即便是小的失誤也可能葬送整個分站的比賽。
不過WRC能夠出現勒布、奧吉爾多年連續冠軍的情況,除了車手的天賦和水平意外,也少不了車隊的整體戰術和隊友的支援,甚至是隊友策略上的讓車,這和舒馬赫能在法拉利多年統治F1冠軍也是類似的。車隊肯定是要圍繞更快、更可靠的車手來側重組建技術團隊,資源也會更多的向這個車手傾斜。這也讓這些有明確1、2號車手的車隊可以保持多年一個比較穩定的團隊默契,減少內耗,但同時2號車手註定只是一個配角和關鍵時刻可能被犧牲掉的角色。
所以我們能看到在F1中的法拉利、WRC中的雪鐵龍的車隊賽車文化會有明確的1號車手,也更有利於舒馬赫和勒布這樣的常勝將軍誕生,但是像F1中的紅牛、賓士等車隊的車隊文化是會保持一定程度的對內競爭,雖然不容易產生常勝車手,但從比賽觀賞性角度卻是更好的。
最近二十年法拉利、雷諾、紅牛、梅奔分別統治過一段時間,最後當年的這些車隊的車手也相應的獲得了最後的總冠軍。然而在WRC中卻出現了勒布9冠、奧吉爾5冠這種一邊倒的局勢。
回覆列表
不用懷疑,真的可以!從車角度來說,除非你拉力賽車可靠性特別差,沒跑多少路就趴窩,在效能上,因為是統一規格,差距不是那麼大。關鍵是從賽事角度來看。
場地賽是什麼概念呢?場地賽是一個挑戰已知,不斷完善精益求精的過程。場地賽道一般就是個幾公里十幾公里的封閉閉環,每一個彎道過彎路線、所用檔位、速度,整體賽車的調教,都是固定的一套方案。車手跑圈可以比喻成盡最大努力來還原這個最優方案,誰的偏差小,誰的圈速就最接近理想。大家都有充分的時間來學習攻克賽道,這時候如果你發現你盡最大力了,每個彎完美程度都到了99%,但車輛給你的極限就在那擺著,你也只能望車興嘆。當然了還有句話,好馬配好鞍,好車隊當然不會找差的車手來效力,我都投入那麼大資源來研發賽車,幹嘛不繼續投入找個好車手來?
拉力賽有什麼不一樣?拉力這個詞指的是在公路上比賽,不是專門賽道。拉力為啥都得配個Navigator要提前備路書?因為拉力賽往往分成多個賽段,每個賽段十幾二十公里等等長度不一,一站比賽下來輕輕鬆鬆幾百公里就出去了。比賽前只給車手跟Navigator一次熟悉賽道的機會,這麼長的路車手是不可能背過所有彎道路況的,只能靠Navigator路書上"left 3" "right 4"這樣的把過彎檔位大致記錄下來,而且車輛不可能針對所有賽段精確調教,只能整體上兼顧一下。所以可以給個比喻說,拉力賽是挑戰未知的過程,賽道漫長,車手對車的掌控力加上對整體賽道的理解把握,就會是獲勝的絕大部分因素了。
再舉個例子,可以看到場地賽裡過彎不會有漂移存在,而拉力裡常常有,為什麼?其實攻克一個彎道最快的方法不是漂移,是抓地跑法,拉力賽裡你不可能記住每個彎道最快的抓地過彎路線,而漂移的跑法適應性強,hairpin的時候我簡單的一拉手剎,調整車頭就ok,雖然達不到過單個彎的極限,但多個彎整體上速度就有保證了。